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會好健康匯

    媽媽們應該會發現寶寶的耳朵很容易進水,洗澡時不小心會進水,嗆奶了奶水會進入耳朵,躺著哭久了眼淚也會流進耳朵,那麼新生兒耳朵進水怎麼辦呢?

    新生兒耳朵進水應快速使水流出擦乾

    新生兒耳朵進水一定要及時處理,否則容易引起外耳炎,甚至感染到中耳,引發中耳炎。

    人體的外耳與中耳以鼓膜相隔,在中耳腔內,有一條管子通往鼻咽部,稱咽鼓管。

    新生兒時期,咽鼓管短而直,而且管徑較粗,因此更加容易感染,如果寶寶有鼻塞症狀就更應該注意。  

    方法一:寶寶一旦耳朵進水,應先將寶寶側躺著放於自己的大腿上,使進水一側的耳朵向下,用手掌緊壓寶寶的耳根,然後快速鬆開,連續數次,將水“吸”出來。

    方法二:或者用手指輕輕按壓寶寶的嘴唇,誘使其做張嘴動作,反覆數次,以便活動顳下頜關節,促使水從外耳道流出。

    等水流出來後,緊接著固定寶寶的頭部,用消毒棉籤伸進寶寶耳朵約1釐米旋轉,將水拭乾。

    若寶貝不配合,千萬不可強行掏耳,否則會有鼓膜穿孔的危險。可待寶寶睡著,或直接帶寶寶去醫院請專業護士處理。

    新生兒耳朵進水沒有及時處理怎麼辦

    如果新生兒耳朵進水了,但媽媽們沒有及時處理,過後媽媽應及快使用軟棉棒,在頭部把棉花撐呈蓬鬆狀,輕輕插入耳朵旋轉,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寶寶的頭部不能動。

    如果幾次擦乾後仍有臭味,就要到醫院給耳朵點藥水。如果寶寶不能配合,請不要輕易給寶寶掏耳,否則會有鼓膜穿孔的危險。

    具體步驟:

      (1)滾動一清潔、柔軟、吸水性好的棉織品,或柔軟、結實的棉紙,捲成一個燈芯繩(不要使用棉花包上尖頭的棉棍或薄紙,這東西可能會脫落在耳道里。不要使用任何種類的小棍棍)。

      (2)將燈芯繩放進小兒的耳朵裡,燈芯繩潮溼時將它撤出。

      (3)再用一清潔的燈芯繩來做替換。每天至少3次重複進行這些步驟,直至耳朵不再弄溼並且沒有膿液從耳中流出為止(通常需7-10天)。

    注意:家長平常給寶寶洗澡時,要儘量避免耳朵進水,可將寶寶耳朵由後到前按住貼緊臉部,就不易致耳朵進水。

    若孩子喜歡游泳,那麼在游泳時應該佩戴耳塞,游泳結束後應立刻用醫用棉球將耳朵擦乾。

    另外,家長不要隨便給寶寶掏耳朵,過頻掏耳朵對寶寶是弊大於利的,因為耳屎一般會隨著身體運動及口腔的張合,向外移動自行排出。

    如果發現未脫落的耳屎結成硬塊,堵塞耳道,也應該請耳科醫生用專業工具取出,切勿自作主張。

  • 2 # jingjing2013

    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洗澡水總是很容易進入耳朵內,液體常在寶寶的中耳積聚。另一種情況是感冒後,有些液體常在中耳積聚,如果細菌感染這些積聚的液體,很容易就引起耳朵疼痛、寶寶哭叫不安、發熱等症狀,容易導致急性中耳炎。還有一些吃母乳的寶寶,由於媽媽餵養姿勢不當或乳汁流出過急,而寶Bora不及吞嚥,乳汁可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

    媽媽可以使用軟棉棒,在頭部把棉花撐呈蓬鬆狀,輕輕插入耳朵旋轉,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寶寶的頭部不能動。如果幾次擦乾後仍有臭味,就要到醫院給耳朵點藥水。如果寶寶不能配合,請不要輕易給寶寶掏耳,否則會有鼓膜穿孔的危險。

