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簡慧

    因為上網問題,很多親子間會產生“爭鬥”,家長不能再用上網不上網來界定孩子是否網癮,而是要引導孩子合理使用網路。

    大多數青少年都在經歷這樣的煩惱,一邊是自己嚮往的網路世界,一邊是反對自己上網的父母,何去何從很糾結!網路時代早已深刻得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現在的青少年都是網路時代的原住民。在他們的成長曆程和生活中,網路是生活必須品,堪稱“生命的一部分”。網路本身不僅消磨使用者大量的時間。而且它極易讓使用它的每個人,尤其是青少年深陷其中、欲罷不能。從這方面說,網路似乎成了磨滅人們意志的“精神鴉片”,讓為人父母的家長們戰戰兢兢,就害怕自己的孩子沉迷網路。其實,網路是工具,如何用才是關鍵!因此,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認識到如何在網路世界中保持理性,讓網路為現實服務,充分利用網路探索真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1.公開交流、減輕親子間的顧慮

    青少年特別渴望自己掌握生活的主導權,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能力面對網路世界的侵蝕。只要父母不過分干涉,青少年也較少意氣用事。但當面對孩子上網時,大多數父母是不淡定的。就像有些“神秘”會讓人不安一樣,當父母不知道孩子上網的目的是什麼、具體又做了什麼時,他們的焦慮就會油然而生!父母看到孩子上網就會莫名擔心,以至於會將孩子正常的上網誤認為是沉迷網路,過度干涉。而這種干涉容易激化矛盾,反而把孩子“逼入”網路世界。所以,親子雙方要儘可能的以開放的心態對待上網問題,父母參與到孩子的“網路”生活中,真誠的交流網路帶給雙方的是什麼,避免親子間不必要的爭吵。

    2.理性上網、“探索”真世界

    探索世界的方式多種多樣,在當今社會,透過網路來探索更是極為便利!對網路社交工具的使用也一樣,透過聊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自己人際交往的需求,讓自己的實際生活更有意義了,這很好也很幸運!但不得不說網路是一把雙刃劍。怎樣最大程度的讓網路發揮積極作用,關鍵在於使用網路的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要保持理性,安全第一牢記心中。親子商量合理規劃上網時間,儘量安排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也是幫助孩子適當上網的一個好方法。

    引導孩子在網路使用的過程中更要發揮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控能力。明確知道自己使用網路的目的是什麼,網路是工具,是為現實生活服務的,要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過度迷戀!再者,網路之所以能吸引孩子一定是“它”滿足了孩子的一部分需求,當孩子“依賴”網路時,要積極地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努力在現實世界中去滿足孩子內心最真實的需要,從而在現實與網路世界中進出自如,就能做到網路與現實共舞,在網路這個工具的幫助下“探索”真世界。

    3.家長可以這樣幫助孩子在網路使用過程中保持理性

    面對複雜的網路世界,家長更要保持理性!很多問題看來是“緣起網路,摧毀了現實生活”,而真相實際是“弊端藏於現實,脆弱心靈躲進網路”。所以,當發現孩子有沉迷網路的苗頭時,家長不要簡單粗暴的指責孩子,而是要思考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容易被網路吸引?孩子的哪些內在需求在現實中沒有被滿足而需要孩子在網路中尋找?然後運用“南風效應”給足孩子愛和他所需要的,相信父母的愛和關懷肯定會幫助孩子“脫”下網路這件“緊身衣”,這時,父母再和孩子一起擁抱這個網路時代,共同應對網路存在的弊端,從而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能夠在網路世界裡知進退、保持清醒的頭腦,使網路真正成為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工具。

  • 2 # 千崇雪

    孩子沉迷電子裝置上網或者玩遊戲估計是現在非常普遍的問題了,我家娃11歲了,不僅沉迷,還會跟你鬥智鬥勇,不管你怎麼把程式禁止,他總能找到看影片玩遊戲的方法。當時想著是完全禁止他能碰到電子裝置,但如今不管上課還是作業還是日常的知識儲備,都需要電子裝置,根本無法完全禁止。

