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體育這碗雞湯麵

    說起足球聯賽的奇葩規則,這就不得不說中國足協!

    1.頭球得分,一個算2分

    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足協認為,中國足球應該注重培養力量型的球員,這樣可以與南韓這樣的力量派抗衡,也可以壓制東南亞的足球隊。因此頒佈了一條無比雷人的規定-頭球進球算兩分!在當時的球場上,你有時會看到這樣的場景,球員單刀已經晃過了門將,卻要把球挑起來頭球攻門!

    2.抽撲克牌定聯賽亞軍

    2002年甲A,聯賽收官戰結束後,意外出現了,深足和國安積分相同,誰是第二名呢?這時足協想到了一個妙招-抽撲克牌決定兩隊的名次,結果深足抽到了黑桃Q力壓國安拿到亞軍!

    3.聯賽取消升降級

    世界盃對於中國足協來說是一個偉大的目標!在01/02和04/05賽季為了國足衝擊世界盃,中國足協兩次取消頂級聯賽的升降級。

    4.輸球才能進中超

    中國足協在2004年首箇中超賽季制定了一條准入制度-2002賽季的積分乘以0.5加上2003年的排名來決定中超名額。在2003年甲A末輪,按照排名,重慶必須輸給青島,讓青島超過天津,這樣重慶才能力壓天津進入中超!出現了輸球才能進入中超的搞笑現象!

    5.限制每隊國腳數量

    還是在2004年,中國足協頒佈了一條轉會禁令,明確表示如果一支球隊擁有4名或4名以上國腳,將不允許再轉入新國腳!足協解釋是為了防止俱樂部實力出現兩極分化,但是國家隊每次集訓的名單都會有變動,國腳的定義如何精準核算,這是個問題,因此這條禁令實行一段時間後就不了了之了!

    中國足協的奇葩規定還有不少,一起來吐槽!

  • 2 # 康食夫

    距離歐洲五大聯賽新賽季開幕已經越來越近了,像五大聯賽以及正常足球聯賽的賽制都是贏球拿3分,平手1分,輸球0分,聯賽的球隊進行主客場兩回合的雙迴圈賽,最後由積分決定聯賽的排名以及升降級球隊。

    不過也有很多國家的聯賽賽制比較奇葩,下面我們就瞭解一下這些國家的聯賽規則是怎樣制定的。

    美國大聯盟

    足球在美國絕對算不上熱門的運動,橄欖球、棒球、籃球等運動的熱度都遠遠大於足球,不過美國大聯盟卻能吸引很多的世界級球星,比利亞、皮爾洛、蘭帕德、亨利、貝克漢姆、卡卡等人都曾效力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

    足球大聯盟簡稱MLS,MLS由二十支球隊組成,由於美國的國家面積非常大,為了方便起見大聯盟也效仿了NBA的賽制,分為東部和西部,這樣就大大減少了球隊征戰客場帶來的巨大消耗。

    每個區的球隊需要與同區其中的六個球隊交手三次,和同區另外三支球隊交手兩次,然後與不同區的十支球隊交手一次,積分最高的球隊獲得常規賽冠軍,常規賽結束以後就是季後賽,東西區排名前三的球隊都能獲得季後賽的參賽資格,另外不分東西部積分最高的四個球隊獲得季後賽附加賽的資格,四支隊伍捉對廝殺決出兩個名額參加季後賽。

    到了季後賽還是分成東部和西部兩個組,東西部的四個球隊各自進行雙迴圈的淘汰賽決出各個區的冠軍,最後這兩支球隊再競爭最後的總冠軍,最後的這場冠軍賽是一場定勝負。除了不是七局四勝的賽制,美國大聯盟可以說是完全效仿了NBA的規則。

    大聯盟建立的初期,如果常規時間內比賽踢平,還會採用五回合35碼單刀球決勝負,進攻球員在禁區外帶球5秒之內必須要射門,門將可以選擇出擊也可以像撲點球那樣等待對手最後的射門,透過35碼單刀球獲勝的球隊會獲得一個積分,不過在1999年又將這項規則取消。

