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小灰不乖

    陳宮是呂布帳下唯一拿得出手謀士。性情剛直,足智多謀。青州黃巾起義起,兗州刺史劉岱戰死。陳宮等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因曹操殺害邊讓一案陳宮與曹操反目,遊說張邈等叛操迎呂布入兗州。死心塌地地輔助呂布攻打曹操,呂布戰敗後,隨呂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決意赴死。曹操一度欲勸他再度出仕自己,但陳宮不為所動,赴刑場受刑而死。之後家族一直由曹操供養。很有正義感的一個人

  • 2 # 蘭靈笑笑生

    陳宮這樣的人物,在那本敘事宏大的《三國演義》中顯得比較渺小,作者沒有給他太多的筆墨。

    陳宮代表的是三國梟雄之外那些不太出名的大多數,雖然他門的名字不如孟德、玄德那樣響亮,卻也是不可或缺的。

    陳宮有自己的獨立人格和價值判斷,謀不如曹操而德蓋於曹操,勇不過呂布而節高於呂布。他們也有感遇明主的願望,或者稱雄割據的野心。

    因為他有獨立的判斷,所以他追隨曹孟德,也因為如此,他又棄孟德而去。或許是慌不擇主,選擇了呂布。而呂布卻是有勇無謀,不可教也,但至少比曹操少了心眼。

    陳宮是個知識分子,是士,謀士。需要依附權利尋找主人才能生存,才能實現理想價值。所以他做不了孟德,玄德那樣的梟雄。但在每次關鍵的選擇上使自己一步步走入深淵,最終擺脫不了自己的命運。

    陳宮的處境是尷尬的。放棄縣令追隨曹操,不滿曹操投奔呂布。一次次的抉擇,有錯嗎?他只不過是跟隨自己的價值而走。他看到了黑暗,他執著於主人的缺點。如果當初不放曹操,如果當初繼續跟隨曹操,相信都歷史會不一樣的。

    陳宮是個悲劇的知識分子。看到黑暗卻參不透時代。所以他註定走不到三國其它各大謀士的地位。

  • 3 # wind小飛

    陳宮剛烈,依然心繫天下陳宮背叛曹操,極大原因可能是曹操的濫殺。演義中為了曹操的大義背親辭官追隨曹操可見他也是為天下之人。呂伯奢被殺心有感觸,雖有心殺,為之不義,終究離去。不貪戀權位,不乘人之危,不殺義士,乃真正英雄。

  • 4 # 秋山三國

    演義中的陳宮的確與歷史上的陳宮出入比較大。我們應該將其視為一個文學人物理性看待。

    中牟縣釋放曹操,有義。

    不齒曹操殺呂伯奢,有情。

    幫呂布多次陷曹操於險境,有智。

    白門樓拒絕曹操招納,有德。

    估計作者羅貫中就是想設計出這麼一個正義,善良,智慧,忠誠的正面形象。

    然而。。。

    這真的是羅貫中筆下一個非常失敗的人物典型!

    人設矛盾,智商捉急。

    讓我們好好回顧一下,這個陳宮先生的事蹟吧。

    一日,中牟縣令陳先生奇蹟般抓到了一個流竄犯——曹某。此人因涉嫌謀殺漢帝國權臣未遂而被通緝。陳先生似乎內心也有一股想要刺殺權臣的衝動,於是放了曹某。你說你出於公義,放了曹某也就罷了,你竟然棄官跟著曹某人逃亡?!

    (你對曹某瞭解嗎?就敢為了他拋家棄子,從抓人者變身被抓者?你就不怕連累家人?

    顯然陳先生不怕,一副為了愛情為了自由一般的瀟灑模樣。跟著亡命徒曹操跑了。)

    兩人逃到一戶人家,這家人和曹家有舊。二人夜聽磨刀聲,由於正在亡命,就殺了呂家滿門。結果發現他們是想殺豬接待他們。

    (作為讀者,我真的是服了,大晚上殺豬?羅老師您確定嗎?)

    然後又說二人遇到了正在返回家中的呂老頭,曹某狠心殺了呂老頭。陳先生對此非常不齒,還連連指責。

    (殺呂家人時,您是光看著沒動手嗎?事後這鍋要強行給曹某背?你作為一個謀士和副手,難道就不能建議和曹操在不殺人的情況下逃出“魔窟”?人都殺完了,還裝什麼好人呢,真是文學史上的白蓮花,三國演義中的聖人婊。)

    曹某在殺掉呂老頭後面對陳先生的指責,說出了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某因為這句話,輾轉反側,最後決定自己單飛。這段後來改編成了京劇《捉放曹》橋段。

    (曹某不過是說了句實話,想要寬慰自己寬慰你罷了。這竟然成了陳先生不齒曹某的原由,有點醉啊。難道要天下人負他,他也不負天下人才是對的?還是說您老先生本就是抱著要負曹某人的心態跟著他跑的?呂伯奢殺還是不殺,對於一個智商線上的人而言,肯定是要殺的。回去之後,兩家就從世交變世仇了,何必留他等他復仇時再殺他?最好的解決方法還是當時在呂家不殺人直接逃跑不就行了。腦子有坑啊。)