    既然無法完全禁止,只能引導他合理使用了。孩子的爸爸首先是把手機、pad和電腦使用兒童管制設定或程式進行管控,從硬體上儘量讓他無法接觸到不想讓他接觸的內容。其次,對孩子進行分數管理,因為現在孩子都在家上網課,我們給孩子設定了一個表格,表格中包括學習、生活兩個方面,學校的必學內容佔一部分分數,課外學習佔一部分分數,比如練琴、讀書、聽英語小故事等等,生活中的包括做飯、收拾屋子、洗衣服等等,分數用來換取娛樂時間,每天兌現。這個方法已經使用了大概三個月,還是很有效果的,一個是他逐漸自己能管理自己的時間(但經常還是需要家長提醒),另一個既然能光明正大的玩兒,他就很少再偷著玩兒了(但偶爾也會開小差)。

    另外,就是爸爸媽媽也要一起努力,我平時管理孩子的學習,幫助他控制時間,爸爸在週末的時候會帶著孩子一起使用電腦,教教他程式設計,或者陪他一起打遊戲,並且在孩子能夠做到某項任務時,就不停的誇獎他。等疫情過去了,有空閒時間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都能很好的控制他使用電子裝置的頻率,當他能夠從其他地方獲得樂趣,就不會經常想著去自己玩手機玩遊戲。

    希望這種方法能對你有一些啟發,每個孩子性格脾氣都不太一樣,方法也得各不相同,在陪伴孩子的這段時間裡,我發現真的是需要“陪伴”,如果你讓他在父母這裡能夠“得到”且發現樂趣,你就能很好的“控制”他了,而且會發現能和孩子一起成長。

  • 3 # 嘟嘟愛成語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在現在這個資訊時代,手機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幾乎是手機不離身,甚至在吃法和上廁所的時候也要拿著手機看。可想而知,大人尚且如此,何況還處於探索階段的孩子呢!所以我認為想要幫助孩子戒掉網癮首先要從家長開始做起,家長要起到表率作用,給孩子做出榜樣。下面是我的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家長做到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這一點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現在手機對人們來說已經並不僅僅是一個通訊工具,有些人工作和學習都會用到手機,所以要想做到不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機,就要求家長合理的分配好自己的時間,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伴孩子。

    2、控制孩子上網的時間

    既然已經成癮,那麼就說明已經不是輕易的就能戒掉的了。如果幹脆利落的直接斷掉孩子的網,這樣是不可取的,有可能會起到反作用。應該循序漸進一點點的減少孩子的上網時間,慢慢的把孩子從痴迷中解救出來。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上網,先規定時間,時間到了立即停下(現在有些APP有這個功能)。然後去做別的事情,比如做一些親子游戲,這樣還可以溝通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3、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對身邊的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所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是非常容易的。只要家長做好引導,自然而然就會引起孩子的興趣。當他的這個興趣愛好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自己就會把上網拋之腦後了。

    以上的幾點建議只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4 # 寶媽麗麗在修行

    我有一個5歲半的孩子,在她3歲時特別愛看電視,玩pad上的遊戲。

    我那時候很是擔憂,感覺自己做父母好失敗。於是找各種攻略,想幫助孩子、幫助自己。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孩子每天看電視40分鐘,偶爾會玩半小時“小伴龍”,她最喜歡的事是繪畫和讀書,生活豐富有趣。

    周圍親戚朋友家的孩子,大多特別愛上網,喜歡用手機打遊戲,總跟家長鬥智鬥勇,想盡辦法也要玩一會兒。這好像是現下許多孩子的通病。

    他們向我取經,回想起來,我當時在孩子身上也是煞費苦心,最終得以“扭轉局面”得益於3方面的努力——瞭解孩子、營造家庭環境、給孩子控制感。

    具體如何做?現在分享一下。

    1 搞明白孩子的“癮”

    孩子愛上網,愛打遊戲,愛看電視,在這上面耗費太長時間。這不是一個孩子的問題,許多孩子都有這樣的行為。

    難道這都是上癮了?如果是,為何會這樣呢?咱先從心理學和科學方面瞭解一下。

    其實,成癮遠沒有這麼簡單。

    當生物大腦中的獎勵機制塑造了個體的行為模式和性格,形成了興趣與愛好,當對這種獎勵產生習慣性或依賴性,即為“成癮”。

    也就是說,這種行為從生理層面影響了我們,即便我們用盡“洪荒之力”來控制自己,但我們的主觀意識能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

