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夫舟
-
2 # 這些歷史要讀
《大明劫》真的是一部良心大作,從服裝、道具到歷史背景,都高度還原了明末國家所遭逢的劫難。
這裡頭最讓我感到震撼的,並非那些戰爭場面,而是孫傳庭殺鄉紳時的那番話:
“天下糜爛,百姓從賊,皆因飢餓,百姓飢餓,皆因無地可耕。得人心者得天下,你們知道什麼是人心嗎?!人心,就是糧食,就是源源不斷的後備兵員!這就是為什麼他李自成可以輸個十回八回,而我孫傳庭,連一回都輸不起!”
慷慨激昂的一席言,不僅道出了孫傳庭的憤恨,更道出了大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我們越來越多人緬懷故明,痛斥滿清,卻不曾想想,大明的滅亡是亡於人心的。
明朝那時已是大廈將顛,那些官紳早已把帝國的血吸乾了。崇禎和他下面的一些忠臣雖然在這最後時刻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自上而下腐爛的國家機器的敗亡,其實已是不可扭轉的了。
而更為深刻的是,這席話也是對現世的驚醒。我們不堪回首的明末,就是給後世的一響警鐘!
-
3 # 三言堂
難得得好電影,從服裝、道具、人物性格、劇情等都堪稱優良,沒有政治立場,對於官軍農民軍都沒有任何感情色彩,都沒有褒貶,只是站在中立的第三方立場客觀描述,唯一褒揚的就是中醫(坊間流傳該電影是有中藥企業投資的)!但是電影從開始到結束都散發著一股暮氣沉沉、國之將亡的基調,壓抑感十足,小野麗莎的片尾曲更是悲涼!但是放在大的歷史環境中,也許就是那個時代背景的再現!
-
4 # 一枚明粉
《大明劫》是一部高水平的歷史電影。我對而言主要有兩大亮點:對末世瘟疫的刻畫;對明朝深層次體制問題的刻畫。
《大明劫》是由王競指導,謝曉東製片兼編劇,馮遠征、戴立忍、馮波、餘少群領銜主演的歷史災難題材作品。其實對於非歷史愛好者而言該電影略枯燥,我物件就是學影視的,她看的差點睡著,但我看的津津有味。接下來就容我仔細分析:
1、末世瘟疫對於天下百姓有兩場瘟疫:鼠疫;兵災。對於大明軍隊也是。
對於大明朝廷只有一場瘟疫:流寇。
(瘟疫)
所以電影裡就帶有矛盾性的展現出來一幅末世景象。士兵要活、百姓要活,醫生也要救人。他們只想停止戰爭,免除疫病。而大明朝廷必須以自己勝利來結束這場戰爭。孫傳庭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他殺死患病計程車兵就是為了東征順利與後方穩定,凡是危害大明的都要消滅掉。。
2、體制問題上下不再信任;爛到骨子裡的腐敗。
電影開頭,開封被圍,救援失敗。崇禎震怒,三秦軍隊不聽節制,讓孫傳庭殺賀人龍;到了電影中間,孫傳庭發現陝西軍隊缺兵、缺糧、缺武器,要整頓軍隊才能救援開封,崇禎再次震怒,他不僅怕輸,更怕失去對孫傳庭的控制,他擔心孫傳庭成為下一個賀人龍。可以說此時的大明朝君臣信任感已經蕩然無存。
電影裡:孫傳庭視察倉庫,倉庫糧食是糊弄他的,他殺了管糧官;孫傳庭要清理屯田,指揮使衙門案卷被燒;孫傳庭要籌集軍餉,士大夫給他接風,孫傳庭收到捐款不足5000兩,收到賀禮上萬兩。所以孫傳庭在最後才喊出來“為什麼他李自成輸十次八次都可以,我一次也不行”?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另一條線索:一個救世能臣與整個帝國的腐敗勢力作鬥爭。
(出征)
總結:關於明朝滅亡已經有很多研究。但如該電影這麼結合的好的確實很少見。
崇禎的暴躁、不信任;
孫傳庭的努力、堅持、絕望、狠心;
軍官與士大夫的腐敗、勾連;
能打仗將軍賀人龍的跋扈
老百姓生活在兵荒馬亂、疫病流行中的無奈;
士兵對戰爭無奈,不想出徵的小孩卻死在了火中。
這是目前最高水平的歷史劇。
(孫傳庭出關後的決戰)
回覆列表
首先是服裝、道具基本上符合歷史,或者從觀眾的角度上來看,不容易齣戲。我看《大明劫》時候印象最深就是電影剛開始的戰爭場面,明朝士兵使用火器的場景,基本上接近事實。要知道大部分現在很多古裝電影基本上道具極不用心,錢完全用在明星上是非常不合適的。
明朝軍隊火器配備很高的,戰爭中作用很大。
三眼火銃,我在去山海關的時候,在某個長城裡面看到過三眼火銃,挺重的。
火炮的使用,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原來火炮是這樣用的
人物氣質很好
再說一下,劇情,基本上沒有什麼硬傷,裡面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沒有錯的。裡面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打算,做著自己人認為對的事情,這才和生活比較接近,和歷史比較接近。崇禎皇帝想早點讓孫傳庭平定農民起義,逼著他出關。孫傳庭為了出關,無奈燒死很多患病計程車兵。為了強軍,做了很多事情,殺了不聽話的將軍,逼士紳出錢等等。沒有一個人是對,也沒有人錯。最後大明還是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