    陳先生撇下曹某去投了陶謙,在陶謙幫助下當了東郡從事。後來曹某成為了東郡太守。。。

    (呵呵呵呵呵呵。羅老師,你的筆有毒吧。)

    曹某後來又成了兗州刺史,一天他得知父親被陶謙的手下殺了。於是要向陶謙興兵復仇。陳先生趕緊去勸阻,勸說無效後,去投奔了陳留太守張邈。

    (毒越來越重了。你早就不齒曹某人了,幹什麼還要在其手下幹活?人家曹某爸爸被陶謙屬下殺了,又不是你爸爸,你在不知內情真相的情況下,就去勸阻曹某不要復仇?我要是曹某,估計早把你推出去斬了。陳先生簡直就是個嚴重中二病的團隊禍害。)

    曹某和陶謙正在廝殺,陳先生這邊就去聯絡呂布給曹某人背後狠狠捅了一刀子——偷家。

    (這叫有情有義?情義何在?陳先生小人嘴臉啊。再說了,你是不是瞎?聯合呂布?當時呂布因為殺了董卓是有些好名聲,但是你就從這麼多梟雄中看準了呂布,也是挺牛掰的。)

    曹某得知家被偷了,於是回來爭兗州。這時候,陳先生似乎智商上線了,多次挫敗曹某,其中一次成功引曹某入城,來了個甕中燒鱉,然後差點燒死或擒殺曹某。

    (有人說,智商線上,而我則說,腦子有坑。城不是你自己的?城中百姓不是自己的?你引曹某進來燒城?就算搞死曹某良心安嗎?安的話,憑什麼說你心懷蒼生?!不安的話,你為毛出這種餿點子?!)

    不過陳先生和呂布還是被曹某擊敗了。(真有點活該。)

    然後陳先生和呂布給劉皇叔背後捅了一刀子,奪了徐州。

    (陳先生這個角色,是背後捅人刀子上癮麼?)

    之後的故事是,陳先生依然奉上“優秀”計策,並識破了陳珪陳登父子的陰謀詭計。然而呂布剛愎自用,不聽,最後自取滅亡。

    (如果真有智商,難道看不出來呂布是個莽夫?你選莽夫為的是什麼?不就是好操縱嗎?人家陳珪陳登操縱一下不行嗎?真是報應啊。)

    曹某在下邳抓住了呂布和陳先生,陳先生見到呂布後,一副“不聽我的活該滅亡”的姿態。

    (聽你的背後捅別人刀子嗎?look,坐在審判席上的兩個都是被你捅過的。若不是你搞不好呂布還沒今天呢。)

    曹某愛惜陳先生的才華,還是想勸降,陳先生毅然拒絕。曹某人問,你的家人怎麼辦?陳先生說,明公是不會對家人出手的。。。。。。

    (明公。。。陳先生你早了把曹某都當什麼了?仇讎!大逆!這時候改口明公了,臉何在?這劇情裡的曹某也是有問題的——陳先生當年跟你亡命的時候管過他家人死活嗎?你拿這個能威脅得了陳先生?好天真。)

    最後,陳先生在白門樓結束了自己奇葩的一生。

    總評:像這種為了劇情而存在,智商捉急卻硬吹是智力超群,明明沒幹正事兒卻被評為正面人物的文學形象,我們一般可以稱之為——閱讀垃圾。

  • 5 # 沐容劍秋

    謝謝邀請。荀攸對陳宮的評價是:夫陳宮有智遲。李贄對其評價:陳宮之智亦足與操相敵,但布不能用,亦未到出神入鬼妙處。可以看出來對陳宮的評價還是蠻高的。在《三國演義》裡陳宮是在第四回出現的,陳宮生性耿直,忠義有節操,有理想有抱負的一個人。當看到曹操是一位以天下為己任的人時,便毅然棄官而追隨曹操,對縣令一職無絲毫留戀,不在乎名利,不當國家公務員,陳宮的氣度可見一斑。然後表示要和三國第一男豬腳同甘苦,共進退,一起攜手走天涯。老曹正愁一路上沒個人聊天解悶,談人生,說理想什麼的,看見這人連鐵飯碗都不要了,好好的國家公務員都不當了,願意追隨自己,一想自己還是有號召力的,於是欣然同意陳宮跟著自己。陳宮原本以為跟著自己的偶像三國第一男豬腳曹操跑路很爽很好玩的,沒想到曹操錯殺呂伯奢一家後,又喊出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名言警句,陳宮此時才覺得曹操不是自己的同志,更覺得連哥們兒都算不上,偶像的形象在自己心中一下子癱塌於是想殺曹操,又覺得不義,最後就棄操而投東郡。陳宮沒想到是自己的一念之仁而成就了曹操,以致曹家代漢而得天下,最後還死在曹操手裡,估計陳宮最後被曹操殺的那一刻腸子都悔青了,悔的是當初不應該呀真不應該,要是當初幹掉曹操就不會到今天如此的地步,恨的是呂奉先不聽自己良言相勸,不採納自己的計謀,不然也不至於走到今天這一步。觀其一生,陳宮有智謀,顯忠義,出場很早,去得也快。可惜沒有跟對人,真的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在三國那個不缺英雄人物不缺謀臣良將的黃金時代裡,陳宮亦不過是滄海之一粟爾,由此可見,跟對一個好老闆是多麼重要。【沐容劍秋原創作品,敬請關注】

