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震旦講武堂
-
2 # 匠心刀劍
導語:在古代的時候,是冷兵器時代,當時的武器有很多,如果是說起來那可是說個三天三夜也是說不完的,因為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兵器,不過呢主流兵器一般都是,劍,槍,刀等等,不知道大家發現一個問題沒有,那就是在各種影視劇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古裝題材中,槍這把武器的出場率非常的高,而且他們雖然形狀不一樣,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
槍
這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槍上都有紅纓,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武器都是槍,比如項羽,再比如趙雲和馬超,槍對於很多人來說拿在手裡只能刺,但是對於這些人來說可就不一樣了,他們一般都是力大無窮,試想一下,拿著長槍在人群裡一揮,這個殺傷力可不是一般的大,不過一般人也做不到,只有少數人可以,那麼為什麼都要放紅纓呢?難道是裝飾嗎?
槍
自然是又原因的,這裡面大有學問。首先第一點,可以透過這個紅纓來判斷槍勁,大家也都知道這個紅纓是很輕的,在練習槍術的過程中,這個紅纓的作用是相當大的,你槍往哪裡使勁,紅纓就會朝哪裡飄,從這個紅纓就能夠看得出來,你的勁使的對不對,如果不對則及時改正。
第二個原因,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這個在實戰中非常的有用,那就是用來吸血和擋著敵人濺過來的血,如果刺到別人了,那麼肯定會有血流到槍上,如果是血留下來,容易手滑,而這個紅纓就能將血都吸收了,不會讓使用者手滑導致打鬥中失手。這第三個原因,也是實戰中所用,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透過揮舞,紅纓隨風而動,這樣可以起到迷惑敵人的作用,說白了就是分散對方的注意力。
槍
怎麼樣,這槍上的紅纓可不是無緣無故放上去的,更不是用來裝飾的,歷史上古人們的智慧可一點都不低於現代人,凡事都是有道理的,不會無故就這樣做的。某種程度上來說,古人的智慧可是比現在的人都高,比如古人發明的有些東西,現在的專家們都研究不出其原理。
-
3 # 老兵一九八五
這個或許跟華人的傳統思想觀念密不可分,華人認為紅色為吉,紅色可以避凶就吉遇險呈祥,上戰場打仗實則是行使殺人或被人殺的勾當,不管殺人或是被人殺死都意味著生命的終結,而人的本性在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時往往都是比較自私的,都希望結局是我生你亡,然而卻又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在這樣複雜的心理狀態下,有時就會萌想出各種千奇百怪的想法,能不能透過某些投機取巧的手段永保自已百戰不敗,或許還真就是曾經有人遇爾因紅絲布之類的交上了好運,往後就迅速擴散傳播開來,這或許就是幾千年以來人們各種迷信思想的起源吧。不單止古代軍隊的長槍上套扎紅纓,延續到近代依然可見武士劍客,都喜歡在刀劍的把上系一紅纓子或紅綢布條,想必也不是單純的為了裝飾和好看吧,這其中應該也不乏迷信的色彩。
-
4 # 詩人田雲生
古時候是冷兵器時代,沒有火藥槍炮,長槍作為一種實用性武器,應用很廣泛。古裝電視劇看多了,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發現,那就是古代的長槍,在槍頭那端,都會掛著一串紅纓穗。那這串紅纓穗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僅僅是為了美觀好看嗎?實則不然,這裡面蘊含了古人的無窮智慧。
古時候發生戰爭,士兵上陣殺敵,長槍定會沾染血跡,如果血液順著槍桿流下來,長槍就會變得很滑,士兵們就不好握住。但有了這串紅纓穗,既可以吸走血液,阻止血液往下流,從而不會影響士兵作戰。
而且在古代,紅色是一種十分喜慶、吉利、讓人振奮的顏色,所以在長槍上掛紅纓穗,能夠起到鼓舞士氣、增長威勢、震懾敵軍的作用。還有就是,紅纓穗能夠幫助軍營教練在練兵的時候看清楚士兵的動作。
此外,長槍上掛有紅纓穗,士兵在戰場上跟敵軍作戰時,往往能起到擾亂敵軍視線的作用,在打鬥中處於優勢地位。而且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他們還會在紅纓穗下安裝具有十足殺傷力的鐵鉤,藉著紅纓穗的掩飾,給敵人一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取得勝利。
看了紅纓穗的這些作用,是不是覺得古人實在是太有智慧了呢?
