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庭醫生線上
-
2 # 華絡健康
當我們說到類風溼時,類風溼性關節又稱類風溼,是一種慢性自身疾病,在生活中很常見,患者飽受折磨,此外還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嚴重有威脅著人們身體健康。
類風溼的病因
類風溼病的病因是比較複雜的,既有外因影響又有內因作用。如果經常受到溼寒氣的侵襲不注意保暖祛溼的話,剛開始可能沒什麼反應,等到年齡大一些的時候就會發病,患者很多重要的關節指、趾、膝蓋、手腕、腳踝等都會腫痛,還會出現晨僵和畸形的症狀,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就很容易致殘。還有就是患者本身身體虛弱,體質差,抵抗力弱,很容易受外部因素影響,容易受寒、受累都是會致病的原因。
類風溼的症狀表現
類風溼一般到了晚期的症狀是很嚴重的,不及時治療會導致癱瘓的現象,還會造成一些其他的感染,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大家應該瞭解類風溼有哪些症狀,發現這些症狀也能夠儘早治療。
(1)晨僵
早晨起床時關節活動不靈活的主觀感覺,它是關節炎症的一種非特異表現,其持續時間與炎症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2)關節受累的表現
①多關節受累呈對稱性多關節炎(常≥5個關節)。易受累的關節有手、足、腕、踝及顳頜關節等,其他還可有肘、肩、頸椎、髖、膝關節等。
②關節畸形手的畸形有梭形腫脹、尺側偏斜、天鵝頸樣畸形、鈕孔花樣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蹠骨頭向下半脫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蹠趾關節半脫位、彎曲呈錘狀趾及足外翻畸形。
③其他可有正中神經/脛後神經受壓引起的腕管∕跗管綜合徵,膝關節腔積液擠入關節後側形成膕窩囊腫(Baker囊腫),頸椎受累(第2、3頸椎多見)可有頸部疼痛、頸部無力及難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樞關節半脫位,相應有脊髓受壓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
(3)關節外表現
①一般表現可有發熱、類風溼結節(屬於機化的肉芽腫,與高滴度RF、嚴重的關節破壞及RA活動有關,好發於肘部、關節鷹嘴突、骶部等關節隆突部及經常受壓處)、類風溼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動脈的壞死性小動脈炎,可表現為指、趾端壞死、面板潰瘍、外周神經病變等)及淋巴結腫大。
②心臟受累可有心包炎、心包積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結節、心肌炎、冠狀動脈炎、主動脈炎、傳導障礙,慢性心內膜炎及心瓣膜纖維化等表現。
④腎臟表現主要有原發性腎小球及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腎臟澱粉樣變和繼發於藥物治療(金製劑、青黴胺及NSAIDs)的腎損害。
⑤神經系統除周圍神經受壓的症狀外,還可誘發神經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經病、繼發於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經病、肌肥大及藥物引起的神經系統病變。
⑥貧血是RA最常見的關節外表現,屬於慢性疾病性貧血,常為輕至中度。
⑦消化系統 可因RA血管炎、併發症或藥物治療所致。
(4)Felty綜合徵
1%的RA患者可有脾大、中性粒細胞減少(及血小板減少、紅細胞計數減少),常有嚴重的關節病變、高滴度的RF及ANA陽性,屬於一種嚴重型RA。
(5)緩解性血清陰性、對稱性滑膜炎
伴凹陷性水腫綜合徵(RS3PE)男性多見,常於55歲以後發病,呈急性發病,有對稱性腕關節、屈肌腱鞘及手小關節的炎症,手背可有凹陷性水腫。晨僵時間長(0.5~1天),但RF陰性,X線多沒有骨破壞。有56%的患者為HLA-B7陽性。治療上對單用NSAIDs藥物反應差,而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療效顯著。常於1年後自發緩解,預後好。
(6)成人Still病(AOSD)
以高熱、關節炎、皮疹等的急性發作與緩解交替出現的一種少見的RA型別。因臨床表現類似於全身起病型幼年類風溼關節炎(Still病)而得名。部分患者經過數次發作轉變為典型的RA。
併發症
類風溼的病因目前來說還尚不明確,但有國外專家已經明確表示,類風溼可能與感染、激素分泌以及遺傳這三大因素有關。
1、肺炎:由於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細菌感染,患者常合併肺炎。
2、泌尿系統感染:風溼性關節炎患者若日常生活不注意,或者患感冒後,常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
3、柯興氏綜合徵:患者若用激素時間過長,常因體內腎上腺皮質功能受到抑制而併發柯興氏綜合徵,常見症狀主要有滿月臉,水牛背,體重增加等。
4、口腔潰瘍: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劑之後常出現口腔潰瘍,此外還可出現噁心嘔吐,厭食,皮疹,味覺消失等不良反應。
5、傳染病:患者由於患此病的時間太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當社會上流行某些傳染病時,比正常人更易受到傳染。
6、關節脫位病情嚴重者,可出現畸形位骨性強直,甚至關節脫位。
如何預防類風溼病?
