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酉藝
-
2 # 山水溪155
謝邀,孩子不合適學鋼琴是否堅持下去?首先要確定什麼叫合適,興趣識譜聰明家庭條件?無論那一條都要看意志力,特別是家長們的引導。很多人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盡心盡力參加各種培訓班,以花錢的多少來證明家長的負責任。我身邊很多例子,結果效果都很一般。有位家長問我,你小孩如此優秀參加了那些培訓班,是那位老師教得好?我無言以對,我知道培訓班與本地學校的聯絡誰都還不清楚,不必多言。但有一條很重要,在校聽老師的,在家作予習。自然合不合適就明擺了。又何止是鋼琴呢?堅守意志力是學生家長老師共同教育方向所提倡的!與大家共勉。
-
3 # 丫兒雪
我兒子從四歲開始學鋼琴,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十級現在12歲英皇八級,還在繼續學,身邊陸陸續續來來往往很多孩子,大多學到一半各種原因吧,能走下來的不多,但也有很多一直堅持的。其實無所謂適不適合,他在鋼琴彈得特別好的孩子中他就是混事的,因為不算是精益求精,他在學的一般的孩子中,是被追趕的。適不適合這個詞很籠統,我只說學習態度和學鋼琴給我兒子帶來的很多好處。態度,堅持吧,一年休琴的日子也就10幾天,天天都會摸琴,每次考級對他來說都是無比辛苦,最多一直彈了六小時,但是每次考級他都能透過,大大小小的獨自去考級,對待考試那是很從容了,這種堅持,克服,努力,收穫的過程是很難得的,讓他在學習上也是如此,因為他覺得學校的學習跟彈鋼琴一樣,堅持,克服,努力就會有收穫,因為從小記琴譜,背東西也很快。這也是我從中感覺讓他一直練琴的好處之一。另外就是自信,這也是源自他取得收穫後的另一番世界,學校老師對他的重視,民樂團,管弦樂團,合唱團他都是伴奏,他自我價值的體現,激勵他更加去精進技術。還有就是鋼琴讓他放鬆,學到現在不追求專業只想讓他有一個渠道去釋放負面情緒額,音樂無非是一個好方法,他的鋼琴老師也邀請他去樂隊做鍵盤手,跟大學裡的哥哥姐姐們一起排演,增加見聞。在我看來,鋼琴不一定要學多好,而是對學習的一種專注,態度的培養。切不可說不適合去逃避,或許孩子是真的不喜歡,可是在社會中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的人能有多少。還有其實也是我覺得最有價值的好處就是學會里抓緊時間,安排時間,從一年級作業就很少拿回家來寫,因為要練琴,玩的時間就會很少,所以抓緊一切時間,寫作業,複習。1-5年級我們沒有學過奧數也沒有課外班,現在馬上去初中了,在上銜接課,和分班考的數學班,我覺得學什麼不重要,堅持也不是拿來說事的,在學琴的同時怎麼才能讓他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最重要的。堅持只是習慣中的一部分,戰勝枯燥乏味,孤獨寂寞,也是很磨練心性的。
-
4 # 錦衣公子
孩子不適合學這句話意思太籠統了,還是要先搞清楚具體情況才能找到解決方法。
情況一:
孩子學習鋼琴一段時間後,新鮮感已經過去,面對難度越來越大的練習曲,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應對枯燥乏味的練習。多數孩子的天性是活潑好動坐不住,面對這樣長時間的枯燥重複練習會本能性產生牴觸情緒,如果家長沒有及時處理好孩子的這種情緒,那麼孩子的這種牴觸情緒會積攢越來越多以至於孩子最後會被這種情緒壓垮對鋼琴產生恐懼厭惡的心理。
如果是這種原因導致孩子對鋼琴提不起興趣的,那就要看家長的取捨了。家長如果希望孩子能夠掌握鋼琴這項技能給人生加分或者透過學習鋼琴從而培養孩子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質,那麼建議家長還是要堅定給孩子繼續學下去的立場。學琴的過程的確是痛苦的,只要是學琴的人都避免不了這種痛苦。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這種痛苦,直面這種痛苦,並且想辦法去解決這個痛苦。孩子學琴,家長不能光是讓孩子一味苦練。而應該多從孩子心理層面去引導。
首先,我們可以把練琴中遇到的大難題拆解成一個個小關卡,細分難題再逐個擊破難度會下降很多,每解決一個小關卡就給孩子一個想要的獎勵,用鼓勵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往前走。其次,當孩子每學會一首曲子的時候,多找機會讓孩子表演。不管是家裡來客人還是外面的一些小活動,都鼓勵孩子去參與表演。這會讓孩子能夠經常性接受外界的正面刺激和小壓力從而激發更多的學習熱情。
