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家小能手
-
2 # 易境2
時間和空間是人類在長期觀察三維世界運動印象經驗的基礎上意識積累沉澱下來的宇宙運動規,矩概念!
規者意向是圓天,日。以寸度規,故得“時”。日行天一週度量為360度。徑一圍三是天,一分為3是日,3“撐”一⭕天得其身份為“寸”~1/3=0.333……。寸之大小因象易適時而變!“一寸光陰一寸金”之名言乃其“寸”模糊象,精確值的典範。但360度卻是始終如一不變的統一整體,象徵一年360日時間的”不易”性象。同時360度為⭕形態,蘊含無形的氣象呈現。
矩者目標是方地,物。四方“固”定成形,故入古曰“矩”。運動45度易位交織成菱形網支撐於天~⭕中空之間,故成“空間”形態4形。天動地靜,光線明象,形態位置互易自成“距離”而異形生為萬物。不同尺寸的存在形象統一名之為“物質”。
綜上:規天矩地,天圓地方,天3地4,天時地空,故3,4兩數則自然形成為時空的象數符號。據此故得:3+4=7數,和諧音氣數,無形中把時空運動的性質自然納入了“氣”的運動範疇之中!與⭕象契合。因此:3×4=12遂得《易經》12闢卦象與其契合對應!反映的是一年360天自然形成的12月氣象升降規律節氣特徵。
由上所述,時空關係由氣象一線牽,線為——象,兩點連線自然形成,故”2”乃自然生成為線的象數符號!於是順其自然2,3,4自然形成時空運動系統一整體的三要素。順其存在之理三者必相交於一體,遂得2×3×4=24時間結構數字,世人順勢便把它表現為24小時存在。
總結一下,簡而言之:時間,空間是宇宙運動的規矩;時間是空間的度量,空間是時間的結構,二者是宇宙運動的一體兩面。
-
3 # 漸近自然
什麼是時間?什麼是空間?
什麼是時間?
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引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週期變化的規律。例如月球繞地球週期,地球繞太陽週期,地球自轉週期,原子震盪週期等。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人們認知的一種錯覺。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從一個起點處開始,這也是時間的起點。經典時空觀認為,時間是獨立於物體及其運動而存在的。
什麼是空間?
空間是具體事物的組成部分,是運動的表現形式,是人們從具體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來的認識物件,是絕對抽象事物和相對抽象事物、元本體和元實體組成的對立統一體,是存在於世界大集體之中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普通個體成員。空間是具體事物的組成部分,是具體事物具有的一般規定。眼睛可以看到、手可以觸到的具體事物,都是處在一定空間位置中的具體事物,都具有空間的具體規定,沒有空間規定的具體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空間反映物質運動的廣延性。物體在三維空間裡的位置可以由三個相互獨立的座標軸來確定。
人所共知,物質是運動變化的,運動變化是永恆的。而靜止是相對的。物質存在是在運動變化的前提下而存在的。故而人們對於這種物質運動快慢進行度量時,就產生與形成了時間這個概念。物質存在必定在一定空間範圍之內的,而且物質存在必有一定形式與結構,故而人們在對物質存在的形式與結構的認識與度量上,就形成了空間這個概念。時間與空間是物質的客觀存在所必須具備的前提,也是物質存在的客觀形式。
為什麼說時間與空間既是哲學意義上的概念,也是現實意義上的概念呢?哲學意義上的概念,時間與空間具有無限性,廣義性和普遍性。如華人所說的宇宙,宇是指無限空間,宙指無限時間。而現實意義呢?時間是用來度量物質運動過成中,執行長短快慢的一個概念。所用的度量單位也是年、月、日,小時、分、秒等。而空間呢?是度量其物質形態與內部結構的一個概念。如物質的有大小,長短,高低,寬窄的,輕重等。
時間與空間構成了宇宙天地世界與萬事萬物,就在這時間與空間裡,蘊藏著宇宙天地萬事萬物最大與最小,無窮盡與無窮窮盡的學問。
-
4 # 阿朱164353344
通俗一點的解釋就是__時間與空間是相等的,是一切物質存在的兩個面。舉個例子吧,人類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時間的延續,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長生不老,但是這個目標在短期內實現不了,那我們可以追求在有生之年走的更遠,就是提升運動速度,移動速度增加了,就等於是生命延長了。於是乎就有了從步行到高鐵,飛機的演變。
-
5 # 金扣
事物的變化就是時間,是一種自為地設定起來的對空間的否定性;事物的存在就是空間,是己外存在的、相互外在的、完全連續的觀念物。時空是事物間的聯續和排列,若將時空中所有事物抽去,則無時空。
-
6 # 寶樹白石
空間是存在的,空間能夠包容所有的物質,而空間是無限的,沒有邊界的,它像一個永遠數不完的數字,能夠無限的永遠的數下去。
它能夠包容光,宇宙,星球,世界的無限的所有。
