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請叫我們程式猿

    科學的來講,病毒是介於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存在,所以它是不是生命就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但是多年前我在學習高中知識的時候,被明確的告知,病毒不屬於生命,因為它不能單獨的生存,需要寄存在活細胞當中

  • 2 # 李藤新一new

    -問:病毒是一種生命嗎?

    答:

    簡單的回答,“不是”。

    不過更復雜的是,“也可以是”。看下面的解釋之前,請參考如下回答:

    1,人工智慧是一種生命嗎?

    2,什麼蓋婭Gaia?蓋婭Gaia是一種生命嗎?

    3,把科技作為一個生命是什麼意思?

    病毒其實是一個裸露的基因,Dan Dennett稱之為“一條有進取心的DNA”。各種有進取心的病毒長期與人的免疫系統相互競爭和相互淘汰,共同進化,達成某種自然狀態的平衡。有資料顯示,它的進化比以人為代表的有核細胞的進化要快。

    有《寂靜的春天》這類講環境科學中殺蟲劑和地球生態的,其實也有現代醫學中抗生素和人免疫系統的,似乎叫做平衡醫學,王晉康有過一個《生死平衡》的小說,說的就是我們不應該繞開人的免疫系統,而是應該回到自然中,憑自身的免疫功能和群體優勢去和病原體搏鬥。在這場搏鬥中,應該允許一定比例的犧牲者,只有這樣才能把上帝的自然選擇堅持下去。這是一種殘酷而公正的生死平衡。在個體的生存權利和種族的健康繁衍之間,在自然進化和科學的干涉之間,找出一個最佳的生死平衡點。

    王晉康還有一篇長篇科幻小說《十字》,講的是低烈度縱火,我們應該投放一些低烈度的病毒,喚醒人類的免疫力,這樣,就不會出現大的病毒災難,就像大火一樣,導致全人類大面積的毀滅。

    把病毒,或者類似與癌症這樣的病症,作為一個整體,視為生命或生命的語言,是一個有趣的思想。也許它就是美狄亞,或者是蓋婭給予我們的警示,它絮絮叨叨的的語言,或者是蓋婭的復仇。我記的有一篇小說(忘記名字了),講的是有一個人,發現癌症是另外一種生命試圖與我們交流,它向人體細胞的複製和侵入,不是為了傷害我們,只是向我們傳遞的資訊而已,就像是語言、音樂一樣。

  • 3 # 我愛中國12138

    判斷一個東西是否生物,主要由它是否具備生命體所特有的特質。而在其中,繁殖為最重要的一個性質。病毒它的繁殖一般是在被侵入細胞或細菌的體內,利用宿主的蛋白質進行自我複製。而其遺傳物質(DNA或RNA)則將會與下一代一樣。所以,雖然病毒結構簡單,僅僅包括一個蛋白質外殼以及遺傳物質,依舊能夠算作生命體。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名叫朊病毒的病毒,主要入侵神經細胞,但是在目前的技術下仍未發現其遺傳物質。也就意味著它可能只算一團極其微小的蛋白質。而它本身也可進行正常繁殖,所以目前來講對於這種病毒很難下定論。初步也將其歸結於生命體。

  • 4 # 羊爸爸育兒

    有個朋友跟我討論說現在市面上有一個婦科產品,使用了以後可以排出很多髒東西。銷售人員每天就是收集這些髒東西的照片發在朋友圈裡,購買的人看見這些髒東西的照片會感到非常踏實。已經在使用的人呢,每次看見自己排出來的髒東西也會覺得非常踏實,每每都要長呼一口氣。

    還有的朋友喜歡掏耳屎。

    當我們在一個百無聊賴的傍晚,發現孩子的耳朵裡有一塊巨大的耳屎,這會讓我們變得“蠢蠢欲動”。

    我在想為什麼人會喜歡看自己身體裡的垃圾?後來大概明白,是因為當我們看見垃圾的那一刻,我們知道我們與這些垃圾分離了。比如我們上完廁所之後要看一眼:其實就是確認,我們和垃圾分離了。

    在我們已有的關於的健康概念裡,身體的乾淨是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準。中醫把身體裡的垃圾、病毒、有害細菌,以及正邪鬥爭中產生的代謝物等產出的過程,叫做排邪。

    除了我們常見的排洩物之外,我們身體還會產生很多排邪的反應。無論是細菌還是病毒,還是其他的致病因素,凡是能引起疾病的物質與非物質,中醫都把它們稱之為病邪。還把它們分類為六種:風,寒,暑,溼,燥,火。

    中醫和西醫對於疾病和身體元素歸類的方式不同,就像是土豆:生物學上,說是一種根莖;而物理學上就叫一個N密度N質量的物體;如果是語文,可能就叫“名詞”。

    中、西醫對待病邪的方式也不同。西醫的處理方式主要是利用空降兵發射炮彈直擊病灶,某些情況下將致病的細菌和病毒殺死的同時也會殺滅有益菌,從而對身體本身造成一定的不當影響。中醫則有另一條路走。

    在疾病中,中醫更傾向於先去檢查身體內部整體環境處在哪種動態的方向上。是團結協作的?還是兵荒馬亂的。大多數時間我們會將身體拆分開來去看待,比如咳嗽是肺的功能問題,鼻涕是鼻子的功能問題,身體的功能和部件似乎毫不相關,沒有聯絡,各自的工作也有所不同。但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體的各個器官其實在透過一個系統在運作,而且彼此關聯,相互影響。

