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錦繡V山東
-
2 # 木子小廚
其實不然,抓炒裡脊是一道魯菜經典名菜,它也屬於酸甜口味的菜品,在製作上和糖醋里脊、鍋包肉也都差不多。但是細品起來,口味還是略有差異,糖醋里脊和鍋包肉屬於大酸大甜味,酸甜味濃,而抓炒裡脊屬於小酸小甜味,酸甜味略淡。由於現在人容易接受重口味,所以抓炒裡脊在一般酒店都沒有製作,反而製作糖醋里脊、鍋包肉的多。
抓炒是一種烹調技法,即把原材料改刀成片或者打上花刀,醃製後掛糊抓勻,浸炸成熟,最後倒入抓炒汁炒製成菜的技法。抓炒菜品一般選用質地比較細嫩的食材,如:魚、蝦、豬肉等。在初加工時講究精細的刀功處理,原材料通常要加工成片、條、塊、等形狀,並且要求大小相同,厚薄均勻。製作時一般不需要再搭配其他輔料。抓炒裡脊確切的說是一道京派魯菜,由慈禧太后御廚王玉山所創。話說有天慈禧太后沒有食慾,王玉山靈機而動,製作了一道慈禧太后從沒吃過的一道小酸甜口味的裡脊,吃慣了重口味的菜餚,再乍一吃小酸甜口味的菜餚,慈禧太后瞬間感覺滋味妙不可言,便問身邊的太監:這是道什麼菜?這菜太監也沒見過,只依稀記得御廚在製作此菜時用手抓裡脊的場景,連忙答道:此菜叫“抓炒裡脊”。慈禧太后甚是滿意,並重賞了御廚。而後此菜便就傳開來。
抓炒裡脊成品講究:外酥裡嫩,口味小酸小甜,不僅短時間內不回軟,並且吃完盤中也不會留有多餘湯汁。既然能和糖醋里脊、鍋包肉同為經典菜品,抓炒裡脊製作時也講究很多技巧,特別是要注意以下幾個技術點:
1.掛糊講究手法:抓炒裡脊用糊,必須使用水澱粉糊,並且要用手不停的抓,這樣操作不僅和糊均勻,而且使每一塊肉片上都掛上一層糊,裡脊炸出來以後,肉片外面形成硬殼,美觀均勻。
2.合理控制油溫:這是成品酥脆的關鍵,一般炸裡脊需要炸兩次,第一次約六成油溫下入,等肉片定型撈出。第二次需要七成以上油溫,快速復炸,不僅可以逼出糊中的多餘油分,還能使外皮酥脆。
3.掌握好糖醋比例:糖醋里脊的比例一般是1:1,並且用量比較大,一份糖醋里脊大約需要白糖、醋各50克左右,透過加熱,醋味揮發一部分,吃起來甜味略壓酸味。而抓炒裡脊的酸、甜味互不相壓,糖醋比例一般在1:1.5,糖的用量控制在30克、醋45克左右,這樣醋加熱以後揮發,比例差不多,便互不壓味,呈現小酸小甜的味道。
只要注意以上三個技術點,就能做出小酸小甜味的抓炒裡脊了,下面到了我的分享時間,把這道抓炒裡脊的詳細做法介紹一下,希望題主參考。
~【抓炒裡脊】~原材料和調料:
豬裡脊肉,地瓜澱粉,玉米澱粉,紅醋、白醋、白糖、蔥、姜、蒜末、鹽,嫩汁等。
開始製作:
第一步:裡脊肉的改刀.新鮮裡脊肉剔除表面筋膜,修改成粗長條狀,然後頂絲切2毫米左右的厚片。取其中400克,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瀝去血水並控幹水分。
第二步:醃製.控幹水分的裡脊肉片放入盆中,加入鹽2克,料酒5克,蔥、薑絲各10克,抓拌均勻醃製10分鐘。
