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此生難求世間樂
-
2 # 芭而蒂男裝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政治和戰爭上展現出驚人實力的始皇帝,實在是難有時間和精力去教育子女。
從各種史料上翻閱可知,秦始皇有23個兒子10個女兒。
女兒自不用說了,自古女子無地位,以至於現在連有個記載的名字都沒有。
留下姓名的兒子也只有四個,長子扶蘇、公子高、公子將閭、胡亥。
都說秦始皇是個無德暴君,以至於秦二世而亡,可是跟進最近幾十年的考古發現,秦朝的律法其實相當的人性化,並沒有其他朝代所說的暴虐。歸根結底還應該是成王敗寇,和被歷史上黑出翔的商紂王一樣,好好的一個有能力的好君主也成了暴君的代名詞。
言歸正傳,根據根據史料記載,皇長子扶蘇可以說的相當有能力有政見的人,可惜霸道的始皇帝並沒有給他施展的機會。
秦二世從目前來看確實就是個傻孩子,所有才會被扶持上位,
公子高在始皇帝死後為保全自己的族人也被迫害而死,從這個角度來說,能為了族人而赴死的人,想來也是個人物。
公子將閭和他另外兩個沒留名的兄弟也在大殿之上自殺身亡,死得相當憋屈卻也失魄力。
總結多個可考據的秦二代言行舉止,他們的教育算是尚可的,可惜也只能說尚可。生在帝王家庭的人卻沒有抗風險和翻盤的能力,要麼說他們太單純,要麼只能怪秦始皇活的太強勢死的又太突然。
-
3 # 另類視角看歷史
專家說秦始皇有三十三個孩子,這個數目存疑。史書上關於秦始皇的子女,著墨不多。我們知道得較多的,只有扶蘇和胡亥。作為一個日理萬機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不可能手把手地教育每一個孩子,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多半是借孩子老師之手。透過看他給孩子請的老師是些什麼人,我們就可以窺探到秦始皇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這裡我們重點談談秦始皇對扶蘇和胡亥的教育。
一:秦始皇對扶蘇的教育。
扶蘇的老師,是當時名動天下的儒家大學者淳于越。
看到這裡我們就奇怪了。秦始皇不是獨尊法家痛恨儒學麼?秦始皇身邊一直是法學家李斯趙高這些人。其實,作為一個心懷天下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一開始對諸子百家都是包容的,反正為我所用。早年的秦始皇,在咸陽設立了博士輔政團隊,把從六國吸收過來的諸子百家,都弄到這個輔政團隊參政議政。其中,扶蘇的老師淳于越,就是這個輔政集團的首腦人物。
由此可見,秦始皇一開始是想百花齊放,吸收各派人材為自己服務的。所以他讓大儒淳于越做扶蘇的老師。只是到最後,秦始皇的軍隊打通東方的土地後,尤其是打下齊魯大地後,各地儒生潮水般湧進咸陽,一方面是為了討生活,一方面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但這些大儒自恃才高,特喜歡對朝政指手劃腳,甚至變著法兒譏諷秦始皇,從而激怒了他。在李斯趙高等人的鼓動下,始皇對儒生痛下殺手,這就有了〝焚書坑儒〞的故事。
扶蘇的老師淳于越到底是個什麼人?秦始皇為什麼派他做扶蘇的老師?從他敢於觸怒秦始皇,我們就對他有個粗略瞭解。他最初是齊國博士,入秦後任僕射,和李斯是極好的朋友,但因主張分封制阻止始皇焚書和李斯撕破臉皮,招來殺身之禍。作為扶蘇的老師,亦是扶蘇的代言人,淳于越對秦始皇焚書,極力阻止,甚至以死相諫。
