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草豆子
-
2 # 七善堂之醉品流年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讀之,思之,多情自是由來已久,以才入情,比常人情感更豐富,更細膩敏感,更浪漫傳奇,傷時暗,歡時晴,玉豔珠鮮,柳欹花晻,多情乃文人本性。或許不只文人,只是文人流傳的案例更多一些或演義的更強一些。
-
3 # 春華秋實151010414
風流有多種理解。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風流”古代的文人有。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風流”,是文人們所追求的。正因為他們對歷史的博覽精思、對現實的深刻洞察,對個人生存的獨特體驗,才會有對風流的嚮往和追求,才會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瀟灑高歌;才會有杜甫的“窮年憂黎元,驚呼腸內熱”的執著苦吟;才會有蘇軾“一尊還酹江月”的深回詠歎;才會有柳詠“楊柳岸曉風殘月”的不絕情思;才會有關漢卿的“響噹噹一碗銅豌豆“的不羈情懷;才會有秋瑾“秋風秋雨愁煞人”的不悔絕唱;才會有于右任的“葬我於高山上兮,望我故鄉”的不死之心……
文人多風流,因為江山多風流,生命多風彩。
但另一種風流,卻是無限的遐想……
晚唐詩人杜牧,在當時可謂“一代文豪”,與著名詩人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他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使他成為古代風流文人的典型。然而他的風流韻事不止於此。那一年,杜牧在宣州幕下任書記時,他聽說湖州美女如雲,便就到湖州遊玩,刺史崔君知道杜牧的來意,竟把湖州所有名妓召來,供其挑選,可是竟然沒有“入其眼者”。誰想杜牧竟說:“不如在江中舉行一次競技活動,大家都來觀看時,我在人群中慢慢尋找。”此一“妙招”,不可謂其不風流啊。
北宋著名詞人柳永也是大家熟知的“風流文人”。其一生“填詞”無數,“文名”知於鄉里,殊不知其許多詞篇實給青樓名妓所做。如當時名妓謝玉英,愛唱柳詞,並收藏其詞於閨中。柳永得知後,為其重賦新詞,並表永不變心,謝玉英深為感動,發誓終身謝客。幾年後,柳永再次相約謝玉英時,卻發現其又去接客喝酒,於是又賦一詞,表達他對謝玉英失約之不快。謝玉英知道後,很是後悔,後來她在東京名妓的家中找到柳永,二人重新修好,情如夫妻。
柳永之後的周邦彥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人。其雖然身為宮廷詞人,可是其風流程度並不亞於徘徊於青樓歌肆之間的柳永。據說周邦彥與東京名妓李師師相好,有一次他們在李師師處相約,不料同與李師師相好的宋徽宗突然駕臨,這下嚇壞了周邦彥二人,環顧左右,無退出之路,只好藏匿於床下,心驚膽戰的聽了一夜徽宗與李師師的情話。事後,周邦彥賦詞一首,名曰《少年遊》。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箏。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彥敢與皇帝的“寵妓”私會,可謂風流的“膽大包天”。
除了他們三人以外,在古代有“風流”名的文人還有很多,如秦少游秦觀,李後主李煜,溫飛卿庭筠等。
然而,“風流”並非文人的本性,它與當時的社會狀況密切相關。
首先,在古代那個“無才便是德”的年代,青樓中的女子多有一定的文化修養, 有的甚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們與那些有才華的文人有一定的“共同語言”,這是她們受到文人青睞的原因之一。
其次,從社會地位上看,古代文人的地位相對較高。“有才名”,無論在什麼地方,不管是黎民百姓,青樓妓女,還是政府官員,他們都會“高看”幾分,這也導致他們在經濟條件上不會過於拮据,也就是說他們有風流的“本錢”。
而在當今經濟社會條件下,近乎脫離“直接生產力”的“文人”,無論從社會地位,還是經濟條件上來看,“風流”二字都無法再加於“文人”之上。
如果說文人是很風流的,我覺得這是錯覺。
但是根據存在即合理的理論,這個說法肯定有它的合理性。
為什麼從古至今會有這樣的說法,原因是文人好寫作,將自己認為高雅的風流韻事透過詩、詞、賦等各種文學形式紀錄下來。如果僅僅是隱私性的日記也就早被時代的潮流淹沒了,偏偏還有很多大師級的寫出了高水準的文字,於是從文學價值的高度上被傳誦保留了下來。
而商賈或者其它人的風流,都只是在家人、朋友間流傳,由於單從事件本身來說,並不具備家訓一類莊重內涵的條件,因此沒有傳承下來。
於是乎,後期的文人有了紀錄風流的榜樣,自己的腰桿也直著紀錄自己的風流,後後期的更是不乏紀錄風流的標杆……就這樣代代相傳,流傳了很多文人的風流韻事。比較冤枉的是當代的文人,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早就缺乏了風流的土壤,更少有機會長出風流的苗子,卻要揹負風流的貶義的惡名。
-
4 # 青依yy
風流有兩層意識: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古代風流文人層出不窮!
