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永恆Amy待續

    大明建立後,在邊境一代設立了四十多個衛所,防止蒙古的侵襲,不過,邊境苦寒,使得防衛線不得不多次內移。

    靖難成功後,朱棣將京城從南京遷往北京,天子守國門,何等的氣勢,當然,也有將政治中心轉移到自己根據地的目的在裡面。這裡綜合了一下觀點,沒有表明自己旗幟鮮明的立場,確實是,確實是無奈啊。每次寫東西,回頭一看,感覺本來寫之前不是這個意思的,寫完之後負能量太多,改半天,還是帶些負能量,這以後要改,慢慢來吧。

    朱棣天子守國門,無論怎樣理解,不可否認的是,朱棣將自己更加的接近對明政權威脅最大的蒙古。

    朱棣其實很多時候以攻為守,五徵蒙古,使得蒙古對明產生忌憚,不敢輕易南下,這是建立在國力,軍隊絕對強大的情況下。國力,軍隊弱了,天子也守不住國門的。球隊弱了,光靠守門員的神勇也很難守住球門的。

    明英宗朱祁鎮為朱棣曾孫,九歲繼位,由張太后輔政,張太后並沒有行武則天的做法,也不許外戚干政,而是任用了明宣宗時期的賢臣來輔佐朱祁鎮,使得國君雖年少,但國力不減。

    但九年後,張太后和一批老臣相繼離世,朱祁鎮也慢慢長大,信任並重用一直相伴的太監王振,使得王振權力越來越大,排斥異己,興風作浪肆無忌憚。

    當時蒙古分裂為瓦剌和韃靼。瓦剌不斷在邊境騷擾,劫掠,且時不時的還來朝貢,由於明朝對於來朝貢的使國,往往會還與重禮,所以朝貢是假,來騙取高額的回禮才是真實目的。

    王振對此十分不滿,下令減少回禮,瓦剌便依此為藉口,帶兵馬從大同、宣府、遼東等方向進攻明朝。

    王振向朱祁鎮建議御駕親征,許多大臣極力勸阻,但年少氣盛的朱祁鎮不聽,執意親征,卻御駕親征途中卻被瓦剌俘獲。

    御駕親征有錯嗎?朱棣,朱瞻基都御駕親征過,沒有人說有什麼錯,原因是全都獲取了勝利,朱祁鎮御駕親征卻被後人一致說是個錯誤,其主要原因是失敗了。

    時年僅23歲的朱祁鎮,渴望著像明成祖朱棣,父皇朱瞻基一樣,親征蒙古,馳騁草原,以豐功偉績永載史冊。志向沒什麼問題,而且第二次當皇帝后的做法也證明其並不是個昏君,但光有志向,卻沒有實際的軍事鬥爭經驗,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

    朱祁鎮時期的明朝,其實國力,軍力並不弱。但他御駕親征,卻像是一場假日郊遊,出征前沒有任何必要的軍事準備,沒有軍事規劃,糧草沒有到位,軍隊還沒有集結完畢,僅僅帶著京城的從未經歷過戰火軍隊便出發了,裡面的各中低階軍官將領摻雜了太多跟著皇帝混資歷的功勳子弟。高階將領如兵部尚書鄺埜其實就一個文官,英國公張輔適合南方作戰,又帶領一幫散兵遊勇實在有心無力。軍隊散著出去的,必定散著回來。

    朱祁鎮失敗被俘和其雖有宏大的軍事願景,卻無明智的軍事頭腦,清晰的軍事規劃,踏實的軍事部署,完善的後勤保障等有關,和是否御駕親征關係很小,當然,如果聽從大臣的建議,派主將出徵,不對王振言聽計從,也許便不會有之後的屈辱經歷,但歷史也不會重來一遍,來證明不御駕親征便一切太平。

  • 2 # 使用者72784375354

    明英宗御駕親征,文武齊備。兵部尚書,常勝將軍都上了前線,抱有必勝之心。戶部籌餉,兵部轉餉。兵部尚書上了前線,轉餉落在了兵部侍郎頭上。于謙把軍餉屯於通州垻上,(北京保衛戰怕也先截)遲遲不運,餓死了土木將士。于謙罪大惡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小山豐太郎要刺殺李鴻章,導致《馬關條約》的欠款減少了一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