  • 6 # 南方鵬

    那時有“雄”而未“奸”的曹操,捨身獻刀欲刺董卓不遂,逃到中牟被抓捕歸案,幾句話竟說得縣令陳宮棄官保護他逃走,一來曹孟德忠義感人,二來說明陳宮明大義辨是非,蔑視功名利祿(棄官),有“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慨。

    形勢發展到曹操報父仇圍攻徐州,陳宮面求曹操遭拒,悵然離開後勸呂布襲奪袞州等事,從此陰差陽錯,陳宮與奸雄曹操完全決裂而上了無謀呂布的“賊船”。

    哀莫大於心死,陳宮知呂布必敗依然同行,也是忠和義的另一種體現,矢志不渝曰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謂也”。後來兵敗被擒,不顧孟德殷勤留戀之意,義不再辱,一心赴死,正如孟子所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由此可知,《三國演義》裡的陳宮陳公臺乃真忠義之人。

  • 7 # 老人新手新手

    大義凜然,未跟對人!捉放曹,是明舉,棄曹為義舉,關鍵是跟隨三姓家奴、有勇無謀的呂布是一大糊塗,可敬可佩又十分可惜!

  • 8 # 奇國聞

    怎麼說呢?陳宮與曹操的事情小說裡已說過,當時天下大亂,各種人才背出,論智慧生命自保不及賈詡,論長遠之計不及郭嘉,論戰計謀陳宮莫屬,可見濮陽,袞州之戰盡出其謀,殺得曹軍南北不分,可惜最後主子呂布貪戀美色,不聽其計,縱觀陳宮一生是自負,錯投主子,造成不願與曹為伍,正氣就義。

  • 9 # 使用者心香如蘭

    陳宮,字公臺,三國時期重要謀士。幼時讀三國,對陳宮足智多謀,但遇人不淑,未遇明主最後被曹操所殺深感遺憾。

    評價陳宮,我認為他首先是忠義之士。二是足智多謀,三是能從容面對死亡,不懼生死。就衝這點就令人欽佩。

    三國演義陳宮出場,是從捉

    放曹開始。曹操刺董卓不成,倉惶所逃,被陳宮手下認出所擒。當陳宮發現曹操刺堇卓是為了匡抉漢室,拯救天下時,就毅然決定和曹一起舉事。行事果敢,頗具忠義之心。當得知曹誤殺呂伯奢全家所發出的寧可負天下人的怪論時,果斷離開。

    陳宮被曹操活捉,本可不死,但他不願和曹操為伍,慷慨赴死。比呂布強萬倍。

    陳宮足智多謀,未遇明主,是其大不幸。

  • 10 # 禪緣85230

    陳公臺政治立場不夠堅定,三易其主,終於釀成悲劇。開始,陳食漢祿,任某地方長官,(當其時也董卓名義上已是漢丞相,受制於董)。後操刺卓敗露逃走,被其捕獲,又感操膽略而尚義,遂與之沆瀣一氣棄官逃走。後又覺操嚐殺不仁,又轉投呂布,又被布輕忽。後世當以臺聰明為戒

  • 11 # 洛水愚夫

    《三國演義》裡的陳宮,是個厲害的人物,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可惜未遇明主,其才不得用,令人唏噓,所謂“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陳宮出場時便是中牟縣令,因部下抓住從京城逃出的曹操,在訊問時,認出曹操,便棄官欲追隨曹操成就一番事業;“今感公忠義,願棄一官,從公而逃。”從此,脫離了體制,奔走江湖。卻因曹操先是誤殺老朋友呂伯奢一家八口人,後有意殺死呂伯奢而心生寒意。本欲殺死曹操這個內心狠毒之人。可是,一念之轉就放了曹操一馬:“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不若棄他而往。”便腰懸寶劍,跨上駿馬,趁天還未明,便自投東郡去了。從此,才留下了曹操的一條命,不然,便不會有以後的三國了。

    陳宮離開了曹操,便遇到了號稱三國第一猛男即:“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呂布,為呂布的第一謀臣。可惜這個呂布勇而無謀,見利忘義。一把好牌,打得稀爛。武將高順、張遼、侯成、魏續等大將皆是一時之翹楚。可惜的是陳宮的計謀多被棄而不用。僅在濮陽城之戰中用之,乃將曹操殺得大敗而歸,戰馬倒地不起,“手臂鬚髮,盡被燒傷。”幸得典韋、夏侯淵救起,方才逃脫。

    呂布佔下邳時,不聽陳宮之言,沉迷酒色,惹得眾將侯成、魏續、宋憲不滿,遂起內訌,和曹操裡應外合,打敗呂布,陳宮也被曹操部下所擒,但視死如歸,並不留戀塵世,哀哉,一代良士就此別去了!。後人有詩嘆之曰:“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樑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 12 # 令狐昌明

