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桑代克的貓er
-
2 # 一首唱不完的歌9997
我一個同學就是典型的這種人,平時彬彬有禮不怎麼愛說話。一拿起方向盤就罵人如麻,指責別人怎麼不會走路或者開車,汙言穢語極盡難聽。開車與不開車簡直是判若兩人。這哥們平時也是個老好人,在單位裡苦活髒活毫無怨言。就是愛喝口小酒,酒後也愛胡言亂語發洩一下。綜上所述,開車易發怒的人,平時壓抑需要一個發洩的地方。對爹媽老婆孩子領導朋友不便發洩,那不憋死了。前提是隻要不影響到別人或發生什麼意外,合理的宣洩有助於緩解壓力。還有題外話說一句,許多人把生活的壓力發洩在別人身上,那樣會增添社會上的戾氣。尤其是手握權利的那些人,非常需要看心理醫生。如果只是躲在駕駛室裡罵罵娘不造成什麼傷害的話,就人艱不拆了吧!
-
3 # 青刀
任何事都有兩面性。首先路怒不對,這是肯定的。另一方面,是權利被侵犯的問題,每個人走在路上無論乘坐不乘坐,或乘坐什麼交通工具都享有路權,但是你不能隨意侵犯別人的行路權,尤其是這是涉及到生命和財產安全的!!你的隨意帶給別人無法預測的危險或損失,放誰身上誰不生氣呢?!話又說回來,人生不易,換位思考,相互體諒,文明行路,祝大家都平安幸福!!!
-
4 # 起安落妥
開車上路就罵人太正常了!別說什麼司機素質低之類的,因為現在速成的駕校培養的殺手太多了!殺手上路一點不講規矩,毫無安全意識,橫衝直撞以為馬路是他家的一樣,隨意變道、停車、別車加塞,讓一個好好的規規矩矩開車的司機也能變成路怒,某些腦殘司機,你自己作死我不阻攔,問題是你不要影響我的安全啊。。。高速上貼著車頭變道然後還剎車,快車道上剎停變道我都遇到過,真想問候他們家祖宗。。。
-
5 # 小崔不抑鬱
不管平時多麼溫文爾雅,或是小鳥依人。只要一駕車上路,都變得像超人一樣,有著快速怒氣值爆表‘絕技’。這種絕技一般我們叫它“路怒症”。今天我們看看路怒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誰也說不清“路怒症”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大陸上是怎麼成為一個流行詞的了。但是在“首都”被稱為“首堵”的年代之前,也許人們從未想過,開車行於路上,會經歷各種強烈的情緒互動。司機們用足了力氣拍在汽車喇叭上,震耳欲聾;爭吵時有發生,聲嘶力竭,互不相讓;更有甚者大打出手,甚至惡意駕駛,恨不能把自己的一腔不滿,噴濺在整條公路上,直至發生事故。自此,“路怒症”這一詞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路怒現象(Road rage)就在美國被率先提出來了。大約在1987年和1988年間,美國洛杉磯發生過一起司機高速路槍擊案,司機在不良駕駛情緒下槍擊他人,導致數人受傷甚至死亡。這一嚴重道路暴力事件使人們對道路駕駛中的危險產生了新的擔憂。在對這一事件的報道中,“路怒症”一詞被首次提出,並因其引發的嚴重暴力後果,引起了普遍關注。
在隨後的汽車時代中,“路怒症”逐漸成為世界通病。“路怒症”成為形容駕駛員利用暴力語言,惡意駕駛,暴力行為表達駕駛中有不良情緒的代名詞。自此,研究者們開始探索“路怒症”與危險駕駛的關聯。美國研究者發現‘路怒’駕駛是美國一大半交通事故致死的元兇(Bumgarner, Webb, & Dula, 2016)。也有更多的研究者開始探究,哪些因素會導致路怒情緒產生,成為危險駕駛的元兇。
Bogdan, Măirean, 和 Havârneanu(2016)對51篇相關文獻進行回顧發現憤怒情緒和路怒駕駛有著密切的關係,駕駛環境激發的憤怒和易怒的性格特質都對路怒’行為有影響,但兩種憤怒激發的路怒行為有所差異。然而,“路怒症”中的不良情緒真的是危險駕駛的始作俑者嗎?
