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風君
-
2 # 老鄭韶韶
這個我覺得我還是有一些發言權的。很多家長總是說孩子哪裡不好,或者做的事情不合自己的心意。其實,家長最應該做的是反思自己。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得做到。比如說,據一個比較通俗的例子,父母每晚打麻將,還讓孩子好好學習,簡直是一個天大笑話。
-
3 # null115822586
小孩不懂對錯,但知道酸甜苦辣,知道疼痛與快樂。做這些事會得到獎償,而做那些事會得到懲罰。講道理聽不懂,講刺激有感受。你想怎麼辦?
教育不是萬能的。否則用100個“教育專家”去教一個孩子,這孩子長大後能得諾貝爾獎。可行嗎?
你的知識與能力有一部分是老師教的,但絕大多數是你自學的。
-
4 # 炎龍千破
我看到這個問題後,思緒萬千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教育自古以來就是家國大事,多少先賢窮盡一生也未能闡述清楚這個話題
想了很久,還是談談我個人的理解吧,我覺得要做好教育,首先要從被教育者的角度去看問題
舉一個事例,我的兒子今年7歲,女兒5歲,前些日子兒子從家內偷拿了一百塊,我發現的時候非常氣憤,非常嚴厲地批評了他,老婆剛開始還不是特別在意,覺得我有點過了,我反問她:平時家內放在鞋櫃上的零錢都哪去了你不是不知道吧?從幾塊錢到十幾塊,他每次偷拿錢你都不在意,現在越拿越多,今天他敢拿一百,明天他就敢拿一萬,照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就進監獄了!
老婆聽完我的話就突然爆發了,抓起兒子就一頓揍,她打完後又抱著兒子一起哭,我在旁邊看著,心中思索:平時我也多次教導兒子,不能偷拿錢物,大小道理講了無數,為什麼他就是不聽呢?
事後我就上心了,留意觀察一段時間後,我找到答案了:兒子的零用錢,幾乎都是買了零食,他偷拿錢也是為了買更多的零食
這要追溯原由主要還是我們做父母的責任,家內的零食水果都是定時限量吃,兒子從上小學開始吃飯就有點挑食了,越來越喜歡吃零食,正是這種供需關係的矛盾,促使他不停地偷錢去買零食
找到答案後就要解決問題,最直接的解決方案就是放鬆對零食的監控,讓兒子對零食的慾望得到滿足,但這點對於孩子的健康非常不負責任,如果這麼做了,用不了幾年,當他意識到肥胖或者瘦弱(好吃零食的結果因人體質而異)帶給他的苦惱後,就會抱怨我們父母當初為什麼不控制他的飲食習慣
我最後就採用了間接的解決方式,引導兒子改變滿足慾望的方式,首先沉重地教導他偷竊是非常錯誤的一種行為,我希望這是最後一次,如果下一次再犯,我就將他送回爺爺家就讀(與我們分開生活是兒子最為懼怕的一件事情);然後給了他另外一個選擇,想要更多的零花錢,就要靠自己的勞動,參與家務活,幫助父母跑腿買東西,幫助輔導妹妹的功課都可以獲得不等的獎勵金額
從那以後,我留意觀察,發現兒子真的變了,他每天回家不用督促就自己做完作業了,努力騰出時間去輔導妹妹做功課(可能輔導幼兒園的作業對於他一個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最容易辦的一件事情),還有讓他去樓下丟個垃圾,去門口買個油鹽醬醋,這些事情他也是積極參與,買東西次數多了,心算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了,兒子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的不僅僅是金錢獎勵,更多的是我和老婆的表揚讚許,我發現他現在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比之前好許多
後來為了試探兒子,我和老婆每天都在鞋櫃的盒子內各放幾塊錢,連續放一了半個月,盒子內面已經堆滿了上百張零錢,最多的還是一元,這是我們特意兌換的,看似雜亂的零錢其實總數我一清二楚,然後又將裝滿零錢的盒子持續放了一個月,兒子卻從未動過一塊錢,至此他的問題算是解決了
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家長一定要多想多做,孩子都是單純的,揣摩他(她)的心理我想並非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吧,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父母所要考慮的問題會變多,但難度並不會改變,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凡事先問為什麼,孩子為什麼學習成績不好?大多數是因為不愛學,並非學不會,為什麼不愛學?大多數是缺乏上進心,並非老師教的不好,為什麼缺乏上進心?大多數是沒有人生目標,而非性格釋然
