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在19世紀末是世界政治舞臺大變革的時期,日本在這段時間裡幾乎是脫胎換骨,憑藉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成為東亞軍事強國。透過軍事擴張對他國進行侵略與資源掠奪,在政治上並積極向英國靠攏,所以日本在軍工領域有著長足的發展,這也為後來日本能建造大型戰艦以及優秀飛機奠定了基礎。自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就開始實行義務教育,早在1900年左右日本國內就已經全部實行義務教育,而中國卻在二零零幾年之後才完全推廣實施義務教育。

    所以民眾開啟知識教育的領域,日本人要比我們領先100多年,知識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社會只有不斷創新才會發展,而在軍工領域也同樣的問題。而日本在軍工領域的人才培養也同樣得益於其國內的教育制度。有了技術人才就不怕技術上的困難,所以日本人在沒有優秀的發動機的情況下,製造出著名的零式戰機,雖然這款在後面被美國吊打的,戰機在開發之初卻奇蹟一般的存在,而這一切就得益於日本在超輕硬鋁技術方面的突破,可以說如果沒有這種材料,日本的零式戰機也不會誕生。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個國家的發展和繁榮都離不開教育,只有不斷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國家才會不斷強大,社會才會不斷進步。所以90年前的日本就能完成戰列艦和艦載機的建造,同時也是因為教育日本才能在戰後迅速恢復發展。知識性的人才永遠都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未來。

  • 2 # 開著皮卡打坦克

    因為90年前這些東西不算難啊,90年前能造飛機的國家可不少兩位數以上,現在還剩幾個一隻手都不到了,90年前工業國家的門檻沒有現在這麼高,製造品的門檻也沒現在這麼高,現在能造超級航母的國家只有中美了,其他國家連這麼大的基礎設施都沒有,90年前連義大利都能造大型航母。

    用現在的眼光審視過去是不對的

  • 3 # 洗了孤度

    日本連美國的F22都看不上,艦艇更是強項,美國如不壓制,日本早就超越美國了。

    真正韜光養晦的是小日本。

  • 4 # 戰略轟炸機1000

    日本是島國,很早以前民用造船業就很發達。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日本海軍也已很強大。日本的“風翔”號航母1920開始建造,1922就下水服役了,是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其實最早嘗試造航母的不是日本,而是英國。英華人最先改造巡洋艦,使它能載飛機,後來直接造航母“競技”號,只是下水比日本晚。日本90年前就能造航母和艦載機,是其工業能力強盛所致。當然,那時的”航母”純粹只是個供艦載機起降的平臺,跟今天的集天上、空中、海面、水下和陸地為一體系的航母戰鬥系統,完全不是一回事!

  • 5 # 長空雄鷹46

    90年前,日本可以製造航母和艦載機,加上戰列艦這種重型艦船,得益於當時日本領先世界的工業技術能力和生產能力。

    當時海上制空權思想是日本人首先提出來的,由此而來的航母及艦載機技術突飛猛進,形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作戰力量。

    但是時過境遷,當時的航母和當今的航母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即便是現在的航母在戰術思想的影響下也有完全不同的作戰方式或獨有的戰略支點支援。拿庫茲涅佐夫號來說,就是一艘獨立作戰航母,其自身武裝力量完全就是一艘巡洋艦,這也是因為經濟實力和實際需要所決定的,畢竟一個沒有直接面對大洋的國家,如果弄出美式航母編隊那種規模,進入大洋後,戰略支點自然消失,沒有後援保障,太危險了。美式航母編隊則是另外一種形態,注重空中力量和遠距離兵力投送。但是,不管哪一種,都需要空天資訊科技來保障其正常執行,日本人現在恐怕沒有辦法實現這種能力的自主保障。所以,即便是能造,在戰時,真的能拉出去作戰?值得懷疑。