    阿根廷甲級聯賽

    我們再來看看美洲的另一個國家阿根廷的聯賽,阿根廷甲級聯賽在2015賽季開始以前一直分為春秋季兩個部分,也就是說他們一年要進行兩個賽季的比賽,阿甲每年都會產生兩個冠軍,一個秋季冠軍一個春季冠軍,但是參加解放者杯的名額卻是以全年兩個賽季38輪比賽的總積分來確定。

    更有意思的是阿甲的升降級制度,在每年的秋季賽季末,將會統計出這20支球隊在過去六個賽季也就是三年內的平均成績,平均成績最差的兩個球隊直接降到乙級聯賽,平均成績倒數第三和第四的球隊則要同乙級聯賽的第三和第四名進行升降級附加賽。

    另外如果剛升上甲級聯賽一年或者兩年的球隊要計算三年平均成績的話則只計算在第一年或第二年頂級聯賽的成績。

    在2015賽季開始以後阿甲採用了全新的賽制,將聯賽的參賽球隊擴充到30支,還是採取單迴圈賽制,但取消了之前每年兩個賽季的制度,30個球隊單迴圈共計29輪賽事,在此基礎上阿根廷足協還額外增加了一輪德比戰,規定聯賽的地24輪為德比戰,不涉及德比賽事的球隊會隨機選擇球隊對戰。

    額外增加一輪德比戰的做法有些荒唐,不過新賽制下好歹有一個正常的冠軍得主,降級隊伍的產生就更麻煩了,賽季結束後計算過去四個賽季各隊的場均得分,得分最低的兩隊降入乙級。

    荷蘭乙級聯賽

    於阿甲奇特的降級制度,荷蘭的乙級聯賽一度沒有降級制度,在1971-1972賽季開始前,荷蘭取消了當時的第三級別職業聯賽,一直到08-09賽季都沒有降級制度,10到11賽季,荷蘭足總在荷乙之下又設立了半職業的荷丙聯賽,規定每賽季荷丙聯賽的冠軍能獲得參加荷乙聯賽的資格。

    到了13年阿賈克斯、埃因霍溫和特溫特三隊的青年隊又加入到了荷乙聯賽,不過這三支球隊無論成績如何都不會獲得升級資格,純粹是為練兵而存在。

    相比於荷乙的降級制度,他的升級制度可以說是神一樣的存在,八支符合條件的乙級隊與荷甲的倒數第2、倒數第3的球隊(荷甲倒數第1球隊直接降入乙級)進行主客兩回合制的三輪附加賽。

    這八個乙級球隊是怎麼產生的呢,首先把36輪的聯賽平均分成四個階段,每個階段成績最好的球隊獲得資格,另外就是去掉這四個階段的冠軍,打完36輪聯賽積分最高的四個球隊也獲得資格。

    然後四個階段的冠軍先展開爭奪,勝出的兩隊再與積分最高的四個球隊以及兩個荷甲的球隊進行8進4的比賽,勝出的四個球隊再進行第三輪比賽,最終的勝者能來到荷甲聯賽,這種升級制度可以說是相當複雜了。

    蘇格蘭超級聯賽

    大部分正常的足球聯賽都是主客場雙迴圈賽制,也有阿甲是單迴圈賽制,那麼三迴圈和四迴圈的賽制你聽說過嗎。

    蘇格蘭超級聯賽則是獨具特色的三迴圈賽制,蘇超的球隊比較少,只有12支,他們的聯賽先讓這12支球隊進行主客場的相互比賽,然後在進行第三迴圈的比賽,主場在哪裡由抽籤來決定。在33場聯賽結束以後排名前六的球隊進行單迴圈比賽爭奪冠軍,排在後六位的球隊也進行單迴圈的比賽,倒數第一名降級。