淳于越的儒家思想,深刻地影響到了扶蘇。對扶蘇的人格塑造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我們也可以說,這是秦始皇的教育思路在扶蘇身上的一個投射。一開始,秦始皇並不認為儒學是洪水猛獸,他對淳于越的博學多才很欣賞,所以放心地把這個兒子交給淳于越。但隨著儒法鬥爭愈來愈你死我活,扶蘇被歷史洪流捲了進去。可以看出,淳于越對扶蘇的人格塑造,基本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和要求。
扶蘇的母親鄭妃,喜歡唱戰國時的流行歌曲《山有扶蘇》,始皇就給這個兒子取名扶蘇,意即〝樹木般枝繁葉茂〞,可見始皇對這個兒子滿心歡喜,且寄於厚望。他指派當時名動天下的儒家大學者淳于越作扶蘇的老師,期望扶蘇能在淳于越的培養下成為經天偉地的棟樑之才。
年輕時的扶蘇不僅機智聰穎,且具有悲天憐人的情懷。但朝政的發展,越來越不是他老師期望的樣子,他憂心心焚。對於父親焚書坑儒,他極力勸阻。他說〝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調法孔子,今皆重法繩之,恐天下不安〞。
其時的始皇己經完全變了。他想,我這兒子怎麼啦?淳于越這是把他帶進了溝裡。他非常懊悔,當初不該讓淳于越做扶蘇的老師。認為這孩子被洗腦了,太軟弱,將來無法面對政壇的大風浪。
被觸怒的秦始皇殺了淳于越,把扶蘇派往朔風勁吹的北方,到部隊去接受洗禮。同時讓將軍蒙恬幫助好好教育他這個兒子。作為戰國名將的蒙恬,也對這個謙和有愛的皇家公子十分上心,他們一起巡邏,修築長城,帶兵打仗,使扶蘇儒雅的性格里滲進了堅毅的風骨。
扶蘇的老丈人是戰國一等一的大將軍王翦(插播一下,也小自豪一把:王翦是鄙人的一世祖,他後人中有個叫王羲之的,他也是鄙人的直系祖先。我家的族譜有明確記載。),即消滅了楚國的那位。秦始皇選王翦做扶蘇的丈人,讓蒙恬帶扶蘇帶兵打仗。王翦和蒙恬,都是秦王朝最牛的將軍。秦始皇讓這兩位軍事天才教育和培養自己的兒子,可謂良苦用心。可見,儘管對兒子不滿,但他始終沒放棄這個兒子。
但經究扶蘇還是被趙高假傳聖旨被逼自殺。他本有機會反抗,但忠厚仁孝的扶蘇還是選擇了自殺。扶蘇從容赴死,被後人惋惜。但他終究不是秦始皇想要的模樣。秦始皇對扶蘇的教育和培養是成功還是失敗?如果扶蘇所代表的儒學能借扶蘇之手,在更早的秦王朝得到推廣,今天的中國又會是個什麼樣子?我們都不得而知。因為歷史沒有假設。
二:秦始皇對胡亥的教育。
胡亥登了帝位,看上去贏了,實質上輸了。他成了老師趙高的傀儡,也搭上了秦朝的江山,甚至搭上了自己的小命。
秦始皇能讓趙高服侍在自己身邊,並給他越來越多的權勢,應該與他的一個特殊的身份有關:趙高是胡亥的老師。始皇親手給胡亥挑這個老師,是想讓趙高好好教育好這個兒子,讓胡亥成為扶蘇之外的另一個選擇。儘管始皇始終沒放棄扶蘇,但他對扶蘇所代表的儒學有忌憚。趙高法家的背景,顯然讓秦始皇更鐘情。畢竟,他的丞相李斯也是法家。這樣,一個完全由法家主導的國家,才能平穩前進。趙高算得上秦始皇的影子,但最後卻成了秦王朝的掘墓人。
