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丶夜空中最亮的星丶

    在查閱了一些文獻資料後,得知對於閩南語是一種“語言”還是“方言”,其實是存在很大爭議的。

    從語言系統來講,閩南語被多數中國的語言學家認為是一種漢語方言。然而西方學者大多不認同此說法。理由如下:1、由於使用不同漢語的人之間,彼此基本上並無法用口語進行溝通,因此這些不同的漢語,基本上是" 語言和語言" 的關係,而不是" 方言和方言" 的關係。

    個人覺得在這觀點的爭論上存在嚴重政治目的。

    而依照國內學家的觀點,語言位階上的主從的關係。閩南語應是,漢藏語系、漢語、閩語、閩南語。

    且先不論派別如何,閩南語是否存在隸屬關係,只有我們揭開它的面紗,去看看它的本質,才能切實的瞭解。

    二、閩南語的語音

    1、子音

    閩南語的子音(聲母)直接繼承上古中原語的聲母系統。在這一方面,閩南語因為早在晉末五胡亂華便遠離了故土,而並沒有受到中古漢語系語音演變的影響,一路南遷至福建等地,留住上古中原語音。" 現在普遍認為上古漢語有19個聲母。[來源請求]按照傳統的閩南語十五音分析,現今閩南語的聲母有15個,就是說上古漢語的19個聲母目前閩南語保留了15個。 2、聲調

    漢語中古音有八個聲調,體現“平上去入各分陰陽”。今天普通話的這一現象已不明顯,但在漢語方言,大多能夠完整或不完整地保留中古音的某些特點。以閩南話為例,漳州音獨缺“陽上”調(漳腔陽上併入陽去);泉州音則惟獨去聲的本調不分陰陽(即陰去和陽去合併,但各自變調後仍能區分) 。所以閩南語還保留著七聲八調,指的就是這些調性的完整。

    在語音方面閩南語是繼承和保留著古漢語的發音、聲調。

    三、閩南語的詞語

    想起兒時,爺爺奶奶經常會說起的一句俗語" 日時走拋拋,暗時點燈膋" 中的“膋” 就是古語的文字。(《詩經》有:“執其鸞刀,以啟其毛,取其血膋。”)

    1、時間

    如今閩南語中的時間說法也和古語存在著相似。例如:閩南人日常說的時間:早食(指早上),中晝(指中午),晡食(指下午),暗食(指晚上)而這些詞。在《淮南子.天文訓》十時辰制,《漢書天文志》或漢代官方十二時辰制,都可以看到這些名稱。

    閩南語如今的" 今仔日" (指今日)就是類似於古語的“今旦日”

    2、詞彙

    閩南語如今日常用語中保留著很多古漢語詞彙如:

    鼎:以煮食用具為例,古代稱為" 釜" 的,華北人、官話語區稱為" 鍋" ,吳語、 忝:疲累。《詩經小宛篇》:" 無忝爾所生" 。

    細膩:小心。音同" 世二"

    狡獪:頑皮,狡滑

    夕暴雨:午後雷陣雨。此詞彙尚保留於日本語。

    痴欲:一見女人便顧盼愛慕的輕挑男子。在明代潮州戲文《金釵記》中就有" 宋金為人太風梭(騷),說話甚痴欲(哥)" 的臺詞,可見" 痴哥" 這詞在明代的潮汕方言中已經產生。俗作" 豬哥" 。

    湛:溼。《詩經召南》" 湛湛露斯"

    箸:筷子。日語同漢字。

    糜:粥也,稀泥貌者也可稱之。

    衫:衣也。由上而下穿者,不論是否及於下半身,都一定叫衫。如長衫(長袍)。

    3、倒置詞

    如“衫褲" 、" 人客" 、" 趁錢" 、" 眠床" 、" 精肉" 、" 滾水" 等等都是唐宋以來(中古漢語時代)的用詞。其構詞方式和現代漢語相反,但是和古漢語相同,例如" 鴨母" 、" 人客" 、" 親堂" 、" 腳手" 等。