    奧地利最高級別的聯賽只有10支球隊,如果採用主客場雙迴圈賽制,一個賽季只有十八輪比賽,即便三迴圈賽制也只有27輪聯賽。

    他們採用的是主客場四迴圈的賽制,這樣增加了比賽的場次,也延長了聯賽的週期。亞塞拜然和瑞士等國的球隊數量都比較少,聯賽也是進行四迴圈的比賽。

  • 3 # 籃壇熱點

      俗話說,內行看逼格,外行看歡樂。

      今天的趣味足球關鍵詞——規則。

      規則不懂,你看個球?看球前先懂規則。但規則是人定的,也是人破壞的。別看幾條簡簡單單的規則,引發的爭議,發生的逗比事可並不在少數。

      規則一:全場有90分鐘

      一場足球比賽常規時間為上下半時各45分鐘。由於存在犯規,球員受傷等情況(比賽用時並不會因此停止),裁判在上下半時都會適當進行“傷停補時”。大多數情況下為1-5分鐘。

      冷知識:世界盃最長補時——13分40秒

      世界盃正式比賽的最長補時時間為1994年,南韓隊和玻利維亞隊的小組賽比賽。總共補時13分40秒。但雙方最後還是0∶0悶平。

      奇葩事:84分鐘就“被結束”的比賽  第一屆世界盃,法國與阿根廷的比賽進行到84分鐘時,巴西主裁竟提前吹響終場哨。賽場立馬騷亂,法國隊員和觀眾上前理論,組織者努力恢復秩序。半小時後,裁判竟又宣佈比賽重新開始。可法國隊員此時已在更衣室洗澡,只能伴著香噴噴的沐浴露和溼漉漉的頭繼續比賽…

      1990年世界盃半決賽義大利與阿根廷,當值法國裁判沃特羅特給加時賽的上半時比賽整整補時8分鐘,而這個超級補時的原因是:他!沒!看!表!

    圖文無關

      規則二:場上只能上11個人

      足球場上,雙方只能各上11個人。綜合戰術調整,人員傷病,體能分配等因素,每支球隊每場比賽都有3次換人機會。而換下去,罰下去的隊員不能再被換上場。

      吐槽:有時,有的隊場上可以有14個人…

      2002年世界盃,南韓隊有如神助,斬義大利勝西班牙,一路進四強。可是與義大利的比賽,南韓先是幸運獲得點球,緊接著義大利被罰下一人,單刀被吹越位,然後安貞煥就絕殺了。與西班牙的比賽,南韓進了個烏龍球被吹無效,西班牙兩次單刀被吹越位,致勝金球愣是被吹沒了。南韓隊如願獲得史上最佳成績,留下前任國足主帥卡馬喬被汗溼透的胳肢窩…

      奇葩事:場上只能有11個人,狗也不能例外…

      你以為世界盃是11個“人”的運動?不!作為人類的好朋友,狗狗也時不時會參與到比賽中去。

      1962年世界盃,巴西對戰英國的比賽中。如日中天加林查遇到了職業生涯最大的對手——一隻小狗。比賽中,一隻小狗衝進足球場斷了加林查的球並一直運球不肯停下,以過人見長的加林查對這樣一個強大的對手毫無辦法…

      在第十二屆世界盃,秘魯與喀麥隆的比賽過程中,也曾上演過人狗同場“競技”的場面。

  • 4 # 東曉臥西洲

    日本J聯賽的規則比較奇葩,2016賽季的冠軍鹿島鹿角隊後來被稱為“投機者”,引發很多爭議。

    J聯賽新賽制將整個聯賽分為兩個階段,每階段17場比賽,各自決出一個階段冠軍,這兩個階段冠軍再決勝負,勝者將獲得最終冠軍決賽的資格,另一個與之對決的隊伍是兩個階段積分最高的隊伍。這兩支隊伍採用主客場制,從而決出J聯賽冠軍的歸屬。