秦始皇最喜歡的兒子其實還是胡亥,但他最上心的兒子卻是扶蘇,因為扶蘇早有英名,為天下士人敬仰。在秦始皇十歲那年,秦始皇就把貼身太監趙高帶到胡亥身邊,讓他手把手教育這個孩子。據說,趙高走進胡亥的房間,第一件事就是送給胡亥一把銅權衡(當時的稱)。胡亥不知道什麼意思,趙高就給他演繹,結果發現稱的同樣物品,每次重量都略有不同。趙高說,你是不是想要公平?想要確切的結果?但這世上哪有絕對的公平。趙高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你用銅去換取一枚同樣重量的金子,你是否願意?胡亥搖搖頭。於是趙高說,權勢可以讓人願意,因為公平的解釋權,掌握在有權勢的人手裡。
趙高這個人,才高八斗,不僅是大書法家,也是當時屈指可數的法律學者。秦始皇統一文字時,就找幾個寫字漂亮的人寫全國規範貼,其中的《愛歷管》,就是趙高寫的。唐代張懷瓘在《書斷》中說:〝趙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書。〞,意思是趙高篆體字寫得好,秦始皇就讓他教胡亥寫字。
趙高作為法律學者,對秦律倒背如流。據說有次他犯了罪,蒙毅(蒙恬的兄弟)要處死他,他硬是依靠對法律的熟悉,在皇帝那裡說個三六九五,讓皇帝把他放了。
可見,才高八斗的趙高在當時的秦王朝,絕非等閒之獎。始皇把這樣一個出色的書法家和法律學者派去做胡亥老師,和把儒學大師淳于越派給扶蘇做老師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想把他們培養成棟樑之才,讓秦王朝江山永續。
但胡亥顯然被趙高帶偏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怎麼沒覺察到趙高的邪惡?他其實一直想推行自己的理想,讓理想旗幟借兒子之手繼續飄揚,即兩個兒子身上代表的儒家和法家。歷史學者總是說秦始皇更鐘情法家,但他並不是一開始就獨尊法家的。
他終究還是讓法家代表趙高來教自己的小兒子,是不是一種補救?對淳于越〝腐蝕〞自己另一個兒子扶蘇的補救?
但世代卑賤的趙高,加上太監的出身,讓這個人的內心一直不平衡,用邪惡的目光看世界。他把這種邪惡投射到胡亥身上,一身才學成了摧毀秦王朝的武器,也使胡亥背上千古罵名。
秦始皇把胡亥交給了一個魔鬼,他對趙高的信任毀了自己的兒子,也毀了自己親手打造的基業。趙高借胡亥之手,殺死了扶蘇,又殺死了秦始皇幾乎所有的兒子和女兒,然後又殺了他的學生胡亥,立了個裝瘋賣傻的子嬰為帝。他這個老師,完全辜負了始皇的期望。
史學家曹冏說:〝胡亥少學刻薄之教…不能改制易學,寵任兄弟,而乃諮謀趙高,自幽深宮,無政讒賊,身殘望夷,豈可得哉?〞
結語:透過秦始皇對扶蘇胡亥的教育培養,我們可以看出思路,即我們可以從秦始皇給兩個兒子請的不同老師中看出,秦始皇想把自已的治世理想投射到兩個兒子身上。扶蘇的老師代表的儒家,以及胡亥老師趙高代表的法家,在不同的時期都受到始皇的重視。早期的秦始皇至少不排斥儒家,他的手下有不少儒生身居要職,所以他請儒家學者淳于越教育自己的大兒子扶蘇。晚年的秦始皇對法家痴迷,於是派法家學者趙高去教自己的小兒子胡亥。扶蘇敦厚仁孝,胡亥刻薄少恩,都是儒家和法家該有的樣子。但胡亥所謂法家,沒有插上理性的翅·膀,遂成風中枯竹,飄落進歷史的塵埃之中…
(圖1:秦始皇的影視形象。圖2:胡亥的影視形象。圖3:兵馬俑。)
-
4 # 浮沉的歷史
根據歷史記載,秦始皇一共生育了兒子23人,其中留下姓名的只有四個扶蘇、公子高、公子將閭、胡亥兒子。
在這幾個兒子中,秦始皇對於胡亥的教育要求是有史料記載的,秦始皇給胡亥請的老師就是大名鼎鼎的奸臣趙高。趙高不僅十分精通秦國的法律,而且還是當時的一個書法大家,趙高的這些才能說明了秦始皇要求其子學習的內容主要是:秦國法律和文字的書寫。
而對於扶蘇的教育就沒有特別的清楚了,不過透過扶蘇曾經勸說過秦始皇要“實行仁政,體恤民力”來看,扶蘇想必應該是接受了不少來自儒家的東西。