路怒症/不是簡單的憤怒,而是缺乏安全感
“誰說路怒的人危險,其實路怒的人是最在意交通安全的人,才會比其他人更焦慮,更期待安全的駕駛環境。”
By:小Z
小Z的話不禁讓人耳目一新。
今年32歲的小Z已有11年駕齡。從22歲拿到歐洲駕照,在國外求學和工作多年後小Z回到祖國,在歐洲、美國、中國的駕駛經歷讓小Z對“路怒症”有著自己的解讀。
“路怒不是憤怒,而是一種焦慮。路怒也是對安全感的一種匱乏表現,就像自身安全受到威脅時產生的憤怒一樣”。
By:小Z
小Z表示,路怒並非有意憤怒,是安全受到威脅,難以控制的極端焦慮反應。
Hennessy(2016)提出駕駛中的憤怒,更多是對於威脅的功能性反應。他們提出路怒者對駕駛安全非常焦慮,這讓他們長期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中。而即使是這樣,自己的安全仍然由於環境和他人因素,長期處於危險之中,這讓人不得不暴怒。如其所言,憤怒的背後往往是恐懼在作怪。
小編見過一個被惡作劇的小孩,被驚嚇到的他先是恐懼退縮,隨後大聲呵斥惡作劇的男孩,甚至將其打倒在地。也就是說,路怒的表現也許是為了應對心中對安全受到威脅的恐懼。焦慮與恐懼自我們一出生就常伴於側,而“路怒症”的表現類似於對自身焦慮與恐懼情緒的過度反應。
路怒症/對犯規者‘零’容忍的心態
“如果大家都守規矩絕對不會路怒。道路上經常受到不平等待遇導致情緒無法控制。交通規則的完善可以幫助維護秩序,大家都知道,在美國有“stop”標誌的地方無論有沒有車都必須停車觀望,再松剎車繼續開,這就不至於搶道,大家公平,心平氣和。”
By:小Z
小Z提到,道路規則不明確,公平性差,容易激發情緒。除此之外,自己對不良駕駛環境和不規則駕駛行為容忍性差,也是自己經常路怒的重要原因。
駕駛員感到不公平對路怒情緒的影響顯而易見。然而,Bumgarner, Webb,和Dula(2016)的研究中發現對他人駕駛行為和不可控的駕駛環境的諒解會降低駕駛中的憤怒情緒和行為。駕駛者們經常抱怨他人不守交通規則,肆意佔道併線,道路擁堵,交通狀況令人無法忍受。在這樣的過程中,路怒者不得不面對各種情緒控制的挑戰。不規範的駕駛和不良的駕駛環境會帶來不公平的駕駛體驗和競爭感,容易激發駕駛員的不滿。
如果說駕駛環境中的不公平容易激發負面情緒,那麼可以推測的是,某些情緒普遍存在著並等待被激發。競爭對公平的期望不僅是人們生活中持續存在的主題,也是早早存在於心理成長中的普遍挑戰。路怒者的表現也許和青春期階段,心理成長的表現有相似之處。兒童逐漸從身體和心理上成長為成熟的個體,對父母是否像對成人一樣,公平的對待自己非常敏感。在這一階段中,挫敗不可避免的發生。應對挫敗感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換句話說,路怒者的情緒失控是對挫敗感難以應對的情緒反應。
路怒症/有優越和權威感的人更容易憤怒
