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碧血嘯長空

    蕭何打戰不行,管後方行,造反是作死,張良是個謀士,不會領兵打戰,反不起來,他倆造反頂多是個幫兇,唯獨韓信能領兵打戰,兼具韜略,最難對付,可以做主犯,造反他搞不定,他越取得勝利多,劉邦就越懼怕他,怕就要幹掉,尤其被冒頓圍困,不發救兵,先要求封王,這就讓劉邦種下了先利用他打天下,之後再殺掉的兔死狗烹的決心,最後剝奪兵權,想造反的人必然拉攏他,因為他在,沒人敢造反,大家不是他對手,被監視的特務發現告密,被整死。。。

  • 2 # 帝國的臉譜

    韓信腳跟未穩,就要稱王,為後來被殺埋下了禍端

    相比穩重的張良和保守的蕭何,韓信過於操切,腳跟未穩,就要稱王,為後來被殺埋下了禍端。

    漢王劉邦自從在廣武澗前中箭之後,雖然掙扎著巡視了軍營,沒影響士氣,但軍事前線,不利於傷口的癒合,因此,他隨後交待前線將士繼續堅守,不與楚軍直接交鋒,然後就返回成皋養傷去了。傷勢稍好,劉邦又到此時的都城櫟陽巡視了一番,逗留了四天,到底不放心前線,隨後就回到了武廣。

    韓信在濰水破龍且二十萬大軍,並且殺掉田廣後,又命灌纓進攻的博陽,曹參進攻膠東。博陽為田橫所守,不久,灌纓在打敗田橫,田橫敗走梁地,投靠了彭越。同時,曹參在膠東,也打敗並斬殺了膠東守將田既。至此,齊地平定。

    漢王四年(前203),韓信蕩平齊國後,內心開始躁動起來,他為劉邦攻城掠地無數,功高蓋世,心想按功勞,按業績,自己進無論如何也要討個王侯封賞,因此,他修書一封,派人送到廣武軍前的劉邦手上,大意說,齊人狡詐,不易訓服,齊國又南臨楚國,容易串通反覆,請求漢王暫時封自己一個假齊王,一來威懾齊地殘餘,二來也可對鎮住楚軍。

    劉邦一聽韓信打了幾次勝仗,便擁兵自重,要挾自己要封他齊王,立刻怒不可遏,大罵道:“老子困在這裡,日夜盼著他率兵來助,他卻急於稱王!”罵完,就要派兵攻打韓信。一旁的張良、陳平趕緊輕踩劉邦的腳示意息怒,然後附耳對他說:“目前漢軍處境不利,又如何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順水推舟,封他為齊王,暫時好好待他,從而讓他守住齊地,牽制楚軍。否則,這時不順從他,恐怕會生變。”

    劉邦一聽便意會,他立即改口又罵道:“大丈夫平定諸侯,要做就做個真王吧,何必做假王呢?”因此,他沒有派兵攻打韓信,而是讓張良帶著印趕往齊國,刪封韓信為齊王,同時要求韓信立馬回軍南下,夾擊楚軍。

    劉邦是多麼聰明的人啊。封王這種大事,是自上而下順理成章的事,怎麼能自己伸手就要呢?韓信要求封王,那簡直是威脅、逼迫,目無尊長,以下犯上,這還了得。所以,他一聽就暴跳如雷。然而,他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張良、陳平一示意,馬上醒悟,不同意韓信的要求,萬一韓信以此為由造成起反來,那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於是,劉邦強忍怒火,馬上改口。所以,後來有人勸說韓信反漢自立、三分天下時,韓信始終沒有答應,這才有了劉漢天下。倘若韓信真的反了,與漢爭雄,天下三分,歷史真的會要改寫。然而,劉邦與韓信最大的區別就在這裡,韓信性急,劉邦善忍,這一忍,就忍來一個大漢朝。而韓信也因性太急,腳跟未穩,就要稱王,這也為後來自己被設計剪除埋下禍端。

  • 3 # 小羊媽媽

    誅殺韓信, 劉氏集團是經過精心策劃過的, 主謀是劉邦, 肖何、張良、陳平是同謀。

    肖何與劉邦原來是同鄉, 被劉邦視為“左右手”,關係鐵得很。張良在鴻門對劉邦有救命之恩, 劉邦肯徙韓信由齊至楚, 隨便張良“自擇齊三萬戶”,君臣之間的過從自然不同一般; 劉邦肯把輔弼漢王室的大任託付給陳平, 君臣間的交情也是超乎尋常的。

    此三人鞍前馬後,在誅殺韓信過程中所起的微妙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若不是張良、陳平每次不失時機的“提醒”和暗藏殺機的“奇計”,劉邦誅殺韓信的決心是不會那麼堅定的。

    “成也肖何, 敗也肖何”,真是一語中的。當然, 把責任都推給肖何也是不公平的, 肖何作為劉邦的近臣, 敢於不向劉邦請示, 就與呂后迫不急待地拿韓信開刀, 若無精心策劃, 若無劉邦的密詔或默許, 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下手的。