那麼問題還是迴歸到家庭之中:父母如何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一般父母通常的做法都是告誡孩子,你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的生活就不會如意,而如果成績好的話,又會如何如何,再用自己的人生經歷或者親朋好友的人生經歷去佐證這個話題
這種做法的成效其實微乎其微,孩子需要的是可以預見的,能持續給予自己動力的目標,而非為了十年二十年後所謂的好的生活質量,而埋頭苦讀十數載,好的生活質量對於孩子來說是抽象的,沒有概念的
當然這種情況也有成功者,且不乏例舉,比如家庭貧困的孩子,物質相對匱乏的生活經歷讓他們對於好的生活質量的敏感與追求遠高於正常家庭的孩子,正是這種敏感與追求力令他能苦讀十數載,最終出人頭地
但這並非父母教育有方,而是現實生活環境對於孩子的教育意義,父母正確的教育方法應該是在孩子不同的人生階段,給他制定不同的階段性目標,給予孩子儘可能公平的選擇機會
例如高中階段,目前的孩子們在這個階段都是沒有自由和選擇權,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乃至社會環境,給予孩子制定的目標只能有一個,那就是高考
其實我想說,孩子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思想,好的教育方式是正面引導,而非強制或命令,強制命令只適用於機器,如果你真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就應該明白真正適合他的路是什麼,高等教育並非唯一的路,可能它適合大多數的人但絕非全部
最後總結下我的觀點:
一,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從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給孩子制定好不同的人生階段性目標是父母的主要責任
-
5 # alice8159
孩子的教育是個難題,我現在還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我的孩子和我都屬於很敏感的人,所以我特別能感受他的心情變化,我經常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怎麼看待爸爸媽媽的做法的。平時生活中我也儘量用朋友的身份和他一起相處,從來不擺父母的架子。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換位思考,多陪伴,陪他看電視,看書,學習,一起討論問題,不要刻意的想著自己的身份。有脾氣的時候儘量剋制,不要對著孩子發火,等火氣消了再慢慢談論事情。這樣慢慢的孩子就會很多話都告訴你,你們之前的共同話題也越來越多。
回覆列表
爸爸和媽媽不需要刻意分的太清楚,每個角色對孩子的影響不同。
另外,陪伴多久不重要,高質量的陪伴才最重要!15分鐘的高質量陪伴遠遠勝過半天的陪而不伴【孩子在一邊玩,媽媽玩手機應付自己的事,這就是典型的陪而不伴的做法】
如果我們真的愛孩子,就一定要意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自尊的個體,我們也許只有15分鐘可以陪孩子的時間,但我們可以充分的利用這15分鐘與孩子充分的互動,多去提問一些問題,引發孩子的思考並引導孩子進行總結,要注意多去提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並且一定要抓住合適的機會去真正的具體的鼓勵表揚孩子,讓孩子能夠得到來自於父母的認可和內心的動力。
有些時候預防比解決問題要更重要,其實孩子在教育當中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因為我們前期沒有更好的瞭解孩子的年齡特點,而且沒有高質量的陪伴而導致的。如果我們在一開始能夠形成正確的教育方法,其實孩子的教育問題就要明顯的少很多了。當真正出現問題時,我們需要用積極的暫停讓自己的感覺先好起來,並且在親密和信任的基礎上解決問題,有時候我們冷靜下來道歉之後,再運用一個正面管教工具,就更容易做到和善而堅定。
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要和孩子共同成長。推薦您平時閱讀一些好的書籍【正面管教】【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吼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