  • 3 # hysound1

      把頭傾向進水耳朵的一方,然後用同一側的腳作單腳支撐,同時用手拉扯耳朵,把耳道拉直,單足跳幾次後,即可讓水順勢流出。用消毒的脫脂棉或軟性吸水紙捲成捻子,輕輕地伸入進水耳朵裡,當捻子碰到水時,水就會被吸在捻子上。用手緊緊捂住進水耳朵,使勁突然放開,將水吸出來。用手指牽拉耳廓,反覆地做張口動作,活動顳頜關節,均可使外耳道面板不斷上下左右活動或改變水屏障穩定性和壓力的平穩,使水向外從外耳道流出。

  • 4 # 海之聲助聽器黃石中心

    若寶寶耳朵不小心進水了,可以採取側耳朵偏低的方法,讓進水一隻耳朵裡的水慢慢流出來。若是水較多且較深,可以選擇免棉籤或棉球伸入耳朵將水吸乾。

    意見建議:1、建議家長在日常護理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多注意。 2、如果情況嚴重,一定要到專業醫院耳鼻喉科進行就醫。1、若是不放心,可以到醫院做相關檢查,避免孩子耳朵出現損傷。2、平時注意給孩子洗澡,洗頭時不要讓髒水進去。

  • 5 # 聽覺有道南安新華店

    寶寶的咽鼓管短 平 直,要不小心耳朵進水了沒有及時處理有可能引起中耳炎或外耳道發炎。寶寶耳朵進水你可以讓寶寶側躺著用乾淨的棉籤給寶寶輕輕地擦一下,把寶寶耳朵裡的水擦乾淨,要是自己擦不乾淨建議到醫院就診。

  • 6 # 朵拉成長樹

    寶寶耳朵進水,先讓寶寶側著頭把水排乾淨,然後擦乾,然後去醫院處理。

    為什麼我要建議去醫院,因為我家孩子曾因為耳朵進水,不,是因為我的疏忽大意,最後得了中耳炎,每次想起來都覺得心疼愧疚。

    朵朵兩歲多的時候,有一次給她洗頭時不小心把水揚到耳朵裡了,我就讓她側著頭讓水流出來,還用棉籤輕輕給她蘸了一下外耳道的水,當時看孩子也沒什麼不舒服,我和她爸爸都以為沒事了,就這樣過了好幾天。

    但事實上我們太大意了,有一天朵朵突然捂著耳朵搖頭,晚上睡覺也不老實,老是捂耳朵揪耳朵,問她她也不說疼,就是表情很痛苦。朵朵從不不輕易哭鬧,每次生病只有打針痛了才會哭,這次也是不哭,我當時居然還沒有意識到是上次耳朵進水惹的禍,到現在也沒想明白我這當媽的那時怎麼就那麼粗心。

    第二天我帶著朵朵去醫院檢查,醫生說中耳炎,來的還算及時,再晚一點鼓膜可能要化膿穿孔了,問我是不是孩子耳朵進過水,我這才想起那次洗頭的事情,恨不得扇自己幾個巴掌。醫生說情況還好,開了藥回去吃。孩子頭天吃了藥,第二天就好轉了,後面吃完一週的藥,再去複查醫生說完全好了。

    這件事讓我愧疚至今。如果當時就去醫院讓醫生處理一下,估計後面孩子就不會得中耳炎,不用遭罪了。如果是幾個月的小寶寶不會表達,耳朵疼了只會哭鬧,家長未必能分辨出來孩子為什麼哭,萬一鼓膜穿孔了,後果可能會很嚴重,所以希望題主吸取我的教訓,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吧,免得孩子遭罪。

  • 7 # 眾藥空間

    人耳結構可分成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內耳,一般來說,耳朵進水,都是進入外耳,很少會進入中耳和內耳。

    外耳對耳朵有保護作用

    外耳是指能從人體外部看見的耳朵部分,即耳廓和外耳道。

    當聲音向鼓膜傳送時,外耳道能使聲音增強,此外,外耳道具有保護鼓膜的作用,耳道的彎曲形狀使異物很難直入鼓膜,耳毛和耳道分泌的耵聹也能阻止進入耳道的小物體觸及鼓膜。外耳道的平均長度2.5cm,可控制鼓膜及中耳的環境,保持耳道溫暖溼潤,能使外部環境不影響和失策以中耳和鼓膜。

    外耳道和中耳之間有一屏障,我們稱之為鼓膜,因此進入外耳道內的水會因為鼓膜的阻擋而無法進入中耳結構。當寶寶耳朵進水時,可以嘗試如下操作:

    1、可以透過頭部活動和體位改變而使液體流出;

    2、可將耳廓輕輕向後下方牽拉使外耳道變直,有利於液體排出。

    3、可以用乾淨的細棉籤輕輕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觸到水屏障時即可把水吸出。但是切記不要太深入,以免弄破耳膜。

    4、嚴重的可以去五官科檢查一下,看看是否有發炎。

  • 8 # 麥子媽咪

    小寶寶洗澡或游泳、玩水,耳朵有可能進水,這時候如果大點的孩子,媽媽可能教孩子側著一邊的頭,蹦蹦跳跳幾下排水,但寶寶還小,比如還不會走路,很顯然這些“控水”方式就沒用了,媽媽們難免會擔心,會不會感染髮炎?