    劉邦平亂歸來, 除了對韓信之死感到高興和幾分惋惜之外, 沒有追究任何人的過錯。可見, 劉邦與肖何等人早已達成一種默契, 只是劉邦把殺戮功臣的罪名推給了肖何等人。

    縱觀韓信之死, 實乃人為所致, 與其說他死於落後的政治理想, 死於所謂的“矜才自負”, 倒不如說是死於劉邦的政治權術, 以及劉氏集團內部的傾軋中。

    在劉氏集團看來, 為了政治上的需要, 在找不到更好的辦法擺平握有重兵的異姓王時, 乘其立足未穩殺之, 才是最妥貼的。

  • 4 # 揮弓探賾

    蕭何月下追求的大將軍韓信,在劉邦最艱難的時刻歸順,先破楚軍,再平魏國,後滅代國,虜燕國,對楚軍取得碾壓式的勝利。擊敗項羽,戰功赫赫,國士無雙,連劉邦都自嘆不如。蕭何不僅不要任何封賞,還捐出全部家財充作軍費,以表忠心,儘管劉邦誅殺韓信後,為籠絡蕭何封相國。蕭何識破,逼迫用了此招才解除了危險警報,保了一命。蕭何的經歷告訴我們,辦公室裡政治旦夕禍福,一招不慎,滿盤皆輸。你以為老闆突然給你加薪,是因為你自己工作努力?都是套路,只是籠絡人心。

  • 5 # 木牛流馬

    漢初三傑功高震主,張良最聰明,功成身退,蕭河老奸巨滑,左右逢源,只有韓信,看似精明,其實,太過自信而變成了自負。那有臣子逼主子為自己封王的,不說別的,就這一件事,足以使劉邦對他暗下殺心,戲文裡有一句韓信的詞:“軍中無有斬信的刀”,你看,自負,狂傲到了啥程度,單從我說的這點看,韓信死的一點也不冤,不殺,韓信遲早會反,因為他目中無人(包括劉邦),受不得一點委屈,所以,韓信之死,看似冤枉,其實不冤

  • 6 # 我就不信這也有人起

    韓信有點自己作死呢節奏。雖然說功高震主,但是他要是低調行事,未必會死。就拿他要假齊王的事來說。韓信攻齊時,本來劉邦想削弱一下韓信的功勞,就派人勸降。齊國就投降了,然後韓信為了自己的功勞,仍然進攻已經投降了的齊國。順道還把勸降的人害死了。老大定的大方真,你一個專案經理不執行。自然不得老大的待見了。

  • 7 # 沉思中感悟

    韓信功高震主,韓信當年不聽蒯徹之言與楚漢3足鼎立,借項羽之手滅掉劉邦,自己再出手收拾項羽,劉邦死了張良、蕭何、陳平自然聚在韓信身邊,如果韓信要反劉邦不一定打得過他所以韓信是劉邦皇權最大的威脅,韓信註定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結局!

  • 8 # 矛與盾1949

    張良、蕭何及韓信並立漢初三傑,共同為戰勝項羽,建立大漢付出汗水和才智。但正如劉邦所言,張良的優勢在於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也就是俗話說的決定大方略,而蕭何的功績主要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和兵力,也就是穩定大後方的“輔助”。韓信呢?則是戰必勝,攻必取。這個評價,相當傷害君主,因為軍權是所有權利中最重要的權利——“槍桿子裡出政權”,只有有兵,隨時可以建政權,收賦稅,更不用說是可靠的軍事力量,這也解釋了三人中為什麼只有韓信可以被封為齊王。韓信被呂后剪殺,也相當於給劉邦做了個心血管瘤手術,從此沒了這塊心病,也就舒坦多了。

    很多人把韓信和劉邦之間的芥蒂,當做韓信之所以被殺的主要原因,其實這是主次不分,作為政治家,權衡是首要,你能決定了力量,卻決定不了人心。當然,韓信自已幼稚的政治覺悟,也是他得以身死人手這一悲慘下場的原因之一,但天下大勢選擇劉邦這位長者任君,也是他必然不能單以軍隊立國的必然因素。

  • 9 # 我愛我佳38

    先說張良吧。張良為人比較超脫,和劉邦認識的不是太早,劉邦起義後才認識。張良出了很多好主意,很多都是戰略性和原則性的。建立漢朝之後,張良也不爭功,張良沒怎麼親自帶兵,所以,劉邦對張良很放心。

    蕭何和劉邦認識的比較早,劉邦的親信武將很多都是原來劉邦的家鄉人,蕭何原來也認識他們。劉邦應該比較擔心的是蕭何會和他們打成一片。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蕭何不斷的為劉邦提供後勤支援,雖然蕭何屬於文人,但劉邦還是比較擔心自己死了之後,蕭何會不會反叛。但蕭何知道劉邦對自己擔心的是什麼,戰爭還沒結束的時候,蕭何把自己的子侄送到劉邦旁邊,建立漢朝之後,蕭何又開始玩貪汙的把戲,目的就是讓劉邦放心。雖然這樣,劉邦還是有些不放心,曾經把蕭何抓起來關進監獄裡一段時間。後來放出來之後,劉邦看到蕭何的狼狽樣子,自己也有些愧疚,怎麼說蕭何跟了自己這麼多年了,任勞任怨的,而且蕭何又不是武將,後來也就放心了許多。蕭何是用自己的政治智慧,打消了劉邦的疑心,蕭何最後也是善終的。