    三國時的陳宮是個很正直的人。其智商很高。離開曹操後錯投在呂布帳下出謀劃策。但呂布生性驕橫,言不聽,計不從。導致北門樓被斬。當時曹操有意留下陳宮。但陳宮報著忠臣不伺二主的心態昂首赴死。陳宮如果投在劉備帳下,不一定還有一番作為。

  • 13 # 秦野雁

    在《三國演義》裡,陳宮的出場次數並不多。陳宮,字公臺,是中某縣的縣令。能提到陳宮,說明題主對《三國演義》深有研究。陳宮留給我們最好的故事就是《捉放曹》。一開始捉曹操,隨曹操,後又跟隨呂布,為呂布出謀劃策,最終又被曹操所擒,直到慷慨赴死,是一個忠心不二的好幫手。

    放著一個好好的縣令不做,跟著犯人一起逃跑,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自己對犯人的信任,意味著自己對自己眼光的信任。跟隨曹操留宿呂伯奢家中,直到誤殺呂伯奢一家8口。陳宮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追問曹操,曹操給陳宮留下了一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至理名言。這讓陳宮很失望,思來想去,不辭而別離開了曹操。

    讓曹操無法理解的是,陳宮最後跟隨了呂布,為呂布出謀劃策,成為呂布唯一的謀士。

    當曹操抓住呂布,陳宮被俘。曹操對待呂布和陳宮完全是兩回事。呂布直接被縊死削首,而對陳宮卻三番五次的忍讓,不願誅戮,希望陳宮能夠投降。但是陳宮不領曹操之情,一心求死。死前,陳宮給曹操留了這麼一句忠告:做人要厚道。

    陳宮的價值觀決定了他不可能再回到曹操身邊。陳宮的道德觀是要誠實,詭詐奸險絕不行。寧願像呂布那樣笨頭笨腦,也絕不能像曹操那樣鬼頭鬼腦。

    其實,話說回來,曹操即使心術不正,但是畢竟還是英雄。而呂布反覆無常,有奶便是孃的三姓家奴,純粹小人一個,陳宮跟隨呂布,應該說是明珠暗投,不得其主,他的結局是必然的。可惜陳宮,滿腹經綸付之東流。

  • 14 # 世界歷史唯物觀

    三國時期是個群雄並起的時代,但是這群豪傑之中,功績最大的曹操卻是名聲最差的。其實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曹操不過是一個敢於說出自己真性情的人,為了自己的大業他可以犧牲一切,包括自己的至親。而導致曹操名聲差的關鍵人物其實是陳宮,陳宮是一個和曹操完全相反的人,可以說透過陳宮同曹操的對比,更顯出了曹操的不擇手段。

    首先陳宮這個人是一個非常正直的形象,是一個典型的忠義之士。在中牟縣陳宮釋放了曹操,並且願意捨棄官位跟隨曹操,原因就是曹操刺殺董卓,陳宮身為漢臣非常愧疚,認為曹操有大義,自然陳宮便放了曹操。要知道當時只要陳宮把曹操獻給董卓,那麼至少可以榮華富貴一輩子,但是為了大義陳宮放棄了,從這一點看陳宮有義。

    跟隨曹操流亡的陳宮,在曹操殺害呂伯之後,流著淚質問曹操何故還要殺呂伯,因為他們已經殺了人家一家了,而曹操的回答令陳宮感到不齒。但是陳宮又認為自己不能下手殺了曹操,於是只能離開曹操而去,從這一點來看,陳宮是個有情的人。陳宮不齒曹操殺害呂伯是情,自己不忍心除掉曹操也是有情的體現。

    而陳宮輔佐呂布的時候,多次為呂布設計。其中最厲害的便是設計奇襲曹操的兗州,迫使正在攻打徐州的曹操不得不回兵,而回兵後的曹操又中了陳宮的計,差一點就死在了呂布的手上。而後陳宮又設計取徐州,併為呂布設計了不少退敵之策。透過這些都足夠體現陳宮的智,可以說若是遇到明主,陳宮此人絕對不比任何一個謀士差。

    呂布兵敗之後,陳宮面對曹操的招降,而且陳宮又是曹操的恩人,只要陳宮投降曹操,那麼註定是可以榮華富貴的。可是面對曹操,陳宮只想一死,不願意和曹操這種奸詐之徒同流合汙。而且陳宮更看不起劉備這樣的人,當初取了徐州之後,劉備回來投靠呂布,陳宮就對劉備這種沒骨氣的做法表達了厭惡。這些都說明了陳宮是哥有德之人。

    陳宮赴死前,曹操起身泣而送之,陳宮也不回頭看一眼。曹操見此哭著說道:“即送公臺老母妻子會許都養老。怠慢者斬。”陳宮聽完後也面不改色,因為這之前陳宮對曹操說了這九個字:“妻兒存亡,在於明公也。”而曹操自覺對不起陳宮,所以才會立刻下令讓陳宮可以放心上路,從這一點來看,其實曹操還是十分仁義的,只是曹操不會犧牲自己利益罷了。