    這才叫成癮。比如吸毒。毒品傷害、改變了人的大腦。大腦只能透過這種方式來獲得愉悅感——分泌多巴胺。這條通路形成、穩固,其他方式帶不來歡樂,人就特別想透過這種方式安撫自己。如此反覆。

    大多數孩子只是被網路吸引,他們並沒有達到成癮的程度。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孩子確實“上癮”了,根據以下標準判斷一下。

    判斷網癮或網路遊戲成癮,美國精神病學會有一個標準,一共9條:

    1 過度沉溺(網路、遊戲成為日常主要活動);

    2 戒斷(當網路遊戲停止,表現煩躁、焦慮、悲傷。);

    3 耐受(原來的時長和遊戲內容,已經不能很大的引起興趣。對網路遊戲產生耐受性,需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參與網路遊戲才能帶來歡樂。);

    4 失控(對網路遊戲沒有控制力);

    5 失去其他興趣;

    6 繼續使用(明知不好,卻停不下來);

    7 誤導他人(就是怕家長和老師批評,在自己玩遊戲上的時長和內容上等,進行欺騙)

    8 作為逃避手段(透過網路遊戲逃避自己的負面情緒)

    9 不惜失去機會(為玩網路遊戲,犧牲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上學時間等。)

    滿足這其中的5個,然後再加一條,不上網就非常痛苦,那這就形成了網癮。可以被叫做“網癮患者”。這個比例,在被別人認定為網路成癮的人群中,只佔千分之6.3。也就是1000個特別愛上網的人中,只有6.3個是成癮患者。

    對這些人的大腦進行掃描,確實發現異常,他們的大腦在情緒處理區和額葉皮層顯著減少,大腦多巴胺轉運戴白濃度減少,大腦只在網路遊戲狀態下才分泌多巴胺,只習慣網路遊戲帶來的歡樂。

    他們進一步被這些生理限制住,好像住在牢籠裡。

    進一步的實驗

    1979年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的心理學家,拿小白鼠設計了實驗。

    把小白鼠分為4組,放在a,b兩個房子中。

    a生活場景狹窄,裡面只有加了嗎啡的水和食物。

    b設施豪華,採光好,食物多,有玩具,提供兩種水,一種是普通水,一種含嗎啡的水。

    第一組老鼠在a房子80天,第二組在b房間80天,第三組在a房子65天,然後再挪到b15天,第四組在b房間養65天,再放到a房間15天。

    結果是這樣的,不論以前生活在哪裡,只要到a房間,就會染上毒癮;那些生活在b房間的老鼠,儘管有兩種水,卻對“嗎啡水”不感興趣。

    後來還有一系列實驗重複驗證了這個結果:成不成癮,關鍵是環境。生活到處都有快樂的老鼠,就不容易陷入“毒癮”。

    我們的孩子喜歡上上網、看電視,多是被吸引,生活中其他歡樂太少。

    2 瞭解之後,我發展的策略一:豐富家庭環境,給孩子多樣歡樂

    孩子愛看電視那會兒,其實我是有責任的:那時我在考試,沒有時間陪孩子玩兒。就讓她看電視,這一來二去……

    後來,根據自己學到的資訊。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開始營造家庭環境。

    首先是自己不看電視,家人不準看電視,要看也絕對不當著孩子的面兒;拿起書本,給孩子提供各種有趣的故事書;然後給孩子買了各種玩具,做手工的、益智的、做實驗的;帶孩子烘焙;經常帶孩子出去玩兒;認真陪孩子玩耍……

    反正就是自己帶頭,豐富孩子的生活。

    說句實話,花費比以前增多。光手工類的,我感覺自己家裡就比幼兒園還多。什麼毛根,彩紙,膠水,毛球……我甚至因為孩子想看細菌,就買了一個高倍顯微鏡。

    這一切都挺值的,孩子每天有各種東西可以玩兒,漸漸對電視不感興趣了。

    3 定計劃,給孩子控制感

    其實孩子們自己看電視,玩網路遊戲,我們在旁邊說個沒完,他們也覺得不對,覺得沒意思,但有時候就是控制不了自己。覺得很被動。

    被動的時候人容易有各種負面情緒。為了擺脫這些情緒,會進一步沉浸在“虛假的歡樂”中。

    與其如此,不如就讓給孩子開開心心地看一會兒,自己掌控自己的時間。

    於是,我跟孩子說,你可以看電視,但你看一會兒得歇歇眼睛,玩半個小時,再看。

    這樣並不難,孩子同意。

    我還說,你最好做個計劃,每天要看什麼,什麼時間看,看多長時間,然後把計劃貼出來,按照計劃執行。孩子不會寫字,每天就畫出來。

    過了一段時間,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就減少了。

    有這麼神奇?