而現代的文人風流二字無法加於文人之上!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文人們的追求,是他們對歷史的博賢精思,對觀察的深刻洞察,對個人生存的獨特體驗,才會有對風流的嚮往和追求!李白的執著苦吟,蘇軾的不羈情懷,秋瑾的不悔絕唱,于右任的不死之心!
古代有四大著明風流韻事:
韓壽偷香,相如竊去,張敞畫眉,濃約瘦腰,文人的風流可見一斑!
古代文人騷客風流史不斷:如蘇軾娶幼女為妻,曹操爭風吃醋殺孔融!白居易單戀妓女,上官婉兒與武則天星星相惜搞同性戀!關漢卿是最早電影界潛規則利用者,元稹玩姐弟戀,司馬相如勾引寡婦私奔!晚唐詩人杜牧可謂是一代文豪他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成為古代風流文人的典型!
北宋著明詞人柳永也是著明風流文人,他填詞無數,大多是給青樓名妓所寫!
著明文人周邦彥與名妓李師師私通,且風流膽大包天!
英國詩人拜倫與姐姐亂倫,醜聞纏身!
法國作家左拉熱衷泡貴婦人!
然而風流並非文人本性,它與當時社會狀態有著密切相關的關係!
在古代無才便是德的年代,青樓女子都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她們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們與那些有才華的文人有一定共同語言,這是那些青樓女子受到青睞原因!
從社會地位上看,古代文人地位相對較高,有名有才,在哪兒都吃香!都被人高看一眼,再加上文人大多是社會精英,有一定的財力,經濟條件不會拮据,有一定的風流本錢!
古代中國社會崇尚文學,文人有錢有興致自然大把有文化有水平的女子願意配合他們玩!
現代文人在當今經濟社會條件下,近乎脫離直接生產力,無論從社會地位還是經濟條件,風流無法與古代文人相比!
-
5 # 林慶生267
老實巴交難成文人墨客,文人靈感大多與花心多有緣。但也不是絕對的,這就看其中的尺度怎麼定,嚴謹的文風固然難得,但是一味墨守成規,很難有賞心悅目的精彩內涵。因此,文風可以風流,但骨子裡一定要有正義之感。這一點我們敬愛的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就是全天下的眾人面前,就是最好的表率。
-
6 # 冉閔大帝
風流之本性:
風流可以這樣說,古文人他們是有些不屑,就是因為很有才華,才會覺得追逐功名這種東西太庸俗,浪費時間,他們要用時間來追求他們認為更重要的東西,比如真理啊、愛情啊之類的。
很有才華的人一般清高啊,他們認為追逐功名是俗不可耐的事情。因為他們很聰明也能很清楚的看到事物的本質,看得到不斷的追逐功名就需要能伸能縮,有時需要向人低頭,而那些人都是驕傲的,是不願意低頭和逢迎他人的。
而至於風流嘛,人家既然都是有才有貌,且一般都是性情中人,難免要追求自己所喜歡的感情,順著自己心裡的想法。
而且古人三妻四妾是正常的,所以到處留情也不奇怪啊,大文學家蘇軾就是典型的風流人物,越高雅的人越會迴歸人的動物性本能,就看自己能否剋制了!歷來古今中外文人騷客的風流史不斷。如:蘇軾娶幼女為妻。曹操,爭風吃醋殺孔融。白居易,單戀妓 女。上官婉兒,竟是同性戀……歷史上這麼多文人都與“好色”沾上了邊。
共勉。
-
7 # 何必強求
這是句實在話。不過我想更正一下,不是“文人多風流,而是文人最風流”。
說到“風流”,人們會很自然的想到男女之間的“風流韻事”。但說文人最風流,就不會只包含這一層意思了。
從古至今,不管男女,水性楊花的風流數不勝數,或為財、或為官、或為色或為淫。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輕浮不自重,這樣的例子太多咱就不 一 一列舉了。