    4、副詞/助動詞/介詞/其它

    在大家嗲聲嗲氣的臺劇女星中常會說“焉耳”(指這樣子而已)。《孟子.梁惠王》:" 盡心焉耳" (盡心這樣而已)

    5、疑問句

    在閩南語中常會出現一些疑問詞如:" 甚物" ," 啥物" ,底(何):底事(何事),底地(何地),底處(何處),底時(何時)。

    而這一類疑問詞格式與詞彙,無疑和古漢語是相同的。

    在詞彙方面閩南語的日常用語及書面表達相較於普通話有更好的保留。 四、閩南語與日語的關係

    由於閩南語保留了不少古音,而日語的漢字讀音多是在唐、宋時從中國傳入,所以有不少漢字兩者的發音很像。例如“世界”一詞,閩南語念s è-k ài ,日語念セカイ(sekai ),發音接近。

    日語漢詞以閩南語發音讀出的情形,例如:“註文”(下訂單的意思)、“寄付”(捐獻的意思)、“出張”(出差的意思)、“水道水”(自來水的意思)

    所以從殘留著唐宋文化的日本漢字出發,我們發現和現今閩南語相似而論,不然可以得出閩南語保留著古漢語的特點。

    五、閩南語的歷史

    從文獻資料得知,中國漢朝末年的三國時代,中原發生戰亂,難民開始進入福建,造成原有“百越族”土著民族的語言發生變化,而逐漸形成了最初期的閩語。然而,漢人大規模入閩,則是始於“永嘉之禍”,由於晉室南遷,大批北方漢人入閩,而帶來了3世紀時北方的口語音,而“泉州語”亦於此時漸漸形成。唐代時,陳政、陳元光父子帶兵入閩平亂,進而屯墾漳州,帶來了7世紀的北方的中古音;10世紀時,王潮、王審知兄弟又帶軍隊入閩平黃巢之亂,也帶入了當時的中古音。從以上的兩批移民,所帶來的北方口語,經過一番演變就形成了所謂的“漳州語”的基礎。

    北人南遷的歷史,推動了古漢語的傳播,也使這古漢語傳承在這片原本蠻荒的南蠻之地。

    總而言之,透過上述的幾個觀點。我認為閩南語是保留著古代漢語的特性,以之流傳至今,和普通話一樣,也存在著古漢語言共性。語言和文字也便是一種紐帶,維繫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傳承。

  • 2 # 閩南網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要明確古漢語的概念。古漢語,廣義上看,凡五四運動前漢族人民使用的語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漢語,照這樣理解,閩南語就是古漢語了。但是,由於古代人民的口頭語言,現在已經無法聽到,又有說法古代漢語只指書面語言,這樣看的話,就有歧義了。

    閩南語起源於黃河、洛水流域,在西晉時期、唐朝、北宋遷移致福建南部,發祥於福建泉州。閩南語一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學術上泛指閩南語的集合,狹義則僅指閩臺之閩南語。

    另外,臺灣及西方學者多認為閩南語是一種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族。這邊,西藏“扎西德勒”這個表吉祥如意的詞彙,就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唐太宗年間,文成公主要下嫁吐蕃,也就是現在的西藏。文成公主需要歷經數月才能到達西藏境內。由於公主一直悶坐轎子之中,突見雪山,甚感壯觀,於是叫來隨從問道:"扎西德勒"。公主當年說的是古漢語,根據現在史學家考證,閩南語有"漢語言的活化石"之稱,古漢語的發音與現在閩南語相近。“扎西德勒”翻譯成閩南語就是"這是哪裡?"隨從中有藏族護衛,聽不懂漢語,就請教漢族隨從這是什麼意思,漢族隨從不好直說,就稱公主所說的是祝福之語,翻譯為"吉祥如意"。於是,藏語中從此就多了"扎西德勒"這個祝福之語,流傳至今。