第三步:和糊.盆中加入地瓜澱粉80克,玉米澱粉80克混合均勻,倒入清水調成糊狀(以糊下垂能自然流淌為宜),最後加入色拉油10克再次抓拌均勻。
第四步:炸制.淨鍋中倒入色拉油2500克左右,開大火力,這時將醃製肉片裡的蔥薑絲去掉,把和好的糊倒入肉片中,不停抓拌均勻。
等油溫達到六成熱,將摺疊的肉片攤開並順手下入油鍋中,這時肉片慢慢會上浮,隨下隨翻面,保持中小火,將肉片全部下完。用漏勺攤勻至肉片定型成淺黃色,撈出控油。
繼續加大火力,待油溫七成熱時,全部倒入炸好的肉片復炸,火力不要減少,直至肉片成金黃色,並且能聽到肉片和肉片之間碰撞,發出清脆聲響時,撈出控油。
第五步:正式製作.快速倒出鍋中油分,只留底油,下入蔥、姜、蒜末各5克爆香,烹入紅醋25克,炒出香香,再依次入白醋20克,嫩汁40克,鹽2克,白糖30克,快速燒開至糖融化,這時用水澱粉勾出濃芡,下入炸肉片的熱油10克,激成活汁,倒入炸好的肉片,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抓炒裡脊製作之小技巧】~1.裡脊肉切片時,要先去掉筋膜。並且肉片不要切的太薄,抓炒裡脊的肉片如果切的太薄,容易脫糊,以2毫米厚最佳,而且也不要切的像鍋包肉的肉片那麼大,以3-4釐米見方均勻最佳。
2.肉片一定要提前醃製入味,因為防止油炸後肉片回軟,其製作時的速度很快,速度過快,調味料就不能很好滲入,所以肉片要提前醃製10分鐘左右。鹽的用量要根據當地口味和醃製時間酌情調整。
3.肉片醃製時用的蔥薑絲,炸制時要提前揀出來,以免抓到糊裡容易炸糊炸黑,影響美觀。如果使用蔥姜水更好,但是後期和糊時要注意糊的濃稠度,以免太稀脫糊。
4.糊中加入色拉油也有一定的起酥作用。
5.抓糊的時候要均勻,不能有肉片裸露的地方,不然糊裹不勻的地方,炸出來發黑。
6.家庭製作的小夥伴們可以按照糖醋比例提前調製碗芡,正式製作時只用蔥、姜、蒜爆鍋,倒入碗芡,熬開下入裡脊翻勻即可,可以大大減少烹製時間。
7.肉片出鍋前的熱油要倒入芡汁裡,這樣才能激起活汁,熱油在入鍋的一剎那,熱油和熱汁激烈碰撞,打亂了芡汁的濃度,產生糖醋香氣和“撲哧撲哧”的動感,能更好的裹勻肉片,並提升亮度。
8.製作400克里脊用上面的比例正好,不僅可以裹勻肉片,而且盤中不會出現多餘湯汁。
9.糖醋汁中要加入少許鹽來突出糖醋味。鹽不要多,起點睛作用。
~【抓炒裡脊製作之疑惑解疑】~1.問:為什麼要使用嫩汁?
答:嫩汁就是嫩糖色,原版中的抓炒裡脊用的醬油調色,因為當時的調味料很單一,醬油調出的成品顏色發烏,不適合現代人的審美,所以我用了少許嫩糖色來調顏色。記得糖色要炒的嫩一些。不加嫩汁,也可以加入少許番茄醬。
2.問:為什麼使用紅醋加白醋的組合方式?
答:這主要是考慮紅醋可以出醋香味,白醋是達不到的,並且如果過多使用紅醋,成品也達不到紅亮的色澤,所以採用了紅醋加白醋組合方式。
3.問:為什麼加入兩種澱粉,而不使用麵粉?
答:玉米澱粉和紅薯澱粉都適合上漿和炸貨,可使成品外表更酥脆。糊中加入麵粉會使成品表面不平滑,所以抓炒裡脊只用澱粉糊即可。紅薯澱粉有顆粒狀的,使用時要提前泡透,或者直接使用紅薯粉。
4.問:糊中不需要加入雞蛋和泡打粉嗎?