1.加強鍛鍊,增強身體素質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生產勞動,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凡是能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就強,很少患病,抗禦風寒溼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
2.避免受風、受潮、受寒大部分患者發病前或疾病復發前都有受涼、受潮等病史,提出了這些因素在本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春季雨水較多,是“百病好發“之際,也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好發季節,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溼衣、溼鞋、溼襪等。夏季不要貪涼、空調不能直吹、不要暴飲冷飲等,秋冬季節要防止受風寒侵襲,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勞逸結合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過於疲勞,人的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容易引發一些疾病。
4、保持精神愉快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與人的精神活動狀態有密切的關係。保持精神愉快也是預防類風溼關節炎的一個方面,遇事要注意不可過於激動或長期悶悶不樂。要善於節制不良情緒,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心胸開闊,生活愉快,進而使身體健康,要記住“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5.預防和控制感染實驗研究表明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可能是誘發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病因素之一,有些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在患了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後而發病的。所以,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
3 # 幕後老牛
四肢運動受到限制,並且伴隨腫痛等症狀者稱為類風溼。嚴重者生活無法自理。本病於免疫系統有直接關連。
中醫認為,本病繫有風寒,溼冷所致,固用除風活血類藥物療效良好。以雷公藤為代表的藥物治療方法在臨床上收到良好效果。
千萬不可選用激素類藥物,否則有後果。
-
4 # 類風溼講堂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該疾病容易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類風溼病的發病原因可能與遺傳、感染、性激素等有關。具體症狀有如下幾點。
類風溼關節炎的症狀
症狀一:
晨僵,顧名思義就是早晨起床時關節活動不靈活的主觀感覺,它是關節炎症的一種表現,並且晨僵持續時間和類風溼嚴重程度和正比。
症狀二:
關節腫痛,多呈對稱性常侵及掌指關節腕關節肩關節趾間關節踝關節及膝關節關節紅腫熱痛活動障礙.
症狀三:
畸形,後期病例一般均出現掌指關節屈曲及尺偏畸形;如發生在足趾,則呈現爪狀趾畸形外觀。
症狀四:
發熱,關節周圍面板溫熱、潮紅,當自動或被動運動時都會引起疼痛。
如果有類似症狀一定要立即去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儘快排除類風溼的可能性,如果診斷為類風溼應該積極配合治療,不要延誤病情。
-
5 # 風溼小醫生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對稱性小關節破壞性關節炎為主的系統性自身免疫病。
類風溼關節炎的表現包括關節的症狀和關節外的症狀。
1、關節症狀:小關節受累為主,多為對稱性,如雙手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雙足趾關節等,其他大關節也可受累,如肘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甚至可以累及顳頜關節,病人出現張口困難。多表現為關節紅腫,伴晨僵。晨僵時間較長。往往大於30分鐘~60分鐘。病程長的患者病情控制不佳會出現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
2、關節外症狀:可累及多個器官,包括面板、眼睛、肺臟、腎臟、胃腸道、血液系統等。這方面往往被忽視。
人們往往看到類風溼關節炎,甚至風溼性疾病,能接受的多是關節出了不適,而忽略其他身體系統的損害。在此提醒關注類風溼,關注關節,也要關注類風溼關節炎的系統損害,早干預早治療,改善預後。
-
6 # 劉醫生談骨論筋
類風溼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表現為多發性和對稱性慢性關節炎,其特點是關節疼和腫脹反覆發作逐漸導致關節破壞、強直和畸形,是全身結締組織疾病的區域性表現。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病因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有下面幾個因素。
1.遺傳因素。類風溼病人有明顯家族遺傳特點。