    韓信,劉邦認識的最晚,關係的基礎比較薄弱。而且韓信帶兵打仗的能力超強,戰神一樣的項羽,在韓信面前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在當時,天下基本上沒有韓信的對手。而且他自己也和劉邦誇耀,自己帶兵,多多益善。這些都是讓劉邦所不放心的地方。建立漢朝之後,韓信想做一方諸侯,就像周朝的時候,周天子與諸侯的關係,但劉邦不是這樣想的。戰爭一結束,劉邦立刻削了韓信的兵權,齊王改成了楚王,然後又改成了淮陰侯,韓信心裡是很窩火的,但沒有辦法了,他這個時候,手裡已經沒有了兵權,又在劉邦的控制之下。劉邦對於韓信,是百分之百的不放心,韓信大概比劉邦年輕20多歲,建立漢朝的時候,劉邦已經60來歲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對於韓信心裡怎麼想的,劉邦很清楚,他最大的不放心就是,自己死了之後,韓信會造反,自己身邊的將領沒有人是韓信的對手,找機會找理由殺了韓信是最好的選擇。

  • 10 # 關東俠客

    蕭何,韓信,張良興漢三傑,高祖靠三人扶佐取得天下。論功蕭何當屬笫一,封侯拜相,位極人臣雖波\折起伏得到善終。張良年輕時遇到隱士黃石公,得所傳《素書》。深習之成就功名。《書》曰:禁嗜者,不為物所累。能夠做到激流引退。封留侯以後辭官跟赤松子雲遊天下而保全。韓信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chⅰ。當初功下齊國後野心開始澎漲,派人向高祖索封假齊王,既代理齊王。高祖正為缺兵犯愁,聞之大怒,幸虧張良桌子底下踢一腳,高祖迅速反應過來,立刻封韓信真齊王。當劉邦和項羽最後決戰時韓信擁兵觀望,劉邦和項羽得之則能勝過對手。劉邦封韓信楚王,韓信才出兵垓下之圍-滅楚。戰後收留項羽部將鍾昧,野心渤渤又沒有政治上果決擁兵自重己對皇權構成嚴重挑戰。高祖採用張良計策,偽遊楚雲夢澤,命諸候都來遊獵。韓信猶豫不決前來被幾個力士擒拿,降為淮陰侯放到高祖眼皮底下。此時韓信不能正視自己處境。趁高祖外出平叛時,又蠢蠢欲動,最後被蕭何誘到末央宮,被呂后擒殺。這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

  • 11 # 史學達人

    因為韓信是武將,是當時天下最有威望的軍事天才,他能對劉邦的大漢江山造成威脅,所以,韓信必須要死。

    張良和蕭何對於劉邦來說,完全就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因為他們兩個都是文職。張良在功成名就之後,就主動退位了。他退位之後,整天遊山玩水,煉丹尋仙根本不問世事。所以說劉邦對張良是最為放心的一個。

    蕭何在跟隨劉邦起義之前,就是一個知名的政屆高官。到了劉邦建立大漢之後,他更是被劉邦推到了宰相的位置。這樣的人,劉邦還讓他治理國家呢,所以,根本也就不用去殺他。

    反觀韓信就不一樣了,韓信對於劉邦來說,是頭上長有反骨的一個人。

    你看項羽和劉邦爭霸天下的時候,在滎陽劉邦被項羽打的要吃土。韓信拿下趙國,拿齊國,真的是一路順風順水,等到韓信把齊國給拿下來之後,沒有對手可打了。這時候的韓信不是去聯合劉邦打項羽,而是給劉邦討要假齊王。

    當時,劉邦氣的要死,差點就想直接帶領軍隊,去把韓信給幹掉,要不是陳平和張良踩了他一下,說不定劉邦就真去打韓信去了。

    若是那樣的話,劉邦可能也就得不到天下了。

    還好,劉邦反應及時,立馬明白了張良和陳平的暗示。封了韓信一個真的齊王,最終韓信,才出兵協助劉邦把項羽給滅掉的。

    劉邦得到天下之後,把韓信的齊王給遷成了楚王。

    這時候的韓信還是不安生,他又把劉邦要通緝的第一要犯鍾離眛給藏在了自己的家裡。兩個人有吃有喝,好不自在。

    這件事劉邦知道了,先是來軟的,寫信給韓信,問他有沒有見過鍾離眛。

    韓信告訴劉邦不知道鍾離眛在那裡,這很明顯就是在挑戰劉邦天子的權威。

    劉邦不得不親自出馬,想見一見韓信,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就這韓信才把鍾離眛給獻了出來,之後,韓信就被貶為淮陰侯,劉邦讓他去長安定居了。這也就等同於把韓信給軟禁起來了。