而文人的“風流”,雖然也有以上之一怪象,但真正的“文人最風流”那是在世俗的現實中,總有一種情不自禁的愛慕的慾望。這是“高屋見頂”的一種仰望和無條件的迷戀(其實就像現在的忠實粉絲)。文人的見多識廣、出類拔萃和溫文爾雅是征服人心的根本所在,還不受外貌的影響。而且文人一旦叱吒風雲,那更是前呼後擁勢如排山倒海。為什麼?就是因為文化本身獨特的生命力,誰一旦對它駕輕就熟,也就意味著誰是真正的“完人”。這就是世俗的眼光。
一旦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文人,想不風流都難,它和金錢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因為金錢的“風流”充其量就是奢靡,談不到半點兒“風流”。而精神上的依託和追求才是真正的“風流”,這也是那些手握萬貫家財卻得不到真愛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根本原因。
-
8 # 馬火蟻
風流,並非文人的本性,它與當時的社會狀況密切相關。
首先,在古代那個無才便是德的年代,青樓中的女子多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有的甚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因為古代妓女出賣的並不只是肉體,文人墨客們飲酒作樂肯定希望有朵解語花,而不是對著一塊不懂得迴應自己的木頭。即她們與那些有才華的文人有一定的共同語言,這是他們受到文人青睞的原因之一。
其次,從社會地位上看,古代文人的地位相對較高,有才名,無論在什麼地方,不管是黎民百姓,青樓技女,還是政府官員,他們都會高看幾分,這也導致他們在經濟條件上不會過於拮据,也就是說,他們有風流的本錢。
而在當今社會經濟條件下,幾乎脫離直接生產力的文人,無論從社會地位還是經濟條件上看,“風流“二字都無法加到他們頭上。
以上談論的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風流”。如果像毛澤東詞中說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風流“,那麼,古今中外文人都是很“風流"的。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于謙“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文人,哪一個不是心無小我,全心繫國家的風流英雄!
-
9 # 九皋子妙道堂
自古文人多風流,是因為文人思維超前,豐富,敢於打破世俗觀念和倡導社會新風。
文人靠寫作以期得到別人賞識,以期達能讓自己成名。而寫作要讓大眾認可,必離不開生活,而生活中能讓人樂此不疲而凡人又難於啟齒的事,便是愛情,婚姻感情,酒色之事。而恰恰酒色之事,兩性話題是人們最感興趣的。還有特別談戀愛想表達精美高深意境給對方是人之所向!所以文人抓住了生活情感中心,多寫男女酒色之事,故而從多方面豐富人類精神生活,而想要豐富人類精神生活就離不開男女酒色情感等故事題材。
很多詩詞文章在情感流露中或告誡,或引導,讓人們明白人性而悟道。
所以文壇大師莫言曾寫道:
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還有什麼寫頭?
如果文學不寫酒色,作品還有什麼看頭?
如果男人不迷酒色,哪個願意去吃苦頭?
如果酒色都不心動,生命豈不走到盡頭?
文人不一定個個行動風流,而文人的思維是豐富的,語言是哲學,幽默的,因為他們懂人性,所以寫的文章也緊扣人性,所以說文人是風流的。也離不開風流的言詞,離開人性的詩詞賦文都不能與人共鳴!
-
10 # 閒人閒玩
因為古代的風流其實和我們現在所說的風流意思是有出入的.
古代的風流,雲遊四海,開懷暢飲等等都可以稱只為風流,而不光只的是”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這種意思.