    2016賽季第一階段冠軍是鹿島鹿角,第二階段冠軍是川崎前鋒,總積分榜首位是浦和紅鑽。在冠軍爭奪中,鹿島鹿角先淘汰川崎前鋒,然後戰勝浦和紅鑽,奪得賽季冠軍。

    事後新科冠軍受到輿論的質疑,原因如下,在總積分榜上浦和紅鑽奪得歷史最高積分74分,川崎前鋒72,鹿島鹿角59。正常來講,應該是浦和紅鑽奪冠,但是新規則給了鹿島鹿角鑽空子的機會。鹿島鹿角在獲得第一階段冠軍後,第二階段17場比賽僅拿下20分,後期保留實力的做法昭然若揭。

    日本足協將聯賽冠軍的歸屬最後取決於一兩場決賽,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球隊整個賽季的努力,這也算是比較奇葩的做法了。

  • 5 # 是我的小黎

    據說在上世紀80年代,由於國足在世界盃預選賽的附加賽中輸給了大洋洲的紐西蘭隊。

    中國足協痛定思痛,斷定是中國足球頭球水平不行。

    於是一拍腦袋,要全國聯賽頭球進一個算兩分,完美詮釋了什麼叫頭痛醫頭。結果呢?大家也都知道了。

    到了90年代,咱們的甲A聯賽雖然已經開始,但只是“偽職業化”,規則還是漏洞不斷。

    如果兩隊積分相等,還能透過抽籤來定排名,結果鬧出了9和6兩個數字傻傻分不清的笑話。

    也許是中國足協覺得“甲A聯賽”這個詞不夠高大上,後來又搞了箇中超聯賽。

    積分要怎麼算?直接從甲A聯賽排名中升級嗎?不!中國足協一向喜歡標新立異,需要再除以前一個賽季的排名系數。

    於是出現了重慶力帆和天津康師傅那場比賽,“輸球才能升級進中超”的笑話。

    幸虧上海國際很識趣輸球輸掉冠軍,才避免了“輸球進中超”的尷尬。

    但中國足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毛病,也不是一兩天了。

    2000年中國足協就規定甲A聯賽不能用外籍門將,想借此提高中國產門將的實戰。

    而到了前幾個賽季,因為中國足球年輕球員不管用,中國足協就出了箇中超聯賽U23政策,強制規定年輕球員的出場名額。

    結果呢,經常出現一些年輕球員到垃圾時間才出場,或者有剛剛出場就馬上被換下的尷尬。

    些中超球隊寧願浪費一些換人名額,都不想讓U23增加出場時間。

    U23政策也變成一紙空話。這也跟當年中國足協“國奧戰中超”算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數來數去,還是屬於咱們的甲A聯賽和中超聯賽的奇葩規定最多。

  • 6 # 球說齊魯

    這個問題豈不是從我們身邊就可以找到答案?中國的聯賽規則就很奇葩。

    讓我們一起來大致盤點一下中國都有哪些比較奇葩的規則:

    1、U23規則。最早這個規定還是能看的,每場比賽上一個U23首發,這時候的規則還是能看懂的,但很多教練會選擇將這個首發的年輕人早早換下,這就成了一個搞笑的事情,所以足協連續兩年推出了U23政策的加強版,先是要求年輕球員和外援數目齊平,又要求國奧隊國青隊徵召的球員可以給俱樂部減免出場人次。但是這個規則是存在漏洞的,很多時候都會讓比賽莫名其妙,深圳隊在足協盃就因為弄不清規則被判罰0-3失利,很多觀眾也越發看不明白中國職業聯賽了。

    2.禁止外籍門將。如果說前一個規則魯能是獲益的,這個規則甚至可以說是在針對魯能。當年魯能傳奇門將薩沙風華正茂,結果被足協一個新規定趕走了。雖然現在看來王大雷等門將確實實力不俗,但是禁止外籍門將事實上是違反足球規律的。如果中國前鋒也和門將一樣不行,是不是要禁止外籍前鋒?那拉莫斯這樣的鋒衛搖擺人是不是就會在中國聯賽分外吃香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還沒到上班時間,領導喊你去,你應該什麼時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