  • 15 # 馳騁古今

    陳宮是個非常矛盾的人。

    陳宮智商非常矛盾。

    陳宮的謀略曹操都十分讚賞,在輔助曹操時,為順利佔領兗州出謀劃策做出很大貢獻。在陳宮被俘後,曹操都不捨得殺他,以他的智商不應該看不出曹操和呂布誰值得輔助,他卻放棄曹操對他的信任器重,轉而投靠“三姓家奴”呂布,實在非常矛盾。

    圖片一:陳宮劇照

    陳宮的忠誠度矛盾。

    按《三國演義》中描述,陳宮先叛曹操,是因為曹操殺了兗州名士,更是因為曹操殺了呂伯奢。陳宮認為曹操的這些行為“不仁”,不符合他的“義”才憤而叛曹,這說明陳宮是有道德潔癖的。而呂布人稱“三姓家奴”,為世人所不齒,陳宮卻對呂布忠心耿耿,實在是矛盾。

    圖片二:曹操劇照

    陳宮的政治抱負矛盾。

    陳宮投靠曹操最初的期望是曹操能夠解除黃巾亂軍對當地的威脅,更大的抱負是希望開創一個和平發展的新時代結束亂世紛爭。可是實現這一理想並不是一躇而就的,需要對外征戰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而在曹操收降叛軍對徐州作戰時,陳宮卻認為曹操接納降兵屢次發動戰爭對地方帶來很大負擔勞民傷財,繼而引發兗州叛亂。理想與怎樣實現理想十分矛盾。

    圖片三:呂布劇照

    也許陳宮最大的失敗是選擇錯了能夠實現理想的人,在他被俘後儘管曹操仍願意任他為謀士,他卻心灰意冷不願意苟活於亂世中。

    儘管他認為曹操“不仁”,卻以認定曹操會善待他的家人,奉養他的母親,嫁他的女兒。到臨死陳宮還矛盾一把。

  • 16 # 歷史簡單說

    曹操帶著七星寶刀,想要行刺董卓,卻被董卓有所發覺,他只能改行刺為獻刀,然後連夜離開洛陽,前往譙郡。經過中牟縣的時候,被守關的軍士給抓住了,縣令正是陳宮,認出了是曹操,明面上說,先拿下,明天押解曹操到洛陽去請賞。

    等到了晚上的時候,陳宮親自去見曹操,問道:我聽說董卓對你還蠻好的,為什麼你要反他?曹操說:你哪裡能明白我的志向?你還是趕緊把我送到洛陽去請賞吧,不要再廢話了。

    陳宮就把身邊的人叫退,然後對曹操說:你不要小看我,我不是普通的官吏,我只是沒有碰到明主而已。曹操說:我先祖世代受漢朝重恩,自然要報效漢朝。我屈身於董卓,就是為了找機會除掉他,為國除害,只可惜沒有成功,這是天意!

    陳宮就問:那你後面打算去哪裡?曹操說:我打算回到家鄉,發矯詔號召天下的諸侯興反討董。陳宮聽了,親自為曹操鬆綁,跟曹操說:我叫陳宮,我的家人也在東郡,我很為你的忠義感動,我願意棄官跟你一起逃。

    於是陳宮收拾東西,與曹操連夜前往譙郡。走到了成皋的時候,曹操跟陳宮說,這邊有我父親的世交,叫呂伯奢,我們可以到他家去借宿。呂伯奢看到曹操自然是十分高興,又說家裡沒有好酒,我去買一些來。

    陳宮與曹操在堂上坐,忽然聽到有磨刀的聲音,曹操說:呂伯奢藉故離開有點可疑的,我去聽一聽。然後兩人就到了草堂,只聽到有人說:先綁了,然後再殺掉,怎麼樣。曹操說:如果我們不先下手,那麼我們就會被抓。

    然後兩人就一起拿著劍進入,殺了八個人,然後到了廚房的時候,發現有一頭豬。陳宮說:曹操你疑心太重了,我們誤殺好人了。兩個人就趕緊離開了呂家,在路上的時候看到了呂伯奢剛好回來。

    曹操又把呂伯奢給殺了,陳宮大吃一驚,剛才是誤會,那這次呢?曹操說:呂伯奢回到家,就知道了剛才的事情,肯定會帶人來追我們,那我們就要大禍臨頭的。

    陳宮說:你這樣很沒有道義的,曹操說:寧讓我負天下人,也不讓天下人負我,陳宮沉默了。晚上的時候,曹操先睡著了,陳宮心想:我以為曹操是好人,所以棄官跟隨他,沒想到他意是狼心之人。

    陳宮打算一劍殺死曹操,但又想,我為了國家跟他到這兒,如果殺了他,也是不義的,我還是棄他而走吧。至於他後來叛了曹操,迎了呂布,是因為在他看來,曹操比呂布還要壞。

    而被曹操抓住的時候,陳宮死活都不投降,就是因為忠義,他不會像呂布那樣反覆無常的,在他做出了決定的時候,他是不後悔的,他自然是不會再為曹操效力的,陳宮真是一個忠義之士!

