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定志丸

    不能詳細給你講,按照內經的說法,看實物的顏色就知道入哪個臟腑,萬能鑰匙吧,。青色入肝,紅色入心,白色入肺,黑色入腎,黃色入脾。簡單吧。個人認為,每餐都要五色俱全,均衡就是養生。

  • 2 # 中醫館竇大夫

    春季飲食應吃些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蔬菜,薺菜、油菜、芹菜、菠菜、馬蘭頭、枸杞頭、香椿頭、蒲公英等。

    秋季宜吃些養陰潤燥,滋陰潤肺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秋梨等柔潤之品,山藥、苡米等健脾補胃之品。

    冬季多寒,宜吃溫性食物,如高粱、大棗、果仁、龍眼、羊肉、雞肉等。

  • 3 # 女性康養說

    春季養肝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春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永珍更新、生機盎然,此時是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

    春季養生重養肝,應順應陽氣自然升發舒暢的特點,以養肝為要務、注意防春困、夜臥早起。

    推薦食用:薺菜、春筍、魚腥草、蕨菜、苦菜、苜蓿菜、山藥、菠菜、萵筍、大棗、櫻桃、荸薺

    夏季養陽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夏季養生必須提高適應能力,以便安然地度過高熱的天氣。夏季養生重養心、注意去暑、夜臥早起。

    秋季養肺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保養機體的適應能力,減輕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從而增強體質,為順利度過寒冬打下基礎。

    秋季養生重養肺、防秋燥、早臥早起。

    馬齒莧、野菊、絞股藍、菊芋、魔芋、芋頭、山藥、蘿蔔、紅薯、百合、銀耳、芝麻、梨、大棗、葡萄、石榴、柑橘、甘蔗、柿子、菊花

    冬季養腎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氣候寒冷,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時應該注意保護陽氣,做到早睡晚起。冬季養生重養腎、冬季養生注意保暖、早臥晚起。

    冬筍、藿香、觀音莧、山韭、茼蒿、白菜、土豆、紅薯、龍眼、核桃、栗子。

  • 4 # 火辣的燕尾

    飲食習慣要順應自然,適時養生,春秋要早睡早起,夏季要晚睡早起,冬季要早睡晚起,居住環境要寬敞明亮,空氣清新,乾溼適宜;飲食要多吃水果和蔬菜、雜糧,春季養肝,多吃青色食物,如菠菜、韭菜;夏季養心,多吃紅色食物,如紅棗、紅豆;長夏養脾,多吃黃色食物,如小米、山藥;秋季養肺,多吃白色食物,如百合、銀耳;冬季養腎,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木耳。吃東西細嚼慢嚥,減少脾胃的負擔,少鹽,少油,多吃粗糧,多青菜,少食多餐不宜過飽。

  • 5 # 南山黃藥師

    人的飲食起居和精神調養都要與氣候的變化相適應,中醫裡面稱為“天人相應”。所以我們選擇食物,也必須照顧不同季節的氣候特點。

    春季養肝,宜平補

    春季陽氣漸漸升騰,自然界萬物萌動,生機勃勃。人體為了適應春季氣候的變化,面板腠理已由冬令的緻密而轉為疏鬆,在五臟中肝的功能活動也較為旺盛。所以有“春旺於肝"的說法。

    藥材:山藥、茯苓、薏苡仁、靈芝、蓮子、枸杞子等。食材:菠菜、芥菜、胡蘿蔔、薺菜、油菜、香椿、白菜等。夏季養心,宜清補

    夏天多數人會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食用清淡滋補藥膳,有助於開胃增食、健脾助運,若過多吃肥甘膩補之品,則致胃呆脾傷,影響營養的消化吸收,有損健康。所以夏季滋補藥膳以“清補"為原則,選用甘寒清補的材料為主。

    藥材:玉竹、黃精、山藥、石斛、砂仁、百合、荷葉、薄荷、藿香、太子參等。食材:綠豆、赤小豆、苦瓜、蓮藕、冬瓜、黃瓜、苦菜、西紅柿、大蒜、姜、蔥、桃子、枇杷、西瓜等。秋季養肺,宜甘潤