    對於多數孩子來說,耳朵如果進水,只會在外耳道“沉積”,一部分水分揮發,另一部分被人體面板吸收,過段時間自然會幹了,一般不會導致耳朵發炎。所以洗澡、游泳導致耳朵進水,一般不需要做啥特別的處置。

    但是,對於少數寶Bora說,因為發育的個體差異,有的寶寶在這方面比較“脆弱”,耳朵進水之後有可能會導致發炎感染。 不過好在這種感染不是“中耳炎”,而是比較輕微的“外耳道炎”。

    寶媽可以在孩子洗澡或游泳之後試下這幾個小方法:

    1、輕輕拉拽寶寶的耳垂,同時將寶寶的頭向下向肩膀傾斜,有利於排水。

    2、將寶寶的頭偏向一側,用你的手托住;手掌將寶寶耳朵“封閉”,然後快速的來回抽動手掌,形成短暫的真空環境,注意力度不要過大,以免傷到寶寶啦。

    3、讓寶寶頭偏向一側,然後用熱的毛巾(注意溫度要適宜),熱敷在寶寶外耳,有利於排水。

    4、將吹風機暖風,調到最低檔,然後距離寶寶耳朵30釐米左右,對著寶寶耳朵吹送暖風(切記吹風機和寶寶耳朵要保持距離喔!)

  • 9 # 叮叮媽聊育兒

    1.首先看看耳朵裡的水進的多不多,把寶寶的耳朵放在自己的腿上,用手輕輕拍打沒進水的那隻耳朵,試著讓水流出來,或者單腳蹦利用向上的彈力水有可能流出來。

    2.用醫用棉籤,要把棉籤的一端弄得蓬鬆一點放到進水的耳朵裡,慢慢的滾動把水用面籤吸出來。多重複幾次,直到棉籤拿出來後乾乾的為止。然後用吹風機(弱風)輕輕的對耳朵吹一分鐘。

    3.用雙手的捂住孩子的兩個耳朵,捂一會後,然後迅速的把手送開,多重複做幾次,看能不能利用這種熱量的衝擊把寶寶耳朵裡的水彈出來。

    4.如果水處理不乾淨的話,不能就這樣算了,一定要去醫院看醫生,醫生會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 10 # 阿拉啦啦啦

    也有的爸媽看寶寶這麼個小肉團,什麼都不敢下手,比如寶寶耳朵進水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怎麼辦?”

    確實,給小寶寶洗澡時,小傢伙只要不配合,腦袋動來動去的話很容易進水。而且,細菌也會趁機進入,增加寶寶耳道感染的機會。

    外耳道和耳廓相對好辦,用乾淨的毛巾或棉籤吸乾淨就行。耳道內部有水,最好是馬上用軟棉棒去吸,在固定住寶寶小腦袋、輕輕旋轉著插入棉棒之前,先把棉花弄得蓬鬆一點,這樣不容易傷害到寶寶的耳膜,也能吸更多的水。可以重複幾次,直到把水吸乾淨。

    如果用紙巾的話,一定要柔軟且吸水性好,劣質紙巾不要用,不然遇水後留在寶寶耳朵裡就麻煩了。

    爸媽在給寶寶洗澡時,用手托住寶寶的小腦袋只是“及格分”,還要用拇指和尾指把寶寶的耳廓輕輕反折一下蓋住耳道,這樣才能避免洗澡水進入寶寶耳朵裡。

    知道很多爸媽心靈手不巧,那就用軟軟的棉花輕輕塞在寶寶的耳朵裡,洗完澡及時拿掉。

    對了,夏天天氣熱,寶寶耳朵後面很容易積攢汗液和汙漬,也要及時清潔,不然會發溼疹。以及,寶寶哭鬧時如果眼淚嘩啦啦,爸媽也要及時擦一擦淚水,不然眼淚很容易順著臉蛋流入耳道,也會讓耳朵感染。