  • 17 # 蔡員外1979

    感覺演義中的陳宮就是羅貫中自己!

    曹操其實是有朱元璋的影子的,所以在演義中,一再是作為反面人物來寫的。

    很多人都對陳宮這個人很糾結,不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他又想幹什麼?

    其實很簡單,陳宮身上集中體現的是中國古代士大夫的脊樑和風骨,而悲哀的是,士大夫的氣節和抱負在亂世是得不到施展和尊重的,

    這種悲劇不僅僅是陳宮的,更是羅貫中自己的,

    陳宮對曹操的態度,正如羅貫中對朱元璋的看法,你的事業再成功,你的成就再高,但是在羅貫中看來,朱元璋在德行上是有很大欠缺的,如三國中漢獻帝其實就是紅巾軍領袖韓林兒的寫照。

    羅貫中是張士誠的幕僚,張士誠在吳地是有良好口碑的,他為人寬厚,輕徭薄賦,同時又是滅元的主力,最後,反而讓朱元璋撿了個便宜,所以,老羅打心眼裡應該是看不起朱元璋的。

    張士誠滅亡後,羅就隱居著書,當然,他應該是提前離開張士誠了,因為,張士誠在後期犯了一個與三國中袁術一樣的錯誤,急於稱王,羅貫中非常失望,離開張士誠後,他作為讀書人“為天下計”的那種抱負就徹底死了,這一點,與陳宮非常相像,寧願死,也不與這濁世苟且。

    著書立說的羅貫中是在用陳宮慰籍自己,或者說,是在用陳宮發洩控訴,最後用他的死,讓自己的精神得以釋放和昇華……

  • 18 # 西堤讀文史

    1.假仁假義偽君子的陳宮

    陳宮這個人的出場非常逗比,跟著曹操殺了呂伯奢全家,反而在知道真相以後把責任全都推給曹阿瞞。原文說: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結果後來殺錯了人,陳宮又說“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就好像自己沒動過手一樣,是誰跟著曹操直入的?是誰跟著曹操拔劍的?又是誰跟著曹操一連殺死八口的?殺錯了人就承認錯誤,有必要酸溜溜的說“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嗎?偽君子啊。殺了人也就罷了,晚上睡覺還輾轉反側還想殺了曹阿瞞,我怎麼覺得像假好人幹了虛心事,想殺人滅口的感覺,怕傳出去壞了自己的名聲?也許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陳宮跟著呂布,去打曹阿瞞,結果被曹阿瞞打垮,趕出了山東,逃竄到徐州投奔了劉備,劉備好心收留了他們,結果這貨竟然給呂布獻計,乘機攻下徐州,前面還假惺惺地對劉備說“強賓不壓主,請使君勿疑。”這不是偽君子又是什麼?

    陳宮出場時,滿口“義”字,一會為了“義”,救了曹阿瞞,一會為了“義”要殺了曹阿瞞,一會為了“義”為徐州的陶謙到曹操那裡做說客,說客沒做成,又為了“義”沒臉回徐州,這傢伙滿嘴仁義,實際上一肚子刀槍。

    2.有眼無珠不識人的陳宮

    陳宮這個人運氣真好,先後碰到的都是三國時代叱吒風雲的人物,先是碰到了曹阿瞞,曹阿瞞少時就已經名震天下,新近又刺殺過董卓,可謂一時之才俊,但是陳宮也只是放了他,跟他一起逃跑,沒看出曹操的宏圖大志。殺了呂伯奢全家以後,原文裡有一句陳宮的心理描寫,看了令人發笑,陳宮尋思:“我將謂曹操是好人,棄官跟他;原來是個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為後患。”曹操這樣的“好人”敢去捋董卓的虎鬚?

    陳宮離開曹操以後,回到老家東郡,後來趕上曹操為了報殺父之仇攻打徐州,陳宮但凡有點識人之明,就不用去做說客了,曹操連呂伯奢都不能饒過,能饒過陶謙和徐州百姓?可見陳宮沒有識人之明。

    後來陳宮跟著呂布,多次獻計呂布不聽,像呂布這樣剛愎自用只知道逞匹夫之勇的人,有什麼好輔佐的,再說,呂布對陳宮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恩惠,還死守著不放,最後把自己也賠進去了。

    陳宮跟著呂布與劉備打過不少交道,如果有識人之明,就該捨棄呂布,投奔劉備,結果這傢伙還給呂布獻計陰了劉備,豈不知劉備這個人最善於隱忍,只要弄不死,總有後福。

    陳宮此人,看不出曹操的大志,看不出劉玄德的大志,卻一門心思用在三姓家奴身上,也不知吃了什麼迷魂藥了。他多次給呂布獻計,呂布自恃勇武,不用其計,他忍不了曹操,卻忍得了呂布。

    3.小計小謀優柔寡斷的陳宮

    看看陳宮是怎麼為呂布籌劃的:陳宮曰:“不如請玄德還屯小沛,使為我羽翼。他日令玄德為先鋒,那時先取袁術,後取袁紹,可縱橫天下矣。”令人絕倒!笑!