你身邊的路怒者是不是常常會這樣表達:如果大家都能守規矩,自己的路怒也會消失。而現實的狀況是,人人都守規矩的情況往往不會發生。在路怒者強烈的情緒中,一個理想的道路駕駛條件總是存在在腦海中,而現實中任何不合規矩的駕駛都成為了路怒的扳機點。另外,Hennessy(2016)的研究發現某些性格特質的人更容易陷入憤怒情緒中。例如,具有特權感,優越感,權威感的人在駕駛中對他人行為和道路情況有著較高的標準和要求。這也導致了由於容忍性差帶來的路怒表現。
路怒症/生活中壓抑的集中爆發
“有些人平常情緒壓抑多,路怒成為一種宣洩的方式。現在大家都壓力大,很多工作有情緒不能發,有苦不能言,開車又是一個密閉空間,一旦“怒”起來,一發不可收拾”。
By:小Z
小Z談到身邊的“路怒症”時提到,很多人日常積壓了許多情緒不能發洩,駕駛情境好像特別容易激發這些情緒的爆發。
在如今忙碌的社會中,情緒覺察和表達被普遍性的壓抑。流動的情緒不會自行消失,而是在合適的刺激下尋找出口。如今,擁擠忙碌的道路駕駛成為了情緒爆發的大熔爐。Blankenship和 Nesbit(2013)的研究表明駕駛帶來的心理刺激可以激發敵意和憤怒的表達。駕駛本身就是焦慮的過程,駕駛員一個人在封閉的車內也會產生煩悶,急躁,孤獨感,這些因素都成為情緒爆發的激發點。另外,其他乘車人對駕駛員的評論,干預和情緒共鳴,有時非但不能緩解駕駛員的怒氣,反而火上澆油。
道路上發生的擁擠與競爭,暴力與剝奪,壓抑與爆發,不僅是每個人生活的縮影,也是心理活動的地圖。如同情緒不會一潭死水,生活不會不起波瀾,駕駛活動作為刺激源,道路上的人們也在集中對情緒做出反應。
路怒症/我們如何面對自己或親友‘變身’?
“希望大家對“路怒症”有更多瞭解,有時候真是控制不了,也希望坐車的人別盲目叨叨叨。當然,自身的情緒調整也非常重要。”
By:小Z
小Z表示,路怒情緒需要更多被理解,而非被偏見的對待。
如眾多的研究顯示,“路怒症”的形成與環境因素相關,也同樣受個人特質的影響。除了不舒適的駕駛環境帶來的影響,個人對情緒的應對仍然是緩解“路怒症”的核心要素(Galovski, T.E & Blanchard, E.B. 2004)。除了駕駛者自身的調節,駕駛環境本身會激發情緒,而路怒情緒的背後或許存在著恐懼與焦慮,以及被支援的心理需要。憤怒不應該成為“路怒症”的唯一解釋。
小貼士:如何緩解“路怒症”
1. 為駕駛環境激發一定負面情緒做好心理準備。
2. 在自己或他人表現出路怒的語言或行為時,換位思考。提醒自己衝突不能緩解反而會助長路怒情緒。
3. 路怒事件發生時,嘗試用語言與他人溝通你的需要,而非用暴力情緒或行為表達需要。
4. 在自己感到路怒情緒襲來即將失控時,嘗試與自己憤怒的情緒連線,看看除了不滿和憤怒是否有其他情緒在作祟。
5. 作為乘車人,在駕駛者路怒時,不對路怒情緒和行為做評判。試圖理解駕駛者的情緒,以支援和理解的語言緩解駕駛中的緊張氛圍。
-
6 # 知我心理學為什麼一開車就忍不住生氣?
路怒的典型特徵是,司機通常是在憤怒的情緒下做出攻擊性行為。那麼,是不是一個人平時更容易生氣,他就更有可能路怒?
