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是為你好”、“別跟孩子計較”、“你這麼有錢還用還啊”……這些話,你平時是否經常聽到?或許我們常常違背自己意願屈從於別人的“建議”,這樣的行為就叫做“道德綁架”。
①道德綁架屢見不鮮公眾人物時有“中槍”
最火的道德綁架案例莫過於
趙麗穎
不久,又有網友曬出村內道路的對比圖,現在趙麗穎家鄉的路已經修成了水泥路,據傳是她得知家鄉的情況後,主動聯絡並願意出資為建設家鄉出一份力。然而,沒過多久,又有所謂的趙麗穎老鄉在網上發聲,對其出錢修路的做法並不領情,原因是新修的路沒多久又坑坑窪窪的,明顯是“豆腐渣”工程。
加之“大衣哥”朱之文借給鄉親的近百萬元無人願意歸還一事持續發酵,網友們終於坐不住了,紛紛對此行為發起聲討:“最近道德綁架的人好像越來越多了呢,好像就是你紅了,有錢了,就應該給我們花錢,借你的錢也不用還,讓你投資辦學校,你就應該二話不說去做。我才不管你的錢是不是辛辛苦苦掙來的。”
有明星“被綁架”,也有明星因“綁架”他人而被聲討。某檔綜藝節目中,一位出生後因為家貧便被親生父母送人的女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親生父母相見,可她選擇拒絕與其相認,因為在過去20多年裡,親生父母和她就生活在同一個鎮子上,卻一直沒來看過她一眼。誰知,作為主持人的周立波卻指責她心胸狹隘,說她應該換位思考,想想當年父母的難處,應該學會原諒,否則“你永遠不可能幸福”。
網友@黃不會有朋友覺得女孩親生父母也可以被原諒,但其實不然。我和這個女孩子有同病相憐之處。自父母離婚我就沒與生父見過面,遑論他曾盡什麼義務。待我長大成人,有了份工作,生父就尋上門來,當時嘴臉,至今歷歷在目。所以即使是我和電視上這位女孩易地而處,也會和她有一樣的想法,甚至言辭上會更激烈。因為不是所有錯誤都值得原諒。任何難言之隱都不足以成為女孩親生父母生而不養的藉口。而生而不養這種事實,不是說幾句漂亮話,講兩句口號就能掩蓋過去的。何況,你們在臺上綁架的,還是一個年輕人的人生。②讓座之爭是典型代表 鼓勵不該變成強制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遇見各種道德綁架場景,你是否也曾滿身疲憊時被要求讓座?
你是否被“熊孩子”激怒卻被要求不應計較?
你是否遭遇過“窮親戚”白吃白拿?
還有網友打趣,最典型的一種道德綁架就是這句話:我這是為你好。這其中,因“讓座”而起的爭論熱點可以說層出不窮。
公交駕駛員 管力峰
我是濟南3路公交駕駛員,在平時執行執行時發現大部分年輕人都能主動給老人、孕婦等特需乘客讓座,但也存在少數人對特需乘客視而不見的現象。但如果把不讓座當作不道德的行為進行指責,則難免會使人反感,產生逆反心理和牴觸情緒。
舉兩個事例。一天,在我駕駛的公交車上,一女孩主動為一名白髮老人讓座,可不久,女孩就蹲在地板上嘔吐起來,看來女孩的身體不是很舒服。見狀,附近乘客紛紛給女孩讓座,這其中包括那位白髮老人,其場景令人感動。另一事例,國慶假期,我在執行中遇到一起乘客之間的糾紛,起因就是一名男子指責身旁的乘客沒有給懷有身孕的妻子讓座,被指責的乘客以“她又不是我老婆,我沒這個義務”為由而拒絕讓座。
義務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而傳統美德則是我們這個社會取之不盡的精神食糧,是人們美好心靈的外在體現。公交車廂是一個濃縮的小社會,在短暫的出行過程中,乘客之間應該和諧相處,彼此尊重,相互禮讓和理解,即便是出現了某些不解的事情也不要上綱上線,橫加指責。
公交駕駛員 李令東
我是濟南公交40路線上的一名公交車駕駛員,談到公交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讓座新聞,可謂五花八門。工作10多年來,我也目睹了一些因讓座產生的糾紛,但看到的更多的是和諧:你讓座我道謝,其樂融融。上下班我也乘坐公交車,每當主動讓座時,絕大部分人都會說聲謝謝,其實對方一句謝謝我就很滿足。
