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光永作渡
-
2 # 紫霄塵浮
玄武門之變是在李淵登基之後,李世民在玄武門殺死自己的大哥李建成,然後派兵衝入內庭,威逼唐高宗李淵遜位。是唐朝的第一次軍事政變,同樣也是影響力最深遠的軍事政變,一提到玄武門之變,自然就會想到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故事。
神龍政變,朝中大臣張柬之等五位大臣密謀策劃發動,率領左右羽林兵500人衝擊玄武門,威逼武則天還政於李唐。
唐隆之變,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誅殺韋后、安樂公主,是李旦復辟,自己登上皇太子的寶座。不過李隆基做事有點虎頭蛇尾,初期確實稱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在成就大業之後卻漸漸開始奢侈墮落,最終因為安史之變,導致國力衰弱,也敲響了大唐衰亡的喪鐘。
-
3 # 1今月曾經照古人1
唐朝有四次政變,前三次唐朝走向強盛,第四次標誌著唐朝走向滅亡。
政變指統治集團少數人透過密謀,用政治或暴力手段等非正常途徑實現權力轉移的行為。
政變不改變原有制度或根本政策,一般國民也不參與。常見的型別有軍事政變和非軍事政變,流血政變和不流血政變。政變的原因是錯綜複雜的,有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有的純粹是統治集團內的爭權奪利,有的是革新派與保守派的鬥爭,有的是反動勢力的復辟或復舊,有的是國際強權勢力透過代理人干涉別國內政、顛覆別國政府。
政變的性質不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亦不同。政變一般發生在尚未建立民主政體,或民主政體不夠完備,缺乏正常的政府更替機制的國家。
唐朝的四次政變分別是,第一次唐高宗李淵當政時期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第二次武則天當政時期李顯發動的神龍政變,第三次李隆基為了消滅韋氏集團發動的唐隆政變,第四次是唐朝中後期唐文宗為了懲治宦官,奪回權力的一次政變,但可惜是安排欠周密而以失敗而告終,這次政變稱甘露政變。
-
4 # 影視讓你開啟眼界
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指安祿山(也指安慶緒),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義),安史之亂是指他們起兵反對唐王朝的一次叛亂。安史之亂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結束,前後達八年之久。這次歷史事件,是當時社會各種矛盾所促成的,對唐朝後期的影響尤其巨大。 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
-
5 # 舟舟說歷史
我認為影響唐朝歷史轉折的政變有三個。
1.玄武門之變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宮門的玄武門之下,和幾個士兵在玄武門刺殺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李淵讓位給唐太宗。
唐太宗即位後,年號貞觀。唐太宗深知老百姓的重要性,實行以民為本的政策。重用魏徵,魏徵敢於直言進諫,所以唐太宗時期政治清明。唐太宗時期,開創了貞觀之治。因為有唐太宗的治理,唐朝開啟了貞觀之治。這是第一個轉折。
2.唐隆政變由於韋后和安樂公主專權,韋后想成為第二個武則天。李隆基絕對不允許出現這種情況,於是李隆基聯合姑姑太平公主在公元710年7月21日晚上發動政變。誅殺了韋后集團。
唐睿宗李旦重新稱帝,李隆基為太子。公元712年,李旦禪讓皇位給李隆基。誅殺韋后集團後避免出現又一個武則天,使得皇位回到了李氏家族的手中。此為第二個轉折點。
3.先天政變太平公主從小在武則天身邊,自然有著很強的野心。唐玄宗決定要殺死太平公主。而太平公主也意識到了唐玄宗會殺他。但唐玄宗先發制人,在公元713年,李隆基清除太平公主的黨羽,太平公主逃到寺廟,三天後回到家中就被李隆基賜死。
先天政變使唐玄宗的權力高度集中,鞏固了政權。經過一番治理,國家實力達到鼎盛,創造了開元盛世。
-
6 # 鼎玉軒轅
影響唐朝的幾個政變,咱們詳細來捋一下,首先是玄武門之變,這是初唐儲位之爭的第一次政變,在之後出現了貞觀之治,從此奠定了盛唐的基礎,萬國來朝的局面開始開啟。第二個就是以周代唐,一代女皇武則天繼位,繼承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執政方針,被稱為貞觀遺風,讓生存發展得以長足的發展。第三個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發動的政變,讓李隆基登上皇位,從此唐朝在開元年間,達到全盛時期。第四個就是盛極而衰的安史之亂,從此大唐國運由盛轉衰。第五個就是黃巢起義,讓唐朝的統治風雨飄搖,最後一個就是朱溫接受禪讓,以梁代唐,自此唐朝滅亡。
-
7 # 廣慷Talk
說起大唐,我們都會想起那個繁華萬千的長安城,氣勢磅礴的大明宮,以及一代明君李世民。
這是一個令人十分嚮往的年代,令無數華人驕傲,無數外華人震驚的朝代。
然而,無論唐朝多麼強大,多麼繁榮,終究也逃脫不了權力的明爭暗鬥,殘酷的血腥兵變。