    這樣的日子,韓信過得當然是不開心了。

    所以,他乾脆就不去上朝了。

    韓信又開始找不痛快了,這又不得不讓劉邦惦記他,所以說韓信始終是劉邦的一個大隱患。

    到了陳豨在代地叛亂的時候,劉邦想用韓信去打陳豨,但是,韓信不去,他告訴劉邦自己身體有病,帶不了兵,打不了仗。

    劉邦留著韓信,本來就是想用他的軍事才能,為己所用的,但是,一旦戰事發生,韓信推脫的比誰都快。這樣的韓信留著他還有什麼用。

    劉邦肯定恨死韓信了,但是,他還是沒有殺韓信。

    最終是呂后趁著劉邦去平叛陳豨的機會,讓蕭何出了一個計策。把韓信給騙到了末央宮然後給殺掉的。

    所以,這就是韓信必須要死的原因。

    韓信不死,劉邦也不敢死呀。像韓信這樣的人,也只有劉邦才能鎮住他。若是不殺韓信,劉邦死了,韓信還不上天呀。

    所以韓信的軍事才能,註定了他的悲劇人生,太功高蓋主了。

  • 12 # 有書共讀

    張良、蕭何、韓信乃“漢初三傑”,三人共助劉邦建立西漢王朝,都是西漢開國功臣,本應共患難,同富貴,然而張良功成身退,隱居修身練道得以善終,蕭何隨波逐流,利用自汙得以自保,唯韓信功高至偉,卻降為淮陰侯,後以謀反罪處死,誅三族。那麼相比張良蕭何,為什麼唯韓信必死呢?

    自古以來,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開國之君必懼功勳之臣功高蓋主,何況劉邦一介亭長,以造反起家奪天下,在坐擁江山時,細思極恐,必剔除有可能威脅到自己江山社稷和個人安全的一切因素,哪怕恩重如山、功高至偉、情同手足的功臣也無一例外。

    張良、蕭何、韓信三人輔佐劉邦定鼎天下,各自的結局卻大相徑庭。

    張良是謀臣,謀人亦謀己,在實現人生目標輔佐劉邦一統天下之後,便知低調做人,退隱江湖,遠離是非,不要三萬戶的封賞,只要與劉邦相識的留縣,重情重義,為自己和子孫做深遠打算;蕭何為相,位高權重,但他知進知退,永遠站在劉邦、呂后兩人身後做後盾,一發現劉邦對自己有所忌憚,便開始貪戀享樂,花天酒地以自汙,表現出全無野心,做到明哲保身;反觀韓信卻功高震主,手握重兵,居功自傲,只知謀戰不知謀人,韓信必死,事出有因,且聽有書君分析分析:

    一、韓信用兵如神,神帥兵仙軍權在握,殺之方能解劉邦之駭。

    韓信攻必克,戰必勝,劉邦自愧不如。韓信自從跟隨劉邦,從巴蜀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到擊潰三秦舊部;先後攻下魏國,降服代國,滅了趙國,擊敗燕國,消滅齊國,最後韓信殺死龍且,殲滅楚軍,迫項羽自刎。這些功勳累積,成就了他軍事天才,國士無雙的美譽,同時也讓劉邦感到害怕。

    劉邦對韓信一萬個不放心,這還是在與項羽滎陽爭奪戰時,紀信假扮劉邦詐降項羽,劉邦早闖韓信兵營,拿了兵符,帥印,調走已經訓練好的兵士攻打滎陽,讓韓信統領一些新兵蛋子去攻打趙國,韓信訓練三萬新兵,背水一戰,居然將趙國二十萬精銳部隊打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直至活捉趙王歇,滅了趙國,劉邦心中大駭,如此神勇的韓信怎麼不令他忌憚!

    何況劉邦曾親自尋問韓信自己能領多少兵,韓信直言只十萬,而問韓信能領多少兵,他卻十分自信地說,上不封頂,多多益善,無論多少,我都能打勝仗。這讓劉邦更加不放心韓信領兵了。

    這樣一個能力超群的功臣,人稱神帥,兵神,手握軍權,只要韓信一有反骨,登高一呼,劉邦苦心經營的大漢將改朝換代,天下便不再姓劉。所以劉邦得先下手為強,殺韓信以解劉邦之駭。

    二、韓信張狂自傲,多次忤了劉邦逆鱗,殺之方能解劉邦之恨。

    韓信志吞六合,氣蓋萬夫。公元前203年,劉邦在滎陽苦等韓信來援,等來的卻是韓信自請為假齊王的訊息,當時劉邦就當著使者氣得罵娘:“老子等他韓信來支援,他倒好,邀功請賞來了,要封什麼假齊王。”好在張良在場,用腳輕碰劉邦示意,劉邦立馬會意,“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齊王,代理的多沒勁!”

    表面上劉邦隱忍不發認慫了,這心中這份憤恨卻由然而生,這不是要挾主公要權要利嗎?這劉邦怎麼能嚥下這口惡氣!

    後來劉邦與項羽決戰,要調韓信、彭越大將軍的兵合圍項羽,他們好像協商好的一樣,都遲遲不發兵,劉邦只好發話,打敗項羽,分封彭越為魏王,封淮陰之地給韓信,都為大國。

    韓信得了承諾才發兵,劉邦十分不爽,這種“要挾”讓劉邦如刺在喉,心中對韓信恨得牙根癢癢,只是用人之際,只得忍受這種屈辱,但心生根意之後已埋禍根,等到時機成熟,劉邦必殺之以解心頭之恨。

    三、韓信風華正茂,威望太盛功高震主,殺之方能解劉邦之憂。

    韓信比劉邦小了二十多歲,正是風華正茂,在軍中的威望無人能及,功蓋天下,四海側目。

    劉邦此時年近花甲,對於韓信在軍中的威望他都比不上,想到百年之後,自己的兒子劉盈生性仁厚,如何能駕馭得了這個功高至偉的戰神!