-
5 # 清顏2017
長槍是古代比較最常見的一種兵器,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有很多人物都是用槍來作為自己的主戰武器的,有名的人物有趙雲,岳飛等,《水滸傳》的林沖、徐寧也是用槍的高手。
大家也許會發現許多長槍,在槍頭下,都會有一束紅纓。這紅纓一般在古代用犀牛尾、犛牛尾、馬尾等制之,現常以紗、絲制之,多為紅色。那麼這束紅纓是幹嘛用的?
第一,擋血、吸血。在作戰中,長槍這種刺擊兵器必然是不斷朝著地方的要害進攻,在刺中敵人的同時,被刺中的傷口往往會因為深入動脈而噴濺出大量鮮血,如果沒有紅纓遮擋吸收,這些血液就會大量濺射到自己身上並順著槍頭流到槍桿上,導致槍桿打滑,難以持握進而影響使用。有了紅纓,在刺擊時放射狀張開的紅纓便會擋住不少飛濺出來的血液,即便它吸飽血以後,也會順纓流淌,能阻止槍頭上的血液流向槍桿。從現有資料看,大量騎兵用槍的槍頭部分都配有紅纓,主要便是出於這個原因,因為騎兵用槍往往在刺擊時,人借馬力,能讓槍尖深入動脈而造成大量濺血,於是紅纓便成了騎槍的某種標配。
第二,迷惑敵人。紅纓除了擋血、吸血功能外,還有在實戰中迷惑敵人的作用。因為在交戰中,不斷揮舞戳刺的長槍會帶動槍上的紅纓來回晃動,更因為其鮮豔的紅色,能極大的分散敵方的注意力,反而忽視槍尖的威脅,從而大大提高刺擊的成功率。這一點在宋代以前的硬竿長槍中表現的還不甚明顯。在進入宋代,“堅而不硬、柔而不折”的白蠟杆被大量用於製造槍桿以後,便表現的十分明顯。在民間的武術花槍(短槍,槍桿長度一般和使用者的身高相等)技法中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變幻莫測、神化無窮”。
第三,判定“槍勁”。紅纓的第三大作用,是在槍術的練習上體現的,尤其以花槍體現的最為明顯。花槍上的紅纓因為極其柔軟,對力量的反應相當敏感,也就是說如果持槍者使用不同的用力方式揮動長槍(也就是槍勁),長槍上的紅纓便會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擺動。這就有助於持槍者或者教授持槍者槍術的人直觀的瞭解到持槍者是否按照正確的方式揮動長槍。如果方式正確,則紅纓的擺動也會正確,反之則是錯誤的,可以說紅纓在槍術的練習中起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標尺”作用。
最後一點,就是具有“壯威”作用,試想軍旅雲集,白刃耀日月,紅纓動秋風,是何等場面,在演練時和行軍過程中更是威武壯觀。
-
6 # 歷史雜貨鋪
古代是冷兵器時代,中國歷史上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冷兵器,有的看起來很普通,有的卻是造型奇特,當然要是說實用性,還得是大刀之類的武器,長槍同樣殺傷力非常大,在戰場上是非常實用的一把武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古裝劇中所有的長槍,槍頭部分都會掛著紅纓,真實的歷史中是否也是如此呢?