  • 3 # 手機使用者53110369504

    閩南語是古漢語

    早上:日啟(kⅰ)中午:日罩(島)晚上(暗邊)曰夜:曰暝 太陽:日頭或日佛(博) 鍋:鼎 筷子:箸 繩子:索惡婦:花娘精 小姑娘:姻脂仔 壞人:歹.(派)人 鬼:家仙 客人:人

    (郎)客 起霧:罩霧 誰:啥人或讀點. 哪裡:讀帶 什麼時候:讀作底時 肚臍:必宅 精液:淆 松樹:讀作產柏 黑皮大青娃:產狗(因為一種虎紋牛娃叫聲象狗)

  • 4 # 嚴家慶

    閩南語不是古漢語。雖然有人宣稱閩南語源於河南洛陽地區的“河洛話”。

    古漢語的基本特徵的是上古“濁塞音”,也就是現代人理解的“入聲”。由於清雍正38年規定黑河話為全國官話,強行推行,導致“濁塞清化”。目前,漢語方言中絕大多數已沒有濁塞音。去年11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在廣東封開縣(原屬廣西梧州)召開“粵語源流考”研討會,以翔實的史料證明:封開方言完好地儲存了上古雅言的濁塞音,是雅言的“活化石”。那麼,從春秋戰國流傳明朝才消亡的雅言才是真正的古漢語。

    閩南語不是古漢語的根本原因,在於其濁塞音的大量衰減。從歷史來看,中原人融入閩南地區只有兩次大規模。一次是唐初,陳政陳元光率河南固始9600名府兵征剿夷蠻亂。一次是南宋滅亡時大量臣民逃亡閩南。既便有南宋亡人中有個別洛河藉人,但也難構成整個民糸的語言特徵。大量史料證明,閩南人主要構成是春秋時的越華人和當地土著閩越人的民族融合體。

    由於越國過早滅亡,其逃亡臣民遠離了漢文明的浸潤。所以,閩南語中更多地保留越文化,越語言。與雅言相相比,越語也是八音發聲。

  • 5 # 老六哥

    這要看古漢語的概念是什麼?四書五經?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這個差別都是很大的。小學畢業基本能看通四大名著,初中畢業基本能看懂四書五經。閩南語作為地方口頭語言一定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語法到詞彙;就像普通話裡的滿蒙詞彙,五四後的日文西文詞彙一樣。我想現在的閩南語也為不是晉隋唐宋時的語言了。

  • 6 # 使用者1234126472

    閩南語及封開懷集等地的粵語本身大多相同!!聲母閩南語好!韻部及聲調粵語好!古漢語發音濁仿自然界的原物發音!後來的漢語是發音清化與韻部拼音脫落!本身漢字有多個發音的!!可見廣韻發音就是土粵語中與閩南語中的發音!土粵語平時講話的語句正字文寫效果似古代的書面語!春秋戰國的書面語這種效果!不知其名!不知佢名!不知渠名!不知道他的名,!弗知其名!弗=不!古代無f聲母!佛=弗!佛子在土粵語中發b或p聲母韻部不變!印度語的佛字發音亦土粵語!

  • 7 # 白馬非馬1001

    周朝立國,為有功之商族保留一諸侯國宋國,位於今河南境內。

    宋朝以前,洛陽為商業中心,天下商人(族)彙集之城。洛陽囗語為濃厚商語發音之變音周(漢)語。

    閩地在中原王朝拓邊初期,為商族和囚犯流放地,語言以商語系為主。今閩南系喜好經商做生意即源自商人傳統。

    晉朝時永嘉之亂,洛陽周邊士家攜民眾衣冠南渡,聚集於今泉州地區,命名當地河流為晉江,自稱河洛人。閩南語亦於此時定型為商語發音的變音周(漢)語。

    後世中原移民分批遷入,閩南系和全國其他漢人聚集區一樣,父系血統八成源自廣義夏人,為真正之漢人後裔。

    閩南語從發音系統而言屬於商語發音系統,為商語發音的變音周(漢)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分手前任工作不順心發了朋友圈該怎麼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