    劉邦憂慮兒子無軍功,又不長於帝王心術,有一個這樣的驍勇之臣在側,時時刻刻都有不安全因素,他漢朝的江山是要世代永傳的,為了大漢江山,必須排除隱患,只有拔了這顆隱形地雷,劉邦才無後顧之憂!

    韓信最後的結局,便是劉邦默許呂后讓蕭何把他騙入宮中,用布袋矇頭,派宮女用各種銳器刺死。

    相比張良蕭何,唯韓信必死無疑!他死於太能幹,太不聽話,太年輕!他動搖了漢室的國本,有導致漢江山易主的可能性,威脅到皇權和皇族安危,這是皇權統治下,一個功臣的悲哀,也是一個英雄不懂政治的悲哀!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13 # 趣談國史

    自古伴君如伴虎,越是功勳卓著的大臣,越容易受到皇帝的猜忌。

    漢初三傑,除了張良急流勇退外,蕭何和韓信都曾受到漢高祖劉邦的猜忌,只不過蕭何有智慧,能夠及時發現危機並且化解危機,而韓信的軍事才能天下無雙,政治才能卻接近幼兒園水平,一步步把自己逼上了死路。

    張良是戰國七雄之一的南韓的貴族,他的爺爺、父親都做過南韓的宰相。南韓被秦國滅了之後,張良一直想著為南韓復仇。他甚至曾經僱傭了一個大力士,和他一起伏擊、刺殺秦始皇,可惜失敗了。

    所以,張良輔佐劉邦,目的並不是追求榮華富貴,他的目的就是報仇。

    打下天下之後,張良大仇得報,得償所願,於是就飄然而去,隱退了。

    對於這樣一個功勞巨大卻又不爭名不奪利的人,劉邦當然不會猜忌他。

    但蕭何和韓信就不同了。這二位,本就是為了建功立業而來,大事成功後,他們當然要分享勝利的果實。因此,西漢立國後,蕭何做了宰相,韓信受封為王。

    但劉邦一直對這二位不太放心。

    按道理講,蕭何算是一直對劉邦忠心耿耿,不該受到猜忌。但帝王心術不講人情,它要求把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險都考慮到。

    早在平定天下之前,劉邦就對蕭何不放心了。他在前方帶兵打仗,蕭何鎮守大後方。劉邦怕蕭何一扭頭,投了項羽。

    蕭何聰明啊,發現劉邦的顧慮後,立刻把自己的兒子、侄子們全都送到了前線,跟著劉邦打仗。這是幹啥?是送去做人質啊,是向劉邦表忠心。

    果然,蕭何這麼幹,劉邦很開心。

    西漢建立後,蕭何為了劉邦殫精竭慮、宵衣旰食,但劉邦還是猜疑他。猜疑的原因很有意思:蕭何的威望太高了。劉邦怕哪一天蕭何登高一呼,功臣們都跟著他幹了,反了劉邦。

    蕭何瞭解到劉邦的顧忌後,立即開始了自汙行動。他不但在府中夜夜笙歌,宴飲行樂,還強行霸佔別人的地,給自己建造豪宅。

    一時間,長安城裡有很多人都在罵蕭何。

    劉邦聽說後,很開心。從此之後,劉邦貌似沒再懷疑過蕭何。

    和蕭何相比,韓信更值得劉邦猜忌。

    首先,韓信犯過歷史錯誤;其次,蕭何是劉邦的老兄弟、老班底,而韓信更像個僱傭兵。

    韓信犯過什麼錯誤呢?

    那是在韓信打下齊國之後。當時,劉邦、項羽、韓信基本上三足鼎立。韓信的勢力雖然稍弱,但他幫誰,誰就能贏。

    按理,韓信是劉邦手下的大將,本該無條件跟隨劉邦。可人的內心是不穩定的,會隨著地位、實力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這時候,韓信做了一件很蠢的事情:他派人去拜見劉邦,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

    這件事做得實在沒水平,相當於趁火打劫——你劉邦必須封我,不封的話,我就投靠項羽。

    劉邦很不喜歡被人威脅,於是對著韓信的使者破口大罵。但此時,謀士張良和陳平都在桌子底下用腳踢他,讓他答應。劉邦也很機靈,立即改口:我的意思是,大丈夫要封王就封真王,封個“假齊王”算什麼玩意兒?我封韓信為齊王。

    這事兒相當於劉邦妥協了。但這筆賬,劉邦肯定給韓信記下了。

    於是,劉邦當了皇帝后,就經常找一找韓信的茬兒。後來找茬兒把韓信的王爵變成了侯爵。

    但韓信並沒有因此警惕,反而一直在造反還是不造反的事情上糾結,總是傳出要造反的名聲,卻遲遲下不了造反的決心。而且,也不懂得如何向劉邦表忠心,剖明心志。

    這不是找死嗎?