在真實的歷史中也是如此,長槍之上要掛紅纓,長槍上的紅纓可不是為了裝飾用的,古人裝這個是有原因的,首先第一個原因,士兵配備長槍上陣殺敵,只要傷到對方,敵人的血便會沾在槍頭之上,時間久了,鮮血便會順著槍頭留下來,士兵的手便會握不穩武器,有了紅纓則不一樣,紅纓會把血吸走,不會讓鮮血順著杆流下去。
從顏色來上來說,紅色也能讓人興奮,尤其是掛著鮮血的時候,士兵會更加拼命的去戰鬥,這樣計程車兵會更加的有氣勢,在戰場上,往往是有氣勢的一方取得最終的勝利,當然長槍掛紅纓這個作用相對要小一些。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個紅纓會隨著揮動而飄舞,也就是說這個紅纓能夠起到分散敵人注意力的作用,攻其不備往往會取得奇效,迷惑敵人的視線,在打鬥中是非常有用的。值得一提的是也有歷史學家認為,掛紅纓更加方便士兵練習,將領可以透過這個看士兵的動作是否規範,更方便訓練。
總而言之,掛紅纓可不是為了裝飾長槍,最重要的是實用性,永遠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除了帶紅纓的長槍,古代還有很多冷兵器都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
7 # 人渣嘯西風
槍纓就是槍上用絲線等做成的穗狀裝飾物。槍纓出現的時間也比較早了,早在唐代,著名詩人溫庭筠就有首比較有名的詩 《昆明池水戰詞》,其中寫道:“箭羽槍纓三百萬,踏翻西海生塵埃。”所以可見早在唐代,槍櫻就已經很常見了。
之所以要掛槍纓,這是因為在古代戰鬥中,長槍在刺中人體時,人就要流血,而血液又腥又滑,會順著槍桿流到手上,這樣就導致握槍會打滑不便使槍。而掛了槍纓,血就會被槍纓擋住滲入槍纓內,這樣就可以讓槍身不沾血或著說少沾血,而在槍纓上的血比較多的時候,只要把槍抖幾下,就可以把血抖掉。所以古代也把槍纓稱為“血避”。這就是為什麼槍纓一般都會染成紅色的原因,就是因為紅色的槍纓即便粘上血也不影響美觀,都是紅的看不太出來。
另外槍櫻在戰鬥中還可以擾亂對方視線,在對抗中長槍輕輕一抖槍櫻就會晃的很厲害,而紅色槍纓非常吸引目光,這就導致對方眼花繚亂,看不清槍尖的方向,難以進行有效的格擋。現在日常練習傳統武術的槍法的時候,槍纓也有很大用處,槍纓隨著槍桿的擺動,這樣只需要觀察槍櫻的抖動就可看出來自己出槍發力對不對以及自己發力時勁力的優劣,因為發力不同,槍纓抖動的幅度也不同,這樣就能很清楚的能觀察到自己用力是否正確。
我是練形意槍的,這是我的長槍。古代的槍纓一般使用犛牛尾或者馬尾等材料製作,但是現在表演用槍櫻一般才用化纖的紗、絲來製作。但是化纖的槍櫻分量太輕,抖動起來太飄,並不很好觀察勁力是否用正,所以我這把大槍就是採用真正的馬尾製作的。
-
8 # 巴山赤腳板兒
紅纓槍,其實是由古代的武器矛演化而來的,那為什麼槍頭上會有布或者紗做的紅纓呢?
其實這是有原因的,首先紅色是所有色彩中波長最長的,所以它是所有顏色中最醒目的,而且紅色還有擴張感,在戰場上有擾亂敵人視線的作用,但也是最容易暴露目標的。
其次,紅纓具有震懾敵人的作用,在長矛上加上紅色的裝飾品,會對敵人的心理產生畏懼感的作用。
最主要的是,因為紅纓槍是直杆的,在戰場上,刺入敵人身體以後,血液會順著槍桿流下來,血液未凝固時是滑的,會讓持槍者把握不牢槍桿,血液凝固以後,在手上會結成殼,也影響持握,而紅纓就起到引導血液流的方向,阻止血液順著槍桿流下。
再次是,所有的紅纓槍槍桿都是木製或者竹製的,槍頭是鐵製的,槍桿在套槍頭的時候,經常有套不牢的現象,在槍桿上紮上布類物品就可以輕鬆的解決這個難題。
所以紅纓槍的紅纓,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更適用才紮上的。這也是中國人民在戰爭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
9 # 閱讀頑童
