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江三農

    民以食為天,而食從哪裡來的?就是靠農民辛苦勞動種植得到的。農業歷朝歷代都是眾重之重,非常重視的,農業發展,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是有前景的。客觀的說,每年農產品滯銷只是個別現象,單一品種,不是所有農產品都滯銷,去年只是沙糖桔滯銷,其他農產品沒有傾倒現象,像糧食可能儲存三、五年,即使滯銷也不會傾倒的。

    個別農產品出現滯銷並不是賣不掉,而是農民不會做生意,不會賣,不會吆喝。任何農產品你不會銷售只能爛在地裡,或倒入溝渠裡。為什麼中間商能賺錢呢?如果農產品滯銷他們還會收購賺差價嗎?事實證明農產品不會滯銷的,沒有賣不掉的商品,只有不會買賣的人。我們農民只會種植,不會做買賣,這是農民種植的農產品銷售難的癥結。辛苦種植的蔬菜水果錢都被中間商賺了,還樂此不疲,希望中間商上門收購,如果中間商不上門收購,只能爛在地裡,或傾倒掉。現代農民必須具備營銷策劃能力,如果依賴別人去銷售,農業產業利潤就會被別人瓜分了,光種植只能獲得很低的利益。比如蔬菜,零售價格與肉類價格差不多了(豬牛羊肉除外),可農民又獲得多少利潤呢?去年有人說,蘋果從農民採摘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6個環節,如果農民蘋果賣1元/斤,經過中間環節加價後,每斤可能要10元才能到消費者手中,也就是說,蘋果9元錢被中間商賺了。農產品農民還是自主銷售才有前景,農業才有錢掙。其實,中國農產品價格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不能外銷就是價格太貴了。蔬菜關係到人民生活和幸福指數,“菜藍子”省長負責制,必須壓實責任。沒有蔬菜我們怎麼生活,市場缺少蔬菜,菜價就會上漲,因此,蔬菜必須年年種植,季季種植,滿足市場供應。當然個別地方蔬菜水果賣難可能大多數都是盲目擴大規模,跟風種植造成的,任何商品供大於求,產能過剩都會滯銷。不能賣不掉我們就不種蔬菜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蔬菜零售價格貴的嚇人,為什麼農民還掙不到錢?我們應該反省反省。就是錢被中間環節盤剝了,農民無法參與利益分配,想掙錢,農民必須組織起來,統一銷售,自主銷售。現在允許擺地攤了,農民可以進入市場了,農民可以加工、包裝、銷售自己的農產品了。只要農民學會做買賣,學會經商,農產品滯銷、不掙錢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現在養豬場在把豬宰殺賣肉了,市場也禁止活禽交易了,養雞鴨鵝都要宰殺脫毛才能拿到市場賣了,以後農民也要學會深加工了,把農產品加工了賣,不僅在本地賣,而且賣到全國,賣到全世界去!農業現代化,機械化、設施化、智慧化時代已經來臨,農民的素質也應該提高提高,未來農民需要高學歷,高技術人才來當,他們不會怨天尤人,不會束手無策,不會固步自封。他們會把自己種植的農產品賣出“天價”的。以後,農業產業鏈上沒有經紀人、中間商點個職業了,農民都是自己銷售,整天在全世界各地跑市場,簽訂單,談合同。

  • 2 # 風月談基

    士農工商

    農為本,不論什麼時候,農業都是最為重要的。

    沒有農業支援,我們吃什麼?喝什麼?滯銷的原因不在於農產品本身,而是他宣傳、運輸的途徑。

    想做好農產品,不僅僅產品本身要好還要做好銷售渠道

    第一:把農產品做好是必須的,也是銷售出去的最為重要的前提,綠色健康是現代人的主題,所以咱們的農產品首選要新鮮健康,要做到新鮮就要保證咱們的供應鏈要全,運輸要快。才能更快的把產品賣出去。

    第二:有一條完成的銷售渠道

    好的產品要做到新鮮健康快速供應。因為如果你供應不上,就很有可能被其他人取代,所以供應鏈也很重要。快速供應,確保產品新鮮,滿足這兩點剩下的就是宣傳。宣傳可以讓門店去做。

    咱們要做的就是把產品做好,供應得上,而今年滯銷的原因是內需問題嘛,所以才會導致這樣的。

  • 3 # 小商談三農

    農產品雖然出現滯銷情況,但是有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就是:我們每天都需要糧食也就是農產品。

    接下來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我們必須瞭解一下農產品滯銷的原因:農產品的週期性一般比較固定,在收穫的季節會集中上市,瓜果蔬菜等不易儲藏的農產品需要儘快賣出去,同時農民為了回收資金以便再生產,加上流通緊張的問題,大量的供應會壓低價格,就會導致產品賣不出去。