答:糊中加入雞蛋和泡發粉都有起發作用,加入雞蛋固然好看,但是長時間存放肉片容易回軟。加入泡打粉不僅使成品飽滿還能更多的吸收湯汁,但是吸收過多湯汁也容易回軟,所以糊中不需要加入雞蛋和泡打粉。
寫在最後抓炒裡脊的製作還是非常簡單的,對於吃慣了大酸大甜的糖醋里脊或者鍋包肉,偶爾吃一次小酸小甜味的抓炒裡脊口味相當美味。只要按照我的操作流程和總結的技巧,小夥伴們也一定能製作出同樣好吃的抓炒裡脊。
-
3 # 懶懶閒坤
抓炒裡脊
做法
材料:豬裡脊肉200克,花生油100克,醋15克,白糖25克,醬油、料酒各10克,熟豬油、蔥、姜、鹽、味精各少許,溼玉米粉100克。
步驟:
1、先把裡脊肉切成長3釐米的滾刀片,倒入少許料酒、醬油、鹽拌勻入味,再放入澱粉(玉米)輕輕抓勻;
2、用大火把鍋燒熱,倒進花生油,等油七八成熱時,把裹好澱粉(玉米)糊的肉片放到鍋裡炸,邊炸邊用筷子撥開,防止粘結,待油大熱時再改小火炸5分鐘左右,撈入漏勺;
3、把適量的玉米粉、糖、醋、醬油、鹽、味精、料酒、蔥薑末放到碗裡,合成汁。另起鍋燒熱,加入豬油,油熱倒入碗內,等炒到粘稠時,再將炸好的肉片倒入,顛翻炒勻,再澆點明油便可食用。
-
4 # 印度特色美食
【抓炒裡脊】做法
食材:主料:裡脊400克
輔料:料酒30克、鹽適量、玉米澱粉120克、水40克、色拉油適量、小蔥1根、生薑1小塊、雞精少許、水澱粉適量等
做法:1.豬通脊肉洗淨,廚房紙擦乾水分,把豬裡脊肉切成肉條。
2.放入少量料酒和鹽醃製一會。
3.放入玉米澱粉120克、水40克,少量色拉油和鹽。
4.用手抓勻掛糊,將油鍋燒熱,當裡脊變為淺金黃色時,盛出。再將裡脊肉放入油鍋中復炸,炸制金黃色盛出。
5.將抓炒汁一起放入碗中攪拌均勻。炒鍋燒熱,放油,放入蔥薑末炒香。放入抓炒汁翻炒,開鍋後放入適量水澱粉,至湯汁濃稠。
6.將炸好的裡脊肉放入翻炒,使裡脊肉表面都均勻的裹上抓炒汁,放入適量雞精即可出鍋。
小竅門:如何讓裡脊肉外酥裡嫩:
秘訣一:澱粉糊中加入少許食用油。
秘訣二:肉條炸制三遍,一遍定型,二遍斷生,三遍上色和保持肉條的酥脆。
-
5 # 吃貨大程子
其實,做這道抓炒裡脊很有講究,炸肉的火候、醬汁的濃稠度,都決定了這道菜的口感。
用料:
豬裡脊,大蔥,白胡椒粉,老抽,糖,米醋,鹽,料酒,水,水澱粉,油。
做法:
大蔥洗淨,切成小段。
豬肉用水清洗乾淨,切成5毫米的薄片。
切好的豬肉放入碗中,加鹽抓勻。
放入一點點的白胡椒粉,抓勻。
加1小勺料酒,抓勻。
等豬肉抓勻以後,抓入一點水澱粉,繼續用手把豬肉抓勻。
取一小碗,放入小半勺鹽,2勺糖,4勺醋,加4勺水,1勺老抽,攪拌均勻。
最後加2小勺水澱粉,攪拌均勻,做成一碗調味汁備用。
鍋內倒油,油溫燒至4、5成熱的時候,放入肉片炸制。炸到肉片變色即刻撈出。
油溫繼續加熱,燒熱至微微冒煙以後放入肉片復炸一遍。
炸到肉片變得焦黃酥脆撈出。
鍋內留底油,放入大蔥段,炒至蔥段微微有些發黃。
倒入調好的料汁勾芡。
待鍋內醬汁濃稠,淋入一點熟油,倒入炸好的肉片,快速翻炒均勻就可以出鍋了。做好的抓炒裡脊外酥裡嫩,吃起來酸甜鹹香,開胃且不油膩。酸酸甜甜的醬汁,不僅是大人喜歡的,更受小朋友喜歡。
小貼士:
做這道菜,最好選用豬小裡脊做。
水澱粉是用食用玉米澱粉加水調成的,不要調太稀,要濃稠一些。
給豬肉醃製上漿的時候,每加一種調味品,都需要給給它先抓勻了,再加第二種調味品。
-
6 # 剛哥做美味
很高興回答問題!抓炒裡脊是一道宮廷菜,也是滿漢全席中的一道菜,做法與糖醋里脊差不多很簡單,我來說一說這道菜的製作:第一步1先準備主料:豬裡脊肉400克,第二步2準備輔料:料酒30克,鹽適量,澱粉80克,水30克,色拉油適量,小蔥一根,姜一小塊,醋30克,白糖50克,醬油20克。第三步3開始製作:裡脊肉切成條裝,放入少量鹽與料酒醃製一下,放入水澱粉,少量色拉油用手抓勻,第四步4:把鍋燒熱放放油,油熱把裡脊放入炸制,直至變黃。第五部5:將炒汁一起放入碗中,熱鍋熱油放入蔥,薑末炒香,放入料汁,開鍋放入澱粉水直至濃稠,把炸好的裡脊肉放入翻炒,放入雞精即可出鍋!