    秋氣的燥氣易於耗傷肺陰,使人產生口乾咽燥、乾咳少痰、面板乾燥、大便乾結等症狀,這些均為運用膳食來秋補時應注意的問題。辨證施膳的原則有:“燥者濡之"、“上燥清氣,中燥增液,下燥養血”等。秋季膳食滋補應以“甘潤”為原則,選用具有甘潤生津、養陰潤燥作用的材料為主。

    藥材:南沙參、北沙參、麥冬、天冬、石斛、玉竹、百合、川貝、生地、菊花、桑葉等。食材:銀耳、甘蔗、柿子、豬肺、梨、鴨、鴨蛋、龜肉、菠菜、菊花、白果等。冬季養腎,宜溫補

    冬季的自然界萬物處於閉藏狀態,氣候嚴寒,水結冰,地凍裂,陰寒盛,陽氣衰。由於腎氣藏精,腎通於冬氣,所以冬令滋補膳食尤其要重視溫補腎陽。可促使人體陽氣的萌生,涵養精氣,內藏於腎,化生氣血津液,促進臟腑的生理功能。所以冬季膳食中以溫補的材料為主。

  • 6 # 倩婷匠於心

    《黃帝內經》中講“五行有五色,五臟有五行,五色入五臟”,按照中醫養生的說法,人的進補應與四時相合,不同的季節補養不同的部位...青色入肝,紅色入心,白色入肺,黃色入脾,黑色入腎,五色淺淡可補五臟,深濃可瀉五臟...這段話的意思是五色與五臟相配,常吃五種顏色的食物,可以分別滋養人的五臟~

    心主夏,肺主秋,肝主春,腎主冬,黃帝內經有言,“脾者,土也,治中央”,意思是指脾不單獨主一個季節,而是參與到每個季節的調節中,是其他臟腑的後援和庫存,因此,中醫的治病養生,都要在健脾的前提下進行!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結合四季時序變化來養生是中醫的一大特色,春季大自然陽氣升發,除了順應天時養護好體內的陽氣外,中醫學認為,五臟對應自然界的四季,應根據不同的季節,來養護我們的主要器官——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

    中醫的脾是主運化的,所謂“運化”,就是將食物中的營養吸收,並且運送到周身,其中也包括運送到面板,血液中~

    如果脾氣虛,首先是無法吸收營養,其次是無法將本來就吸收得不多的營養輸送出去~脾之色為黃,所以中醫常用小麥,小米,紅棗肉這種黃色食物來健脾~此外,生活中的五穀雜糧也可以用來健脾,從中醫的角度講,五穀都是入脾經的,如果在每天的飲食中不缺糧食,就是一種最簡單的健脾~

    眾所周知春天是養肝的季節,但是,中醫要養的這個肝不是我們長在腹腔右側的肝,因此,這個肝的養護和春天沒直接關係!

    它是一年四季都要養的,中醫提倡春天裡養的肝,更多指的是情志,利用春天這個季節舒暢情志,將處於經過藏了一個冬季緩慢狀態的功能代謝動起來~整個身體功能的調遣,中醫將這些功能歸納以為肝所主管,並強調肝喜調達,就是說,各種功能要理順了才能保持整體的健康!情志對身體是相當重要的,如果體內的道路是不通的,就會導致氣血無法輸送至全身,氣血不通會造成脾虛,抵抗力下降,無法抵禦外界與體內的細菌和病毒,因此,在春天調暢情緒更重要~

    中醫有五味入五臟之說,將食物分苦,酸,甜,辛,鹹五味,分別對應心,肝,脾,肺,腎,認為春季酸味補肝~另外,很多養生專家也講減酸增甘,意指到了春天要少吃酸的,多吃甘味的,這樣卻是一知半解,容易落入誤區~

    唐代醫家孫思邈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春季是肝所主的季節,容易肝氣過旺,而酸是入肝的,所以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在五行中,屬於木的肝是克伐屬於土的脾的,如果肝氣過旺,脾氣就要受到壓制……。為了防止肝火在春天過旺,所以不僅要少吃酸味,還要多吃一些入脾的甘味的藥物或食物,保護脾氣不受克伐,因為甘味是入脾經的~