    陳宮跟曹操不假思索地就大開殺戒,要是說曹阿瞞疑心太重,你陳宮就不探查一番再動手?似此如何做個合格的謀士?後來殺人以後,半夜裡自己還瞎捉摸,自己明明覺得曹操將來是個大禍害,還假仁假義的尋思“殺之不義”。想殺曹操又下不去手,如此優柔寡斷,怎成大事?

    後來跟了呂布,多次獻計呂布不聽,為何?計謀不足爾。

    舉個例子,曹操跟呂布在濮陽之西兩軍對壘,卻說呂布於寨中勞軍。陳宮曰:“西寨是個要緊去處,倘或曹操襲之,奈何?”布曰:“他今日輸了一陣,如何敢來!”宮曰:“曹操是極能用兵之人,須防他攻我不備。”布乃撥高順並魏續、侯成引兵往守西寨。這一建議呂布雖然勉強聽了,但是沒有具體的部署,只是分撥人去守了。明知敵人要來劫寨,不拿出具體的殲敵之策,結果呢?卻說曹操於黃昏時分,引軍至西寨,四面突入。寨兵不能抵擋,四散奔走,曹操奪了寨。後來還是靠著呂布親自來救,才把營寨奪回。你計策都出了,沒具體部署,你雖有計謀,可是計謀不足。難怪呂布有時候不聽陳宮的。你光告訴我幹什麼,不教我怎麼幹,有個屁用?

    曹操那邊的荀攸就看出陳宮的問題來了:彼陳宮雖有謀而遲。

    後來陳宮先是在徐州被陳珪父子玩弄於股掌之上,接著又被曹操手下的郭嘉荀彧吊打,勉強說起來,也只能欺負一下沒有謀士在身邊的桃園結義的三兄弟了。不說臥龍鳳雛,只要此時遇到徐庶,劉備就能虐呂布。

    總結起來,陳宮在三國群英薈萃的時代,只能算是三流人物,即便單說謀士,也只能勉強躋身二流末尾,畢竟輔佐的呂布在戰場上實在是比較猛,多少有點加成。

  • 19 # 千萬次回眸449

    曹操手下有郭嘉,荀攸,荀彧,賈詡,最厲害的其實是賈詡,幾次幫曹操扭轉乾坤,也是整個三國唯一善終活到七十歲以上的謀士。

  • 20 # 龍鎮

    也是這些資料為依據:

    建安三年,布覆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太祖自徵布,至其城下,遺布書,為陳禍福。布欲降,陳宮等自以負罪深,沮其計。(獻帝春秋曰:太祖軍至彭城。陳宮謂布:“宜逆擊之,以逸擊勞,無不克也。”布曰:“不如待其來攻,蹙著泗水中。”及太祖軍攻之急,佈於白門樓上謂軍士曰:“卿曹無相困,我(自首當)〔當自首〕明公。”陳宮曰:“逆賊曹操,何等明公!今日降之,若卵投石,豈可得全也!”)布遣人求救於術,(術)自將千餘騎出戰,敗走,還保城,不敢出。(英雄記曰:布遣許汜、王楷告急於術。術曰:“布不與我女,理自當敗,何為復來相聞邪?”汜、楷曰:“明上今不救布,為自敗耳!布破,明上亦破也。”術時僭號,故呼為明上。術乃嚴兵為布作聲援。布恐術為女不至,故不遣兵救也,以綿纏女身,縛著馬上,夜自送女出與術,與太祖守兵相觸,格射不得過,復還城。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將騎斷太祖糧道。布妻謂曰:“將軍自出斷曹公糧道是也。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城守也,如有蹉跌,將軍當於何自立乎?原將軍諦計之,無為宮等所誤也。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須顧妾也。”布得妻言,愁悶不能自決。魏氏春秋曰:陳宮謂布曰:“曹公遠來,勢不能久。若將軍以步騎出屯,為勢於外,宮將餘眾閉守於內,若向將軍,宮引兵而攻其背,若來攻城,將軍為救於外。不過旬日,軍食必盡,擊之可破。”布然之。布妻曰:“昔曹氏待公臺如赤子,猶舍而來。今將軍厚公臺不過於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軍遠出,若一旦有變,妾豈得為將軍妻哉!”布乃止。)術亦不能救。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黨,但信諸將。諸將各異意自疑,故每戰多敗。太祖塹圍之三月,上下離心,其將侯成、宋憲、魏續縛陳宮,將其眾降。……於是縊殺布。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後葬之。

    太祖之禽宮也,問宮欲活老母及女不?宮對曰:“宮聞孝治天下者不絕人之親,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宮也。”太祖召養其母終其身,嫁其女。(魚氏典略曰:陳宮字公臺,東郡人也。剛直烈壯,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及天下亂,始隨太祖,後自疑,乃從呂布,為布畫策,布每不從其計。下邳敗,軍士執布及宮,太祖皆見之,與語平生,故布有求活之言。太祖謂宮曰:“公臺,卿平常自謂智計有餘,今竟何如?”宮顧指布曰:“但坐此人不從宮言,以至於此。若其見從,亦未必為禽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當云何?”宮曰:“為臣不忠,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宮曰:“宮聞將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宮曰:“宮聞將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復言。宮曰:“請出就戮,以明軍法。”遂趨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宮不還顧。宮死後,太祖待其家皆厚於初。)