另外,古人的文人都是社會精英,有一定的財力,也有一定的才氣.再加上古代中國社會崇尚文學.這樣一來,文人自然是有錢有興致也有人願意配合了.
-
11 # 小歷說史
平時喜歡看看書,寫寫文,卻被朋友冠以“風流文人”的帽子。
不錯的,文人多“風流”,只不過那是在古代。
晚唐詩人杜牧,在當時可謂“一代文豪”,與著名詩人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他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使他成為古代風流文人的典型。然而他的風流韻事不止於此。那一年,杜牧在宣州幕下任書記時,他聽說湖州美女如雲,便就到湖州遊玩,刺史崔君知道杜牧的來意,竟把湖州所有名妓召來,供其挑選,可是竟然沒有“入其眼者”。誰想杜牧竟說:“不如在江中舉行一次競技活動,大家都來觀看時,我在人群中慢慢尋找。”此一“妙招”,不可謂其不風流啊。
北宋著名詞人柳永也是大家熟知的“風流文人”。其一生“填詞”無數,“文名”知於鄉里,殊不知其許多詞篇實給青樓名妓所做。如當時名妓謝玉英,愛唱柳詞,並收藏其詞於閨中。柳永得知後,為其重賦新詞,並表永不變心,謝玉英深為感動,發誓終身謝客。幾年後,柳永再次相約謝玉英時,卻發現其又去接客喝酒,於是又賦一詞,表達他對謝玉英失約之不快。謝玉英知道後,很是後悔,後來她在東京名妓的家中找到柳永,二人重新修好,情如夫妻。
柳永之後的周邦彥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人。其雖然身為宮廷詞人,可是其風流程度並不亞於徘徊於青樓歌肆之間的柳永。據說周邦彥與東京名妓李師師相好,有一次他們在李師師處相約,不料同與李師師相好的宋徽宗突然駕臨,這下嚇壞了周邦彥二人,環顧左右,無退出之路,只好藏匿於床下,心驚膽戰的聽了一夜徽宗與李師師的情話。事後,周邦彥賦詞一首,名曰《少年遊》。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箏。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彥敢與皇帝的“寵妓”私會,可謂風流的“膽大包天”。
除了他們三人以外,在古代有“風流”名的文人還有很多,如秦少游秦觀,李後主李煜,溫飛卿庭筠等。
然而,“風流”並非文人的本性,它與當時的社會狀況密切相關。
首先,在古代那個“無才便是德”的年代,青樓中的女子多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有的甚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們與那些有才華的文人有一定的“共同語言”,這是她們受到文人青睞的原因之一。
其次,從社會地位上看,古代文人的地位相對較高。“有才名”,無論在什麼地方,不管是黎民百姓,青樓妓女,還是政府官員,他們都會“高看”幾分,這也導致他們在經濟條件上不會過於拮据,也就是說他們有風流的“本錢”。
而在當今經濟社會條件下,近乎脫離“直接生產力”的“文人”,無論從社會地位,還是經濟條件上來看,“風流”二字都無法再加於“文人”之上。
-
12 # 歷史學說
真正的文人都是花心的,因為不花心的文人是寫不出傳世經典的
可惜自古佳人才子,所以才有滿世界的悲劇。杜牧的詩中就寫道,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悻名,。君不見攜妓此種風
其餘謝公成語能送。而李白作為謝公粉絲,自然效
白居易當年做官更是攜妓女,遊山玩水,歌舞昇平
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寫的就是她的妓女!首先
在古代無才便是德的年代。青樓中的女子,有一定的文化修養
有的甚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們與那些有才華的文人有一定的共同語言
這是他們說到文人青睞的原因之一。其次,從社會地位上來看呢
古代文人的地位相對比較高,有才名,無論在什麼地方
不管是黎民百姓青樓妓女。還是政府的官員,他們都會高看幾分
這也導致他們在經濟條件上不會過於的拮据,也就是說他們有風流的本錢
而在當今經濟社會條件下,近乎脫離直接生產力的文人。
