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一慄
-
2 # 匡匡胡謅
糧食價格受國家調控,上下浮動不會太大,再一箇中國農業的機械化程度太低,不像國外機械化程度非常好,幾百畝地只要幾個人管理,成本大大降低,中國農業競爭不過國外進口食品的,農民要想富起來。只有加快轉型的步伐
-
3 # 雨韻166360550
採用流水賬的形式,記錄本世紀中國和國際糧商對撼的過程。總體而言是先在大豆上小輸,然後全面大勝。大勝的時間點正好和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點吻合。
先說大豆:
中國傳統的大豆產區在東北,尤其是黑龍江。大豆生產出是豆油和豆粕,豆油都清楚是食用油,而豆粕是動物飼料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1994年以前,中國的大豆是基本自足的,還少量出口,之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對肉類的需求增加,中國開始成為純進口大豆國家。
到2011年,中國75%的大豆需要進口。相應的華人均肉類消費量從幾十年前的不到10公斤/年,上升到2011年的60公斤/年,接近歐美國家的水平,遠超亞洲其他國家(比如2011年的南韓是37公斤)。
而國際糧食貿易基本上被ABCD四大國際糧商壟斷,既然中國75%的大豆需要進口,他們當然不甘心賣低價,同時他們更希望控制中國的大豆壓榨市場,把整個供應鏈都掌握在他們手中。於是本實際初,他們開始行動了。
2001~2004年,因為炒作中國需求,美國大豆從415炒到1064(單位是:美分/蒲式耳),同期中國大豆也跟漲。導致東北豆農大量擴種,國內壓榨能力也大幅增加。然後從2004年4月,國內外大豆價格暴跌,短短7個月時間,美國大豆從1064跌到500,攔腰跌去一半還多。國內的大豆價格也一樣暴跌,很多豆農鉅虧。而國內的壓榨企業,他們進口的大豆還在海上,價格就已經跌去一大截,不得不“洗船”,就是寧願違約罰款,也不願收貨,讓賣家轉賣給其他人。很多國內壓榨企業由於居額虧損倒閉,外資乘機低價收購佈局,基本上控制了中國的壓榨行業。可以說這次大豆戰爭,中國輸了,而且輸得很徹底。不過也警醒了中國,在隨後而來的更大規模對撼中,中國有了經驗。
既然外國資本控制了中國的壓制市場,他們當然要追逐最大的利潤。於是從2006年開始,又一波更大的上漲開始了,美國大豆從500多,一直漲到2008年7月的1654,對中國的影響就是:豆油從5000/噸,最高漲到15000/噸,豆粕從2000元/噸漲到4000多/噸。導致國內的食用油和豬肉價格在2008年達到一個高峰。
而當時,中國幾乎無能為力,因為在2008年以前,中國的糧食儲備以主糧為主(小麥和玉米),大豆和豆油的儲備很少。不過中國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在2008年3月,採用行政干預的方式,限制企業對食用油的漲價幅度,同時安排中儲糧和中糧等國企入市,採用小包裝食用油定點供應。豆油價格從3月4號開始暴跌,短短半個月,從15000跌到10000左右。很多哄抬價格和搞囤積的商家血本無歸。
豆油價格是壓下來了,但大豆的價格沒辦法,因為主要靠進口。於是國內外投機商接著把豆粕的價格炒到4200/噸,導致肉類和家禽類價格暴漲,不過就在這時候,全球的金融形勢已經開始見頂。
08年金融危機爆發,大豆價格也隨之暴跌,從7月初的高點,到年底價格跌去一半。中國的豆農再一次面料鉅額虧損。
可以說從08年以後,中國雖然大豆進口量越來越多,但國內的大豆價格基本上處於一種穩定的狀態。投機者只好在豆油和豆粕之間玩翹翹板,沒人敢去炒大豆了。
以中國的人口和耕地面積來說,中國不可能讓主糧和大豆同時自給自足。所以中國現在的策略就是:主糧一定要自給自足,大豆靠進口。對於東北大豆種植區,一畝地主糧的產量是大豆的三倍。如果要實現大豆自足,每年糧食就會有1億多噸的缺口。這是很恐怖的事情。
大豆少了,無非是做菜少放點油或者少吃點肉,但如果主糧少了,就要出大事。有人說主糧也可以進口,下面我會談到的,看看主糧如果也靠進口,中國可能比印度還慘。