別聽小說忽悠,在宋朝之前,戰場上沒有這種傢伙事,類似武器用的是矛,但未開刃。其道理很明顯,戰場搏鬥多用的是鈍器或砸或杵或掄。沒有銳器的使用,因為這玩意缺點很明顯,一是戰場上扎進拔出力氣會不夠,二是扎進拔出的時間裡等同於沒有武器,會死。三是冶煉技術問題,鋒利意味著會捲刃。
類似的作品還有偃月刀,其直到唐朝才作為站殿武仕的禮器出現,實戰到宋時才有正史描寫。
可考的史料來看,宋時鎮守益津關(現河北霸州)的楊延昭用的是所謂紅纓槍,但有區別,其槍末端是為赤布包裹,其美觀和區別於其它器械的成分更重些。
-
10 # 鑄劍師孫建軍
我們看古代電視劇,往往會發現軍隊打仗的時候,在長槍上掛紅纓,數十萬軍佇列隊整齊,非常威風,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古人為啥會在長槍前面掛上紅纓呢?僅僅是為了好看嗎?其實每一個設計都體現著古人的智慧和技巧,古人在長槍上掛紅纓,其實有一定用處的。
第一,長槍上的紅纓具有實用功能,一般在戰場上拼殺的過程中,使用紅纓槍刺進敵人的身體,當拔槍的時候,敵人身體裡的血液會順著槍桿往下流,如果沒有紅纓的阻擋,那麼拼不了幾回合,使用者的手中就已經沾滿了鮮血,所以在長槍上加紅纓具有阻擋血流的作用。
第二,長槍上加紅纓具有震懾敵人的作用,在長槍上加上紅色的裝飾品,會對敵人的心理產生震懾作用,比起光禿禿的槍桿要好很多,而揮舞起來的紅纓槍有一種威風凜凜的感覺,在心理方面也可以壓制敵人。
第三,長槍上加紅纓會給敵人一種迷惑的感覺,飛舞的紅纓讓人注意力分散,更容易被長槍刺中,可謂是防不勝防。
第四,長槍上加紅纓會固定槍頭,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紅纓槍大多是木製槍桿加鐵質槍頭,組合在一起使用,農民幹活比較有經驗,他們的鋤頭往往會新增木塞,起到固定作用,實際上長槍上掛紅纓也是一樣的道理,當敵人的血液沾到紅纓上,會使槍頭更加堅固,否則打著打著仗,突然槍頭掉了,那就尷尬了。
還有,看看電影《中華丈夫》就知道了(裡面日本武術與中國武術的較量),這叫血擋,防止殺傷敵人時,血噴濺到自己臉上或者眼睛裡。還有揮舞紅纓槍時它可以遮擋敵人視線,讓自己處於優勢。還有紅纓槍可以和別人的兵器糾纏到一起,讓別人無法出手,達到壓制敵方目的。而剛開始掛的是白色的,殺敵多了,就染紅了,後來就用紅色的,以顯威猛。
還有人說,其實古代打仗根本不會在槍上掛紅纓,容易纏住兵器。只是民間藝人耍起來好看而已,還有刀劍,民間寶劍都有穗子,根本就不利於實現,很容易纏住,不利於實現。古代民間劍客動手之前都要收拾的乾淨利落,袖子捲起來,抬腿抬胳膊沒有半點繃掛之處,當然劍穗子也要取下來,打起仗來才能更利落。
或許很少有人會想到紅纓槍為何掛紅纓這個問題,但是細究起來,其中還是有很多的問題值得探討,其實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多的,有些地方想的比我們現代人都細心,有些發明讓我們現代人也歎為觀止,所以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真的值得我們去好好的研究學習。
-
11 # 24幀半
長槍是中國古代戰爭中的常見兵器,後來長槍上配了紅纓,所以就出現了紅纓槍。
紅纓槍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在被創作於公元六世紀西魏時期的敦煌壁畫《五百強盜成佛圖》中,畫中的騎兵所持的長槍上就已經有了紅纓。
而紅纓槍真正興盛的時期,則是在宋、明兩代。
那現在問題來了,紅纓槍上為什麼要安裝上紅纓呢?
很多不知情的人都以為,在長槍上加上紅纓是為了好看,是為了裝飾兵器。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現在有書君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紅纓槍上的紅纓到底有什麼作用?
一、紅纓槍上的紅纓可以擋血、吸血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長槍要掛上紅纓?