    如果將身體比喻成一個國家,那麼出現外敵侵入的時候,身體做的第一件事是先確認內部是否有爭議,然後再達成一致,做出詳細戰略,全力戰鬥。該掩護的掩護,該做防守的防守,該去刺探軍情的刺探軍情,該去和解談判的和解談判。

    在中醫治療所有疾病的過程中,有一個不變的東西,就是對自身體質的建設管理。身體是一個團結協作的團體,當病邪來臨的時候,他們也有自己協同應對的方式。

    比如吹了冷風,身體第一時間的反應是打冷戰,把毛孔關起來,會起雞皮疙瘩,這是為了防止寒風進入體內。雞皮疙瘩,就是身體自帶的“防風服”。

    然後呢,會打噴嚏。透過這個噴氣式排邪管——鼻腔,將寒邪伴隨著一些津液送到體外去。這個方式驅邪也很快。

    如果已經有比較多的寒邪在體內,那麼可能會出現流鼻涕。讓寒邪順著鼻涕流出去。當然如果體內有熱也可以透過流鼻涕來排。我們說流鼻涕本身就是排邪的方式,只是在顏色上我們可以有一個大致的區分:清鼻涕多在排寒;膿鼻涕多就有點熱了。排熱的方式還有流鼻血。

    受寒的時候中醫能做些什麼呢?當然肯定不是去把鼻子堵住不讓鼻涕流出來。而是要去幫忙。

    中醫就是去幫助我們找到排邪通道的。他們會利用生薑,大蔥,紫蘇等具有溫熱、升發效果的藥物把病邪趕到體表,透過體表的毛孔去發汗,從而把這些寒邪排出去。因為毛孔非常多,所以發汗排寒的方式比起流鼻涕更快。雖然有很多時候中醫不幫忙,身體也可以做到自愈,但是中醫如果幫忙,就一定是和身體反應趨向同一個方向去幫忙的。

    如果沒有“外力”的幫忙,身體還會做些什麼呢?我們說正氣足的身體,也就是內部很團結的身體、能量很足的身體,會自己發汗,發汗之前可能會先升高身體的溫度,也就是發燒,透過提高內部溫度的方式,把寒邪排發到體表去。

    自始至終,我們的身體會根據病毒細菌的種類自動做出不同的反應,而在瞭解身體機能的最開始,我們只需要知道哪些東西我們是需要排出的。

    如果吃了退燒藥後出汗算不算是排邪呢?

    因為有人吃了退燒藥(這裡指某些西藥退燒藥)會發很多汗,所以我們建議運用退燒藥前提是單純受寒引發的發燒,並且沒有伴隨其他熱證的情況,發病過程中也不伴隨津液不足等長期體質的問題。如果確認是受寒發燒,運用退燒藥也應該是在沒有更好的中醫處理(比如食療、中藥、燻洗等)或者不知道選擇哪種中醫方式處理的前提下選擇的一種治療方式。

    如果不是如此,比如有積食、溫病等內在因素引起的發燒,那麼這樣的出汗,會損耗大量的津液和氣血。縱然這樣可以迅速降溫,暫停發燒,但沒有解決病因,則可能會拖長病程甚至加重病情,那麼這個發汗就是沒有意義的。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不能確認是受寒的感冒,即便是用中藥,哪怕只是用一碗生薑湯去發汗解決一些看起來是感冒的問題。也可能會走彎路,會拖長整個病程。因為違背了身體所努力的方向。

    受寒可能伴隨的表現:

    1. 舌苔白,且可能滿布整個舌頭。

    2. 怕冷。

    3. 通常不會自己出汗。

    4. 尿液是清長的。

    5. 可能會頭暈。

    6. 鼻涕大多時候是清的。

    7. 如果有痰,痰大多時候是清稀、白色的。

    有人說高燒的時候會驚厥:

    是的。而很多驚厥其實是發生在錯誤的或者過度地發汗的當下。

    不當的發汗之後,會帶走身體大量的所需要的津液,如果身體無法快速的攝入和轉化津液(脾胃較差的孩子多見),身體就又會啟動另外一個機制——透過快速的震動把身體裡的津液輸布到全身,讓身體每個即將乾涸的部分都能快速得到津液的滋潤。

    所以一般單純短暫的驚厥,是津液不足,屬於身體啟動的自救。

    在一場高燒之後,身體會存留下來一些廢棄的津液,就像我們使用過的廢棄的武器,會停留在掌管我們身體防禦外邪入侵的重要部門——肺部。如果肺部要把這些廢水清理掉,那麼最便捷的方式是從上面出來。

    如何讓這些廢水從肺部到口外呢?

    那就是咳嗽。

    這樣的咳嗽帶來的氣體震動會把痰帶出身體,不會吐痰的時候,也至少可以將痰暫送到口中,透過吞嚥送到胃腸道再排洩出來。

    很有意思的是,許多醫生髮現,運用中醫治療一些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的時候,在吃過藥後,病人會以“感冒”的各種形式:比如流鼻涕,發燒,拉肚子,咳嗽等等,把曾經失靈的反應能力再次除錯,運用,更新,把那些人體反應的開關重新開啟,從而幫助身體把積蓄已久的邪氣排出體外。中醫將這個過程叫做排病。

    如果我們一年總要得那麼幾次小病,我們可以理解為定期的大掃除。定期的清掃垃圾,定期的保養,檢修,升級抵抗力。除了感冒,還有很多病症的表現方式,其實都是要告訴我們,身體正在努力嘗試用自身的正氣來將病邪透過某個管道排出去。最終讓我們和不需要的東西做分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說美國簽證越來越難,如何才能順利拿到美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