老弱病殘孕特需乘客上車時,駕駛員都會按響讓座鍵,特殊情況下也會回頭給乘客們說聲:哪位老師給這位老師讓個座,謝謝了!往大處說,尊老愛幼,主動讓座關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城市文明的體現;往小處說,誰家沒有老人和孩子,誰沒有年老的時候呢?屆時如果有人主動讓座,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嗎?不可否認,有時候看似本該讓座的年輕人,可能出於身體不適、勞累等多種原因,沒有及時或主動讓座,事出有因,此時用道德的範疇去譴責、約束,難免會寒了心。其實,人人禮讓,多為他人著想才更多反映出這個社會的溫情。
市民 宋振東
我是公交車一族,每天都乘坐公交車上下班,也經常給老年人、孕婦等特殊人員讓座。有次給一個老大爺讓座,他本人不坐,讓八九歲的孫子坐;還有的老年人,給讓座也不坐,而是把買的菜等物品放座位上;有時身體不舒服,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座位,有的老年人專門站在你的座位邊上,讓你讓座身體難受,不讓座“心裡”難受,真是左右為難。筆者乘坐公交車上下班20多年,覺得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自覺,除非身體有特殊情況。
其實,我們提倡讓座,但並不是有義務讓座。乘客買票上車,就是向公交公司購買了服務,乘車時支付了相同的票款,就應該擁有相同的權利,只要乘客買了票,就有資格坐,現在還沒有法律明文規定乘客在公交車上要給他人讓座。因此,提倡讓座,不是義務讓座,更不能強迫他人讓座。另外,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都這麼大,在班上忙一天了,也很累很辛苦,好不容易擺脫擁擠有個座歇一歇,這時再給老年人讓座心裡自然不是那麼情願。
百度百科中這樣定義道德綁架:指人們以行善的目的,用一個較高的標準要求不同道德層次的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有一定軟約束力。所謂的“道德綁架”,只可能是在用聖人的標準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平衡心理。總有鍵盤俠對自己、對他人用“雙標”,那麼道德綁架究竟應該怎樣區分?
市民 曹女士莫言有一篇文章名為《哭》,其中有這樣一段:“上世紀六十年代,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裡組織我們去參觀一個苦難展覽,我們在老師的引領下放聲大哭。為了能讓老師看到我的表現,我捨不得擦去臉上的淚水。我看到有幾位同學悄悄地將唾沫抹到臉上冒充淚水。我還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學之間,有一位同學,臉上沒有一滴淚,嘴巴里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用手掩面。他睜著大眼看著我們,眼睛裡流露出驚訝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後,我向老師報告了這位同學的行為。為此,學校給了這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多年之後,當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師懺悔時,老師說,那天來找他說這件事的,有十幾個同學。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每當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這件事讓我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我想這就是對道德綁架最好的詮釋。
知乎使用者MrCockney
最典型的就是人們對醫生的要求。真正的好醫生應該是能漂亮完成高難度醫療,熟練運用各種高階器械,同時有高回報高地位。
現實情況是,人們的期待致使醫生不能運用更難的更有風險的更昂貴的技術,而只能盡力降低病人期望的同時,取得多於該期望的效果,這樣的人就會成為人民口中的好醫生。如果同時分文不取,便是大愛無疆了,收入高就會被人詬病。
我本人就遇到過,雖然收入不好,餬口不能,但是晚上手術做到兩點,出手術室門口,病人家屬在吐槽:現在的醫生啊,為了掙錢真是不要命。
