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把楊廣外戰失利推到關隴貴族頭上?窮兵黷武修行宮建東都天下四分五裂人口從809萬戶降到不到200萬戶,這些罪過推到唐朝身上?說什麼終唐朝一世經濟不如隋大業前期?難道這些不是楊廣好大喜功造成的?
15
回覆列表
  • 1 # 杳杳無歸期

    首先說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的確是隋文帝首創的,但是隋文帝並不敢於大規模推行,只能是試行。而隋煬帝也是逐漸完善,並試圖開始用科舉來對抗世家大族,也就是山東的五姓七望,試圖打破傳承千年的五姓七望對於官場的壟斷,但是五姓七望勢力何其龐大,豈能任由隋煬帝削弱他們的勢力?俗話說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這些世家大族勢力可極其龐大。並且雖然唐朝也在實行科舉,但是也依舊由世家大族把持,科舉前不選擇一家投靠的話很難考上。世家大族的灰飛煙滅還要等到唐朝末年黃巢起義,這猛人把五姓七望幾乎殺了個乾乾淨淨,然後到宋朝,活字印刷術普及,造紙術再次改良,科舉才完全擺脫了世家大族控制。

    所以我們看隋末天下大亂,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股煙塵可有一路是真正的農民起義?在封建社會農民起義都有其侷限性,我們看歷史上真正的農民起義幾乎沒有成功的,無論是秦末的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還是明末的李自成之流,又或者清末太平天國,他們的起義都是反抗或者為了活下去,僅此而已,不會想著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所以再看隋末群雄逐鹿,百姓在他們眼裡只是爭奪天下的工具而已。至於東征高句麗失敗,那的確是隋煬帝失策。隋煬帝想借著東征消耗關隴貴族軍事集團的勢力來鞏固皇位,又想挾功威懾天下,漢武帝就這麼幹的。並且高句麗不得不打啊,因為一旦高句麗發展起來和草原上的突厥聯合,中原帝國危在旦夕,唐朝在太宗朝也是竭力攻打高句麗,三徵高句麗敗北也是千古一帝李世民的憾事,直到高宗時期,才平滅高句麗。

    所以說,隋煬帝的確是個暴君,但是不能說昏君。

  • 2 # 吳宮草木晉代衣冠

    科舉制是楊廣所創,目的就是為了改變軍功貴族,世家大族歷代掌權的現狀,也為了擺脫關隴貴族的控制,強化皇權。

    其實自從北魏六鎮兵變之後,無論是西魏、北周還是隋朝都是以六鎮駐軍後裔組成的關隴貴族的聯合執政體。相當於一個公司,皇帝只是一個董事長。而楊堅篡位,也是得到了關隴貴族內部支援的,但他改變了自宇文泰以來的善待前朝皇室的傳統,就是將北周皇室滅族。

    這一舉措在斬草除根的同時,也令關隴貴族其他成員產生猜忌,所以終楊堅一生都在想辦法削減他們的勢力,強化皇權。而楊廣很好的繼承了這一想法,開創科舉,並想借江南世家的力量,從他的皇后,西梁皇帝蕭詧的孫女就可以看出。隋文帝時南方發生一場大規模起義,此起彼伏,根本剿不過來。而楊廣去江南後卻快速平息,可見楊廣在江南已然有很大實力。

    而楊廣修運河,有諸多方面原因,一是為了加強南北溝通,加強對南方控制,二是為了滿足物產逐漸荒蕪的關中(唐朝時因大運河堵塞,就造成關中數月糧荒),也是為了支援徵高句麗戰爭的物資運輸(如秦始皇的靈渠)。除此之外,楊廣還多次南巡,其中雖不乏個人享樂,但主要是為了加強對南方的控制(康熙數次下江南也是如此)。正如唐皮日休詩云:“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較功不論多。”

    楊廣三徵高句麗,損失慘重,加速了內部矛盾。而此時一個農民藝術家王振創作了一首《莫到遼東浪死歌》,無疑引發了這一矛盾。於是大隋王朝一時之間風雨飄搖。首先便是以王振為首的農民起義,隨後河北的竇建德,江南的蕭銑等皆在世家的扶持下起兵(竇建德有山東望族的支援,蕭銑是南梁皇族),再之後群雄蜂擁而起。

    楊廣也被部將宇文化及所殺,其孫隋恭帝楊侗將其諡為隋明帝,唐朝建立後多次改諡,最後定為隋煬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京華煙雲》適合什麼人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