由於史料的極度匱乏,秦始皇究竟是如何教育後代的具體問題很難說清楚,但是可以相信秦始皇對於後代的肯定是很注重的,培養接班人一直是政治的重要內容。
-
5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秦始皇可以是偉大的帝王,但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在教育子女方面,秦始皇的確十分失敗。他比較出名的兩個兒子,一個是公子扶蘇,一個是後來的秦二世胡亥。
這兩個孩子,可以說都沒有被教育成才,公子扶蘇性格懦弱,一言不合就自殺,也不調查清楚什麼狀況。胡亥就更不用說了,典型的敗家子,把大秦帝國這偌大的家業,居然拱手讓給了宦官趙高。
01公子扶蘇受到傳統儒家教育影響,似乎不懂得什麼叫反抗。秦始皇一直以來都將大兒子公子扶蘇當成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為此公子扶蘇所接受到的教育,當然是全國最好的。
秦國的博士集團領袖人物,便是當時的大儒家淳于越。所以公子扶蘇當然是得到過淳于越的諄諄教導。
但是秦始皇我們是知道的,他對儒家思想非常討厭,他是法家的忠實擁護者。所以在法家代表李斯的建議下,秦始皇開始摒棄儒家。可是儒家當時在朝中是有一定勢力的,而且公子扶蘇是儒家弟子,他當然要支援儒家。結果秦始皇一怒之下,坑殺了部分儒生,而憤憤不平的公子扶蘇,也被打發到了蒙恬的軍中。在秦始皇看來,儒家的思想已經將公子扶蘇訓練得懦弱無能,所以秦始皇希望透過軍旅生涯,將扶蘇鍛鍊成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軍事生涯的鍛鍊,的確可以磨練扶蘇的脾性,可是儒家思想的深入,早就已經無法改變。本身這是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可萬萬沒想到的是,秦始皇突然就死了。秦始皇的死,使得扶蘇歷練的生活也從此中斷。趙高和李斯密謀,將公子胡亥扶上了皇位。趙高是為了架空胡亥,將來自己做皇帝。
而李斯則是擔心扶蘇登基以後,會報復自己,畢竟李斯這位法家代表人,跟扶蘇這位儒家弟子是尿不到一個壺裡的。
封其書以皇帝璽,遣胡亥客奉書賜扶蘇於上郡。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史記》
所以扶蘇失去了皇位,可讓人不解的是,當秦二世將賜死的詔書傳達到扶蘇手裡的時候,大家都勸他要起事,至少要調查清楚。可扶蘇卻認為父親要自己死,那必然就得去死了,這是典型的傳統儒家思想,結果扶蘇就自殺了。
02秦二世胡亥吃喝玩樂,完全不把天下大事放在眼裡。秦始皇工作繁忙,不僅要滅亡六國,還要修築長城,統一文字度量衡,偌大的秦始皇陵墓,他時不時也要去監工。
所以秦始皇壓根就沒有任何多餘的時間,去管理其他孩子。他將全部精力都給了公子扶蘇,其他孩子的教育問題就被忽視了。
比如說胡亥這個孩子,很顯然就是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一心就想著上位,可是上位以後,到底該做些什麼?怎麼做才能夠將秦朝千秋萬代地延續下去?他從來不會去考慮這些問題。他只知道聽從趙高的建議,以至於後來,朝政大權都給了趙高,自己也成為了趙高手裡的傀儡。但凡受到一點教育,胡亥也不會變成這個德行。趙高也是看中了胡亥這一點,他認為胡亥沒有什麼文化和思想,是非常好控制的。所以在慫恿李斯的時候,果斷推薦胡亥作為接班人。其實不要說胡亥這個人,秦始皇其他幾個兒子,也都沒什麼能力。胡亥上臺以後,擔心自己的皇位被兄弟們搶走,所以先後將所有兄弟都給賜死了。