-
7 # 採食君
據悉,清朝慈禧太后愛吃抓炒裡脊這道菜,外酥裡嫩的裡脊肉,裹滿了酸甜的醬汁,雖然是油炸食物,吃起來卻不會油膩。
抓炒裡脊準備食材:
主料:裡脊400克
輔料:料酒30克、鹽適量、玉米澱粉120克、水40克、色拉油適量、小蔥1根、生薑1小塊、雞精少許、水澱粉適量
做法:
1.豬通脊肉洗淨,廚房紙擦乾水分,把豬裡脊肉切成肉條;
2.放入少量料酒和鹽醃製一會;
3.放入玉米澱粉120克、水40克,少量色拉油和鹽;
4.用手抓勻掛糊,將油鍋燒熱,當裡脊變為淺金黃色時,盛出,再將裡脊肉放入油鍋中復炸,炸制金黃色盛出;
5.將抓炒汁一起放入碗中攪拌均勻,炒鍋燒熱,放油,放入蔥薑末炒香,放入抓炒汁翻炒,開鍋後放入適量水澱粉,至湯汁濃稠;
6.將炸好的裡脊肉放入翻炒,使裡脊肉表面都均勻的裹上抓炒汁,放入適量雞精即可出鍋。
小貼士之如何讓裡脊肉外酥裡嫩:
一、澱粉糊中加入少許食用油。
二、肉條炸制三遍,一遍定型,二遍斷生,三遍上色和保持肉條的酥脆。
-
8 # 楊大廚
我們學徒時,“抓炒裡脊”是必學菜之一。以前原料匱乏,一本選單中所有葷菜用到的原料不過就牛、羊、豬肉這幾大類。所以,當時的廚師必須學會一種原料做多道菜的本領。比如,豬肉絲,廚師可以將其做成京醬、魚香、尖椒、醋烹等味型;裡脊,可以做出抓炒、糖醋、幹炸、滑溜等多類菜品。如今,原料豐富了,客人的選擇餘地大了,一料多出的菜品逐漸退出了現在的菜譜,所以大廚漸漸將這項基本功忽略了。
“抓炒裡脊”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在當時調味品比較單一的年代(只有鹽、糖、醋、醬油、辣椒),廚師調出了酸不壓甜、甜不壓酸的小酸甜口,這在當時一水兒的鹹香菜品中獨樹一幟,被稱為“連男人也喜歡吃的酸甜菜”。
此菜成功的標準是:裡脊外焦裡嫩,久吃不回軟。味道酸甜適度,甜不壓酸,酸不壓甜。“吃汁不見汁”,即吃的時候每片裡脊都裹勻了汁,但吃完後盤子裡沒有剩餘的湯汁,只有一點油。
這道菜有四個技術點:
第一,調糊時只用澱粉,最好用玉米澱粉或綠豆澱粉(不要用紅薯澱粉,因為紅薯澱粉調的糊炸後脆中帶硬),不要放雞蛋、生粉(生粉粘性較大,若炸不透會粘牙)等。只用澱粉加水調的糊炸後很脆,不容易回軟。
第二,講究火候,掛糊的裡脊片兩次入油,一次炸定型,二次炸酥脆,必須有復炸的步驟。
第三,調味要準,尤其是糖和醋的比例,達到巧妙的“對峙”狀態。第四,爆汁要恰量,不稠不稀,不多不少,剛好裹勻原料。