    猶豫不決中,韓信就被呂后和蕭何聯手騙到了未央宮,不但自己掉了腦袋,還被滅了三族。

    大大的一個悲劇。

  • 14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韓信必須死,是因為韓信的軍事才能。韓信、蕭何、張良三者的區別

    我們先說一下蕭何,蕭何的才能在於政治能力不在於軍事,所以他只有當地方行政長官才能發揮能力,至於帶兵打仗那就是扯了。既然才能在於政治,那麼他就只能當行政長官,而他能效力的也就只有劉邦,因為劉邦讓他當了漢朝的丞相,請問他到哪裡能得到比劉邦得到的更多呢?這是其一。其二在於他本身就是劉邦的老鐵,從劉邦在沛縣當亭長的時候就和劉邦混熟了,是多年的老友,再加上他在楚漢戰爭中的作用實際上是補血功能,每次劉邦被項羽打敗,手上沒兵的時候蕭何都能從關中給他帶來大量的兵員給劉邦補血,讓劉邦能夠和項羽再去一爭高下,所以多年的情誼,兩者都相互信任,劉邦沒必要去弄蕭何。所以蕭何做漢朝的丞相是穩穩的,也沒有啥危險。

    張良則聰明多了,幫劉邦打下江山後就隱退了,劉邦也找不到他,而且既然張良隱退,劉邦也真沒必要弄他了,畢竟也是有功之臣,又對劉邦沒威脅,殺他實在是沒有任何理由。張良之所以要隱退,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會威脅劉邦,他是最好的軍事參謀長,任何人請了他當參謀長,對於劉邦都是極大的威脅。

    韓信和前兩者不同,韓信的才能在於帶兵打仗,張良知道自己的存在對劉邦是威脅,而韓信沒看清楚這一點,下面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韓信對劉邦來說是極大的威脅。

    劉邦一生的陰影

    劉邦一生最大的陰影就是項羽,要知道楚漢戰爭的時候,劉邦帶兵跟項羽打一場都沒贏過,每次都輸。輸個一兩次可能不算什麼,但是每次都輸,很多時候還是在佔了絕對優勢的時候輸了(如彭城之戰,劉邦56萬人馬輸給了項羽的3萬人馬),可以說,劉邦對項羽早就有了心理陰影。而能夠戰勝項羽的只有韓信,垓下之戰,韓信帶40萬人擊敗了項羽的10萬人,使劉邦最終能夠君臨天下。

    劉邦是當上了皇帝,但是問題在於,韓信是和項羽一個級別的存在,劉邦知道自己手下的大將如樊噲、周勃這些人,都不會是韓信的對手,即便自己上,也幹不過韓信,如果韓信得到機會叛亂,那劉邦麻煩就非常大了,可以說,項羽之後,韓信成為了劉邦的陰影。

    韓信之死之謎

    根據史記的記載,韓信是這樣死的: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心裡鬱鬱不樂,心聲怨憤。一次陳豨要到代去領兵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進攻,韓信就找到陳豨,說服他反叛,自己到時候在京城響應。後來陳豨在代地反叛,韓信也沒在京城鬧出動靜,反而被發現了,於是被呂后騙進皇宮殺了。劉邦當時不在京城,回來的時候聽到韓信之死的訊息,甚為惋惜。

    這是大家一般對韓信之死的看法,但是這裡疑點非常多。

    一是韓信的計劃沒有可行性,根本不是兵仙的水準。要知道,陳豨有多少斤兩韓信是知道的,只是陳豨是肯定不會成功的,自己在京城裡面,沒有幾個熟人,京城裡基本全是劉邦的親信,如樊噲、周勃、夏侯嬰這些人,他平時和這些人關係也不好,可以說他在京城一個兵都調不動,怎麼能在京城響應陳豨呢?陳豨在代地舉兵是肯定要失敗的,自己在京城又鬧不出動靜,所以這種計劃怎麼可能出自兵仙之手?

    二是韓信不可能只會找一個“戰五渣”合作。當時能和韓信合作的最優選擇應該是英布和彭越,這兩個人和韓信一樣都是異姓王,手握重兵,身經百戰,其能量遠不是陳豨可比的,尤其是英布,可以說是當時的天下第一猛將,陳豨在他面前也就是個“戰五渣”的存在。而且他們都有極大可能反叛,因為韓信的下場他們都看到了,並且他們反叛也不止一次兩次了,尤其是英布,先是反叛了章邯,後來又反叛了項羽,只要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他就會去做。如果這兩個人反叛,就算不幫韓信,也會大大增加韓信起兵的成功率,要知道他們至少也能牽制住劉邦的相當部分兵力這樣自己的壓力就小多了。

    三是如果韓信真的要反叛,他絕對不會一直呆在京城坐以待斃。韓信知道自己的能力,就是要帶兵才能發揮出來,呆在京城他一個兵也指揮不了,所以他如果真的要反叛就一定會有出逃京城的計劃,但事實上韓信一直呆在京城沒動。

    四是韓信臨死前說的話。韓信臨死前說的是“我真後悔當初沒有聽蒯通的話呀”。如果韓信當時是反叛,並且反叛失敗被發現,那麼他臨死前絕對不會這樣說,而是說一些“我之不成,乃天意也!”類似的話。之所以說後悔他在當齊王的時候,沒有選擇自立或者加入項羽陣營,說明他最大的遺憾是在那個時候,如果是這個時候反叛失敗,那麼他最大的遺憾就在於這會反叛失敗,而不是當初的事情了。所以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些蛛絲馬跡。