從李淵於618年長安稱帝,建立大唐,到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的這93年時間,就發生過四次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殘酷的政變。
每一次政變都改變了大唐的走向,而這四次政變的發生地點,都是位於皇城北面的玄武門。
第一次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弒兄上位,開創大唐貞觀盛世
這一次是大唐第一次玄武門之變,也是最著名的一次。李世民因不滿父親將太子之位封給威望不及自己的大哥,於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和大哥在玄武門發動突襲,殺死自己的大哥及四弟,從而逼迫父親把太子之位封給自己。 李世民自知自己是弒兄上位的,但他的確有雄才大略,不甘心做一個只知道順從的藩王,為了實現他的個人報復,就只好走向這條充滿荊棘的道路。他當上皇帝后,開創了萬邦來朝的大唐盛世,而他自己,也成了千百年來,明君的標榜人物。
第二次玄武門之變:
女皇南柯夢醒,李唐重歸正朔
公元609年的九九重陽節,武則天經過自己幾十多年的經營,在兒子李旦的禪位下,終於完成了自己追求一生的女帝夢,並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她在位期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延續了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明相賢臣輩出,百姓們也得以安居樂業。 然而,到了神龍元年,也就公元705年的正月,由於李唐舊臣對於武則天的擇嗣態度十分不滿,以及急於恢復李唐正統的野心,趁著武則天病重,在宰相張柬之的率領下,帶領羽林軍佔領玄武門,並闖入武則天的寢宮,殺死她的兩個面首張宗昌兄弟,逼迫武則天退位,迎立太子李顯為帝,並恢復大唐國號。
第三次玄武門之變:
皇后於玄武門挾持皇帝,欲當武則天第二
武則天退位後,時局並沒有李唐舊臣相像得那麼明朗,由於武則天在世時,給自己的侄子們武三思等安排了十分重要的職位,李唐宗室也時常受到武三思為首的威脅,而復辟後的中宗性格懦弱,但是他的皇后韋氏卻是一個強悍的女強人。於是韋氏與武三思勾結,希望成為武則天后的第二個女皇。 而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深感自己不能坐以待斃,於是準備先發制人,率領羽林軍假稱奉詔殺了武三思,幷包圍皇宮,要中宗交出皇后韋氏。韋氏聽聞此事,立馬挾持中宗李顯,來到玄武門,並登上玄武門的門樓,叱問包圍皇宮的羽林軍,並宣佈太子李重俊謀反。於是羽林軍臨陣倒戈,這次政變便立即土崩瓦解,太子李重俊也逃到了終南山,最終追殺而亡。
第四次玄武門之變:
李隆基廢黜韋氏,初登政治舞臺
中宗的皇后韋氏廢除太子李重俊後,威望達到了頂峰,權力慾望也更加強烈,為了能登上女皇位,聯合一樣和自己有同樣野心的女兒安樂公主,毒死了自己的丈夫中宗李顯。並決定殺掉威望甚高,同時也是對自己威脅最大的相王李旦。 李旦的兒子李隆基接到這個密告,決定先下手為強,與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聯合,率領大軍殺入羽林軍大營,並佔領玄武門,直衝皇宮。
殺死韋后以及安樂公主後,李隆基立馬迎立自己的父親相王李旦登基為帝,李旦隨即便封李隆基為太子。李隆基也在這次政變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在政治舞臺初露頭角,站穩根基。
在這四次政變中,玄武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凡是能成功佔領玄武門的一方,政變都勝利了,而凡是未能佔領的人,則都失敗了。
這四次玄武門之變每一次都決定了大唐帝國未來的走向,李世民和李隆基兩人都開創了大唐的盛世,而韋氏關有武則天的野心,卻沒有武則天的能力,最終只能以失敗告終。
-
8 # 春秋奮羽
唐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作為中國古代又一次鼎盛時期的代表朝廷,唐朝為世界著名。但是唐朝在其輝煌的外表下也有一段段血腥的歷史引人關注。
一、玄武門之變唐朝在開國初年,公元626年6月的玄武門之變。唐高祖李淵即位後身體欠佳,便有傳位於太子李建成當太上皇的意願。身為秦王兼尚書令的次子李世民在平定隋末大局面後深得人心便引來大哥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齊王李元吉的嫉妒之心。二支隊伍明爭暗鬥許多年,最終在玄武門處,李世明憑藉謀士和人才尉遲敬德、程咬金、李勣的相助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一網打盡。玄武門之變使李世民奪得了皇位,是為唐太宗。
影響:雖然李世民勵精圖治、虛心納諫、任用賢才,打開了一個盛世的新局面(貞觀之治)。但其帶來的消極影響是不可磨滅的。1、 篡改歷史,得位不正。
李世民弒兄誅弟,逼父讓位,這違背了封建禮法。所以玄武門之變始終是李世民精神上的負擔,所以在貞觀十六年、十七年兩次要求觀史,並針對玄武門之變發表意見。