這些人難道就不會反抗一樣?當然不會,因為他們一來沒有足夠的實力跟胡亥對抗,二來沒有相應的能力做這些事情。
趙高曰:“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此則陰德歸陛下EUR,害除而奸謀塞,群臣莫不被潤澤,蒙厚德,陛下則高枕肆志寵樂矣。計莫出於此。”二世然高之言,乃更為法律。於是群臣諸公子有罪,輒下高,令鞠治之。殺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財物入於縣官,相連坐者不可勝數。---《史記》
他們似乎已經屈服慣了,這就是秦始皇對其他孩子的教育現狀。其實在戰國時期,各國公子的教育,似乎都比較類似。嫡長子或者指定的繼承人才有資格受到良好教育,其他庶出的兒子,基本上都是淪為質子的命,更別說良好教育了。
03人無完人,秦始皇雄才大略,也只能顧好自己的一生。天底下沒有完美無缺的人,秦始皇也不例外。他這一生已經非常令人驚豔,如果再要求他做一個教育家,我看有些過分了。
侯生、盧生相與譏議始皇,因亡去。始皇聞之,大怒曰:"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妖言以亂黔首。"於是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軍於上郡。---《資治通鑑》
秦始皇自幼就在夾縫中生存,在他登基以後,呂不韋掌控朝政,母親淫亂後宮。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始皇帝,壓根就不會受到什麼良好的教育。
他長大以後,透過自己的努力,不僅奪取了呂不韋的權力,而且將與母親淫亂的嫪毐一黨給消滅了,終於真正掌握了秦國的大權。這個時候他才真正開始了征伐天下之路。平定天下六國談何容易,秦始皇沿用當年秦昭襄王遠交近攻的策略,團結偏遠的齊國,從身邊的南韓、趙國以及魏國這三晉下手。隨後燕國、楚國也就相繼沉淪了,等到這五國都被秦始皇消滅以後,齊國居然不戰而降。從此秦始皇完成了一統天下的重任。他不希望天下再像過去周王室那樣搞分封制度。因為分封就預示著分裂,所以他徹底實行郡縣制度,我們現在實行的行省制,其實就源自於郡縣制。此後,秦始皇將各國長城連成一片,以此抵擋匈奴人的進攻。又實行了車同軌書同文的政策,全國統一以法治國等等。這些事情都是秦始皇所需要操勞的。
當然了,他也求長生不老,並且為此花費巨大。所以說人無完人,在子女教育方面他的確投入的精力不多。倒不是說他不願意教育孩子,而是因為他實在是太忙了。
總結:教育實在是太重要,否則富不過三代不是夢。秦始皇沒有教育好扶蘇和胡亥,所以秦朝短短十多年時間就滅亡了。同樣劉備沒有教育好劉禪,蜀漢王朝只能偏安一隅。司馬炎沒有教育好司馬衷,西晉王朝五十年終結。隋文帝楊堅沒有教育好隋煬帝楊廣,結果隋朝也是兩代而終結。
富不過三代,果真是一個魔咒嗎?由此可見子女的教育問題,的確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正是因為父母缺少對子女的關心,所以子女們成了不學無術之人。
普通家庭要想望子成龍,那就要注重教育。富裕家庭希望孩子延續富足的生活,那也需要注重教育。家裡真的有江山需要繼承的,那更加需要注重教育了。
參考資料:
《史記》
《資治通鑑》
-
6 # 博大有趣的時間長河
無論是什麼史書都很少提及秦始皇的孩子,應該是很少教育,基本上大部分皇帝都很少去親自教育子女,都是交給臣子去教導
-
7 # 小帥筆談
秦始皇可以是偉大的帝王,但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在教育子女方面,秦始皇的確十分失敗。他比較出名的兩個兒子,一個是公子扶蘇,一個是後來的秦二世胡亥。
這兩個孩子,可以說都沒有被教育成才,公子扶蘇性格懦弱,一言不合就自殺,也不調查清楚什麼狀況。胡亥就更不用說了,典型的敗家子,把大秦帝國這偌大的家業,居然拱手讓給了宦官趙高。
01公子扶蘇受到傳統儒家教育影響,似乎不懂得什麼叫反抗。
秦始皇一直以來都將大兒子公子扶蘇當成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為此公子扶蘇所接受到的教育,當然是全國最好的。
秦國的博士集團領袖人物,便是當時的大儒家淳于越。所以公子扶蘇當然是得到過淳于越的諄諄教導。
但是秦始皇我們是知道的,他對儒家思想非常討厭,他是法家的忠實擁護者。所以在法家代表李斯的建議下,秦始皇開始摒棄儒家。可是儒家當時在朝中是有一定勢力的,而且公子扶蘇是儒家弟子,他當然要支援儒家。結果秦始皇一怒之下,坑殺了部分儒生,而憤憤不平的公子扶蘇,也被打發到了蒙恬的軍中。在秦始皇看來,儒家的思想已經將公子扶蘇訓練得懦弱無能,所以秦始皇希望透過軍旅生涯,將扶蘇鍛鍊成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軍事生涯的鍛鍊,的確可以磨練扶蘇的脾性,可是儒家思想的深入,早就已經無法改變。本身這是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可萬萬沒想到的是,秦始皇突然就死了。秦始皇的死,使得扶蘇歷練的生活也從此中斷。趙高和李斯密謀,將公子胡亥扶上了皇位。趙高是為了架空胡亥,將來自己做皇帝。
而李斯則是擔心扶蘇登基以後,會報復自己,畢竟李斯這位法家代表人,跟扶蘇這位儒家弟子是尿不到一個壺裡的。
封其書以皇帝璽,遣胡亥客奉書賜扶蘇於上郡。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史記》
所以扶蘇失去了皇位,可讓人不解的是,當秦二世將賜死的詔書傳達到扶蘇手裡的時候,大家都勸他要起事,至少要調查清楚。可扶蘇卻認為父親要自己死,那必然就得去死了,這是典型的傳統儒家思想,結果扶蘇就自殺了。
02秦二世胡亥吃喝玩樂,完全不把天下大事放在眼裡。
秦始皇工作繁忙,不僅要滅亡六國,還要修築長城,統一文字度量衡,偌大的秦始皇陵墓,他時不時也要去監工。
所以秦始皇壓根就沒有任何多餘的時間,去管理其他孩子。他將全部精力都給了公子扶蘇,其他孩子的教育問題就被忽視了。
比如說胡亥這個孩子,很顯然就是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一心就想著上位,可是上位以後,到底該做些什麼?怎麼做才能夠將秦朝千秋萬代地延續下去?他從來不會去考慮這些問題。他只知道聽從趙高的建議,以至於後來,朝政大權都給了趙高,自己也成為了趙高手裡的傀儡。但凡受到一點教育,胡亥也不會變成這個德行。趙高也是看中了胡亥這一點,他認為胡亥沒有什麼文化和思想,是非常好控制的。所以在慫恿李斯的時候,果斷推薦胡亥作為接班人。其實不要說胡亥這個人,秦始皇其他幾個兒子,也都沒什麼能力。胡亥上臺以後,擔心自己的皇位被兄弟們搶走,所以先後將所有兄弟都給賜死了。