    所以,根據以上的疑點,我們完全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自始至終韓信都沒有想過要反叛,至少他始終沒有做出過反叛的事情。按照這個結論,我們再推理一下,就細思極恐了——劉邦一直都堅定地要殺了韓信

    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就只能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劉邦一直都要殺了韓信。

    要知道,當初韓信暗度陳倉的時候,劉邦只給了他一萬多的人馬,韓信竟然就帶著這一萬多人馬,滅了當時的趙國和齊國,一時間成為了劉邦、項羽之外的第三大勢力,其鼎盛時期完全可以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當初韓信打下齊國之後,派使者找劉邦要假齊王的封號時,劉邦估計是氣的咬牙切齒的,但是在張良的暗示下,劉邦裝了孫子,封韓信為齊王。

    垓下之戰剛一結束,劉邦就收回了韓信的兵權,雖然封了他當楚王,但是沒有給他兵馬,就是怕韓信造反,哪怕是一萬,甚至是一千人馬都不能給韓信。

    殺韓信的心,在韓信要齊王的時候就萌芽了,在垓下之戰勝利後,就變得更為迫切了——和項羽一個級別的存在,是劉邦不能忍受的。

    但是殺韓信,道義上確實過不去,人家本來就是你的大功臣,幫你取得了天下,在人家最風光的時候能取代你的時候也沒有取代你,殺這樣的人確實道義、良心上都過不去,但是劉邦必須要殺韓信,因為只有殺了韓信劉邦的江山才能坐穩。

    所以劉邦先是派人誣告韓信謀反,貶為了淮陰侯,軟禁韓信在京城,為的就是控制韓信,不給他帶兵的機會。

    至於陳豨反叛的事情,應該是個孤例,和韓信沒有關係,劉邦很可能篡改了歷史記載,把韓信和陳豨的叛亂聯絡到了一起。實際情況應該是呂后和蕭何殺韓信本身就是劉邦的計劃,可以想象,如果是劉邦親自動手殺了韓信,這在清理上確實是說不過去的,所以劉邦借用了呂后和蕭何,死於呂后和蕭何之手,劉邦就沒有任何道德負擔了。

    綜合以上,我的結論就是劉邦一直都堅定的要殺韓信,就是因為韓信太會打仗了。而韓信實際上始終沒有做出過叛亂的行為,所有的說辭,包括史記留下來的,都是為了給漢朝統治者殺韓信找個合理的理由。

  • 15 # 談古論金

    說一千道一萬,本質是對應他們做出的功業他們所索取的報酬不一樣。

    韓信先後為齊王、楚王,這是諸侯王,或者可以簡稱為諸侯,換言之,王才是諸侯;而蕭何、張良的所謂拜相封侯,受封的是徹侯,也就是二十等軍功爵制的最高等;這兩樣天差地別。

    打個比方,對於透過爆款產品黿汁狗肉起家的食品公司的劉董事局主席兼Quattroporte來說,聯席主席、副Quattroporte韓總為公司做出過很大貢獻,是曾經的營銷加經營天才,現在所持的股份非常多,而蕭副Quattroporte、張高階顧問也為公司做出過很大貢獻,但是隻是在員工持股會中是最高一個檔次的持股數,韓總的一個零頭都不到。

    劉董事長有一些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的感覺,所以給韓總搞了一個榮休儀式,讓他該吃吃該喝喝逍遙度日,但是韓總一直怏怏不樂,還有一些疑似的小動作,劉董事長多少有點芒刺在背,老闆娘雖然不大在公司出現,但也是參與創業的牛逼人物,終於從韓總的賬目裡查出了問題,直接報了警。

  • 16 # 微寶唯愛

    因為韓信掌握兵權,軍事才能奇高。他能威脅到劉邦的帝位

    三人中,只有韓信手握兵權

    自古以來皇帝都怕手握兵權的武將。因為他們手中的兵權是對自己皇位最大的威脅。“漢初三傑”中,只有韓信手握兵權,況且韓信的軍事水平奇高。隨著楚漢爭霸的進行,韓信憑著自己的軍事才能,為劉邦攻城掠地,奪得江山,功不可沒。所以,他在三軍將士的眼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士兵們更是對他既崇拜又尊敬。這是劉邦最不願意看到的了。因為他才是漢中王,才是最高統治者。當他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的時候,自然要想辦法鞏固了。所謂“狡兔死,走狗烹”。楚漢爭霸勝利後,國家也統一了,留著韓信就像是心頭的一根刺一樣,時時刻刻都不舒服。當然是欲除之而後快了。

    (張良像)

    韓信個人因素

    在幫助劉邦成功打敗項羽後,韓信自恃功高。不管當時他有沒有自立為王的心,但也表現出來足夠的傲慢。這就為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他不懂得張良的功成身退,也不學習蕭何的低調做人。本來自己已經是處在危險的邊緣了,而不知道警惕和覺悟。所以從齊王到楚王再到淮陰侯,最後被殺,都是自己倚功自傲的結果。

    (蕭何像)