    另外一個問題,日本現在的工業技術不是全工業體系。新世紀航母的應用技術已經不是現在的日本所能提供。我相信,絕大部分技術日本人還是可以實現的,但是現在的世界局勢,日本如何尋求對航母編隊的消耗進行補充?他不可能有海外基地進行補給,難道就把航母編隊就放在家門口不成?再說現在的製造技術已經不是原來日本人擁有的經驗能解決問題,他們也需要學習最先進的技術,問題是跟誰學?美華人肯定不會在這個領域和日本人合作。

    艦載機也是麻煩,日本人自己現在根本沒有製造自主智慧財產權艦載機的能力,這才是當今最核心的技術。缺乏技術能力才是日本人所面對的真正問題。當然,美華人對日本的各種限制也是日本人無法實現裝備力量尖端、前沿、規模化的根本原因。

  • 6 # 熊style

    二戰之前的舊日本,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正規專業航母的國家!它透過引進、仿製、實戰應用英美先進工業產品,再經過幾十年的積累,舊日本已經擁有了比較雄厚的工業能力、完善的工業體系——它擁有幾個亞洲第一:製造航母、戰列艦、巡洋艦,自行設計製造艦載機、運輸機等全系列航空工則體系;它也是亞洲最強大的工業國家!所以,它的軍事工業比較接軌世界先進水平,它的海軍水平與英、美海軍是同一個檔次的,海軍技術一度領先於英、美海軍:特別是巡洋艦級別的戰艦!

    二戰之前,它們深受‘’大艦巨炮決戰‘’主義的影響,各個海軍強國都是重點發展以巨炮+厚裝甲+蒸汽輪機的戰/巡艦!同時,二戰時期的艦載電子戰裝置比較落後,不存在當代戰艦的電磁相容問題,這就只是加強防護裝甲即可,沒有當代戰艦考慮的電子裝置裝置、雷達與特種鋼材的配套問題了;此外,由於木製甲板具有防滑、防潮、隔熱、維修方便、獲得便利等特點。因此,當時的美國、日本的航母、戰/巡主力艦隻也都是木質甲板,木質甲板當時世界主戰艦艇的主流——對主戰艦艇的特種鋼材的需求不大;艦艇的防彈鋼板對於海軍強國的鋼鐵工業基本可以滿足:當代航母鋼板擁有的拒磁,高韌性,抗低溫(-c38度)鋼板的屈服強度為80——160ksi,高斷裂韌性、耐高溫不變形、抗腐蝕防彈的特性無需考量。不過,到了二戰後期,隨著節節敗退,日本的工業能力也逐漸衰減,它也只能用‘’大和‘’號進行自殺性任務了!

    1936年,英國建造卓越級航母的時候,採用了全新的封閉式機庫設計,並將飛行甲板升級為鋼質強力甲板,鋼質甲板從此成為英華人航母的標配,所以,美國、日本也逐漸接受這一觀點:日本短缺的鋼鐵原材料、落後的鋼鐵產能、戰爭的封鎖制約了它的重型航母/戰巡的建造——徒有建造技術卻無建造材料,這是舊日本海軍江河日下的重要原因:舊日本海軍的最後航母甚至在木製甲板上鋪設水泥用於提高防護能力!

    舊日本的航母編隊突出整體攻擊能力、防護能力薄弱:航母艦載機更是以犧牲飛行員防護裝甲來提高戰機的機動效能。二戰初期,舊日本海軍的艦載機高速飛行能力把歐美海軍揍得一塌糊塗!可是,它的戰機被歐美國家研究透徹,隨著戰局的發展、戰機技術的飛躍,歐美國家戰機比日軍艦載機更加先進、更加提倡保護飛行員!到了二戰中後期,日本海軍的艦載機資深老鳥們越打越少、訓練時間越來越少、起降事故越來越多!自然,它的艦載機技術再怎麼提高也不能解決材料短缺、技術落伍、人員短缺的問題了;相反,盟國海軍的老鳥們卻成為了孵化器:直接培訓了數萬名飛行員!