研究顯示,一個人在平時的憤怒和開車時的憤怒的確存在著正向相關的聯絡(Herrero-Fernández, 2013)。就像我們通常覺得一個人平時是什麼樣,他開車時候就會有類似的表現,比如一句英文中的俗話“A man drives as he lives”。
不過,Herrero-Fernández(2013)的研究顯示,雖然人的普遍憤怒和駕駛憤怒正向相關,但是兩者並不相同,即不開車時和開車時,人的憤怒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平時對人和善、不易生氣,可能開起車來變得容易憤怒,比如一個人看到前面有人插隊不會生氣,但看到有人搶自己的道就會破口大罵。
所以,如果平時明明覺得自己很溫和,卻容易在開車時感到憤怒,是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駕駛這一行為本身需要人付出一定的精力才來維持。為了安全,人在開車時需要傾注較大的注意力來判斷路況,一直處於較為緊張的身體與精神狀態,成為一種壓力的來源(Hennessy & Wiesenthal, 1999)。同時,人在駕駛時的具體狀態對是否會路怒也有著明顯的影響,比如酒後駕駛不僅大大增加了交通事故發生的可能,也增加了路怒的可能;心情抑鬱時駕駛,也會更容易引發路怒(Yu,Evans & Perfetti, 2004)。
2. 噪音與溫度會引發憤怒
堵車是路怒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道路越是擁擠,司機的壓力感越強烈,發生攻擊性駕駛和路怒的機率也會上升(Hennessy & Wiesenthal, 1999)。而且,在路況擁堵時,常常有司機不停地鳴笛發洩個人的怒氣,而噪音對於攻擊性來說也是一種刺激。當一個人無法控制噪音的音量與持續時間,被激起的惱怒將會變得更強烈。
此外,環境溫度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在夏天,暴力犯罪的案例相比其他季節有較為明顯的增加。實驗證明,戶外溫度與攻擊性行為之間存在直接的線性關係,當溫度越高,人的攻擊性越強(Prakash & Kansal, 2007)。
3. 當汽車受到攻擊時,你感到被侵犯的是私人的空間
如今,汽車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僅是一個交通工具。汽車的大小、外形、排量、顏色和價值,不僅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也被車主視為他如何看待自己、他想要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種表達方式。汽車成為了個人空間的延展物,所以,當開車時遇到風險時,人感受到的冒犯性就非常強烈了。
4. 駕駛期間難以直接溝通
同時,駕車這一出行方式對於人際溝通來說也是相對困難的。當人在街上散步時撞到了另一個人,道歉與諒解都是非常容易的,無論是透過口頭表達還是身體語言,但是在車裡這種情況就變得困難了,人們往往只能用按喇叭、打轉向燈等方式來溝通。但這樣的間接溝通很有可能會被誤解,比如示弱的姿勢就可能被理解為一種冒犯(Prakash & Kansal,2007)。
5. 匿名的空間提供了發洩的機會
每個人都不一定固定在某種型別中,他們的表現可能會隨著情境變化。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傾向於是哪種型別的駕駛者,看看下面這張圖:
如果你容易“路怒”,該怎麼辦?
首先,你需要正確地理解你的憤怒。人們通常將憤怒視為一種負面的、消極的情緒,而努力避免生氣。但其實,憤怒並不是完全負面的。憤怒是對危險的一種自然的反應,是生存的一種適應方式,它能激起強有力的感受和行為,讓人保護自己,這對於生存來說是必須的;它會使我們表達出“被低估”的感情,更被這個世界公平相待;有時候,憤怒還會讓你更理性。(我們曾經用一部電影“頭腦特工隊”來分析如何理性對待自己的情緒,點選檢視:讓情緒守護你的人生 )