《通鑑》卷196記載,太宗貞觀十六年四月雲:上謂諫議褚遂良曰“卿猶知起居注,所書可得觀乎?”對曰“史官書人君言動,備記善惡,庶幾人君不敢為非,未聞自取而觀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記之邪?”對曰“臣職當載筆,不敢不記。”《通鑑》卷197記載,太宗貞觀十七年七月雲:上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曰:““史不虛美,不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上曰:“朕之為心,異於前世。帝王欲自觀國史,知前日之惡,為後來之戒,公可撰次以聞。”諫議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聖德在躬,舉無過事,史官所述,義歸盡善。陛下獨覽《起居》,於事無失,若以此法傳示子孫,竊恐曾、玄之後或非上智,飾非護短,史官必不免刑誅。如此,則莫不希風順旨,全身遠害,悠悠千載,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觀,蓋為此也。”上不從。玄齡乃與給事中許敬宗等刪為《高祖》、《今上實錄》;癸巳,書成,上之。上見書六月四日事,語多微隱,謂玄齡曰:“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委友鴆叔牙以存魯,朕之所為,亦類是耳,史官何諱焉!”即命削去浮詞,直書其事。從這可以看出,李世民曾兩次觀史,並指示要將玄武門之變視為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可以說是將玄武門之變的真相改變。
2、 儲君地位不穩,後世政局多為動盪
太宗以流血之變奪取儲之位,為後世開了個不好的先例,縱觀唐朝290年曆史中,儲君之位一般都不太穩定,新舊君主交替之際常有政變發生。
而在貞觀年間,李世民兒子李泰就曾覬覦皇位,和太子鬥爭。
二、神龍政變天授元年(690)的重陽節日,67歲的女皇武則天實現了她的皇帝夢,號“神聖皇帝”改唐國號為周。開啟了大周朝的統治,女皇在統治前期仍延續唐太宗的改革措施但女皇統治後期,一心想要將皇位傳給武姓族人,引起群臣的不滿。宰相張柬之聯合羽林軍發動的軍事政變借女皇的男寵在皇宮為非作歹,無惡不作的惡劣行徑藉機將張易之、張宗昌兄弟殺死。老弱無力的女皇武則天只得宣佈退位,太子李顯重新掌權,李唐政權恢復。
影響:神龍政變帶雖然表面看皇權重新回到李姓宗室,但其最大的影響就是造成韋氏外戚專權。三、唐隆之變公元710年當時相王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共同發起的一場政變。神龍政變後,中宗對其患難妻十分放縱,致其為所欲為。朝廷上下的大權都被韋皇后的一族人所控制,並在“皇太女”(安樂公主)和武姓族人的幫助下齊力打壓功臣。引起朝廷內部群臣的不滿,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密謀毒死唐中宗後,李隆基的鐵騎也征服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的實力,姑姑太平公主出面逼少帝退位,但也覬覦皇帝的寶座,李隆基也趁機消滅太平公主的勢力,最終奪得皇位。
影響:此次政變是唐朝前期外戚專權與李唐宗室重新掌權的一個分水嶺,韋武集團在這次政變中遭到了致命的打擊,基本上肅清了唐朝前期政治上長期存在外戚專權的不安定因素。為後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前提。四、甘露之變中唐時期,皇帝的權力被宦官掌控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生死、任免。唐文宗繼位後決心要革除這樣的弊政,剷除宦官的勢力、奪回政權。大和九年(835)年唐文宗聯合大臣李訓、鄭注等賢良大臣,李訓假說左金吾大廳的石榴樹上有天降甘露是祥瑞的徵兆,便邀請皇帝和百官前去欣賞。宦官仇士良陪同。李訓在大廳佈下重兵埋伏意欲殺掉這些掌控皇帝權利的宦官。但宦官有所機警察覺,趁機逃跑。甘露之變失敗後,皇帝被囚禁、李訓被殺,鄭注退回鳳翔。文宗含恨而死。
影響:“甘露之變”的失敗,造成了宦官政權的進一步穩固,為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宦官時代的開始。“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宦官“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這種局面一直到唐昭宗天覆三年才得以消失。
唐朝是中國歷史朝代中發生政變最多的時代,也從側面反映出唐朝體制的弊端。對於唐朝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9 # 圍爐品茗人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發生政變次數最多的王朝之一,不僅有常見的爭奪儲位政變,也有統治集團內部派系爭奪權力的政變,這些政變或多或少的改變了唐朝的歷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玄武門之變、神龍政變、唐隆政變和甘露之變,而知名度較小的則有景龍政變和先天政變等。其中武則天晚年到唐玄宗掌權這短短几年時間唐朝政府頻頻爆發政變,體現出內部權力集團的激烈鬥爭。