    到了二戰後期,舊日本海軍的艦載機在材料強度、電子裝置、發動機等重要戰機技術能力遠遠落後於盟國海軍艦載機:甚至出現用艦載機充當人力炸彈——自殺性攻擊盟國海軍——這樣製造出來的艦載機技術簡單、飛行速度慢、雷達完全沒有——送死艦載機!這樣的老款艦載機純粹為盟國戰機飛行員打怪升級加分,它們又有何益呢?

  • 7 # 科沁雜談

    1911年日本準備建立“八八艦隊”,其中的四大金剛級戰列巡洋艦開始開建。當時的日本還沒有建造戰列艦的技術,於是與英國合作,由英國幫助日本完成金剛級戰列艦的建造。真是吸收了西方的前沿科技成果,才能讓日本很快學到建造戰列艦的技術。金剛級戰列艦就第一艘“金剛”號是在英國完成建造的,其餘的四艘全部在日本本土建造。

    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後,發展異常迅速,從歐美學到了不少的先進技術,激發了日本強大的工業能力,鋼鐵生產能力。日本早在1911年就開始了航母的研究開發工作,並在1922年就開始研製成功了“鳳翔”號航空母艦。

    二戰期間又因為固定翼飛機的效能問題,對於航母的要求並不是很高,只要甲板跑道能達到一定長度,就可以滿足戰鬥機的起飛和降落,也就是一款航空母艦了。說簡單點,有時候一艘商船經過簡單的鋪設甲板就可以立刻變身額誒航空母艦。在這種戰時的情況下,只要能製造生產出足夠多的鋼鐵,就能保證航母的製造。就是因為航母製造的簡易,只要擁有一定的造艦造船技術,建造航母都是不成問題的。

    日本在二戰期間瘋狂的建造了29艘航母,還有四艘未能完工,用於作戰的有25艘,可見其鋼鐵生產能力和造艦能力非同一般。日本在1939年的時候就擁有了6艘航空母艦、10艘戰列艦、巡洋艦37艘,驅逐艦潛艇一百多艘。雖然如此,日本也是付出了民船建造的代價的。

    戰場上的損耗,立刻顯現出了日本造船能力和鋼鐵資源的嚴重不足。日本把所有的造船廠全部用於建造航母和艦艇,還是不能抵補戰場的消耗,在太平洋戰爭的四年中,日本建造了380多艘各類艦船,從數量上來說也比較的驚人,但對於當時的建造技術和速度來講,日本還是建造能力不足。美國當時的艦艇建造能力就航母一年就可以生產36艘,不到四年的時間美國共建造了包含輕型航母在內的147艘航母,這是什麼概念?在戰爭激烈的情況下,美國可以再一週內緊急生產一艘航母。

    而這一切全都得益於當時的航母的簡易建造和要求,只要有足夠的建造商船能力,有足夠的鋼鐵生產能力,就能實現建造航母和戰列艦的能力。日本正是擁有一定的造船工業技術能力,還有獲得鋼鐵資源生產能力,再加上航母的簡易要求,90年前,日本就造出了航母和戰列艦。

  • 8 # 五嶽掩赤城

    日本自身努力,以及英日同盟條件下英國扶持

    日本有一點是非常值得肯定,那就是狂熱的學習精神,他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生,這一點當年我們在大唐時期就已經深有體會。日本在明智維新後,就陷入非常狂熱的“向西方學習”狀態,恨不得把皮扒了漂白,喊出的口號都是“脫亞入歐”。在這段時期,日本有兩點非常值得肯定,一是工業化,二是教育。

    工業化方面,日本政府是先創辦大量國有企業,聘請外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逐步學習掌握工廠的經驗和操作後,再低價轉賣給私人經營。雖然副作用是形成了影響至今的“財團權貴階層”,但這樣政府大規模扶持推進工業化在當時世界實屬首例。