    中醫所說的甘,不是甜味或甜味食物,而是中醫裡屬於甘味的藥物,比如黃芪,白朮,枸杞,當歸……有的時候吃起來並不都是甜的~我們食物中的甜的,油膩的,一般都容易生溼,多吃甜容易增加脾的負擔……所謂的減酸增甘,簡單的說到了春天就應提前補脾,至於補脾藥物的選擇要根據情況,在甘味藥中具體斟酌~

    春夏要養陽,因為春夏都是消耗極大的季節,人在春天會有春困,到了夏天會苦夏,都以疲勞為主,而疲勞就是作為身體功能不足了,就是中醫的陽氣不足了,所以要透過補陽,提高功能應對外界的消耗!

    按照中醫的春夏養陽的規律,首是照顧脾胃,因為從春天開始,人體的陽氣開始向外走,內裡相對薄弱,容易出現胃腸問題,這不光是因為溫度的問題,更因為胃腸消化油膩的能力不及秋冬!即使為了降溫,寒涼的食物也要謹慎,因為夏天脾胃陽氣正虛,很多人脾胃受傷都是在夏天發生的!

    健康的人只要規律生活就能養陽氣,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我們對於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精,夏季只要規律的生活就能養陽氣,除此以外,還應該注意飲食方面,可吃一些清淡的食物,避免劇烈運動,尤其是心血管的病人更應注意,因為劇烈運動出汗多,津液丟失,使人體耗氣損陽~

    立夏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其中,紅色對應的就是中醫的心,所以夏季養心護心,可以多吃些紅色的食物,比如健脾祛溼的紅豆,理氣解鬱的紅玫瑰,當然,也不要把紅色的植物性食物神化了,最重要的還是做到全面營養,均衡飲食!

    正如靈樞.本神論所言,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

    春夏之季由寒轉暖,由暖轉熱,宇宙萬物充滿新生繁茂景象,此時是人體陽氣生長之時,夏季不恣意貪涼飲冷,避免人體陽氣過分消耗!另一方面,陰陽互根,陽氣生髮,必須有陰津的補充才能夠使身體的陽氣,陰津在較高水平上維持平衡!秋冬之季氣候由熱轉涼,由涼轉寒,萬物都趨於收藏狀態!另一方面,應固護陽氣,同時適應陰氣漸長的特點,增加溫陽食品!

    秋季養生,無論飲食起居還是心情調整都要以養收為原則,其次是安神,心態上應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以求陽陰平衡!

    五色與五臟相配,常吃五種顏色的食物,可以分別滋養人的五臟,其中,白色對應的就是中醫的肺~秋天天氣乾燥,潤燥是秋天養生的重點之一,又與肺,與白色相對應,所以一些內裡質地顏色白的水果都入肺經,而且性質甘潤,適合秋天潤肺~

    中醫裡能改善面板狀況,使面板能夠白皙潤澤的,是能入肺經的藥物,而且常用來潤肺的食物或是藥物也多是白色的,比如白杏仁、百合等等,除了能補肺氣,滋肺陰,清肺燥外,還需要中醫說的補脾,健脾為基礎,才能夠讓藥物的補益作用作用在面板上,比如潤肺的梨和健脾的蘋果一起吃,滋潤的效果更好~

    無論哪一種養生方式,順應冬季封藏的特性,補身體像大地一樣,有充分的聚集能量,修養整復的時間,才能在春夏之季展現更好的姿態,維持長久的健康!

    據《黃帝內經》記載:“青色入肝,紅色入心,白色入肺,黃色入脾,黑色入腎……”其中,想要補腎,所吃的藥物或食物是黑色的,也就是說,補腎=抗衰老,想用食補的辦法補腎,比如黑芝麻,黑枸杞,黑豆,黑桑葚等食物~

    另外,飲食宜少鹹增苦,適宜溫淡,喝水本身絕對不會傷身,真可能傷腎的是我們一直覺得是高營養的蛋白質,如果過量就要加重腎的負擔,只有心臟病比較重的人,醫生為了避免心臟負擔過重的人,避免加重心衰,可能會控制其飲水量!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夏秋冬皆備,養陽養陰皆備,這句話實際是根據四時調理陰陽,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養藏!一年四季交替,陰陽之氣也是隨季節變化而消長,養生也必然符合這種轉變,才能順天道得健康!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傳統的生活作息是人體與自然相契合的結果,人只有在睡眠中,身體的細胞才能修復,這個修復就是中醫的養陰!我要為了養生而嚴格控制飲食,可能事與願違,飲食適宜很重要,葷素搭配,隨著季節進行調整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科普知識供參考》