2.自身免疫因素。它能夠解釋許多臨床現象及症狀。自身免疫導致滑膜炎症,後致滑膜、軟骨和軟骨下骨破壞。
3.感染因素。很多病人發病前常有發熱、感染等情況。
4.還可能與體質因素、天氣變化、精神因素等有關。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症狀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全身性疾病。除關節改變外,還有心、肺、脾、血管、淋巴等臟器的改變。
一、關節表現
1.晨僵現象。病變關節在早晨出現較長時間(至少1小時)僵硬。晨僵時間和關節炎症程度成正比。
2.關節痛與壓痛。是最早的症狀,最常出現在腕、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等。呈對稱性,持續性,但時重時輕。病變關節面板出現褐色沉著。
3.關節腫脹。因關節腔內積液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症引起。多呈對稱性。
4.關節畸形。晚期患者出現手指關節的半脫位,如尺側偏斜、天鵝頸樣畸形等。
5.特殊關節。頸椎、肩、髖、顳頜關節等受累。
6.關節功能障礙。嚴重的生活不能自理。
二、關節外表現
1.類風溼結節。面板出現結節質硬、無壓痛、對稱性分佈。
2.類風溼血管炎。如指甲下和指端出現小血管炎,少數能引起區域性組織壞死。
3.肺部改變。肺間質病變、結節樣改變和胸膜炎。
4.心包炎、胃腸道症狀、腎臟損害、神經系統和血液系統。
5.乾燥綜合徵。口乾眼乾。
由於本病的病因不明確,所以缺乏治療措施。只能對症治療,防止和減少關節破壞。希望這些能讓大家對類風溼性關節炎有進一步的瞭解。
-
7 # 一衰煙雨濛
類風溼性疾病,也叫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風溼免疫性疾病
為什麼會得類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個與環境,細菌,病毒,遺傳,性激素及神經精神狀態等因素密切相關的疾病。
得類風溼性關節炎的主要影響因素:
1、病毒感染,引起風溼性關節炎。
2、細菌感染,引起的免疫疾病。
3、家族遺傳,也容易造成關節炎。
4、性激素影響,男女患病比例 1:2。
以上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發病的主要影響因素,目前,其具體發病原因沒有完全明確。除此之外,風溼寒、勞損、創傷和精神等因素也會誘發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產生。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風溼性關節炎?
可以透過一下症狀,對自己是否得了風溼性關節炎做一個初步的自我診斷:
1、早晨和晚上,感覺關節活動不靈活,僵硬,疼痛感,活動後有明顯改善。
2、關節腫脹、疼痛、有積液和發紅等。
3、關節活動障礙,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屈伸和旋轉等動作受限。
4、關節畸形。
-
8 # 生命召集令
類風溼類疾病指的是類風溼性關節炎,它是風溼免疫科很常見的疾病,它主要的臨床特點是容易造成全身多個關節的累及,常呈對稱性,以小關節為主,比如雙手指關節、腕關節等,造成關節的侵蝕、破壞,隨著病情進展出現關節畸形,導致患者失去自理能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類風溼關節炎的症狀主要包括關節方面的症狀及關節外症狀,關節症狀包括晨僵,患者會感覺早上起床後關節僵硬,握拳、屈伸困難,常常超過半小時,活動後症狀可緩解;關節腫痛,常常為對稱性的小關節疼痛,時輕時重,勞累或者陰雨天常常有加重傾向;晚期患者常常有關節畸形,比如腕關節、肘關節強直,手指天鵝頸樣改變等,嚴重者甚至會失去自理能力。
關節外表現主要涉及到其他系統的累及,最常累及肺臟,肺纖維化最常見,其次肺部結節、胸膜炎也可發生;其次,血液系統也可累及,貧血是主要表現,並且有研究證明,貧血程度同疾病活動度相關;除此之外,類風溼關節炎也會出現心臟、胃腸道、神經系統、腎臟等系統的累及,出現相應的症狀,臨床中需要格外注意。
總之,類風溼關節炎症狀比較多,由於類風溼疾病進展過程中還會出現多系統受累的症狀,所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延緩其進展對於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意義重大,治療過程中需要嚴格遵醫囑,定期複查,以監測疾病活動度及藥物副作用,不能盲目使用藥物,也不能擅自停藥,避免對身體產生不必要的損傷。
本期答主:陳泳淼,醫學碩士
回覆列表
通常所說的類風溼其實說的都是類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症狀主要表現為2個方面,比較明顯的是關節症狀:受累關節通常出現對稱性、持續性的關節腫脹和疼痛,常伴有晨僵(早晨起床時候,病變的關節在靜止不動後出現較長時間僵硬,如膠粘著的感覺,在適當的活動後逐漸減輕)。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同時,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出現症狀。中、晚期的患者可出現手指的“天鵝頸”及“鈕釦花”樣畸形,關節強直和掌指關節半脫位,表現掌指關節向尺側偏斜。關節外症狀主要是類風溼結節、血管炎、心臟炎症、胸膜和肺部受累、腎臟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造血功能出現障礙等。
答案編輯及稽核專家:蔡小燕 主任醫師,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