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求人的三腳貓
-
2 # 蘺公子
虎是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以兇猛著稱。從古至今,談虎色變。下面講兩個歷史上著名的老虎吃人事件。
1,因吃人數量驚人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的猛虎(圖為查姆帕瓦特的頭骨標本)
對老虎來講,人類的油脂不夠多(部分人除外),並不算上等佳餚。但歷史上卻有一隻老虎在幾年間吃掉了436人。
這是一隻孟加拉老虎,名查姆帕瓦特,性別母,出生年份不詳。上世紀初期,她在尼泊爾吃掉了200多人,一時關於“神秘食人獸”的謠言四起,引起大範圍恐慌。
後來,這事驚動了尼泊爾國王,他派出軍隊去圍剿這隻神秘食人獸,終於弄清楚原來這食人獸是隻兇猛的老虎。而查姆帕瓦特在發現此地再難容身後,便逃去了印度,繼續吃人,專挑老弱病殘、婦女兒童攻擊。
1907年,查姆帕瓦特終於被獵人擊斃。原來她是因為年紀太大了,無法捕食行動快或者攻擊能力強的動物,於是就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攻擊能力弱、行動速度慢、身體脆弱的……人類。
後來,她吃掉436人的數字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
2,百虎圍村事件建國初期,人類對山林進行大範圍開墾,致使一些動物的生存環境被破壞,時有野生動物進入村民家中的情況發生。
這些被破壞了生存環境的動物中就包括百獸之王——老虎。
從1952年到1963年,短短十年中,只湖南一個地方就有2000多人被老虎襲擊導致死亡,而受傷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嚴重時,甚至曾有虎群一天連吃32人的紀錄(記錄)。老虎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生命安全隱患及經濟損失,於是打虎就成了一個重要而必要的任務。
打虎任務艱鉅,但人們堅持奮鬥,漸漸有了成效。各地打虎英雄漸漸嶄露頭角,如被譽為打虎王的狩獵者陳耆芳,就曾於7年間打虎138只。
而1957年,靠近川貴交界處的湖南省通道縣高坪存發生了一起震驚社會的“百虎圍村”事件。
事件的起因是有村民從山上撿到了虎崽帶回村子。很快,不知哪裡來的好多老虎就把村子圍住了。老虎越來越多,甚至達到了上百隻。它們圍在村子周圍,不聲不響地與人類對峙。三天三夜後,村民實在受不了,把虎崽放了。沒想到,虎崽剛被放走,虎群就對村落髮起了攻擊,把家畜家禽洗劫一空,還咬死了母女三人。
時至今日,有人說這是真的,有人說這是杜撰的。但不管是否曾真的有這樣的事件發生,我們都需要時刻記得:一定要敬畏自然。
回覆列表
中國是老虎的故鄉,虎的足跡曾遍及中華大地。自黑暗的矇昧時代以來,虎的形象便存在於華夏先民的原始文化中,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上,充滿了對虎的記憶。而如今,除了偏遠的中俄邊境還偶有發現外,在中國遼闊的疆域上,虎已經難覓蹤跡了。
然而歷史上,人們對老虎的認識和情感卻不是這樣的。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虎帶給人們的是恐怖和傷害,是直達心靈深處的顫慄,以至於誕生了一個成語——談虎色變。在聖人抨擊時政的論述中,也把虎作為黑暗殘暴統治的參照和象徵,所謂“苛政猛於虎”。
在五十年代,中國曾經爆發過老虎大規模攻擊人類的嚴重虎災。從1952年到1963年十年間,湖南全境發生老虎傷人事件,先後有兩千多人喪命虎口,牲畜損失更是不計其數。1952年,耒陽縣一年間有120多人被老虎殘害,更發生過老虎一天連吃32人的慘案,尤其駭人聽聞的是1957年發生在雪峰山腳下的“百虎圍村事件”。
康熙二十二年方象瑛典試入川,著有《使蜀日記》載,一日經漢州“抵新都縣,皆名區。亂後中衢茅屋數十家,……虎跡遍街巷。”記述了四川虎患情況,“遍地皆虎,或一二十成群,或七八隻同路,逾牆上屋,浮水登船爬樓,此皆古所未聞,人所不信者。內江奔潰,餘途次草中,月下見四虎過前;又於敘南舟中,見沙際群虎如牧羊,皆大而且多。過瀘州舟中見岸上虎數十逍遙江邊,魚貫而行,……大抵蜀人死於賊者十之八,死於飢者十之二,僅存者又死於虎之口。”
因人類活動致使老虎數量大幅度減少,已經淪為瀕危物種,這是事實,也是客觀規律的反映。地球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萬物都要努力爭取生存繁衍的機會,一個物種成功的背後必然是其它物種的失敗,正如哺乳動物的崛起背後是恐龍的失敗一樣。
人虎之爭結束幾十年了,但與老虎威脅人類生存的漫長曆史相比,只是短暫的一瞬。人們在為挽救老虎這個物種做出努力獻上愛心的同時,也不應忘記那些血腥悲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