  • 7 # 緯鏈空間

    中醫認為:“五臟對應自然界的四季。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

    春天,氣溫回暖,萬物復甦,陽氣上升。在中醫陰陽五行學說中,春季對應五行中的木,木遇春而旺;而在人體五臟之中,肝臟屬木,在春天,肝氣旺,都易損傷肝臟。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季養肝得法,將為一整年奠定良好的基礎。

    養肝的食物

    韭菜

    春季吃韭菜,可起到祛陰散寒的作用,對養陽護肝本身就會有很大的幫助。

    韭菜本身就具有助陽的功效,但是中醫認為秋季的韭菜含蛋白質更高,所以如果有痛風問題的話,那麼最好不要吃了,可以喝慄滋軒黑芝麻核桃粉,也能夠溫補陽氣,固精強腰,是保養陽氣的有效方法。

    同時,韭菜還和一些中藥會發生反應,所以如果有吃藥的話,最好諮詢一下是否會和藥效產生反應。

    大蒜

    大蒜的嗆鼻氣味是大蒜素帶來的,這種活性物質具有一定的殺菌能力,可促進淋巴細胞增生,增強肝臟中解毒酶的活性。

    研究發現,大蒜粉補充劑有助於降低脂肪肝患者的體重和體脂。而且大蒜還有抗炎、殺菌多種食療效果。每天堅持生吃一些大蒜,能使女性患陰道炎的機率降低,尤其是滴蟲性陰道炎和黴菌性陰道炎,瘙癢時可在患處塗抹上緹妍堂止癢舒,能快速止癢、殺菌。一般以紫皮蒜強於白皮蒜,生用強於熟用。

    深海魚

    三文魚、沙丁魚等深海魚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

    研究表明,這種脂肪酸能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肝脂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水平。

    西蘭花

    西蘭花有護肝的特性,其中含有豐富的植物營養素、黃酮類化合物、類胡蘿蔔素、蘿蔔硫素和吲哚等活性物質,能幫助肝臟分解各類化學毒素和致癌物。

    核桃

    核桃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和多種抗氧化物質。研究顯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人,吃核桃可以改善肝功能。

    患有脂肪肝的人還應避免或限制某些食物,比如糖和新增糖的加工食物、酒精、精製穀物、火腿、臘肉、鹹魚、油炸和過鹹的食物等。

    養心的食物

    中醫有“心通於夏氣”之說,

    一年之中,心與夏的關係最大,

    夏季心臟負擔重。

    夏至過後,溫度高,溼度大,熱擾心神,使人心煩易怒,坐臥不安。而此時,人體代謝加快,血液迴圈加快,相應心臟負擔加重。

    桂圓

    可用桂圓肉泡茶常飲,或煮桂圓粥食用。

    它有益心脾、補氣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溼氣重,腸道消化不良者也可喝慄滋軒二十八谷散,具有健脾祛溼之效。

    紅棗

    紅棗中含有多量的、為造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鐵和磷,是一種天然的補血劑,慄滋軒紅豆薏仁粉功效相同,效果更甚,即衝即食,適合上班族。

    對各種貧血、體弱、產生虛弱、手術之後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為適宜。

    紅棗可用紅棗煎水服,或用紅棗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

    金橘

    性溫,味辛甘,有理氣,解鬱,化痰的作用。

    金橘對痰阻心絡和氣滯血瘀型心悸,包括由高血壓病、血管硬化、甲亢、冠心病或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食之頗為適宜。