無論從社會地位還是經濟條件上來看,風流二字都無法駕馭文人之上。
回覆列表
我們常常把“才子”和“風流”、“佳人”這些詞語聯絡在一起,其實是有歷史原因的。中國古代的讀書人都有風流好色的傾向,似乎脫離了女人,他們便失去創作的靈感,才華得不到施展。這個世界,有文人的存在,就會有女人的存在和聯絡。
說到唐代的大詩,們會很自然的想到嗜酒如命而又才華橫溢的李白,提起李白,文采風流,千古之下,無人比肩。其才情縱橫恣肆,無須饒舌。“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作為唐代最偉大的漫主義詩人,其浪漫不僅與酒有關,更與女人緊密相連。據史書記載,李白一生正式娶妻四次,納妾更是不計其數。他一生遊歷無數地方,每到一都處會酒肉不離,女人投懷,盡情享受。有人認為李白做詩的靈感全來自酒和女人,失去酒和女人,他什麼也不會。
古人云: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元慎和白居易這兩位風流好色之才子就證明了這一點。元慎不僅有家眷老婆,更有無數女在他身邊。白居易一生更是與妓女相依為伴,他結識的青樓女子數不勝數。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青樓女子是他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他自己也曾在很多詩歌中寫到男歡女樂,承認自己的風流。
千古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向東流”的作者南唐後主李煜貴為一國之君,風流自然是不值得大驚小怪的。怪的是他親自立為周後的娥皇久病之時,他竟在與另一位風姿卓越、嬌豔欲滴的女人打得火熱,而這位女人竟然就是周後的胞妹!這種超乎尋常的越軌直接加速了周後的病毆。李煜竟然又立周後的胞妹為後,世稱小周後。
到了宋代,文人好色之風更甚。周邦彥與宋代名李師師相甚歡。相傳有一次周與李正在快樂之際,當時的皇帝宋徽宗要臨幸李師師,周只好躲在床下,不敢動彈。
專挑男女情愁寫詞的婉約派代表物柳永終生好色,整沉溺於聲色妓女。他一生不得志,浪跡天涯,混於妓院,酒肉不離。死後淒涼無比,竟無人埋葬,最後還是一些妓女湊錢把這位風流才子安葬的。
大才子蘇東坡也是一生風流,自始至終都離不開女人與歌妓。這一點,他比起他的老師----同樣離不開女人的歐陽修來,有過之而無不及。據說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竟大膽地將妓女帶到佛門聖地去與和尚調侃,為當時一大笑話。即使是在貶職期間,他身邊的妓女也是成群結隊,甚至還有用藝人換白馬的驚人舉動。
有其師必有其徒。繼承老師風流衣缽的蘇東坡也在有意無意間影響了自己的學生----“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更是有名的好色。黃庭堅對妓女鍾愛有加,寫了很多專門歌頌妓女的詞,並且在任太守期間還贏得了“風流太守”的美名。秦觀玉女更是相交甚歡,常常寫詞贈與各方妓女,以表愛意。
明清之時,文人好色之風依舊。李漁與袁牧等都是妻妾成群,好色成性。其中李漁放蕩之極,長年養著一個幾十個女人組成的戲班子,幾乎每個女人都與他有染。他信手拈來寫的小說《蒲團》便足以證明他的荒誕淫蕩。到了近代,詩人徐志摩與林微因、陸小曼纏綿緋測的“三角戀”;還有一代武俠宗師、與梁羽生、金庸並稱“三劍客”的著名武俠小說作家古龍,一生中身邊都離不開酒和女人,縱樂過度,英年早逝。另外,作品曾經影響兩代人、風靡港臺的言情小說作家瓊瑤,也性情風流,心甘情願做了別人的“小三”,開創了國內“小三”的“鼻祖”。柏楊一生中有過5個女子,前後有過5次婚姻,但卻充滿了悲歡離合,只有最後一次婚姻才算“功德圓滿”。
後來還有許多史書記載的風流韻事,如冒闢疆與董小宛,錢謙益與柳如是等等,不勝枚數。“生前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文人多思,文人多情,自恃清高、滿腹文才的讀書人一生可能都缺錢,但決不會缺女人。在文人看來,交天下最好的朋友,和最愛的女人在一起,吃最好吃的酒肉,賞最美的山水,則是人生最快樂的事。
自古文人多風流,這個世界沒有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