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土右鍾海濱

    這裡的“天倉”在民間又稱為“老天倉”。每年的正月二十五,俗稱“老天倉”,也就是填倉節,這是民間一個象徵新年五穀豐登的傳統節日,希冀新春伊始風調雨順,一年裡百事稱心如意。也可以說成是一種樸素的民間傳統文化。所謂“天倉",就是填滿糧倉。耕耘漢,從字面理解就是種地的農民了。全句話寓意深刻,內涵豐富。

    天倉不負耕耘漢,意思是隻有辛勤勞動,耕田種地的農民才會有五穀豐登的收穫,也才能填滿糧倉。深刻的寓意是:有美好的夢想,還要有明確的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美好的願望。只有辛勤耕耘,才能有收穫。辛勤的汗水不會白白流掉,能夠換來美好的前景。啟示人們要想成就事業,就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

  • 2 # 鬼谷子思想

    天倉不負耕耘漢:糧倉是不會辜負辛勤耕耘的莊稼人的。結果是不會陪我演戲的,收穫跟我們的付出是成正比的。這是一句來自民間的俗語,是中國民俗文化的智慧產物。

    天倉:正月二十五,俗稱填倉節,這是漢族民間一個象徵新年五穀豐登的節日。“填倉節”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民間有老天倉與小天倉之分。農曆正月二十為小天倉,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穀倉。

    在這裡的意思就是,一年的辛勤耕耘,糧倉就是衡量的標準,你的付出糧倉是不會辜負你的。

    如何看待這句話: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只要你付出就會有回報,不要好高騖遠,做事情要勤勤懇懇,一步一個腳印。

  • 3 # 言者青青

    “天倉不負耕耘漢”句子中的關鍵詞是“天倉”和“耕耘漢”。

    天倉節(網路圖片)

    “天倉”在漢語中有兩個基本解釋:一是指天上星星的“天倉”星。張守節 正義:“胃三星……胃主倉廩,五穀之府也。”《晉書·天文志上》:“天倉六星在婁南,倉穀所藏也”;一是指相術相者術語即天庭。《意林》卷五引 晉 楊泉 《物理論》:“相者曰,三亭九候,定於一尺之面。愚智勇怯,形於一寸之目。天倉金匱,以別貧富貴賤。”

    耕耘(網路圖片)

    “耕耘漢”中的“耕耘” 泛指農耕之事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荀子.子道》“秋田耕耘足,豐年雨露頻。”很顯然指的是農村,“漢”指的是男人,“耕耘漢”就是指在農村耕耘農田的漢子即男人,但在這句話裡“耕耘”是動詞,是指在耕耘農田的漢子。

    從以上分析這句話意思已經很清楚了:倉廩五穀(繁體字“穀”)之府的“天倉星”是不會負心為農業豐收親勤付出汗水“耕耘漢”的。是“天倉星”對農民的一種承若與誓言。

    筆者認為:“天倉不負耕耘漢”這句話是講了一個道理:“天倉星”即分管農業的領導不會負心農民親勤勞動的。

    齊心協力(網路圖片)

    如果我們把“天倉不負耕耘漢”這句話延伸來認識,這就是一個領導被領導的關係問題。領導不能對自己的承若或誓言負心而不兌現,因為,領導手下人是很辛苦的,單位所取得優異的成績,與“耕耘漢”即屬下是分不開的,所以,領導們是不能負心屬下。只有這樣,上下同心同德,相互理解,相互支援,一起努力奮鬥,才能獲得成功。

    總之,“天倉不負耕耘漢”這句話有著很現實的意義。現在,大多數企業領導做得很好,真正做到了“天倉不負耕耘漢”。他們對自己所承若而發誓的事都做到了,他們沒有負心自己的屬下。他們正在與自己的屬下團結一心,為單位與屬下的共同利益而努力奮鬥!

  • 4 # 四夕讀名著

    ‘天倉不負耕耘漢’這句話直白的翻譯過來就是:辛勤耕耘的人,一定會收穫滿滿。這其實是在於古代的農耕文化下誕生的一句俗語。天倉的意思其實就是‘糧倉’,因而也出現了一些相應的風俗習慣和節日,比如秋收之後的社戲,比如正月裡的填倉節。在清代潘榮陛的《 帝京歲時紀勝》中,有如下記載:

    念五日為填倉節。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餐竟日,客至苦留,必盡飽而去,名曰填倉。惟是京師居民不事耕鑿,素少蓋藏,日用之需,恆出市易。當此新正節過,倉廩為虛,應復置而實之,故名其日曰填倉。今好古之家,於是日糴米積薪,收貯煤炭,猶仿其遺意焉。

    我的父母輩是農民,我在小時候也經常幫忙幹農活,也就十分清楚‘勤快’對於一個種地的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種地是要看準時節和氣候的,所以該種的時候要及時種,該除草的時候要及時去除草,該澆灌的時候就要及時灌溉,該收的時候要及時收。如果誰偷懶,錯過了這幾個重要時期,就不要指望一年有好收成了。

    不過‘天倉不負耕耘漢’這句話對於現代這個社會來說,肯定就不能再算是至理名言了。在現代這個社會要有滿意的‘收成’,除了勤快,還必須的學一些技能,懂得一些技巧才行。

    不過反過來說,人想要做事,想要收穫,付出辛苦的耕耘是必須的,沒有誰能隨隨便便就成功,所以愛迪生才說: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只有你付出了99%的汗水,你才有可能找到1%的靈感,這就是我們過去所說的‘熟能生巧’。所以‘勤快’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

  • 5 # 千里煙雲

    這句話和“皇天不負有心人”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在表達勤奮有為的價值觀,只要努力付出了就會得到更多的回報。勸告世人應該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勤勞上進,只有努力工作了,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上天從來都是公平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經歷風雨,怎麼能看到彩虹!不經歷苦難,又如何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和甜蜜!