    陳宮

    話說陳宮這個人有點看不懂,看不懂的地方有三,一個是說他“自疑”,一個是選擇追隨呂布,一個是說他“智遲”。

    1、自疑:

    史料裡只有魚豢《典略》裡說到了陳宮的生平,也是寥寥數筆。說是先前跟隨曹操,後自疑而離開。這裡的“自疑”實在是不好理解,是對自己的判斷產生懷疑的意思,還是產生了恐懼的意思呢?如果非要選擇一個的話,我比較傾向於把“疑”理解為“恐懼”,實際上兩者相結合也是可以的。聯絡到曹操打陶謙攻打徐州,連續屠殺五個城池,殺了幾十萬人。大概是因為這個事情,才產生恐懼,對自己選擇追隨的這個主子產生懷疑吧。

    還有一個據史學家考證的可能性是,曹操曾經下令處死兗州數名名士,緣由是因為那些名士批議曹操本身宦官親緣出身背景,而陳宮素來與兗州名士們有友好往來的情誼,被曹操下令處死的名士中可能有幾位是陳宮的朋友。不過,這個事情應該是發生在陳宮叛操之後,不可能有前因後果的關係吧。

    考慮到《典略》是站在曹操的立場上說話的,這個說法估計是作者自己的推測。

    從曹操後來對陳宮的態度來看,對陳宮的能力是評價很高的。一開始是讓他做袞州東郡太守,東郡可是袞州最重要的一個郡啊 ,讓他做太守明顯是拿他當自己親信嘛。後來打呂布連同陳宮一起抓了,還一直好言相勸,最後雖然含淚把他給砍了,還是厚待其家屬,還替他嫁女。可見曹操非常信任他,也很器重他,所以總感覺這個“自疑”來的比較突兀。

    搞怪的是,京劇《捉放曹》寫的那個故事是以陳宮為物件的,說的好像陳宮大義凜然的,因為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而深感失望離開他。

    呂伯奢

    他後來選擇的呂布又何嘗是什麼好鳥呢?後來怎麼就不棄暗投明,捨身去追隨呂布那個傻瓜呢?

    百思不得其解。

    2、追隨呂布

    陳宮是聯合張邈和張超造反而明明白白離開曹操的,從而把呂布給引進了袞州了。後來張邈和張超都死了,陳宮就跟著呂布征戰,被曹操打敗多次,還跟隨呂布去投奔了劉備,正是陳宮出主意讓呂布趁著劉備出戰偷偷拿下了下邳,據說還俘虜了劉備的老婆孩子。

    我不明白的就是陳宮既然識得曹操的不仁義,瞭解呂布有勇無謀,也見識了劉備的所謂仁厚,以他的聰明不可能看不出誰更值得輔佐,但是他愣是堅持跟著呂布,最後戰敗被曹操俘獲,跟曹操對話的時候還說就是因為呂布不聽他的建議,這才會大敗的。

    這就奇怪了,既然呂布剛愎自用,又沉迷酒色,誤信陳登父子,有勇無謀,這還不怎麼聽得進勸告建議,又是厚臉皮的好色之徒,在見識了曹操和劉備之後,為什麼陳宮願意一直追隨呂布哥哥呢?

    僅僅是因為他第二次自主選擇了呂布?

    又或者像有些人說的,陳宮並不是不想離開呂布,只是一想到離開之後呂布就是勢必會兵敗如山倒?這……這種說法未免太姨母了吧?!

    我認為陳宮的聰明之處是他看到了這些所謂的英雄和梟雄的共同之處,無非都是想借助外力來成就自己的野心,沒有誰比誰更高尚,更有道理,只是表現手法不同。(哈哈哈)很顯然,劉備是表演系高手,曹操內心有無法控制的小魔鬼,呂布是個相對簡單的傻逼,跟這傻逼玩相對簡單,沒那麼心累。

    跟誰不是跟呢,天下烏鴉一般黑呢。所以要死的時候他倒是很坦然,只是指著呂布說,這傻逼聽女人的不聽我的,不然我們也不至於落到這地步。亂世裡頭活一天是賺一天嘛。

    難怪陳普感嘆說:何物曾奴董太師,原陵青草正萋萋。一時翔集多知處,獨恨公臺不擇棲。

    3、智遲

    荀彧

    這是荀彧對他的評價,大家對這個翻譯也是有很多爭議。有人說這是褒義,說他考慮周到全面。有人說這是貶義,說他反應遲鈍。還有一種說法,說他是聰明,但是沒有急智,隨機應變的能力比較差。

    我比較認同最後一種看法。不過在最後一戰中,貌似陳宮的主意來得也沒有多慢,關鍵在於呂布生怕老婆被別人搶走了不聽他的。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問題應該不在陳宮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家帶孩子11年了想去上班,老公不同意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