首頁>Club>
孩子離開爸媽,什麼都不會,寶寶想一起洗碗,卻被嫌“弄得到處都是水”。
15
回覆列表
  • 1 # 那些年留下的畫面

    我從一開始就給兒子灌輸每人都要做家務的概念。孩子小複雜的不會幹,就從簡單的往廚房送碗送盤子開始,慢慢的刷碗,掃地晾衣服就什麼都會了。一是鍛鍊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二是讓他明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 2 # 繁花似錦覓安寧love

    我覺得他想嘗試的,可以在一定程度讓他嘗試,不一定指望他幹出點什麼,就算滿足一下他的好奇心總行吧?他幹家務,對我們來說,是孩子愛我們的表現,就像我的寶寶一歲三個月就知道吃東西的時候給媽媽一起吃,我覺得好暖心。我鼓勵他這種行為。

    孩子做家務前幾次是需要父母引導,手把手教會他怎麼幹,不指望他天天都幹,偶爾替父母做做家務,我們應該看著暖心,而不是指責他弄的水到處都是。如果他幹不好,可以分情況,比如趕時間的時候,可以讓他先別弄了,下次再弄吧。不趕時間,就和孩子一起完成,幫助他做的更好。並告訴他做這些事的技巧和注意的地方。這是培養孩子處事思維的,可以透過這個讓他培養,做事前先估量計劃,做事要有調理,安步驟進行,做事後要反思總結的。

    我們做家長的不是要他成為什麼樣的人,而是幫助孩子成為他想成為的人。用我們的智慧和經驗成就他的夢想,而不是變成他的絆腳石。

  • 3 # 溝通彩虹橋

    學前階段孩子當然應該做家務,我們一直很清晰,應當鼓勵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最好的教育就是生活體驗。幼兒動手機會多,身體協調能力會得到提升。接觸不同的事情多,能快速開啟大腦更多的連結點,思維會變得敏捷。讓幼兒參加家務活動,能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和勤勞的品質,也能培養幼兒有責任感。

    首先,明確什麼事叫家務。即家庭事務。包括做飯,拖地,洗衣,做飯等等。別忘了還包括每次玩了玩具會把玩具送回家,每天傍晚可以給花兒澆澆水,給魚兒餵食等等,這就是幼兒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其次,我們只要確認在安全情況下讓幼兒進行,把你認為不適合或者孩子做不來的條件,轉變成他能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寶寶看見媽媽洗碗,要加入服務,可是我們會考慮很多問題:例如碗碟很多油,加洗潔精去汙又會很滑,一不小心會打碎了,怕受傷。洗碗的水槽很高,又怕摔倒……最後,媽媽都忙死了,寶寶別來搗亂,這一句就結束了所有寶寶自主探索體驗的機會了。

    其實,我們只需要給一個小盆,在旁邊孩子夠得著的地方,再讓孩子自己洗洗自己的塑膠小碗小勺,同時和媽媽一起作業。這時,媽媽邊洗好可以邊說:“碗碟很多殘菜剩油,媽媽和寶寶都有細心洗乾淨。”“媽媽負責洗瓷碗,玻璃碟,這些要很小心,因為它們是易碎品。”在這個過程中,你給了孩子安全的體驗環境,也給了她學習體驗的機會。

    最後,如何鼓勵幼兒共同加入家務活動,要的是榜樣和帶領。家庭成員都積極分擔家務,同時,相互稱讚,共同欣賞成果。例如:媽媽洗碗,爸爸可以帶著寶寶進廚房,你看,媽媽把碗洗得乾乾淨淨,媽媽真勤勞。

    當然,生活中我們忙忙碌碌似乎沒有這樣的閒情去慢慢來做家務事,可是,教育就是需要慢些,只有家長願意去關注就會看到不一樣的效果。

  • 4 # 熊豔老師

    學前階段孩子當然應該做家務,這是毋庸置疑的。

    我家小妞5歲多,已經會做力所能及的一些家務,我是如何引導的呢?

    小妞在2歲左右的時候,特別喜歡學著大人做家務,大人做什麼,她也跟著做。 我婆婆嫌她礙事,做不好反而幫倒忙,不讓她做,小妞偏偏要跟著做。我跟婆婆說:“她想做,就讓她做吧。”

    當孩子對做家務感興趣的時候,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家長可以創造安全的環境放手讓孩子去做。

    當我洗衣服的時候,她也搬個小板凳過來,說要幫我洗衣服,我給她一個盆,讓她洗自己的小衣服。她照著我的樣子用兩隻小手反覆地搓,搓出泡泡來好開心。她洗得不太乾淨,我接過來再洗一遍,放到她的盆裡讓她過水。洗完衣服,她還幫著端到陽臺晾。

    當我拖地的時候,我給她拿個小拖把,我們倆分工協作,幹得不亦樂乎。拖完地板,她倒在沙發上,看著乾淨的地板,衝著我說:“媽媽,好累啊!不過,我等會兒就可以直接坐在地板上玩了,真開心。”

    當我洗碗的時候,她也搬個小板凳過來,站在小板凳上,我就讓她洗筷子和打不破的碗。她現在長高了,已經不需要小板凳就能夠著水龍頭和池子了,也可以洗瓷碗、瓷碟啦。

    擦桌子、疊衣服、收拾書包、收拾玩具這些活,她在上幼兒園之前就會做了。每次回老家,她都要自己收拾自己的東西,並整齊地擺放到箱子裡。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離開你的時候,什麼都不會,你就耐心引導孩子去做家務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新出的LPR利率,是選擇浮動的好,還是固定的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