總而言之,孩子僅僅是因為學琴過程中的枯燥乏味而退縮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不適合學琴,只是人的惰性在作怪,想要孩子學有所成,家長的耐心引導必不可少。
情況二:
有些人天生的樂感就相對薄弱,對音準、節奏這些基本的東西毫無概念。對do ri mi fa suo la si這些唱名永遠唱不準,跟著鋼琴走也找不著調,拍子更是不知道哪裡打哪裡。通俗講就是五音不全的人。這型別的人學習音樂會很吃力。我在古箏教學中也遇到過這型別的學生。你陪她一起唱譜她也永遠唱跑音。讓她跟著邊打拍子邊唱譜也是跟完就忘,換句話說就是她在跟老師打拍子時也是一頭霧水的,只是當了復讀機而已根本沒搞懂拍子,一段譜子的節拍教十節課也沒搞懂,這種學生學起來很吃力,老師教得更是痛苦。如果,孩子學琴過程中是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孩子又的確學得很痛苦不願意再進行學習,那家長可以考慮給孩子更換另一種興趣技能來學習。如果孩子還是有興趣的情況下,建議家長還是不要輕言放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雖然樂感薄弱學起來會比別人吃力,但是要相信方法永遠比困難多,只要用心學了,結果總不會辜負你!
回覆列表
我從事鋼琴教育20多年,自己開鋼琴培訓機構16年,接觸過的孩子不計其數,中肯的說一句話,孩子適不適合學習鋼琴不是取決於孩子,更多的是取決於家長。
例子一同批次孩子學習鋼琴,有的孩子學習比較好,有的孩子學習可能就差一些,但是作為家長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進行比較,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裡一定會犯嘀咕,難道我的孩子不適合學習鋼琴嗎?那學鋼琴的錢豈不是白花了?
總結:家長考慮問題沒有孩子那麼單純,錢花出去,我要看到結果,如果結果不能如我所願,那麼就是不合適。
例子二有些孩子剛開始彈奏的時候是非常好的,隨著深入學習,難度增高,學習到了瓶頸期,而自己的耐心不足,家長也沒有進行一個好的開導。最後心想:看來我的孩子不適合學鋼琴。
總結:學習任何一項技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瓶頸期大家都會遇到,我們應該更多考慮的是如果度過瓶頸期,而不是一味的懷疑否定孩子,而且大多數的否定從家長開始。
例子三我之前遇到過一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特別的高,想要把孩子培養成想郎朗、李雲迪一樣的鋼琴家,不惜一切代價的讓孩子學習鋼琴,甚至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疇,當然,孩子也算是比較聽話認真練習,但是作為老師的我們,看到孩子的學習狀態其實並不樂觀,每次練琴的時候,父母就一直在門外候著,時不時的從門口窗戶上晃一下,(我的內心其實是比較反感的)孩子跟老師的交流也越來越少,就是練琴、練琴。家長想,我的孩子付出這麼多,應該要比其他孩子強吧,我們可是走專業路線的。但是,事實結果卻是,孩子跟別的孩子也沒有太多的差距,同批次孩子中屬於中等水平。最後家長心想,看來學習鋼琴確實是需要天賦的。
總結:任何一項技能都是需要天賦的,如果都能通過後天的努力抵消天賦不足的劣勢,那麼所有的鋼琴家,豈不是可以批次生產了。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與其說孩子要不要堅持下去,不如說家長要不要堅持下去。
如果真的是想讓孩子朝著職業化的道路發展的話,那就要從孩子的天賦、生活環境、鋼琴老師,未來資源規劃利用等等全面考慮了,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
如果只是想把剛琴作為孩子的一個興趣愛好去培養的話,我的意見還是堅持下去,因為學習鋼琴拋開太過功利的目得之外,給孩子帶來的好處也是不言而喻的,比如,練習鋼琴的過程要耐住寂寞,可以鍛鍊孩子的耐心;彈奏樂曲的時候,大腦、眼睛、耳朵和手指的配合,可以鍛鍊孩子的協調能力,促進大腦發育;大量琴譜的記憶可以鍛鍊孩子的記憶力;在學校或者公眾場合進行表演,可以增強孩子的信心等等。
所以說,沒有不適合學習鋼琴的孩子,只有自認為孩子不適合學琴的家長,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英國有一則諺語:興趣是不會說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