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歷史中最著名的政變,具體過程已經不需要贅述。但是玄武門之變對唐朝歷史影響遠不如其名氣那麼大。
玄武門之變的結果是唐朝皇帝的繼承權從李淵長子李建成一系轉到次子李世民一系。其實質對李唐王朝沒有什麼太大變化,至多算是為李唐皇族開了武裝政變奪權的先例,此後李唐皇室多次發生武裝政變。
神龍政變神龍政變是武則天統治末期,唐朝內部政治勢力的奪權政變。時任宰相的張柬之會同其他幾位大臣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由其子唐中宗李顯復位。
神龍政變的影響要遠大於玄武門之變,畢竟武則天已經將唐朝國號都改成了周。雖然武則天在政變前幾年就已經將李顯從流放地召回並重新立為太子。但當時武氏家族仍然有一定的影響力,武則天晚年的政局也還不明朗,李唐皇室能否奪位帝位還不一定。而神龍政變則明確了李唐皇室奪回皇位。
景龍政變景龍政變是唐朝歷史上一次知名度較小的政變,但其對唐朝歷史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唐中宗復位之後,影響唐朝爭取的後宮勢力和武氏家族的勢力仍然強大,唐中宗本人又性格懦弱,朝中大權逐步被韋后及依附於她的武氏家族控制。
而作為唐中宗繼承人的太子李重俊被韋后等人步步緊逼,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他發動政變企圖殺死韋后和武氏家族鞏固自己的儲君之位。雖然政變最終失敗,但是李重俊成功殺死了武氏家族的核心人物武三思,使影響唐朝政局多年的武氏家族開始衰落,而李唐皇族鞏固權力的障礙只剩下後宮政治勢力。
唐隆政變唐隆政變是唐中宗李顯死後,李唐皇族聯合起來發動政變誅殺韋后的政變。在唐中宗死後一直控制朝政的韋后勢力企圖繼續掌權,韋后甚至有學習武則天自立為帝的野心。但是她的能力和實力遠不如她的婆婆武則天。
李唐皇族在太平公主的策劃下,由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領導發動唐隆政變,誅殺了影響了唐中宗一朝政局的韋后集團。擁立唐中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復位,李唐皇族進一步鞏固權力,而後來影響唐朝政權多年的唐玄宗李隆基也正是在此次政變中脫穎而出成為唐朝統治集團內部新興的領袖人物。
先天政變在唐隆政變後的唐睿宗執政時期,對朝政擁有極大影響力的正是太平公主集團。憑藉對唐睿宗的擁立之功,她的存在極大的威脅李隆基的地位,兩人的矛盾也異常尖銳,太平公主甚至公開要求廢黜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最終同樣懦弱的唐睿宗做了人生中最睿智的兩件事,一是迅速冊立李隆基為太子並始終沒有廢黜他;二是果斷退位讓年輕有能力的李隆基登基確立名分。最終李隆基在登基後的第二年搶先下手發動政變,一舉剷除太平公主集團。李唐皇族徹底奪回並鞏固最高統治權。
甘露之變此後唐朝政府在唐玄宗李隆基手中達到鼎盛,也在他手中開啟亂世。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政府面對的更多是是藩鎮割據的威脅,同樣宦官勢力崛起成為掌控唐朝中樞權力的重要勢力。
回覆列表
不請自來,個人觀點,純屬參考!
1:貞觀之治(玄武門之變)
①奠定國基(對當世影響)貞觀年,太宗的各項善政,使官吏廉能,社會安定,人民豐衣足食,解決溫飽,經濟發展迅速,造成局面,奠定了274年的基業。
②確立制度(對後世影響)貞觀年間,經太宗的苦心經營,延續了的多種政制,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調製、科舉制、常平倉制等,堪稱完備,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
2:貞觀遺風(神龍政變)
①貞觀遺風又稱小貞觀之治,《資治通鑑》認為唐高宗在位初期的永徽之治有貞觀遺風,中國學者郭沫若認為武則天的統治有貞觀遺風,是唐朝的盛世之一。
②武則天以巨大的魄力削弱貴族勢力,提拔重用了許多以武家為首的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擴大了統治基礎。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例如名相狄仁傑、魏元忠、張柬之、姚崇等,鼓勵農業生產,州縣荒地開墾並戶有餘糧的,州縣長官可得升遷。統治期間,戶口增加,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
3:開元盛世(唐隆政變)
①開元年間,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於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璟等人當宰相,“勵精為治”,使開元年間的政局為之一新,政績粲然可觀,史稱“開元之治”。
②開元年間,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大幅度增長。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繁華,對外貿易十分活躍。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