    可煎湯服,亦可泡茶飲。

    葡萄

    性平,味酸甜,有補氣血的作用。滋養強壯,補血,強心利尿。治血虛心跳。

    由於葡萄中所含的葡萄糖、有機酸、氨基酸、維生素都很豐富,對大腦神經有補益和興奮作用。

    葡萄乾的糖分和鐵的含量也較高,這對體弱貧血者也有補血效果。

    因此,對心氣不足型和心血不足型心悸,以及神經衰弱及貧血體弱者心悸心慌之人,常食葡萄或慄滋軒百合蓮子綠豆粉,尤為適宜。

    黑木耳

    性平,味甘,有滋陰、養胃、活血、潤燥的作用,能補氣,活血。

    黑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劑,能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和高脂血症的作用。

    凡心血管疾病導致的心悸者,宜經常服食,頗多裨益。

    養肺的食物

    銀耳

    可做菜餚或燉煮食用,例如與百合或櫻桃加冰糖做羹。

    潤肺化痰、養陰生津,可治療陰虛肺燥、咽乾口渴等症。

    銀耳中還含有的銀耳多糖活性物質具有修復表皮、提高面板角質層水分含量的功效,對面板起到保護作用。換季時面板常出現瘙癢的人可多吃銀耳,提高面板的抗敏感能力,保持面板清潔

  • 8 # 養生名錄

    春養心,夏養肺,秋養肝,冬養腎,秋季養肝謹記3個魔鬼時刻

    中醫認為:“五臟對應自然界的四季。春養心,夏養肺,秋養肝,冬養腎,四季養脾胃!”

    秋天天氣變得越來越寒涼,而且新陳代謝的速度加快,氣候比較乾燥,容易傷害到津液,對肝臟帶來一定的損傷,所以要做好養肝和護肝的工作,防止受到疾病的入侵。

    秋季養肝謹記3個“魔鬼時刻”

    一:8:00-12:00

    不吃早餐易得肝膽結石

    肝臟和膽囊都是人體消化系統的一部分。膽汁有膽囊分泌,是高度濃縮的液體,用於消化食物。如果不吃早餐,膽囊一夜分泌的膽汁就排不出去。就會沉澱結晶,產生結石。

    如果從早上一直到中午,都不進食,膽汁就沒機會排出去。高濃度的單子就容易形成細小的泥沙,泥沙形成結晶,最後形成結石。如果長期不吃早餐,再結合其他的感染因素,就容易出現膽結石。

    二:17:00-20:00

    晚餐太飽易得脂肪肝

    晚餐吃太飽,血糖和脂肪酸的濃度會加速脂肪的合成,加上晚間活動量小,也加速脂肪的轉化,極易形成脂肪肝。

    晚餐提供的能量超過我們的需求,食物中的脂肪會被肝吸收, 無法正常燃燒和儲存能量,時間長了,導致體內能量儲存與消耗的失衡,進而引發炎症、肝臟損傷。

    三、23:00——3:00

    凌晨氣血歸肝

    晚上早睡是養肝的好辦法。因為在中醫看來, 肝癌發病在於陰陽氣不相接,肝經是人體陰陽相接的部位,防癌要保護好肝臟。

    肝臟在子時,也就是晚上11點到凌晨3點,血液流過肝膽,起到調理身體陰陽的作用。

    所以熬夜傷肝,有一定的道理。

    保護肝臟,給肝“減負擔”,日常這樣做:

    1、自己動手,做護肝茶

    喝水是一種很好的養生保健方式,不僅可以補充體液,增強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還有利於消化吸收和排除廢物,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在中醫看來,應該如何養肝護肝呢?其實,老祖宗早給出了養肝護肝的配方。

    先從配方的幾種食材說起:

    在中醫的角度看來,認為“清水黃芪”入肝經,能夠促進肝臟蛋白質的合成,幫助合成更多蛋白質,起到修復肝細胞的效果。

    藏須人參,在護肝方面主要修復肝組織,促進肝細胞的產生,恢復肝臟功能。還能加強自身免疫體系,啟用白細胞和T細胞的活性,控制肝病毒複製,修復受損肝臟。

    佰茬枸杞,味甘,性平常用於調理肝、腎兩髒的相關問題,可以補虛益神,清熱明目,具有養肝明目之功。

    以上三種食材搭配在一起,可以用於秋季日常養肝還能提高肝功能,降低肝硬化、肝癌發作風險。每天一杯,養肝護肝,效果看得見。

    2、保證睡眠

    睡眠,可養肝血,促進肝臟自我修復。子時,肝經活躍,此時,進入睡眠狀態,有利於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