    在教育方面尤其值得肯定,日本在1872年進行“廢藩置縣”時就開始創辦全國性的教育體系,到1878年時,適齡兒童入學率已經達到41.2%,不要小看這點,要知道1863年的時候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適齡兒童入學率也只有43%。之後到1900年開始日本推行強制義務教育,1902年時候入學率超過90%。所以不能以落後的眼光來看待日本,日本在90多年前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兩到三代教育培養,已經擁有一批高素質的科研人員和技術工人,初步完成了工業化。大久保利通和伊藤博文,日本幸運的是先後擁有兩個非常有政治手腕和戰略眼光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但日本也似乎敗光了人品,不僅後繼乏人,並且開始淪為財團和軍部的傀儡。

    自身努力是內因,而機遇則是外因,這就是英日同盟。19世紀末20世紀初,沙俄和美國都開始加大在遠東地區勢力擴張力度。沙俄在八國聯軍侵華時佔領東北並拒絕撤軍,事實上完成強佔中國東北,並且派兵扶持北韓高宗重新登基,一腳踏進日本視為囊中物的北韓,雄心勃勃的想要打造“黃俄羅斯”。美國則先後吞併了夏威夷,並在美西戰爭中擊敗西班牙,佔據了菲律賓。雙方直接對英國在華利益構成嚴重威脅,而英國身處歐洲大陸,鞭長莫及,並且歐洲大陸上兩大軍事集團對抗形式越來越嚴峻。沙俄的擴張最為兇猛,當時沙俄與法國同盟,即使是英國也要頭疼

    在這個背景下,英國選擇與日本同盟,扶持日本作為其在遠東地區的看守人,日本的軍事技術也得到飛速發展。在海軍方面,金剛級戰列巡洋艦以及14英寸主炮的生產技術轉讓,幫助日本完全掌握先進戰列艦的建造能力。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以英國剛下水的獅級戰列巡洋艦為藍本,可以說是當時最技術先進的戰列巡洋艦,首艦金剛號在英國建造成功後,其餘三艘是英國幫助下,由部分零部件由英國提供,其餘日本自行建造。日本委託威克斯公司設計的14英寸主炮,研發成功後全部生產技術也轉交給日本,至此日本完成獨立建造先進戰艦的能力。有英國這條當時世界海軍技術最先進的大腿,日本在海軍技術發展上跟開掛一樣,第一條航母鳳翔號就是直接向英國拿獨眼巨人號的圖紙,進行改進而建造的。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對日本戰艦建造影響非常深,日本第一款自行設計建造的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上依然沒有擺脫金剛級的影響。在之後的海軍假日時期,日本繼續學習和探索,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

  • 9 # 聯合防務

    難造不難造看工業實力,對農業國家來說就是登天難度,對工業國家來說就不是多難得事。90年前的日本已經是世界列強之一,工業實力在亞洲更是首屈一指。再說那個時代的航母、艦載機遠遠不及現在的難度,戰列艦就是重炮厚甲,以日本當時的工業實力製造起來並不困難。

    日本由於地理上四面環海,所以對海軍格外重視,竭盡全力進行發展。在技術上,日本主要是趁著與英國關係密切的時候撈了不少,使艦船設計和建造能力跨過了幾個臺階,與英美差距急劇縮小。從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署就可以看出來,日本海軍主力艦和英美是3比5比5,成為當時世界三大海軍之一。

    但是,日本畢竟是後期國家,底蘊不如英美,所以在艦船技術上不如英美那麼強,產能與英美更是差得遠。二戰期間,日本建造的新艦艇數量並不多,趕不上英國,更無法和美國相比。所以,日本在二戰期間是越打越弱,而英美卻都是越打越強。到二戰末期,日本面對美國的艦海和機海,只能跪了。(S)

