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影像

    答:古越語不是現在壯語的古時語言,越國用的是鳥語。

    首先我們看看越國通行的語言記載

    越國所通行的語言,與中原諸國不同,時人多稱“鳥語”。存世至今最主要的古越語文獻一則《越人歌》,二則勾踐《維甲令》。日本學者泉井久之助、中國學者韋慶穩、鄭張尚芳、周溪流等人將《說苑》中儲存的《越人歌》音譯和翻譯分別與現代的南島語的佔語和侗臺語的壯語、泰語比較,主流認為和今天的侗臺語較為相似,和南島語也有一定聯絡,和沙加爾等學者主張的漢藏語系、南島語系、侗臺語系存在聯絡的假說相契合。梁啟超根據《維甲令》推斷古越語是一種複音語,和古漢語不屬於同一種語系;林惠祥則認為古越語屬於黏著語,一字多音,故北方漢語需要用多字對應越語一字。同時《維甲令》也顯示古越語和漢語構詞方法不同,會將形容詞或者副詞置於名詞或動詞前,例如地名“朱餘”對應鹽官但對應鹽的“餘”在詞末。董楚平、羅漫等學者認為古漢語中諸如“帝堯”“帝舜”“大禹”等稱謂即來自於越語,漢語正式當如“黃帝”“炎帝”,推測夏商時期越語在中原也有一定勢力。古越語雖然在漢語的衝擊下逐漸解體,但其對今天漢語方言的吳語、粵語、閩語等產生影響,山東、江蘇、浙江等地區仍存在大量越語地名,較為確定來自越語的地名有上虞、濮陽、諸城等。

    越人所使用的文字在古書中缺乏描述,但吳越出土青銅器上的文字學者多稱“鳥書”或“鳥蟲書”“鳥篆”。漢代的《說文解字》《漢書》晉代的《四體書勢》等文獻都有提到過這一種書體,鳥書即以篆書為本、寓鳥形於筆畫中的一種美術字體。出土文物顯示鳥書最早追溯到公元前526年,最晚可以到404年,流行於長江中下游地區並影響中原地區,見於吳國、越國、楚國、蔡國、齊國、宋國、徐國、曾國文物,流行不過200年。越國是鳥書出土最豐富多樣的國家,越國和其它出土鳥書國家不同的是出土的絕大多數青銅器都是存在鳥書,鳥書的流行可能與自史前就行於越地的鳥崇拜信仰有關。

    越王勾踐劍上的鳥書“戉”字

    越國文字

    壯語歷史

    壯語(方塊壯字:話僮)是對壯族所說的一系列壯侗語系侗臺語族壯傣語支語言的統稱,壯語的使用者大部分居住在中國南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與其毗鄰的雲南省和廣東省部分地區。歷史上,壯族曾利用漢字及漢字的偏旁、部首,按照漢字六書的規律,創造出用來記錄壯語的方塊壯字。今天又稱“古壯字”。

    壯語可以分為北部和南部兩組土語群,這兩組土語群之間溝通存在困難,因而這些壯語的土語都被國際學術界認定為獨立的語言;但在中國,當地學者卻將所有壯話認定為同一種語言,而兩個土語群被視為壯語這種語言的方言,之下又分為若干土語。根據現代學者的研究,壯語並非是單一起源的一組語言。北部的各種壯語與貴州省境內包括布依語在內的壯傣語族語言形成方言連續體——北部臺語支;而南部的各種壯語,則與越南境內的儂語、岱依語和高欄語形成方言連續體——中部臺語支。所有這些語言的總使用人口接近2000萬。

  • 2 # 不吃貓的魚1128

    從文獻記載與語言材料表明,古越語通行於春秋時的吳越兩國,跟北面的齊國不能通話,與西邊的楚國也不同語。齊楚兩國說的是漢語(華言),吳越兩國說的不是漢語。古越語屬於侗臺語,是今日侗語、水語、壯語、傣語、黎語、泰國泰語、越南京語、緬甸撣語等共同祖語的兄弟語。

    來自一個共同的祖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近期因為生活經濟壓力大,怎麼安慰他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