    並且,此時大睡,有助於養肝血,促進肝臟修復。午時,小憩30分鐘左右,可養心腎。而肝腎同源,養好腎,也有助於肝臟功能的正常發揮,促進肝臟排毒。

    睡好子午覺,保護肝臟健康。

    3、多微笑

    肝,主疏洩,喜條達,惡抑鬱。因此,情緒的變化,對於肝臟來說,尤為重要。

    一旦經常生氣、發怒、脾氣暴躁等,會給肝臟“添堵”,損害健康。良好的情緒,有利於疏肝理氣,解鬱散結,有益肝臟健康。

    經常微笑,可疏肝鬱,促進肝氣抒發,更利於肝臟健康。多微笑,保持美麗的心情,是非常重要護肝事宜,莫忽視。

    此外,還可以喝點花茶,有助於疏肝理氣,改善心情。

  • 9 # 骨科康復小段

    飲食為什麼要順應四時?如果反季節的飲食會對我有什麼樣的影響。但實際上現在因為大棚蔬菜種植。除了一些比較特殊的蔬菜,其實每次去菜市場看到的菜品其實也都差不多。搞得我們也不知道那些蔬菜是該出現在什麼季節的,因為很多蔬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一些人還把現在疾病的多發歸結於此,這些反季節的蔬菜是否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四時養生食物相關的問題。

    什麼是反季節性蔬菜?從遙遠地區運送過來的蔬菜,如果蔬菜是從南方運來的,那麼雖然對食用地來說是反季節的,但是食物的生產地實際上應季的,不存在反季節的問題。從冷庫運出來的應急儲備菜,它也是在應季裡生長出來的,只是存放到了沒有它的季節而已,可能會有一些營養物質的丟失,或者儲存不當的變質問題。但是對於便於儲存的食物來說,一般是沒有問題的,最經典的就是洋芋啦!大棚蔬菜其實是市民最容易碰到的一類,這些才是名副其實的反季節蔬菜的大軍。不順應時節的蔬菜有什麼不一樣?

    蔬菜的生長之所以有季節性,地域性,主要在於它生長、發芽、成熟都需要這個季節特有的氣候、Sunny、溫度、溼度、土質、降雨量等因素來共同決定它的成長,而大棚種植的反季節蔬菜也可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模擬出最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來讓植物生長,讓它能夠出現在本不屬於它的季節裡。再加上合理的防蟲、防害、防病等問題很多反季節蔬菜的個頭漲勢看上去還要更加喜人。

    但實際上不管它是什麼菜,不管出現在什麼季節,它該有的營養同樣有。只不過夏季大田蔬菜相比,冬季溫室蔬菜的葉綠素、維生素C、總糖、鈣、鎂、鉀等礦物元素含量的確是遜色一籌。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在於雖然能夠掌握它的一些習性,但是達不到百分百的模擬,何況不同地區的同種食物也都會有差異,也不只有蔬菜,還包含了肉製品。圈養的牛和放養的牛肉質也都不一樣。

    總結來說反季節蔬菜是可以吃的,經過前面的分析得知,反季節的蔬菜可能會有 一些營養成分上的差異,但是就營養和安全上並不會比應季節蔬菜差,可以放心吃。

    養生對應四時對應的食物?

    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人體與自然是息息相關的。自然界的各種變化,都影響人的生活活動,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變化,我們的生理活動也會隨之改變,善於養生者就要使人體與四季變化相適應,保持人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統一,以祛病延年。若不順應其變化,就等於削伐、傷害了生命的根本,對維護和恢復健康是極為不利的。

    經過總結認為“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順應四季的養生方式更有利於我們的健康。而在養護上,需要注意在春夏的陽氣不要消耗過分,秋冬時節則應注意防寒,積蓄陰精。除此之外很多人更為關注的就是飲食了。