  • 10 # 東龍45

    上世紀初,日本的工業非常發達,非常先進的,已經能和英美等國分庭抗禮了,一九二二年華盛頓的海軍條約裡,日本己是佔一席之地,世界航母剛剛興起,日本的鳳翔號航母也出來了,緊跟著世界先進的水平,後來日本不續約,放開手腳大幹,造出來了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主炮囗徑也大,人家都是四零六的,日本的是四六零的,。飛機的製造也很強,零式機稱霸一時,。日本開始傲視亞洲,開始了侵略中國和亞洲很多的國家,成為了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打敗了日本,把日本打回原型,。

  • 11 # 戰爭之王

    因為當時日本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國,能夠研製生產絕大多數的武器裝備,而且在一些軍事技術方面甚至要比英美等西方國家還要先進。 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開始學習西方國家的發展經驗,大力發展工業等產業,提升國家實力。伴隨著日本的對外擴張,日本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資源、資金等來扶持本國的產業發展,日俄戰爭時期,日本自產的武器就已經比較多了,很多彈藥也完全可以自行生產。而在一戰中日本甚至還扮演過軍火商的角色,向俄國等國提供武器裝備,一戰之後日軍的戰艦、火炮等重型武器基本已經實現自行研發設計生產,並形成了自身的體系,這一點很多西方小國都難以媲美。 二戰前,日軍很多武器裝備的水平都不弱於西方同類型裝備,甚至在一些方面還要強於西方國家。比如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母就是日本設計製造的鳳翔號,而美英等國都是利用其他艦艇改裝而來的,而日本也在30年代就推出了下單翼艦載戰鬥機,要比同時期的美英等中國產品先進。即使是在裝甲兵器方面也是如此,30年代日軍的坦克裝甲兵器並不落後,當日本人擁有九七式中型坦克時,美華人搞的是M2輕型坦克,蘇聯則是BT系列和T26等,這些坦克基本處於同一水平。 不過在二戰全面爆發後,由於在資源、作戰理念、設計思想等方面的缺陷,再加上在一些關鍵技術上逐步落後(比如航空發動機、小口徑機炮等),日軍的武器裝備很快開始落後,最終被盟軍超越並擊敗。比如戰爭之初先進的零式戰鬥機,靠著羸弱的發動機和火力經過些許改進撐到了戰爭的最後,但是面對盟軍新銳的P51D、F4U等戰機已經幾乎淪為活靶子。

  • 12 # 九品侍衛

    日本是一個非常好學的民族,在日本崛起的初期經常會說一句話,那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意思就是學習敵人先進的東西用來打擊敵人。其實最初日本是製造不出戰列艦來的,起初的日本智慧製造出一些小噸位的驅逐艦護衛艦,而為了有能力與歐洲列強在海上平分秋色,日本最初的目標則把目光盯向了英國。最開始日本向英國購買了許多先進的戰艦與火炮,而隨著軍事合作的深入,日本開始向英國技術引進。這也就是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的由來。

    首艦金剛是由英國建造,而後續三艘戰艦則是日本透過技術消化而自行建造的。當建造完這類戰艦之後,便開始建造日本自己的戰列艦,隨後便建造出了扶桑、山城兩艦。隨著日本一點一滴的對外擴張逐漸成為了世界列強,而為了配得上世界列強的身份,日本便開始建造大型戰艦,隨後長門、陸奧等戰艦應運而生。可隨著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一些戰列艦被迫停工,而已經建造完了的船體則鋪上了甲板改裝成為了航空母艦。

    綜上所述:像是戰列艦、航母、艦載機這類重型裝備的確非常的難建造,然而無論是多麼難建造的武器裝備,只要透過一點一滴的技術積累與消化,終有一天會將其摸透並形成中國產化。就好比中國,起初也是透過技術引進才有了第三代戰機,直至今日有了殲20運20遼寧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時期的土木之變到底是怎樣的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