    張良、蕭何的警覺

    張良和蕭何可謂是劉邦的股肱之臣。特別是蕭何,在沛縣的時候就經常幫助劉邦,劉邦出來打天下就一直跟在劉邦身邊,為劉邦籌集糧草,打理軍馬錢糧。深得劉邦的倚重和信任。張良作為劉邦的第一謀臣,更是劉邦軍中不可或缺的人才,特別是鴻門宴前後,用自己的智慧救劉邦於絕地之中。可謂功不可沒!可就是這麼功勞巨大的兩位大功臣,做人做事也都是非常低調的。劉邦建國以後,張良就功成身退了,沒有留戀權貴和地位,所以安得晚年。蕭何後來雖然也收到劉邦的猜忌,可憑智慧輕輕地化解。最後也得善終。

    (韓信劇照)

    結語:同樣是建立不世之功的開國功臣,張良、蕭何和韓信最後卻是不一樣的結果。這和他們做人的智慧是分不開的。所謂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正是這個道理!

  • 17 # 扎心君

    1韓信,張良,蕭何被稱為漢初三傑,劉邦說過,韓信連百萬之兵,戰必勝,攻必克,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蕭何,守根據地,供給糧草,補給兵員,這三個是人才,能力比我強,被我所用。而項羽只有一個范增,也不能用。所以失敗。

    2人可以共患難,不一定可以同富貴。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功臣亡。劉邦得了天下以後。張良退出政壇,從赤松子遊,學道成仙去了,謝絕三萬戶的封賞,只要了和劉邦初次相遇的小地方留縣做紀念。劉邦曾經想改立太子,讓寵愛的戚夫人生的劉如意做接班人。呂后急了,再三懇請張良出主意。張良說,請商山四皓,就是四個賢德的白鬍子老頭出來站太子後面,撐撐場子。劉邦看到以後,認為,太子羽翼豐滿,改太子的事,就不了了之,拉雞巴倒了。這件事情,呂后對張良是打心底裡千恩萬謝的。要知道,韓信就是呂后出面殺的。

    3蕭何守關中,廉潔奉公,任勞任怨,百姓擁護,得意洋洋,門客召平是個明白人,上門報喪,認為,蕭何危機四伏了。蕭何不傻,一聽,趕快,低價強買百姓土地歸己,自汙。老百姓到劉邦處告御狀,劉邦呵呵一笑,蕭何才鬼門關下,留下性命,帝王心術啊!周星馳的電影裡臺詞,老子的馬屁也敢搶了拍,不想活了。

    4最後,說重點,韓信,功高震主。韓信評價劉邦統兵能力,最多十萬,韓信自己用兵,多多益善,就是再多的部隊,自己也能指揮管理得好。韓信的軍事才能,天下無敵,無人能擋,號稱兵仙。劉邦老了,兒子劉盈更是菜鳥。為了劉家江山傳萬代,韓信必死。

    5韓信曾經按兵不動,帶頭逼劉邦封自己齊王,英布封為淮南王,彭越封為粱王,才出來於垓下合圍項羽。劉邦忍字心頭一把刀,這三個人最後都沒有好果子吃。

    6帝王心術,你的忠心,我不知道,你的能力就是你的罪過,寧可錯殺,不可放過。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宋朝岳飛被冤殺於風波亭也有這個原因。

    7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和呂后串通欺騙韓信,在未央長樂宮鍾室將他斬首,蕭何後來嘆氣道,我蕭何對得起,天下蒼生了。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和平世界,人心思定,將軍木有用武之地的。變成了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了。

    8有人認為韓信和陳稀串通謀反,我認為,當初韓信,項羽,劉邦三足鼎立時,韓信都沒有反,天下已定,韓信何必自討苦吃。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也許,韓信是逼得無路可走。天地之大,木有自己容身的地方。

    9天下安定統一以後,韓信收留老朋友鍾離昧將軍,鍾將軍是西楚霸王項羽手下的一等一的勇將,好幾次追的劉邦屁滾尿流。後來,被發現,又膽小怕事,逼鍾離昧自殺。把人頭獻給劉邦。離昧臨死前,悲憤的說,劉邦之所以不敢對付你,是因為有我在,我死之後,下一個就輪到你了。

  • 18 # 諾不言

    因為韓信在戰爭初期就比較討厭,居然讓自己的主君劉邦給他打輔助,必須買齊寶石!期間各種浪,到了中後期除了抓射手抓法師脆皮,各種帶線,討厭地很,團戰打不過就跑,兩個技能蹦蹦跳跳地竄來竄去,抓又抓不到,很氣人。在王者峽谷裡,我最喜歡地就是抓韓信,弄個張良東皇什麼的,專治各種花裡胡哨操作。有句話不是說得很好嗎,團戰可以輸,韓跳跳必須死。

  • 19 # 時雨醉翁

    韓信是傑出的軍事天才,可惜不懂政治權術,也不能深入體悟歷史規律,同時,更不懂得道家“功成、名遂、身退”的保身之道。不用說他多次觸碰到了劉邦的禁忌,使之感到威脅和難以駕馭,單說他自己不應不知道能耐越大,危險越大的道理,所以他必死無疑。

    他和張良在政治權謀和個人修為上都不在一個層面。

    蕭何是另一種情況,他沒被處死,除了他積極自黑,努力轉化危機外,主要是他威脅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你得了癌症,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