長槍因為頂部是尖銳的,所以是很容易刺傷對方的。在作戰中,長槍這種刺擊兵器,必然是不斷朝著對方的要害進攻的。
當長槍刺中敵人的時候,因為它的尖銳,被刺中的傷口,往往會因為深入動脈而噴濺出大量鮮血。
那樣的話,噴濺的鮮血就有可能會濺到眼睛上,這樣士兵就會下意識的閉眼,而很可能因為閉眼的這一個動作,士兵在那個時候就會在戰場上受到其他敵人的攻擊。
而且就算刺中敵人,即使它不會濺到自己的臉上,那被刺中的傷口所流出的鮮血,也會順著槍頭流到槍桿上。
這樣就會導致槍桿打滑,士兵就會很難持握住槍桿,從而會影響槍桿的使用的。
但是如果在長槍的槍頭上掛上一圈紅纓的時候,當長槍刺中敵人後,鮮血就會被紅纓所吸收。
這樣噴濺而出的鮮血,因為被紅纓所吸收,所以就不會噴濺到自己的臉上,同時自己手握的槍桿也不會打滑了,也就不會給敵人可趁之機了。
二、 紅纓能夠迷惑敵人紅纓除了前面的擋血吸血的功能外,還有在實戰中迷惑敵人的作用。因為在交戰中不斷地揮舞手中的長槍,就會帶動槍上的紅纓來回晃動。
紅纓,它鮮豔的紅色,能極大地分散敵方的注意力,從而讓對方忽視槍尖的威脅,這樣就大大地提高刺擊的成功率了。
這一點在宋代以前的硬竿長槍中,表現的還不是太明顯。但是進入宋代,白蠟杆被大量用於製造槍桿以後,再加上紅纓,這種效果就表現的十分明顯了。
在民間的武術花槍技法中,紅纓更是把這種效果發揮的淋漓盡致。
在電影《中華丈夫》中,由功夫巨星劉家輝飾演的主角,就將武術花槍搬上熒幕。
在電影中,劉家輝的對手是一個日本槍術高手。
但是劉家輝手中的槍有紅纓,而他的對手手中的槍並沒有紅纓。這時只見劉家輝手中翻飛的紅纓,晃得日本槍術高手是眼花繚亂,最後以日本人慘敗收尾。
當然,在雙方對戰的戰場上,由於紅纓穗子在戰場上格外顯眼。
所以有時候為了迷惑對方,就要故意揮舞手中的長槍,讓敵軍看不清楚,從而在戰場中爭取更多的優勢。
三、紅纓也能在平時的練習中充當一個“標尺“的作用紅纓的第三大作用是在槍術的練習上體現的,尤其以花槍體現的最為明顯。
花槍上的紅纓因為極其柔軟,所以它對力量的反應也相當地敏感。
也就是說如果持槍者使用不同的用力方式揮動長槍,這個時候長槍上的紅纓便會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擺動。
而這樣就有利於教官在訓練時觀察士兵的動作,他會很直觀地看到士兵是否按照正確的方式來揮動長槍。
當然如果方式正確,則紅纓的擺動也會正確,如果方式拿捏的不對,那麼紅纓的擺動肯定是錯誤的。
所以說紅纓在槍術的練習中,也算是起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標尺“作用。
在長槍的訓練中,由於紅色的纓子比較顯眼,將士們能更清晰的看到教官的動作,教官也能在訓練時觀察士兵的動作。
這樣就有利於更好的掌握用槍技巧,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四、紅纓能夠起到掩飾、隱藏,還有提高戰士士氣的作用在作戰的時候,紅纓不僅可以擋血、吸血,迷惑敵人。它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可以掩飾長槍上額外安裝的東西。有人會問,長槍上還能裝什麼呢?