有時候,憤怒是我們對他人越界行為的一種抵抗。就像父母覺得是“為我們好”的事情,卻會讓我們感到邊界被逾越而憤怒(點選檢視更多有關個人邊界的內容:如何科學地傳達出“拜託,我和你不熟” | 什麼是個人邊界),在道路上時,由於汽車也是我們私人空間的一部分,我們感到被侵犯時就會自然地感到憤怒。
如果我們一味地壓抑自己內心的憤怒,而不向外部表達,可能會引發高血壓或抑鬱。所以,合理地表達憤怒,控制憤怒才是更好更健康的方式(APA, 2016)。研究表明,那些更強大,更有吸引力,更成功的人,往往都更善於釋放憤怒。
控制憤怒情緒的一種有效方式就是對你的憤怒進行管理:在憤怒控制你之前,學會控制它。憤怒管理(Anger Management)是指你要學習如何識別自己開始生氣,如何讓自己冷靜下來並積極地處理當時的情況。
當你開始管理你的憤怒時,你要明確哪些是容易讓你感到憤怒的事,比如,是一個人帶小孩子、財務壓力,還是交通麻煩?你還要知道自己開始憤怒時的跡象,比如在行為上的反應,是握緊拳頭、咬緊牙或是開車變快,還是在情緒上的反應,會感到想要對某人大吼或是竭力壓抑自己想說的話(MayoClinic, N.D.)。
當你已經陷入憤怒時,下面的一些情緒管理的策略,能夠幫助你更好地控制情緒:
1. 放鬆身心:深呼吸,用腹腔而不是胸腔,同時慢慢地重複一個讓你冷靜的詞句。回想一個放鬆的經歷,可以是親身體驗過的,也可以是你想象的。
2. 認知重建(Cognitive Restructuring):憤怒的人容易詛咒、謾罵或說出感情色彩強烈的話,講自己的感受進行誇大。所以,注意自己的用詞,避免“絕不”、“總是”等強烈的判斷詞彙,多用“我想如何”來代替“我要求什麼”這樣的話。
3. 注重解決問題的過程:人們常說,問題總會有方法來解決的,但有時並不是如此。面對一件必須面對的事,更好的態度不是全力關注能否找到解決方案,而是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和處理。
4. 幽默的態度:幽默能夠一定程度上驅散怒氣,為你提供一種更加平衡的視角。適度地自嘲和幽默是一種情緒上的讓步,能夠緩和緊張的局面,將問題帶向更積極的境地(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6)。
以上。
-
7 # 閒醬油
作為一個斯文女人,一開車我就各種噴。沒辦法啊,方向盤握著的是人命啊,你當心別人不當心不當回事。各種馬路垃圾我就不多說了大家心裡都懂,但是,你不能因為他們垃圾你也跟著垃圾啊,可是遇到垃圾太多,只能嘴巴噴噴調整心態繼續安全開車咯。至於那些說路怒症的都特麼不會開車吧,沒見過什麼叫路怒,呵呵。
-
8 # 暖心理
這個可以從事的角度和人的角度,分別來分析。
從事的角度來講,罵人,是一種行為,行為來源於某種刺激。也就是說,有可能有一些令人生氣的現象產生,比如說,一些車主的別車、闖紅燈、亂開遠光燈等不文明現象,這些現象,讓人感到憤怒,所以人就有可能在憤怒的情況下罵人。特別是在開車的時候,這個罵人基本上別人是聽不到的,所以,基本上不會產生太高的成本,所以罵人就很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況且,罵人也會給人帶來一種很暢快的感覺,至少宣洩了自己的憤怒!所以,在這種情況下,1.有導致憤怒的行為刺激、2.不用付出什麼成本(大多數適當的情況下)、3.還有一些收益,如此,人當然就容易在開車的時候罵人了。
再次,還是從這個事的角度來分析。有可能有人會說,當時並沒有發生什麼令人生氣的事情,沒有這個刺激,為什麼也可能會發生容易罵人的現象呢?
這就涉及到想象中的刺激。比如說,如果人在過去的經歷當中經歷過這些憤怒的事情,當人再到這個相似的場景之中的時候,想象中的刺激,就會浮現在人們腦海中,就會對人的情緒產生和事實刺激一樣的效果。最終出現的情況,就會如上面所說。
如果從人的角度來分析,那就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如果人本身有一些怨氣沒有及時的消解,或者在原來的場景當中,消解起來很困難,或者消解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那麼,人就會很自然的選擇在一個比較安全的不用付出多大成本的情況下,來消解自己的這種怨氣。因為這是一個很合適的買賣呀,對不對?