如今,“抓炒裡脊”也在演變,比如在爆汁時放鮮橙汁、檸檬汁,將米醋換成果醋,以增加果香味;用木糖醇代替白糖,注重低糖保健。
抓炒裡脊
詳細製作流程:
將400克里脊切成0.3釐米厚的片,加適量鹽、味精、胡椒粉、蔥姜水醃製20分鐘。
將綠豆澱粉與普通澱粉以1∶5的比例兌在一起,倒入適量清水調勻,調成水粉糊。將醃好的裡脊放入水粉糊中,抓勻。
鍋下寬油燒到三成熱,下掛勻水粉糊的裡脊中火炸到定型,撈出。
鍋內油升溫至五成,再下里脊中火復炸至酥脆、金黃色。
鍋下底油燒熱,下蒜片、蔥絲、薑絲爆鍋,下清水40克、鹽1克、糖5克小火燒開,勾中等濃稠的芡,下6克米醋攪勻,下入炸好的裡脊片快速翻裹均勻,淋明油即可上桌。
味型:酸甜適口,裡脊外焦裡嫩。
製作關鍵:1、水粉糊不能調得太濃稠,否則炸好的裡脊口感太硬。
2、裡脊掛糊要均勻,不要有“裸露”的地方,否則炸後縮糊,口感不酥脆。
3、調汁時水、鹽、糖、醋的比例、用量要準確,40克水熬後正好裹勻400克里脊肉片。勾芡時稀稠適度,太稠則口感粘糊。
-
9 # 夕陽下看海的金毛
抓炒裡脊怎麼做?
大家好,我是金毛,這道抓炒裡脊與抓炒魚片、抓炒腰花、抓炒大蝦一同稱為清代宮廷菜四大抓炒,而其名字由當年慈禧下人信口胡謅而來,也因慈禧太后的原因揚名天下。
言歸正傳,說了抓炒裡脊的趣事,是不是勾起了你當一回“慈禧太后”的想法呢?
抓炒裡脊的特點以及與糖醋里脊、鍋包肉的區別抓炒裡脊和糖醋里脊、鍋包肉同屬一個菜系,其製作和調味的方法上有相似之處,但口味上三者又有不同:抓炒裡脊是小酸甜口味,糖醋里脊和鍋包肉則酸甜味較濃。另外,抓炒裡脊必須掛水粉糊,而且要用手不停地抓(如果不抓,糊裡的水、粉會分離,這樣就掛不均勻),抓勻後立即入油鍋炸至硬脆,然後再烹調。“糖醋里脊”和“鍋包肉”在調糊、掛糊時沒有如此嚴格的要求。
抓炒裡脊的製作主材料:小裡脊肉300克
配料:雞蛋1個
調料:白糖、料酒、鹽、雞精、香醋、生粉、生抽、蔥末薑末
-----開始製作-----
①小裡脊肉洗淨,切成肉條備用。(要做抓炒裡脊,嚴格意義上來講是要用小裡脊肉作為原料。但是現在大部分家庭、餐館都會選用通脊肉製作,通脊與小裡脊相比,肉質不如小裡脊嫩,影響口感)
②將鹽、雞精、雞蛋、料酒、生粉調成糊狀,與小裡脊肉條抓勻備用。(本道菜的精髓就在這個抓字上,要用手不停的抓裡脊片,是調製好的糊均勻的掛在小裡脊肉條上,掛勻後立即放入油鍋炸至酥脆,然後再烹調)
④將炸好的肉條重新倒入鍋內復炸。(一定要復炸!!!)