長槍上還可以裝上更厲害的東西,人們可以在紅纓的下邊裝上磨得極其尖銳的鐵鉤。
這個鐵鉤可厲害了,它不僅不容易被發現,而且一旦刺中敵人還會造成更大程度的損傷。
它會勾住傷口,使傷口的內創面更大。在拔出長槍時,有可能會順帶把傷口扯大,並且也會連帶肉扯下來。這威力可不小吧。
當然紅纓還有提高士氣的作用,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紅纓是紅色的,而在中國古代紅色的寓意是吉祥,一旦有什麼喜事都是用紅色來裝扮的。
所以紅色的纓子掛在長槍上不僅讓士兵的心情好,更重的是能提高士氣,從而增強軍隊的戰鬥力。
由此而看,在長槍上安裝著紅纓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用處,好像只是一個裝飾美觀的作用。其實它的作用還真不少,可以說在戰場上,還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必備之品呢。
在這我們也是由衷地感嘆古代人的智慧,他們的想法可真是讓人佩服。
-
12 # 狼戰九天
槍頭下加上紅櫻,被稱作“留情節”,按照古代所推崇的儒家思想來解釋,就是給敵人留一線生機,不會像長矛一樣直接把敵人的身體刺穿。其實我的師父跟我說過,所謂的“留情節”,就是防止槍頭刺入敵人體內過深,被肋骨卡住,不能及時拔出來,從而被其他敵人傷害。
另外,在評書話本和武俠小說中,有武將或是俠客會在紅櫻中暗藏一些鋼鉤啊、尖刺什麼的,其實這都是評書藝人和作者的想象。槍術中“六合大槍”和“梅花槍”對紅纓槍的使用,基本就是“攔、拿、扎”三個要領,世傳“楊家槍”“林家槍”等槍法中,還有“崩”字訣。當使用長槍時,如果紅櫻中有那些“零碎兒”,有時會跟敵人的武器鉤掛在一起,影響到使用,甚至會危機生命。除了歷史上岳雲使用的是雙手椎槍,是在兩柄槍頭以下各裝了一個小鐵錘砸人以外,我還沒聽說誰會在長槍的紅櫻中裝暗器。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13 # 子屠龍
“槍乃諸器之王,以諸器遇槍立敗也。”古代的武器——槍(矛),在明代武學著作《手臂錄》裡有著極高的評價。
事實上,冷兵器時代的槍(矛),是步兵最實用的工具,所謂“陣所實用者,莫槍若也。”其中,紅纓槍就是一種槍(矛)類武器,直到抗日戰爭時期,它還在群眾手裡發揮著巨大作用。
紅纓槍最醒目的標誌是“紅纓”,長長的槍桿上一抹鮮紅色,它有什麼作用呢?
紅纓槍作為一款戰場殺器,首當其衝是實用,而紅纓起到擋血、吸血的作用。你想想長槍刺入敵人軀體,必定會帶著鮮血而出。
沒有紅纓的話,血就會順著槍桿留到手上,這樣就容易打滑,發力會大受影響。有了紅纓,就能從阻擋槍頭帶出的鮮血,使之順著下垂的紅纓滴向地面,大大減少血液流向槍桿後部。
紅纓的第二個作用就是“迷惑敵人”,它就像一塊鬥牛的紅布,戰場上飛舞的紅纓會有意無意分散敵人的注意力,有利於提高刺殺的成功率。
紅纓的第三個作用就是“訓練標尺”,紅纓的飄動能夠反映出持槍者的用勁,不同方式的舞動,會讓輕盈的紅纓做不同的擺動。這樣一來,平時訓練就容易被旁人看出使槍的弱點,有利於改正錯誤的使槍方式。
另外,華人比較喜歡紅色,認為有喜慶的色彩。戰場上,在槍頭綁上紅纓,也寓意著“平安”。
-
14 # Joshua射手男
1.美觀
有了紅纓的長槍和沒有紅纓的長槍,看起來就不一樣,有了紅纓,槍更加威武,顯得威風凜凜。
2.干擾敵人
紅纓會隨長槍的舞動而擺動,鮮豔的紅色會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在戰鬥中,注意力分散的結果就是死亡。
3.阻擋和引導血
在戰鬥中,敵人的血液會迸濺,萬一到了眼睛裡,難免影響視線,戰場中不容許任何的阻礙。因為一旦受了阻礙,就可能會喪命。
-
15 # 黑仔遊戲解說
長槍是古代打仗主要的兵器之一,畢竟在戰場上能夠施展,因為他長,所謂一分長一分強嗎,後來逐漸的長槍上都帶有紅纓,稱之為紅纓槍,這是為何呢,是為了好看嗎。的那果然不是,下面借抄一下紅纓槍的好處,就知道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折服啊。
刺進士兵身體流出的血不會滑落到槍身上,手就不會滑。2.揮舞起來迷惑敵軍,找不到槍頭,更容易傷敵。
3.有的在紅纓下安裝鐵鉤,能容易隱藏。
4,舞動起來看起來帶著敵人鮮血更容易威懾敵人。5.對槍頭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6.更是一種象徵,令人興奮。
以上幾點足以說明古代人的智慧,以前沒有紅纓的時候,根本達不到這種效果,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
16 # 愛丶生丶活
古代長槍紅櫻主要作用?
