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凌未風
-
2 # 小H嗨皮
我家有二個男寶,被打或者打別人都是很正常的事。如果被打了,孩子來告狀,首先我會認真地傾聽,因為孩子被人打了,他的內心特別需要找一個可以幫助他解決問題的人,我很開心我成為他的選擇。聽他說完之後,我會說:媽媽相信,你肯定心裡很不舒服,而且也很痛。(首先是認同。),孩子一般都有如遇知音的感覺,然後我問:那麼你打算怎麼處理這一個事件?
這時孩子會靜下來仔細想。然後一般他們會給我三個答案:第一個,我不知道;第二個,我想打回去。第三個:媽媽,你可以幫助我去打他麼。對於第一個,我會說:其實媽媽也覺得挺難去處理,因為本來對方也許不是故意的,那我們能不能原諒他呢?對於第二個答案,我會繼續問:那你決定怎麼樣去打回他?對於第三個答案我會說:這是你與朋友間的事,媽媽沒有辦法這麼直接地幫忙。
如果孩子們真的想把這一個“仇恨”再繼續延長下去,我會告訴他:我覺得自衛也是可以的,不過這之間隔了太長時間,這已經不是自衛而是報復了。如果你覺得還有繼續下去的必要,你起碼要遵守二點,第一點,你不能用武器,第二點,不能戳別人的眼睛。如果你可以遵守這二點,那也是可以放手一搏的。然後讓孩子們自己去選擇。
-
3 # 春風君
當孩子被打,作為父母我們要教孩子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孩子小小的世界就是成人社會的縮影,他們和同齡孩子之間的互動都是在幫助他們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幫助他們今後更好的適應社會。如果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孩子被打後該怎麼辦?家長也許就不會再計較於眼前的被欺負,吃虧了,反而應該想想,如何利用這樣的機會,幫助孩子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呢?
我們不妨來想象一下,在大人的鼓勵下打回去的孩子會出現哪些問題呢?也許他們從此以後就懂得了要以暴制暴。也許有的孩子性格平和,即使打回去了,他們的內心也還是會感到害怕。也許他們沒有打回去,也於是就會被家長貼上懦弱的標籤,又或許最終變成了兩個孩子打來打去,家長要強行的拉開的局面,(甚至也有孩子其實沒什麼事情,結果雙方家長激烈的打罵起來……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其實都沒有幫助孩子學會如何應對,被欺負的情況。而在成年社會當中被欺負的情況是少不了的。
在瞭解教育的真正的目的之後我們就該清晰了。面對孩子被打的情況:
1.首先我要教會孩子學會正當防衛,讓他知道他並不是弱者。不鼓勵孩子打回去,這絕對不意味著他就是懦弱的,相反,這是教育孩子很好的時機,我們要有意識的教孩子一些迴應的語言。可以在平時玩過家家遊戲的時候和孩子一起練習,在公園常見的場景教孩子一些正當防衛的話語,比如不要,不行,不可以,或者玩具被搶的時候可以說:這是我的玩具。當被打的時候也可以說:打人是不對的,拿開你的手。
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和表達自我的意願,其實比讓孩子打回去更加重要,當孩子可以用堅定的態度,明確的說出你不要推我,這樣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對方是不敢有進一步的行動。在這種情況下,被打的孩子就不是弱者。最關鍵的是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孩子明白。任何時候,它都具有保衛自己身體的權利。
2.再就會孩子學會正當防衛之後,我們還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並且學會寬恕。還是被打之後那些一定會有情緒,這時我們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孩子發現委屈而且能夠讓他們學會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如何心平氣和的解決問題。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其實很多家長都有的一個問題,因為他們覺得解決的當下的衝突就萬事大吉了,但這樣很有可能可能導致孩子將這些積壓的怨氣發洩在比自己弱小的孩子。
3.此外,我們還要透過適當的方式讓孩子學會饒恕,別人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很多的成年人也仍在修煉這項能力。有的孩子打人之後他的家人會干預,讓他道歉,這自然很好,但如果對方沒有道歉,我們也無法要求他人來道歉,這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梳理情緒,讓她釋懷。
我們可以用平靜的語氣將剛剛發生的事情描述給孩子聽,比如:剛剛他打你了,他想玩鞦韆,但是你擋著他的路了,她不開心,於是就打了你,你感覺腳很疼,但你告訴他不許打人,這點做的很好,他媽媽後來也教育他了,任何情況下打人都是不對的。通常能聽到這樣的話,孩子都會有所釋然,而且她會明白,以後自己遇到類似的情況也是不可以打人的。
4.最後的最後,極特殊情況下,比如別人固定一個人習慣性欺負咱孩子,屢教不改的,必要時候也要“亮劍”,告訴孩子不能擊打頭部和襠部關鍵部位,直接第一現場反擊回去!一次讓對方記住我也不是沒有原則的!秀才遇到兵,有時候還有理說不清呢!對吧,在家可以教孩子一些基礎的跆拳道等防身動作,學會正當防衛,不慣著一些故意的人!任何時候不能丟掉原則!
親愛的家長朋友,我們不可能永遠保護著孩子,他們總要有一天需要去獨立的面對和解決衝突的,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教會他們面對衝突的正確態度:那就是積極面對,有利有節、不惹事,但也絕對不怕事
-
4 # Jack14329
當孩子被打了,作為家長其實是很糾結的,好象怎麼處理都不太合適。
當孩子6歲前或者說上小學前,我基本是不作評論,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打架基本是不存在主觀惡意,如果被打了,我會告訴他下次再碰到這種情況該怎麼避免,要不事先就要和小朋友協商好,不要引發事端,要不就要事後怎麼避免捱打,我告訴孩子的決竅是"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回覆列表
3年級以前的孩子:
第一:先讓孩子儘量客觀的“還原”發生衝突的前因後果。
第二:不帶先入為主的“情緒”,平靜,禮貌找對方孩子及家長“道歉”,衝突絕對不是單方的問題!然後對方孩子“還原”發生衝突的前因後果。
第三:跟對方家長探討此衝突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同樣衝突。
3年級以上孩子,讓他自己找對方協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