現在中國醫療的治療費用相對於醫生的技術價值來說,是明顯偏低的,加上分紅績效,才能勉強等價。但是,在人們眼中,醫生依然是為了錢不要命的惡魔,不收錢才是高尚,於是就被綁架了。
網友@劉小國
這個其實很好區分:私德律己,公德律人。所以只要區分好什麼是私德,什麼是公德,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私德、公德又是很好區分的:處於私域內的道德即私德,處於公域內的道德即公德。所以問題又變為如何定義公域與私域:由某個
或某些個人控制的區域就是私域,由全體成員共同控制的區域則為公域。
一切私域裡面發生的事情都是主人的消極自由,任何人(公權除外)不允許入侵私域。我們常說的道德綁架大部分就是指侵犯私域的道德綁架。例如,排隊被插隊,所處的區域顯然是公共場所,這個區域由全體
成員共同控制,你如果認為全體成員確定的規則是不許插隊,當然
可以發出指責。再比如,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是不好的道德,但我在自己家裡隨地吐痰就是我自己的私德,你要管就是道德綁架。歸根到底,我們要保護自己的消極自由,別人想控制我們的消極自由就是道德綁架。
當然,公德也存在道德綁架,但公德是全體成員的事,民主決定就是解決辦法,只要遵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道德判斷的核心原則,就不會有大錯。
網友徐歆皓
綁架是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使受害人置於行為人的直接控制之下,使其失去行動自由的行為。這裡的“直接控制”當然應該是非法的,如果是合法的拘捕、自救,則不是綁架。道德綁架,大致就應該是以道德的名義,迫使別人按自己的意願來行事。這裡的“迫使”也應該是不合理的、不正確的、不道德的。
所以,以道德的名義要求別人這事兒本身就不符合道德標準,那就是道德綁架。
“我這是為你好”、“別跟孩子計較”、“你這麼有錢還用還啊”……這些話,你平時是否經常聽到?或許我們常常違背自己意願屈從於別人的“建議”,這樣的行為就叫做“道德綁架”。
①道德綁架屢見不鮮公眾人物時有“中槍”
最火的道德綁架案例莫過於
趙麗穎
為家鄉修路反被罵一事。自其爆紅,網友便曝出趙麗穎老家照片,曾經她生活的農村道路依舊坑坑窪窪的,當時就有網友喊話趙麗穎,賺錢多了也為家鄉修一修路,不能忘本。不久,又有網友曬出村內道路的對比圖,現在趙麗穎家鄉的路已經修成了水泥路,據傳是她得知家鄉的情況後,主動聯絡並願意出資為建設家鄉出一份力。然而,沒過多久,又有所謂的趙麗穎老鄉在網上發聲,對其出錢修路的做法並不領情,原因是新修的路沒多久又坑坑窪窪的,明顯是“豆腐渣”工程。
加之“大衣哥”朱之文借給鄉親的近百萬元無人願意歸還一事持續發酵,網友們終於坐不住了,紛紛對此行為發起聲討:“最近道德綁架的人好像越來越多了呢,好像就是你紅了,有錢了,就應該給我們花錢,借你的錢也不用還,讓你投資辦學校,你就應該二話不說去做。我才不管你的錢是不是辛辛苦苦掙來的。”
有明星“被綁架”,也有明星因“綁架”他人而被聲討。某檔綜藝節目中,一位出生後因為家貧便被親生父母送人的女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親生父母相見,可她選擇拒絕與其相認,因為在過去20多年裡,親生父母和她就生活在同一個鎮子上,卻一直沒來看過她一眼。誰知,作為主持人的周立波卻指責她心胸狹隘,說她應該換位思考,想想當年父母的難處,應該學會原諒,否則“你永遠不可能幸福”。
網友@黃不會有朋友覺得女孩親生父母也可以被原諒,但其實不然。我和這個女孩子有同病相憐之處。自父母離婚我就沒與生父見過面,遑論他曾盡什麼義務。待我長大成人,有了份工作,生父就尋上門來,當時嘴臉,至今歷歷在目。所以即使是我和電視上這位女孩易地而處,也會和她有一樣的想法,甚至言辭上會更激烈。因為不是所有錯誤都值得原諒。任何難言之隱都不足以成為女孩親生父母生而不養的藉口。而生而不養這種事實,不是說幾句漂亮話,講兩句口號就能掩蓋過去的。何況,你們在臺上綁架的,還是一個年輕人的人生。②讓座之爭是典型代表 鼓勵不該變成強制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遇見各種道德綁架場景,你是否也曾滿身疲憊時被要求讓座?
你是否被“熊孩子”激怒卻被要求不應計較?
你是否遭遇過“窮親戚”白吃白拿?