我看到人多朋友說,是裝飾長槍的,其實不然。
在古代冷兵器時代主要是為了增加殺傷力。當長槍刺進敵人身體時,讓血液更快流出。
-
17 # 河東三叔
抗戰期間,1939年2月第二次長生口戰鬥,八路軍772團在白刃戰中大敗日軍,並抓獲一名被紅纓槍刺傷的日軍俘虜。此人心有餘悸地供稱:“你們的武器配備好,長劍厲害。”
這裡說到的長劍也叫長槍,學名叫紅纓槍,是中國的傳統兵器。構造簡單,只需一個槍頭、一把紅纓、一根長直木杆即可,適用於大量裝備。
這是宋代《武經總要》裡帶纓穗的槍。
回到開頭的題目,為什麼要在槍頭上加纓穗,答案很簡單,有其實用性也有觀賞性。實用性
不加纓穗的長槍在戰場使用過程,因其光禿的造型,在刺入人體之後,血液將隨著槍桿流下,手持容易打滑,影響使用。戰場上發生這種情況,相當於被解除武裝,所以要加上纓穗,可以吸血,防止血液倒流。
而在實戰過程,利用槍頭的纓穗還可以起到干擾對手視線的作用。
這是紅纓槍的使用動作。
觀賞性
看過電視劇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古代戰場旗幟密佈,甚至虛張聲勢,就是為了迷惑對手。所以做為大量裝備的紅纓槍上面所綁的纓穗,遠觀可以達到這種視覺效果。
-
18 # 小白鴿看地圖
古代士兵的長槍是沒有紅纓的,一般多是訓練及將領使用的槍上裝綴上紅纓。其作用
一是長槍使用時,紅纓張開,視覺面積大,給人恐懼心理,就像雄獅頭上長的一圈長鬃毛一樣,增加威懾力。
二是防止血水順槍桿倒流至手握的部位。
-
19 # 於左
在長槍的槍頭下面繫上一團紅色纓穗,出現的時間應該是比較晚的,原因也很複雜,大體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早期的長槍槍頭應該沒有纓穗,後期新增纓穗也屬於一種很古老的遺制。
我們可以看看宋代《武經總要》裡的各類長槍,一共九種槍頭,有單鉤槍、雙鉤槍、梭槍、椎槍、素木槍等等,槍頭的形狀複雜多樣。但在圖示當中,槍頭下面都沒有纓穗。說明文字當中也沒有提及纓穗。
後世刻印的《武經總要》為這些槍加上了纓絡和流蘇,上面還飾有花紋,推測它的顏色也是非常華麗的,不是單色。這可能只是臆想,或者是後來某個時期的實際做法。
此外,古代的軍旗,在旗杆的頂端也會裝有槍頭,飾有雉尾和纓絡。這個恐怕是旌節的遺制,代表某種很古老的圖騰思想。為各種長槍加上華麗的纓絡、流蘇,大概也有這方面的影響,後來逐漸簡化成為紅纓。
第二,紅色是血的顏色,醒目而且有威嚇的作用。
纓絡和流蘇的製作工藝比較複雜,普通計程車兵沒有條件製備,所以將其逐漸簡化,最後只要一把麻線、棉線,染一染顏色就成。問題是,為什麼一定要染成紅色?藍色、綠色不可以嗎?
血紅的顏色比較醒目,警示對方這槍是殺過人的,血染紅了槍纓,以此威嚇對方。另外,紅色比較鮮明,當雙方對戰時,槍頭不斷抖動的紅纓也可以擾亂對方的視線,讓執槍者受益。
第三,含有原始、樸素的鎮魘、驅邪思想。
在華人的觀念當中,紅色屬火,象徵光明和力量,有驅邪、避邪的作用。兵器都是凶煞之器,千軍萬馬當中,武藝高強者憑藉一杆長槍,不知道刺死多少對手。古代人非常迷信,擔心被那些亡魂糾纏,就在槍頭紮上紅纓,在大刀柄上繫上紅綢。這當然也有裝飾的作用,但更根本的想法還是驅除鬼邪。這樣的例子,我們今天也還經常能看到,這裡就不細說了。
還有許多朋友認為,槍頭的紅纓可以在實戰當中擋血,防止血液流淌下來,使槍桿變滑,那樣的話,執槍者不好抓握。客觀上講,在槍頭底下系一團紅纓,確實有沾染和阻擋血流的作用,但隨便一團麻、一團線都可以起到這個作用,無論它有沒有顏色,無論它是紅的黃的綠的,都可以,為什麼一定要紅色?