⑤將生抽、蔥末、薑末、香醋、糖、料酒調勻備用。(需要注意糖量攝入的童鞋,可以用木糖醇代替白糖,但口味會略有下降)
⑥鍋內留少許油把調好的汁水倒入鍋中,待燒開後放入水澱粉勾芡。
⑦倒入炸好的裡脊肉,翻炒出鍋,裝盤食用。
製作關鍵:1.糊不能調得太濃稠,否則炸好的裡脊口感太硬。
2.裡脊掛糊要均勻,不要有裸露的地方,否則炸後縮糊,口感不酥脆。
3.調汁時水、鹽、糖、醋的比例要準確,40克水熬好後正好裹勻400克里脊片;勾芡時要稀稠適度,太稠則口感發黏。
4.炸制肉條一定要低溫,也是為了保持肉條中的水分,使成品外酥裡嫩,酸甜可口。
結語要做一道菜其實很簡單,但是想做好做到大家都對你豎起大拇指,那還是需要多做、多總結、多思考哦。
-
10 # 阿撐美食
謝謝你的誠邀,希望可以幫到你
抓炒裡脊”和山東的“糖醋里脊”、東北菜裡的“鍋包肉”同屬一個味型,在製作、調味上有相似之處,但細分起來,三者又有不同:“抓炒裡脊”是小酸甜口味,“糖醋里脊”和“鍋包肉”則酸甜味較濃。另外,“抓炒裡脊”必須掛水粉糊,而且要用手不停地抓(如果不抓,糊裡的水、粉會分離,這樣就掛不均勻),抓勻後立即入油鍋炸至硬脆,然後再烹調。“糖醋里脊”和“鍋包肉”在調糊、掛糊時沒有如此嚴格的要求。
原料:
豬裡脊400克。
調料:
蒜片、蔥絲、薑絲各3克,清水40克,鹽2克,白糖5克,米醋6克。
製作:
1.將豬裡脊切成0.3釐米厚的片,加適量鹽、味精、胡椒粉、蔥姜水醃製20分鐘。
2.將紅薯澱粉與普通澱粉以1∶5的比例兌在一起,倒入適量清水調勻,調成水粉糊,放入裡脊片充分抓勻。
3.鍋下寬油燒至三成熱,下掛勻水粉糊的裡脊中火炸至定型,撈出。
4.鍋內油升溫至五成,再下里脊中火復炸至酥脆,呈金黃色。
5.鍋下底油燒熱,下蒜片、蔥絲、薑絲爆鍋,下清水、鹽、糖小火燒開,勾中等稠度的芡,下米醋攪勻,下入炸好的裡脊片快速翻裹均勻,淋明油即可上桌。
味型:
酸甜適口,裡脊外焦裡嫩。
製作關鍵:
1.水粉糊不能調得太濃稠,否則炸好的裡脊口感太硬。
2.裡脊掛糊要均勻,不要有裸露的地方,否則炸後縮糊,口感不酥脆。
3.調汁時水、鹽、糖、醋的比例要準確,40克水熬好後正好裹勻400克里脊片;勾芡時要稀稠適度,太稠則口感發黏。
-
11 # 劉哥美食為什麼叫做“抓炒裡脊”?
“抓炒裡脊”被稱之為“抓炒”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用手抓來炒菜的意思。“抓炒裡脊”中“抓炒”是指在拌制裡脊時的重要操作過程;裡脊條改刀後需要加鹽來入味,就需要用手來“抓拌”,才能使肉條更加入味;加入澱粉漿掛糊時,也需要用手來“抓拌”的;“抓炒裡脊”是形象地強調此菜在製作過程中“抓拌”的特點。
與其同樣操作手法做出的菜品還有抓炒魚片、抓炒腰花、抓炒大蝦,這三道菜品和抓炒裡脊一道,被稱為清代宮廷菜“四大抓炒”。
【抓炒裡脊】的做法------特點:外焦裡嫩、甜酸爽口!【材料】豬外脊肉
【調料】鹽、澱粉、油、蔥、姜、生抽、糖、醋
------【開始製作】------
第一步:抓拌處理:將豬外脊肉改刀切成條,加鹽抓拌入味;加入澱粉、水繼續抓拌上漿,最後倒入食用油抓勻;
------小貼士:1.加鹽抓拌時,要充分抓拌直至肉條有“黏糊”的手感;2.掛漿一定要用玉米澱粉,因為玉米澱粉更加細滑,掛漿炸出更加酥脆。3.澱粉與水的比例為1:1。
第二步:炸制肉條:鍋內倒油,燒熱至六成熱時,放入掛好糊的肉條,炸至金黃色撈出;再將鍋內熱油什到七成熱時,倒入肉條復炸一遍;
------小貼士:油的一成溫度大約為30度左右,六成油溫約為180°度左右,七成油溫約為200°度左右;二次復炸時,當看到氣泡變小後就可以了。
第三步:最後炒制:鍋內倒油燒熱,小火下入薑末炒香、再下入蔥末,一同炒香後加入少量生抽攪散、待醬油產生氣泡後加入白糖炒散、再加入醋,燒開,淋上水澱粉,放入炸好的肉條,快速翻炒,使肉條掛滿料汁後出鍋裝盤。
------小貼士:1.醬油的加入是起到調色的作用,因為抓拌肉條的時候已經加入了適量的鹽,所以在最後炒制的時候是不加鹽的。2.最後放醋、這樣就不會使醋過早地揮發掉,糖與醋的放入比例為1:1。
外焦裡嫩、甜酸爽口的“抓炒裡脊”製作完成!
