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掉肉小王子

    首先你要明白什麼是個性,個性不是你穿個花花衣服染個奇怪顏色就是個性了,個性是生活不隨波逐流,凡事都有自己的見解。

    有實力的人,還有那些不在意物質和他人眼光的人,才能有自己的個性。

    然而現在自稱有個性的人,大多數都是我文章開頭講的那種假個性。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隨波逐流。

  • 2 # 大碗東哥

    這個問題有點深度!題主所說的兩個都不是最好的境界!

    人活一輩子,連自己的性格底線,尊嚴都要受到世俗壓力,那就活的太憋屈了!

    在這個頂層思想家設計了現在這個社會體系,能跳出這個框架的人真不多,去年比較火的沈魏,算一個!絕大部分人都離不開現在這個社會體系,那離不開怎麼能在這個社會體系下活的更好更精彩人生就是我下面要探討的問題了!

    大多數人肯定遇到過性格與世俗衝突,跟最親密信任的人的理念衝突,被人的不理解,無奈,冤枉等等…我想說的是這些估計在大部分人身上都會發生或者遇到的事情,我們無法避免,但是!!!但是我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減少避免這些尷尬的事情發生!怎麼避免這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涉及到個人思想,經濟實力,人際關係,和其他資源!

    個人思想境界的提升,那需要充分的瞭解人性!遇事首先學會換位思考,然後學會旁觀者角度思考跟上帝視角思考!有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思想的提升需要時間的,多跟思想覺悟高的聊天能快速提升,儘量的多去思考別人在關鍵時候說的話等等都有快速有效提升!但最難的是瞭解(人性)這塊,同時的還有了解自己!

    經濟實力人際關係和其他資源這些能在字面能理解的我就不多講了!

    在現在這社會能活的精彩的最簡單快捷的辦法就是快速的達到財務自由的狀態,但就這點就絕大部分人達不到了,所以思想狀態提升是強大自己的一個先決條件!既然跳不出社會體系,那我們可以選擇怎麼做這個體系下活的最滋潤的人!加油吧!陌生人!

  • 3 # 真人無名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先說說我的經歷:我是一個個性極強的人,年輕的時候立志做一個為村民造福的好村官。一九八九年,由村民直選村委會,我被選為村委會主任。本想可以大幹一場,沒想到事與願違,處處碰壁:首先是請客送禮之風盛行。由於我堅持不請客,拒收禮,受到同僚的排斥,被評價為“假清高”,“油鹽不進”的人,很快我成了孤家寡人。其次是年終報表,我堅持不虛報,不摻水份,實事求是,因此,我們村上報的生豬任務為零。這樣一來鄉里領導不高興了,對我說:集體沒養豬,村民家裡不能養豬?豬的任務完不成,就是個豬。

    上不高興,下不愛。幹了三年,我實在是不願意隨波逐流,於是憤然辭職,下海經商。

    在後來的日子裡,我邊讀書,邊打拼,經過了十年的人生磨礪,我對人生的思考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別是讀了老子《道德經》、《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後,賈誼的遭遇告訴我:身處世俗之中,要想做到“出汙泥而不染”,成就一番事業,僅憑一腔熱血是沒用的,需要的是人生的智慧。

    好了,說到這裡,答案也就出來了:

    一是:老子的智慧“和光同塵”。

    有過性的人大抵都是異於常人的人,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鋒芒畢露,愛增分明。老子的意思說穿了就是:你有個性,何必要表現出異於常人呢?收斂起來,混同於常人,擇機而動。再說,個性永遠受制於共性,不可能獨立存在。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本身就是世俗的,人不可能擺脫世俗而獨存。我們不可能去學伯夷叔齊,恥食周沗,唱著《采薇》歌,餓死首陽山。

    二是,價值取向。

    個性與共性,是人生中的價值取向問題,不能以道德的高度加以評判,更不能以“非此即彼”加以割裂。就兩者關係而言,個性與共性是高雅和通俗、精神和物質、個別與大眾的關係。一個和諧的社會應該是雅俗共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並重,相互包容的社會。就像太極圖,陰陽同一器,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獨陽不生,孤陰不長。如果我們選擇了堅守人格個性,淡泊名利,我們就應該與世俗的社會活動保持一定的距離,譬如說,少接觸世俗氣太重的人,減少不必要的應酬,等等。話說回來,世俗的東西也並非都是那麼可鄙、可惡的,比如說人情味,是最能代表世俗生活的,不然為什麼要入鄉隨俗呢?我想,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必然是一個有人情味的人。就連大智慧者老子也沒勸人“超凡脫俗”,也只是教人“少私寡慾”。

    因此,我的答案是:欣然接受世俗的生活,堅守個性,不忘本心;身處汙泥而染,同流而不合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前多地發生持綠碼確診人員,您認為綠碼在防疫中作用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