    有的。

    計劃貼出來,大腦裡就有報備了,大腦自己就傾向於默默地提醒自己。

    然後呢,既然說出來,就不會跟自己說的有出入。人不想表現得跟自己的話相反。

    我並不是反對她看,她也有看動畫的時間。她不至於太反抗,現在只是換了一個方式,計劃一下如何看而已。計劃是對生活的主動出擊。

    這就是掌控感。

    當一個人從被動地被吸引這看電視、玩遊戲,在別人的數落中進行,會越陷越深,有一種無力感;當一個人掌控了自己什麼時候可以看,什麼時間進行後,她就是主人。主人做啥事自己說了算。這種勝任感,讓人很得意,於是對這項活動就沒有特別的偏執了。她反而會更喜歡自己控制了自己,掌控了生活的感覺。

    這些就是我的經歷,我的方法。

    孩子還小的時候,千萬不能被某種行為模式控制了,比如“網路遊戲”。

    想讓孩子告別電視和網路遊戲,必須給孩子提供多元的歡樂。生活幸福歡樂多,就不容易被網路控制。

    家長要自己做表率,給孩子提供適宜的家庭環境和多樣的歡樂。還要學會給孩子做計劃、掌控自己的生活和計劃。

  • 5 # 胖爸爸瘦寶寶

    前幾天 我看到這樣一篇文章,就是有一家孩子網癮也是十分的大,特別的迷戀那款遊戲,那這個孩子他老爸就買了一個特別牛的賬號全網追殺他的兒子,殺到兒子退遊為止,當然了這件事是真是假還無從得知,但是這個老爸的方法確實挺管用,但也是因人而異,像那個小孩是迷戀遊戲,但是如果孩子迷戀電影和小說就另當別論了,但殊途同歸,就是讓孩子失去興趣,當孩子失去興趣之後就不會在迷戀了。

  • 6 # 多姿叮噹貓的人生學

    你好。我是精神專科醫院上班的,對網癮這方面也是有一定了解的。我想可以從半專業方面來幫你略略分析一下。因為問題比較簡單,我略微整理了一下,只能說一些這邊推薦的方案,具體只能家長自己考慮。

    首先。改變小孩目前存在的非理性認知及不良行為,挖掘潛能使其重新審視自我。小孩的問題並非一日形成的,認知和行為都發生了偏差,我們需要與孩子進行充分的溝通。如果關係緊張可以從遊戲一點點聊起,找到共同話題。比如肯定小孩在玩網遊時具有的洞察力和敏銳度,表示玩網遊一定程度上也是思維能力的鍛鍊,小孩也給予了肯定。如此,我們找到了小孩在網遊中認為自己具有“敢於嘗試、好思考”的優點(良性的溝通,而不是斥責,黑著臉,說著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瞭解孩子的世界,耐心點,同時要注意到孩子的改變。表揚正確的生活方式,鼓勵他的每一點改變。

    接著,協助小孩發展健康的同輩關係,建立社會支援網路。如此,我們需要為小孩建立社會支援網,營造積極正向的社群環境,促進身心健康成長。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旅遊,或者公共娛樂設施,鼓勵和別人一起玩耍(比如自帶玩具等)

    同時,我們建議父母瞭解孩子教育方面的知識,並告訴了小孩相處的“尊重、接納、包容、同理”四大原則。嘗試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並約定每天要主動關心小西學習和成長問題。而且,一般的小孩有以下的困難“功課落下這麼多,老師講的都聽不懂,爸媽對我期待,我覺得壓力特別大,所以才選擇玩網遊的。

    每個孩子喜歡玩遊戲是天性使然,如何引導正確的態度則需要我們一起努力,對面的你又有想法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理解EVA舊劇場版末尾明日香說的“你真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