    還有的寶寶是吃完奶後就躺下了,結果吐奶或溢奶時奶水流入耳道了,除了用上述辦法及時清理,每次寶寶吃完奶後爸媽別讓他馬上躺著,可以先豎著抱起來一會兒拍嗝,也儘量別躺著給寶寶餵奶。

    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很多寶媽都遇到了是否該讓寶寶識字的問題。作為過來人,我覺得應該尊重寶寶的意願,不能強迫他識字。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透過遊戲和故事來接觸文字,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同時與寶寶多互動,呵護孩子的興趣,讓他真正喜歡上識字。

    有些寶媽應該和我一樣平常工作忙,陪伴寶寶的時間少,爺爺奶奶帶孩子可能會遇到口音重,或者不識字的情況,購買讀物沒人陪寶寶互動,寶寶的興致也不高。面對這種情況,給寶媽們推薦一個APP【貓小帥學漢字】,同類型的產品有很多,但是為什麼我就推薦這款呢?因為它課程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哦!

    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課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

    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小朋友的用眼習慣哦。

  • 11 # 耳鼻喉鄧博士

    天氣炎熱起來,媽媽們給寶爸洗澡也就更勤了,但是媽媽們有沒有發現,當給寶寶洗澡或者洗臉時,稍不注意,水都會進到寶寶耳朵裡。

    爸媽應當及時處理耳朵進水,避免繼發感染炎症。

    而通常遇到這種情形,很多媽媽第一個想到的是用棉籤進行吸水,但是這種方式可能會對寶寶的耳朵有害哦!

    人的外耳道透過鼓膜與中耳相通。孩子耳朵進水後,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容易繼發感染,引起鼓膜穿孔或者中耳的炎症。

    為什麼不能用棉籤幫寶寶清理耳朵裡的水?

    寶寶耳朵進水後,耳道面板的毛孔就會被開啟,再加上寶寶的耳朵非常敏感,若寶寶不配合,家長又一時沒掌握好將棉籤堅硬的頂端刺傷鼓膜,就可能會導致寶寶鼓膜穿孔,所以這樣做會非常危險。

    棉籤可以用來擦拭寶寶耳道口周圍的水漬,但千萬不可將棉籤深入寶寶耳朵內部看不見的地方。

    有的媽媽可能會用衛生紙搓成條,放進寶寶耳洞往裡旋轉以吸出水分。這樣的方法也危險,同樣如棉籤一樣容易傷害到鼓膜,也會將耳屎推入鼓膜處,影響寶寶聽力。

    如何處理(2種家庭處理方法)

    方法1:因此當孩子耳朵進水以後要及時處理乾淨,最好讓孩子側身躺在自己的大腿上,使進水一側的耳朵向下,用手掌緊壓孩子的耳根和耳廓,使外耳道內形成負壓,然後快速鬆開手,這樣反覆幾次水就流出來了;

    方法2:或者用手指輕輕按壓寶寶的嘴唇,誘使其做張嘴動作,反覆幾次,以便活動顳下頜關節,促使水從外耳道流出。然後固定住孩子的頭部,用消毒棉籤伸進孩子的外耳道(注意:不要觸碰鼓膜)輕輕旋轉,將裡面的水擦乾。

  • 12 # 7yingZ

    你好, 如果是外耳道和耳廓相對好辦,用乾淨的毛巾或棉籤吸乾淨就行。耳道內部有水,最好是馬上用軟棉棒去吸,在固定住寶寶小腦袋、輕輕旋轉著插入棉棒之前,先把棉花弄得蓬鬆一點,這樣不容易傷害到寶寶的耳膜,也能吸更多的水。可以重複幾次,直到把水吸乾淨。如果自己實在無法下手建議即刻去醫院。

  • 13 # 使用者101245639797

    你好, 如果是外耳道和耳廓相對好辦,用乾淨的毛巾或棉籤吸乾淨就行。耳道內部有水,最好是馬上用軟棉棒去吸,在固定住寶寶小腦袋、輕輕旋轉著插入棉棒之前,先把棉花弄得蓬鬆一點,這樣不容易傷害到寶寶的耳膜,也能吸更多的水。可以重複幾次,直到把水吸乾淨。如果自己實在無法下手建議即刻去醫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藥品真的這麼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