時間是存在於不斷物質的變化之中。而這個不斷的變化,就在於物質的從誕生到滅亡的全部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時間的概念。離開了物質的這個變化過程,時間沒有現實意義。也就是講時間不存在。
空間是人們對天和地的總概念,時間是人們對一個事物變化的全部過程的分析。
-
7 # 愛品讀的書蟲
時間和空間是描述宇宙萬物的兩個屬性和概念。空間是靜態的,一般指存在狀態,如範圍有多大,有哪些或多少事物,它們什麼關係…………時間是動態的,一般指運動狀態,如有什麼變化,從哪裡來,到何處去…………空間,只有最小,沒有最大;時間,只有向前進,沒有向後退。
-
8 # 夜貓子222859756
既然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出以金,銀為主的天然貨幣,而貨幣慨念並不是自然出現的,是伴生於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但確成了人類社會活動不可或缺的參照,貨幣以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將社會中的個體量化,使個體之間出現了最簡單,明瞭的參照對比。雖然這不是最對的,但確是最有效率的。
而時間是衡量光穩定運動與其它相對運動之值的差異,從而將無序的運動個體量化成有序的,可相互對比參照的運動。將這些不確定運動重新整合為可確定的過程,量化了空間。
回覆列表
回答
時間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時間概念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引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週期變化的規律。例如月球繞地球週期,地球繞太陽週期,地球自轉週期,原子震盪週期等。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人們認知的一種錯覺。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從一個起點處開始,這也是時間的起點。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8] 中提出:不能把時間、空間、物質三者分開解釋。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時間與空間在測量上都不是絕對的,觀察者在不同的相對速度或不同時空結構的測量點,所測量到時間的流逝是不同的。廣義相對論預測質量產生的重力場將造成扭曲的時空結構,並且在大質量(例如:黑洞)附近的時鐘之時間流逝比在距離大質量較遠的地方的時鐘之時間流逝要慢。現有的儀器已經證實了這些相對論關於時間所做精確的預測,並且其成果已經應用於全球定位系統。另外,狹義相對論中有"時間膨脹"效應:在觀察者看來,一個具有相對運動的時鐘之時間流逝比自己參考系的(靜止的)時鐘之時間流逝慢。
就今天的物理理論來說時間是連續的、不間斷的,也沒有量子特性。一些至今還沒有被證實的,試圖將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結合起來的理論,如量子重力理論、弦理論、M理論等,預言時間是間斷的,有量子特性的。一些理論猜測普朗克時間可能是時間的最小單位。
根據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所解出廣義相對論中的愛因斯坦方程式,顯示宇宙的時間是有一個起始點,由大爆炸開始的,奇點沒有"之前"一說,討論在此之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而物質與時空並存,只要物質存在,時間便有意義。
愛因斯坦認為:"現在、過去和將來之間的差別只是一種錯覺。"時間倒流或回到過去,其實是建立在一個不存在的邏輯基礎上的。(註明:在基本的物理學定理中沒有時間概念,時間不參與計算,這並不表明其不存在,物種衰老、晝夜更替都證明其真實存在,切莫誤解其意;相對論中,粒子的很多運動,裂變、聚變,互相之間都是這種關係,互為倒放的關係。)
空間是與時間相對的一種物質客觀存在形式,由長度、寬度、高度、大小表現出來。通常指四方(方向)上下。
空間有宇宙空間 、網路空間、思想空間、數字空間、物理空間等等,都屬空間的範疇。地理學與天文學中指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有絕對空間與相對空間之分。空間由不同的線組成,線組成不同形狀,線內便是空間。
空間是一個相對概念,構成了事物的抽象概念,事物的抽象概念是參照於空間存在的。摺疊哲學定義
"空間"是抽象概念,其內涵是無界永在,其外延是一切物件佔位大小和相對位置的度量。
"無界"指空間中的任何一點都是任意方位的出發點;"永在"指空間永遠出現在當前時刻。
文學定義
空間有"情的空間"和"知的空間"之分。肩並肩的、坐在身邊的橫向空間就是"情的空間";而面對面而坐的縱向空間就是"知的空間"。前者使人感到有合作、進行情感交流的需要;後者使人覺得有競爭、壓迫之感覺,沒有可容情意進入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