    供大於求也是造成農產品滯銷的原因之一。意思就是我們的人口數在一定程度上是固定的,但是某一年的農產品豐收了,就導致供過於求,供過於求就會導致價格下降,下降就會導致農產品滯銷問題出現。

    其次就是農民種植沒有根據實際情況,看到別人種什麼盈利,就會跟著一起種植。這是現在中國農業上的一個大問題,其實這樣跟風對農業的發展非常不好,一種產品盈利大,大家一哄而上,導致這種產品供過於求,當它虧損時,大家又都不種了,導致供不應求,價格又會暴漲!這樣就會陷入一個週期性迴圈。

    最後就是農產品幾乎都是農村地區種植,運輸成本高,而且中國的油價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一直處於農民不敢想象的價位。這就導致蔬菜運輸成本增加,高速也密集收費,都加大了農產品流通環節的成本,加劇了農產品滯銷。

    從以上看來,農產品滯銷每年都會出現,所以說種植是有風險的,但是不能因為有風險我們就不去做了。有時候風險和生存是有聯絡的,如果不是為了生存,誰又願意冒著這樣的風險去種植。

    從國家層面看,糧食是一個國家的基本保障,無論滯銷還是不滯銷,農產品都是我們必須保障的硬性要求。

  • 4 # 遊蝦兒推荊州

    幾乎每年都會有農產品賣不出去,就拿今年湖北小龍蝦來說,疫情期間,小龍蝦真的出現了養殖戶將小龍蝦倒入野湖的現象,沒辦法,不倒收購商又不要,在池子裡又全部死掉。這次小龍蝦價格低的願意,很多人以為主要是疫情的原因,其實這只是一個導火索,還有很多如市場、物流、銷售渠道等原因,農村農產品種植養殖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學合理規劃種植養殖規模。

    不管是種橘子還是養小龍蝦,都會出現前幾年掙錢了,大家一窩蜂的去搞。等到供大於求的時候,自然沒人要了。所以儘管農產品潛力很大,但是不可能無限的去擴大,會造成上市時間過於集中的問題。各地要合理規劃小龍蝦養殖業發展規模,堅持穩規模、穩產量、提質量、增效益的發展理念。

    二、解決種植養殖瓶頸,提升產品品質。

    三、大力發展加工業,提升綜合發展效益。

    不管是蔬菜水果,還是我們小龍蝦,大多是季節性產品,供給週期性明顯,季節性供需矛盾突出。如果只是把蔬菜水果、小龍蝦以生鮮的方式去賣,那勢必會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所以,我們應大力發展加工型企業,比如把小龍蝦加工成蝦球、做成即熱式盒裝等,改變產品集中上市、集中消費的局面。

    四、加大品牌宣傳,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這個是最重要的,現在這個社會,酒香也怕巷子深。要積極開展農產品的形象維護、消費者習慣培育、重大活動宣傳等方面的工作,擴大產品在區域內的產品知名度和市場開發營銷工作等。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打造美食餐飲、特色民宿、休閒漁業和科普教育等旅遊業銜接融合。

  • 5 # 一品綠江西表嫂農場

    消費者賣不到,農民買不出,農產品銷售渠道拓展迫在眉睫。民以食為天,農產品是每天必須的消耗品。它的市場是永遠存在的。

  • 6 # 運城玲姨

    民以食為天,目前主要解決的農副產品有以下,不能一一說完,各地有各地的產品,象大部分的農民,從來不自己改革,只要看到了別人種的或載的什麼果樹能掙錢,不管以後的消路有沒有,總是一窩蜂的而上,結果就造成水果滯留,滯銷,不過國家已出臺了,必須要以糧為主,這個時候你還是多想想,始付自己應該改改思路,抓糧食。謝謝,

  • 7 # 山村尚飛哥

    其實農民不想把自己的勞動成果,扔掉。只不過,農產品,不好賣,或價格低的可憐,賣的錢不夠地錢,工錢,只有扔掉來減少,人工成本,從而,造成了農民賣不掉,城裡人吃不起!

  • 8 # 至善之精進

    回答是肯定的。前提,誰在種?誰在銷?誰在主導這個產業?種某種產品的時候是什麼人發起的?我們只看到滯銷,我們沒有了解大城市的居民需要什麼?當產與銷產生矛盾的時候,就會出現供大於求或供不應求。

    如果能將供、求基本平衡,符合價值規律。達到“你贏,我贏,世界贏”。找準切入點,找到平衡點,我們對農業依然充滿信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吐奶後可以立刻按摩肚子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