-
12 # 農村波波的日常美食
“抓炒裡脊”是我新學的一道菜哦!是宮廷菜,曾經慈禧老佛爺吃過並稱贊過的一道菜,也是滿漢全席其中的一道菜。其實跟我們現在常吃的糖醋里脊基本差不多,在裡脊肉的醃製上稍有不同。糖醋汁也是經典的老配方。做法很簡單,但是味道卻比現在的糖醋里脊好,算的上名副其實的外焦裡嫩,裡脊肉經過油炸後,非常的脆,咬一口下去,你能聽到脆脆的聲音,口味酸甜適中,是絕對值得一試的一道菜。
工藝:炸
口味:酸甜味
時間:<30分鐘
熱量:較低熱量
配料:
豬裡脊肉400克 、 料酒30克、鹽適量、玉米澱粉120克、水40克、色拉油適量、小蔥1根、生薑1小塊、雞精少許、水澱粉適量、醋30克、白糖50克、醬油20克
烹飪步驟:
1.抓炒汁:醋30克、白糖50克、醬油20克、料酒20克。 豬通脊肉洗淨,廚房紙擦乾水分,在肉的兩面打上花刀,便於裡脊肉入味
2.把豬裡脊肉切成肉條
3.放入少量料酒和鹽醃製一會
4.放入玉米澱粉120克、水40克,少量色拉油和鹽,用手抓勻
5.將油鍋燒熱,裡脊放入炸制
6.當裡脊變為淺金黃色時,盛出
7.再將裡脊肉放入油鍋中復炸一邊,炸制金黃色盛出
8.將抓炒汁一起放入碗中攪拌均勻
9.炒鍋燒熱,放油,放入蔥薑末炒香
10.放入抓炒汁翻炒,開鍋後放入適量水澱粉,至湯汁濃稠
11.將炸好的裡脊肉放入翻炒,使裡脊肉表面都均勻的裹上抓炒汁,放入適量雞精即可出鍋
烹飪小貼士:
炸裡脊時要一個一個的放入,防止肉粘連
博文中的配方適用於400克里脊肉
回覆列表
主料
豬肉200克
輔料
味精適量
料酒2錢
白糖5錢
醬油2錢
玉米麵2兩
豬油(板油)少許
花生油2兩
蔥少許
姜少許
食鹽少許
步驟0
食材:
瘦豬肉、味精適量、料酒2錢、白糖5錢、醬油2錢、醋3錢、玉米粉(溼)2兩、熟豬油少許、花生油2兩、蔥少許、姜少許、鹽少許
步驟1
將豬肉切成一寸長的滾刀塊,加入少許料酒、醬 油、鹽,抓一抓使其入味,然後用玉米粉糊裹勻
步驟2
用旺火把油鍋燒熱。待油熱時,將玉米粉糊的肉片下鍋炸。有粘在一起的分開,油太熱時端到微火上炸。約炸五分鐘左右即成
步驟3
用玉米粉、糖、醋、醬油、鹽、味精、料酒、蔥薑末兌好汁。在鍋內放一點熟豬油,坐在火上燒熱,然後倒入兌好的汁。炒粘時,將炸好的肉片倒入汁內翻炒兩下,再淋上一點花生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