中國現在從農民那裡收購糧食的價Grand SantaFe來越高,這錢花的是非常值得的。比如每年多花100億元從農民那裡收購糧食,讓農民覺得划算而願意種糧,這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靠國外進口,可能要多花1000億甚至上萬億。
對於美國和南美的農民,中國事實上也在幫他們撐價,讓外國農民覺得價格划算而願意為中國種大豆,這是中國最好的選擇。
-
4 # 北斗七星2017
全球糧食減產,肯定是遇到了百年一遇的自然災害了,不是水災,就是乾旱,那肯定不會光只是你糧食減產,其它行業也同樣都成為了災區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會造成全球物質供應緊張而又短缺、物質價如同過山車一樣飛漲,你農民手中糧食漲價,那別人的工業品會漲的更兇,物價更高,你種田種菜的化肥農藥,日常生活用品價格也會漲的更高,你農民還想變成富翁?不變成叫化子就萬幸了。
當然,以上言論純屬忋人憂天,國家一定會動用國庫存糧全力救災滴,也會施行災後緊急法令,平抑物價,以確保人們家家戶戶都有飯吃滴,大家就別擔心好了。
-
5 # 踏浪者59675773
富裕就別想了,好點而已,反正不論是怎樣我家只有十斤米,吃完在買,如果去買米時被告知5O元十斤米要2000時,我買還是不買,回家啃牆嗎?農民不仲糧、豆、小麥自給自足,不居安思危很難說。哥有嫂有不好開口,爹有娘有不如自有。
-
6 # 雲種養
不會變富欲,糧食價格大幅度漲高,對於農民來說,只不過是兜裡的錢數多了,但是實際購買價值並沒有提升。
什麼叫富裕?富裕本質上不是錢多,而是錢更值錢了,錢的購買力提高。
假設,我們的糧食一斤從1元漲到100元,那麼農民同樣賣100斤糧食可能就能賺10000多元。
但糧食漲價了,幾乎所有的服務行業和產品都得漲價,農資得漲價,吃得鹽也要漲價、建築工地的工人工資也要漲,房子還得漲,汽車也得漲價,總之生活中,只要需要人的工業和服務行業都得因為糧食的漲價而漲價。
因為吃飯是剛需,糧食一漲價,如果要保持穩定,其它行業相應的必須都得漲。
那麼這樣一來,相當於整體上貨幣貶值了,對於農民來說還是沒有什麼意義。
從歷史上來看,糧價飛漲的時代,不僅僅是城裡市民的日子過得艱難,農民的日子過得更艱難。吃不起肉,買不起油等等,都是經常發生的。
所以說,糧食的價格必須在小幅度範圍內進行調整,超出這個範圍,對整個社會經濟都是一場浩劫。
-
7 # 手機使用者9596
農民手裡錢多了,雖然不富裕但貧富差距縮小了。小麥,玉米就按100元一斤。雖說別的物價漲的更高。但是隻要有吃的,別的東西買不買無所畏。但你沒有糧食吃的再貴你也得吃。以前有一代糧食換一代金子的故事你沒聽說嗎。
-
8 # 三農廣訊
說全球糧食減產農民不會變得富裕的理由有三個:一是糧價提高並不能提高農民的總收益。如果全球的糧食真的減產了,總產量就會下降,受供給量因素影響,糧食價格會有所提高,但因為產量較低,農民的總收益並不會提高。
二是糧食價格漲幅不會太大。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當糧食因災減產後,都會用國儲糧食來穩定糧價,不會出現瘋漲現象,所以既使糧食漲價,漲幅也相對有限。
三是減產糧食質量會有所下降。大家知道因災減產的糧食的容重、完整度、成熟度、口感等一些指標都會出現下降情況,導致糧食質量低,市場認可度低,既使價格有所上漲,也很有限。
-
9 # 手機使用者某某人
糧食價格的提高,同時也意味著化肥種子價錢的提高,這叫通脹!
農民所謂的富裕等同於購買力,不敢消費的農民也不是富裕的農民。
農民富裕必須靠全家人的共同努力、開源節流、勤儉持家來做到。到菜市場超市只買好的而不關心價格的農民才是富裕的農民。如果全國的農民都做到了,說明我們的國家才真正的強大起來了。
回覆列表
不會,我親身感受,我生為農村人,做農資,和農戶打交道17年,即使糧食漲價,各類農資產品也會漲。感覺就是,你感覺最難打交道的農民,最後他們還是不失淳樸的本色。種地致富,運氣,種植畝數,是關鍵,全球糧食價格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