  • 6 # 大魔王的快樂

    觀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道德標準,而道德,它的基礎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前提下,經濟基礎所配套的上層建築的一部分,簡言之,道德是上層建築的一部分組成,本質上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一定階級對社會生活起制約性的產物。

    在此之下,還有各種道德分界,譬如:

    相較於西方文化自古希臘以來把道德視為一個獨立分離的單元(哲學中的倫理學),中國古代並沒有特別把道德領域(Moral)跟非道德領域(Amoral,異於指不道德的Immoral)切割開來(中文道與德兩字經常並用,對真善美三者亦無明顯區隔):兩者之間界線模糊又經常融為一體(儒家理想的天下觀即為一例,文史哲不分亦為一例,大體上是受到陰陽五行及天人合一思路的影響);希伯來、伊斯蘭和印度文化中,道德附屬於宗教,例如耶和華或安拉或法(印度哲學),並不是獨立的單元;原始部落中(非洲人、印地安人、澳洲土著、臺灣原住民等),道德通常附屬於傳統習俗,亦非獨立單元。(百度)

    因此,簡要地說,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不同的文化指標,所對應的道德觀察和道德水平是不相同的。只有先承認了道德的有限性,那麼再來看這句“天倉不負耕耘漢”,我們才能認識到它的意義或許不再那麼的充分而飽滿。

    從字面意思來看,天倉是中國古代星官之一,源於古代華人民對星辰的自然崇拜(百度:屬於二十八宿西方七宿的胃婁宿,在婁之南,含6星,位於現代星座劃分的鯨魚座。每年農曆的正月二十五),這也就是說,在中國民間傳說裡,它是代表著倉神的生日,即天蒼節。

    當然,這一天倉說,根本上還是體現了漢族民間百姓祈盼過上富足生活的美好願望,這十分符合自然狀態下小農經濟的樸素要求,所謂“自給自足”實在是歷朝歷代最大的維穩政策。

    那麼通俗點說,這句話的意思無非是“天道酬勤”的老生常談,並無多少隱晦。

    然而,筆者的觀點更在於,傳統社會的有限生產力條件下,缺乏一定的科學種植技術和育種方法,基本上還是處於老天爺賞飯吃的天人合一階段。這個合一,不是契合,而是順從,這個順從,不是人格意義上的服從性,而是順應自然規律的意思,當然,也帶有些許的不抵抗色彩。這也就是說,從這句話的話術上來看,它的邏輯儘管是在強調人為勞動的偉大象徵作用,旨在鼓勵勞作,但同時,這種主張的前提卻有一個“不負”的心理鋪設。

    由此便可以看出,社會大眾在肯定人的努力的同時,依然要以一種象徵性的手法,希望藉助上天的某種自然力量,來補充成功背後的光環。這種祈求意識,是比較符合神話想象的魅惑力。

    除了天人關係的呼應以外,還應該隱晦地提及,正如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感。對於農民階級,社會對他們的評價還是比較簡單的,並沒有太過於複雜的評判體系。而在古代,除了社會生產力的直接供應者以外,他們在文化上的地位和影響,多半處於被觀察、被描繪的弱勢地位。這裡的意思是,儘管一方面我們依然倡導所謂“勤勞”的萬能靈藥,但另一方面,我們對於社會現象的思考,譬如這句話的本義,可能還是侷限在一個所謂“天道酬勤”的意識牢籠當中。

    當然,筆者並非想要作出某種恐嚇,而是想要指出:隨著社會生活環境的複雜化和人際關係的流通,很多時候,以“天倉”為代表的勝利果實,它不一定會把自己捆綁在單一的“勤勞”這一性格特徵身上。

    這也就是說,假如可以做個誇張的比喻,那麼天倉,有時候也可以是負人的。更甚至於,勤勞也不一定能保證果實豐碩。

    以上便是筆者丟擲的假設,雖然看上去十分恐怖和反常,但或許也有一點思考價值。

  • 7 # 零點拾韻

    “天倉不負耕耘漢”的意思就是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旨在體現勤勞和恆心的重要性。大體意思倒沒什麼問題,但是如何取得最大限度的收穫,則是一門學問。

    著手一件事情之前,必須要一個計劃

    任何一件事情,如何要完美地解決,離不開“計劃-實施-檢查-調整-計劃……”這樣一個所謂的“PDCA迴圈”。這個迴圈的基礎是事前的計劃,計劃好了才能找到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法,一味地埋頭苦幹未必能取得好的成效。就拿種莊稼來說,什麼土質適合種什麼農作物,哪種型號的種子產量高、什麼時候是最佳播種時間,什麼時間節點該撒什麼肥料……這些都是需要在耕耘前要統籌考慮的,只有考慮全面,才能取得利益最大化。

    任何行業都是一樣的道理,方法得當,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工作中需要對一批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有些人可能會用計算器一個一個地進行計算,有些人則在EXCEL中輸入公式,瞬間得到結果;又比如我們做悟空問答,如何開通收益呢?如果不瞭解其規則,有可能答再多的題也是枉然,如果先研究一下規則,那麼就會知道要保證原創性、垂直性等,也就會有針對性地進行答題,這樣也就會增大開通收益的機率。

    我們都知道南轅北轍的故事,如果方法不對,可能離目標會越來越遠。勤勞和恆心固然是取得成功的必備素養,但是,研究、謀劃和總結也是不容忽視的關鍵環節,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方向性的錯誤,為實現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