還有一點值得懷疑,古代長槍的槍桿是很長的,通常會三四米長,想一想,得有多少血才能從槍頭流過來、流淌到握槍處?這麼大的血流,中間不會滴落嗎?
總結一下,長槍上裝飾紅纓,是一種沿襲的傳統,可以向對手示威、提升士氣,並驅邪避邪。它出現的時間不會太早,大概在明朝或者更晚吧。
回覆列表
長槍是古代常見的武器,歷史上使用長槍最有名的將軍應該是常山趙子龍了,三國演義記載趙子龍單槍匹馬衝入數萬曹軍當中,一杆寒槍殺得敵軍人仰馬翻。有小夥伴也對長槍的裝飾產生質疑,質疑為什麼長槍前面要安一個紅纓,難道就是為了讓長槍顯得好看,其實長槍上的紅纓隱藏了古代人智慧,讓我來為大家解釋一下。
第一,長槍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刺,當士兵用長槍刺進敵軍身體的時候,槍桿上會粘上血液,這樣就導致士兵的手會打滑,長期的戰鬥下來,很有可能士兵就握不住槍了。在長槍前面安一個紅纓,對血液能起到很好的阻擋作用,血液流到紅纓,就會自動被擋住。
第二,長槍如果缺少紅纓,會顯得非常難看,不僅士兵使用起來感覺難受,對敵軍也沒有任何威懾力,事實表明紅纓的確能給敵軍一種壓迫感。古代打仗,最重要的是雙方將士誰更加勇敢,當年戰神蘭陵王喜歡給自己的軍隊戴面具,為的就是讓敵軍感覺害怕,所以裝飾還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長槍揮動起來是可以迷惑敵軍的,士兵揮舞長槍,紅纓隨槍尖抖動,敵軍是很難看清槍頭的,尤其是在晚上,長槍可是夜晚偷襲的必備武器啊!
第四,古代有些將軍喜歡在紅纓下安裝鐵鉤,為的就是趁敵軍不備,用鐵鉤來刺傷對方。傳聞一代名將霍去病就喜歡這樣幹,霍去病手持長槍,暗藏鐵鉤,經常奔襲千里攻擊匈奴,有很多匈奴將軍不熟悉霍去病的套路,而淪為他的槍下鬼,霍去病也因為屢立戰功被漢武帝拜為冠軍侯。
第五,安裝紅纓對槍頭有很好的固定作用,農民下地幹活用的鋤頭都會安裝木塞的,為的就是能固定住鋤頭,長槍安裝紅纓也是一樣,尤其是沾了水以後,槍頭非常牢固,否則殺著殺著,槍頭掉了,豈不是馬上淪為敵軍的槍下鬼。
古代的武器都是智慧的結晶,雖然很多戰爭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戰爭也是帶來和平最好的辦法。戰爭除了士兵戰鬥力以外,武器也是非常重要的,明朝有兩件事就可以證明古代武器的智慧。第一就是戚繼光抗倭,倭寇最初的時候只有幾千人,根本打不過沿海的守軍,但是倭寇的武器兇狠,手持武士刀對抗明軍,明軍頗受武器的拖累,戚繼光上臺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良武器,製作了專門來對抗倭寇的彎刀,很快沿海的倭寇的叛亂平息下去。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滿清軍隊和明朝軍隊對抗,滿清軍隊只有幾萬人,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明軍,原本不可能取得勝利的,但是滿清使用的武器好,既能快速斬殺敵軍,還能在寒冷的北方保護自己的手掌,反觀明朝軍隊的武器就不如滿清了,拿起來不僅笨重而且在寒冷的北方,沒有一點保護作用,很多明兵因為打仗的時候,手掌被凍爛,喪失戰鬥力。因此才最終淪為滿洲八旗的獵物,被其肆意獵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