    春養肝

    養肝主要在於順應陽氣的升發,飲食上以養肝食物為主:蕨菜、苦菜、櫻桃、魚腥草、荸薺

    夏養心

    秋養肺

    秋季養生重養肺,增強體質準備過冬,而且因為是秋收的季節,其實吃的東西還蠻多的:葡萄、石榴、柑橘、甘蔗、銀耳、柿子、梨、芝麻、大棗、百合、山藥、野菊、蘿蔔、紅薯、菊花、

    冬養腎

    冬天天氣轉冷,需要保護陽氣,冬季養生重養腎,中醫中認為黑色的食物對腎臟好,如黑芝麻、黑豆、當然順應冬季吃的食物還包括冬筍、茼蒿、土豆、核桃、龍眼、蘿蔔、冬天還適合吃羊肉。

    總結

    雖然四時養生應該對應四季適宜的食物,但是目前來說很多之前需要特定季節才能吃到的食物,現在有一些也是想吃就能吃到,雖然沒有順應四時,被稱為反季節蔬菜,但是從現在的營養學來說依然能夠同順應季節的蔬菜一樣幫助我們補充營養所需,但是因為有些食物的性、味有所偏,所以應當適當少吃,除非對某一種食物鍾愛到要每天都吃,但是相比很多人都是喜歡換著花樣的每天吃各種新鮮時蔬,只要我麼保證每天的膳食營養搭配均衡,就不要太多擔心。

    而四時養生更重要的是在於抓住各個季節應該養的臟腑,我們只要對應的養護好我們的肝、心、肺、腎也能得到理想的養生效果,當然養生不僅僅只是依靠吃食,還有我們的順應四季的睡眠,當然還有非常重要的運動啦!

  • 10 # 李愛琴營養師

    中醫養生講究遵從自然規律,順應氣候節氣,春夏秋冬四季與人體臟器肝、心、肺、腎有著一定的關係,稱之為四季養生,《黃帝內經》中說:春在味為酸,夏在味為苦,秋在味為辛,冬在味為鹹,長夏在味為甘。意思是在這個季節的這個味很重,在飲食上要少吃這種味道的食物,應選選擇能中和或者剋制這種味道的食物,而不至於使得某種味道太盛而傷及臟腑。來具體看看:

    春養肝

    春季陽氣升發,萬物更新,此時人體內的肝氣也隨之升發,成為肝木應於春,此時在味為酸,減酸增甘以養脾。此時,根據氣溫變化,食物由溫補、辛甘逐漸轉為清爽養陰之品,早春少吃涼性食物,如綠豆、冬瓜、茄子等,多吃偏溫的蔬菜和雜糧,如韭菜、蔥、蒜、黃豆、糯米等;仲春適當進食山藥、紅棗等平補脾胃的食物,少吃酸性食物,以免傷及脾胃;晚春飲食宜清淡,適當選擇海帶、綠豆、苦瓜等平補食物。

    夏養心

    夏季陽氣最盛,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也是人體出汗最多最容易丟失津液的時候,因此飲食應以清淡食物為主,避免傷津耗氣。同時,適當選擇一些滋陰補氣,清心消暑的食物,如:花生、薏米、土豆、山藥、蓮子、菠菜、冬瓜等,多吃雜糧,蔬果,避免滋膩厚味之品,以免損耗脾胃消化功能。

    秋養肺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飲食方面應以煩躁養陰,滋陰潤肺為主,秋季應該多吃芝麻、核桃、杏仁、糯米、蜂蜜、百合、銀耳、梨、檸檬、蘿蔔、蓮藕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的作用,收菜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傷及脾胃,多食新鮮的蔬菜水果,以防秋燥。

    冬養腎

    冬季寒邪強盛,易傷及人體陽氣,陽氣從何而來,來自父母之精氣和後天之力,腎為身之陽,養陽鹹養腎,因此,冬季養生重在滋補,來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斂陽護陰,適量增加牛羊肉、豆類、薯類、富含澱粉類的硬果種子類,比如栗子等。冬季應忌食寒性食物,避免書上脾胃陽氣。

  • 11 # 棲於合歡

    春天對應肝,對應青色,可以吃芽,夏天對應心,對應紅色,可以吃紅豆沙,秋天對應肺,對應白色,可以吃梨,吃百合,冬天對應腎,對應黑色,可以吃黑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為止,你遇到的最奇葩的事情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