這些人難道就不會反抗一樣?當然不會,因為他們一來沒有足夠的實力跟胡亥對抗,二來沒有相應的能力做這些事情。
趙高曰:“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此則陰德歸陛下EUR,害除而奸謀塞,群臣莫不被潤澤,蒙厚德,陛下則高枕肆志寵樂矣。計莫出於此。”二世然高之言,乃更為法律。於是群臣諸公子有罪,輒下高,令鞠治之。殺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財物入於縣官,相連坐者不可勝數。---《史記》
他們似乎已經屈服慣了,這就是秦始皇對其他孩子的教育現狀。其實在戰國時期,各國公子的教育,似乎都比較類似。嫡長子或者指定的繼承人才有資格受到良好教育,其他庶出的兒子,基本上都是淪為質子的命,更別說良好教育了。
03人無完人,秦始皇雄才大略,也只能顧好自己的一生。
天底下沒有完美無缺的人,秦始皇也不例外。他這一生已經非常令人驚豔,如果再要求他做一個教育家,我看有些過分了。
秦始皇自幼就在夾縫中生存,在他登基以後,呂不韋掌控朝政,母親淫亂後宮。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始皇帝,壓根就不會受到什麼良好的教育。
他長大以後,透過自己的努力,不僅奪取了呂不韋的權力,而且將與母親淫亂的嫪毐一黨給消滅了,終於真正掌握了秦國的大權。這個時候他才真正開始了征伐天下之路。平定天下六國談何容易,秦始皇沿用當年秦昭襄王遠交近攻的策略,團結偏遠的齊國,從身邊的南韓、趙國以及魏國這三晉下手。隨後燕國、楚國也就相繼沉淪了,等到這五國都被秦始皇消滅以後,齊國居然不戰而降。從此秦始皇完成了一統天下的重任。他不希望天下再像過去周王室那樣搞分封制度。因為分封就預示著分裂,所以他徹底實行郡縣制度,我們現在實行的行省制,其實就源自於郡縣制。此後,秦始皇將各國長城連成一片,以此抵擋匈奴人的進攻。又實行了車同軌書同文的政策,全國統一
以法
治國等等。這些事情都是秦始皇所需要操勞的。
當然了,他也求長生不老,並且為此花費巨大。所以說人無完人,在子女教育方面他的確投入的精力不多。倒不是說他不願意教育孩子,而是因為他實在是太忙了。
總結:教育實在是太重要,否則富不過三代不是夢。
秦始皇沒有教育好扶蘇和胡亥,所以秦朝短短十多年時間就滅亡了。同樣劉備沒有教育好劉禪,蜀漢王朝只能偏安一隅。司馬炎沒有教育好司馬衷,西晉王朝五十年終結。隋文帝楊堅沒有教育好隋煬帝楊廣,結果隋朝也是兩代而終結。
富不過三代,果真是一個魔咒嗎?由此可見子女的教育問題,的確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正是因為父母缺少對子女的關心,所以子女們成了不學無術之人。
普通家庭要想望子成龍,那就要注重教育。富裕家庭希望孩子延續富足的生活,
那也
需要注重教育。家裡真的有江山需要繼承的,那更加需要注重教育了。
回覆列表
我認為應該是兩面性,長子扶蘇謙謙君子,並且心存百姓是秦始皇指定的創始人,結果,一個王者卻被,兩個最信任的人給背叛了,在他死後,趙高和李斯篡改了詔書,將二兒子胡亥立為皇帝,最終致使胡亥滅亡,而孺子嬰,不說能不能勝過秦始皇?可他的能力至少與扶蘇是相差無幾的,但是那個時候秦朝的滅亡已成定局,非人力所能阻擋,也就造就了秦朝20而亡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