當然,如果這種怨氣的發作,這種罵人的情況,能夠保持在一種適度的範圍內,當然可以是這樣。如果過度了,比如說和別人吵起來、打起來、撞起來,等等,也可能讓個體付出一些成本。
所以,這樣的一種情況,適度的情況下是可以允許的。但是這樣的解決方式,並不是一種良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如果有條件,有可能,有意願,建議選擇更好的解決方式,比如說,透過心理諮詢來化解自己的怨氣,讓自己少一些負能量,多一些正能量。
第二種情況,如果個體存在一些完美主義的心理,或者包容心不夠強的情況,那麼,個體就會對路上經常出現的一些不夠好的現象感到不滿意,就容易表現得特別敏感,容易產生罵人的衝動。
第三種情況,我們很多人在學駕照的過程當中,教練往往給我們提出很多的應該要求,如果我們做不到,我們就可能被捱罵。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駕車的這樣的一種情景當中,那種應該的思維模式就會發生作用。“每個人都應該怎麼怎麼做”,“每個人,應該怎麼怎麼開車”,“每個人應該應該怎麼處理突發狀況”,教練的那種應該思維模式,就會傳導到我們身上,或許我們在平時我們能夠覺察到這種應該思維模式是有問題的,是比較僵化的,絕對化的一種思維模式,容易忽略具體場景具體情境。但是,在那麼相似的馬路上開車的環境之下,教練的那種應該思維模式很容易被激發出來,因為場景相似,記憶深刻嘛。
當然,以上分析只是從大多數的情況下來做的一種分析。理論上也有可能有個人的一些私人方面的原因。
-
9 # 鵜鶘心理
一開車就罵人,馬上聯想到的是路怒症了。路怒症因為缺乏統一的標準,沒有認為是精神疾病,所以一般被認為是人在壓力下的正常反應。路怒症指的是汽車或其他機動車的駕駛人員有攻擊性或憤怒的行為。此類行為可能包括:粗鄙的手勢、言語侮辱、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脅安全的方式駕駛車輛,或實施威脅。比如罵人就是言語侮辱了。
為什麼會產生這一行為呢?我們知道開車需要聚精會神,尤其是隨著社會發展,我們的國家幾乎都變成車輪上的民族了,車流滾滾車水馬龍的,更是容不得半點閃失,這對駕駛員的體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為什麼路怒症這個說法源於美國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卻鮮見有聞呢?因為這個年代也正好是美國汽車工業的黃金時代,馬路上的車輛越來越多的時候。
通常路怒症會發生在堵車、或者自己趕時間、以及別人不遵守交通規則和車禍的時候。我們知道現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每個人本身就像一張緊繃的弦,天天的生活就像打仗似的,這種氛圍造成社會集體性無意識的焦慮情緒。生活是快節奏,堵車是慢旋律,兩者無疑是相矛盾的狀態,人在矛盾狀態下,當然比較容易焦躁不安,此時情緒上來要發洩出來,自然路怒症情不由衷地發作了。特別是遇到因別人不遵守交通規則,造成自己心驚膽戰的情況下,更是多了幾種不同的情緒,有理佔了三分先,怒火自然滿腹燒,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發為快。要是雙方發生車禍,更是不談了。當然,一般情況下,罵兩句就走人,氣也發洩了,貌似還不用承擔什麼後果,好像還有點“快意恩仇”的感覺,讓人感覺到挺解氣,這種心態難免更是助長了路怒症的心態了。
回覆列表
這是典型的路怒症。路怒症,顧名思義就是帶著憤怒去開車。指汽車或其他機動車的駕駛人員有攻擊性或憤怒的行為。此類行為可能包括:粗鄙的手勢、言語侮辱、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脅安全的方式駕駛車輛,或實施威脅。這個說法源於上個世紀80年代,產生於美國。 “路怒”(roadrage)一詞被收入新版牛津詞語大辭典,用以形容在交通阻塞情況下開車壓力與挫折所導致的憤怒情緒。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有以下這些原因:
1. 開車會產生很多壓力
道路越擁擠,交通越堵塞,人們越心急,急火攻心,司機們就會變得情緒暴躁,一觸即發,說出帶攻擊性的話語。
2. 周圍的噪音溫度等都會引發憤怒
研究表明,周圍噪音很大,也會影響司機情緒,司機只有靠不停鳴笛來發洩個人怒氣,噪音越大,司機的憤怒也會更加強烈。周圍環境的溫度也是影響因素之一,比如炎熱的夏天,司機更容易患上路怒症。
3. 匿名性
司機有時候是在自己的車裡憤怒,憤怒的物件並不能真正聽到,只是起到一個發洩的作用,說給自己聽,說給車裡的人聽,在車廂裡相對安全,具有保護性,這樣更容易發生“去個性化”反應。
4. 當自己的汽車受到損傷時
很多人視車如命,把車看作是對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徵,自己的車受到損傷就好比自己的尊嚴受到打擊,所以會用憤怒來捍衛自己的自尊。汽車是個人形象的延展,開車遇到風險,個人就會做出很多不加思考不成熟的冒險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