還有網友打趣,最典型的一種道德綁架就是這句話:我這是為你好。這其中,因“讓座”而起的爭論熱點可以說層出不窮。
公交駕駛員 管力峰
我是濟南3路公交駕駛員,在平時執行執行時發現大部分年輕人都能主動給老人、孕婦等特需乘客讓座,但也存在少數人對特需乘客視而不見的現象。但如果把不讓座當作不道德的行為進行指責,則難免會使人反感,產生逆反心理和牴觸情緒。
舉兩個事例。一天,在我駕駛的公交車上,一女孩主動為一名白髮老人讓座,可不久,女孩就蹲在地板上嘔吐起來,看來女孩的身體不是很舒服。見狀,附近乘客紛紛給女孩讓座,這其中包括那位白髮老人,其場景令人感動。另一事例,國慶假期,我在執行中遇到一起乘客之間的糾紛,起因就是一名男子指責身旁的乘客沒有給懷有身孕的妻子讓座,被指責的乘客以“她又不是我老婆,我沒這個義務”為由而拒絕讓座。
義務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而傳統美德則是我們這個社會取之不盡的精神食糧,是人們美好心靈的外在體現。公交車廂是一個濃縮的小社會,在短暫的出行過程中,乘客之間應該和諧相處,彼此尊重,相互禮讓和理解,即便是出現了某些不解的事情也不要上綱上線,橫加指責。
公交駕駛員 李令東
我是濟南公交40路線上的一名公交車駕駛員,談到公交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讓座新聞,可謂五花八門。工作10多年來,我也目睹了一些因讓座產生的糾紛,但看到的更多的是和諧:你讓座我道謝,其樂融融。上下班我也乘坐公交車,每當主動讓座時,絕大部分人都會說聲謝謝,其實對方一句謝謝我就很滿足。
老弱病殘孕特需乘客上車時,駕駛員都會按響讓座鍵,特殊情況下也會回頭給乘客們說聲:哪位老師給這位老師讓個座,謝謝了!往大處說,尊老愛幼,主動讓座關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城市文明的體現;往小處說,誰家沒有老人和孩子,誰沒有年老的時候呢?屆時如果有人主動讓座,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嗎?不可否認,有時候看似本該讓座的年輕人,可能出於身體不適、勞累等多種原因,沒有及時或主動讓座,事出有因,此時用道德的範疇去譴責、約束,難免會寒了心。其實,人人禮讓,多為他人著想才更多反映出這個社會的溫情。
市民 宋振東
我是公交車一族,每天都乘坐公交車上下班,也經常給老年人、孕婦等特殊人員讓座。有次給一個老大爺讓座,他本人不坐,讓八九歲的孫子坐;還有的老年人,給讓座也不坐,而是把買的菜等物品放座位上;有時身體不舒服,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座位,有的老年人專門站在你的座位邊上,讓你讓座身體難受,不讓座“心裡”難受,真是左右為難。筆者乘坐公交車上下班20多年,覺得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自覺,除非身體有特殊情況。
其實,我們提倡讓座,但並不是有義務讓座。乘客買票上車,就是向公交公司購買了服務,乘車時支付了相同的票款,就應該擁有相同的權利,只要乘客買了票,就有資格坐,現在還沒有法律明文規定乘客在公交車上要給他人讓座。因此,提倡讓座,不是義務讓座,更不能強迫他人讓座。另外,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都這麼大,在班上忙一天了,也很累很辛苦,好不容易擺脫擁擠有個座歇一歇,這時再給老年人讓座心裡自然不是那麼情願。
百度百科中這樣定義道德綁架:指人們以行善的目的,用一個較高的標準要求不同道德層次的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有一定軟約束力。所謂的“道德綁架”,只可能是在用聖人的標準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平衡心理。總有鍵盤俠對自己、對他人用“雙標”,那麼道德綁架究竟應該怎樣區分?
市民 曹女士莫言有一篇文章名為《哭》,其中有這樣一段:“上世紀六十年代,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裡組織我們去參觀一個苦難展覽,我們在老師的引領下放聲大哭。為了能讓老師看到我的表現,我捨不得擦去臉上的淚水。我看到有幾位同學悄悄地將唾沫抹到臉上冒充淚水。我還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學之間,有一位同學,臉上沒有一滴淚,嘴巴里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用手掩面。他睜著大眼看著我們,眼睛裡流露出驚訝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後,我向老師報告了這位同學的行為。為此,學校給了這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多年之後,當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師懺悔時,老師說,那天來找他說這件事的,有十幾個同學。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每當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這件事讓我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我想這就是對道德綁架最好的詮釋。
知乎使用者MrCockney
最典型的就是人們對醫生的要求。真正的好醫生應該是能漂亮完成高難度醫療,熟練運用各種高階器械,同時有高回報高地位。
現實情況是,人們的期待致使醫生不能運用更難的更有風險的更昂貴的技術,而只能盡力降低病人期望的同時,取得多於該期望的效果,這樣的人就會成為人民口中的好醫生。如果同時分文不取,便是大愛無疆了,收入高就會被人詬病。
我本人就遇到過,雖然收入不好,餬口不能,但是晚上手術做到兩點,出手術室門口,病人家屬在吐槽:現在的醫生啊,為了掙錢真是不要命。
現在中國醫療的治療費用相對於醫生的技術價值來說,是明顯偏低的,加上分紅績效,才能勉強等價。但是,在人們眼中,醫生依然是為了錢不要命的惡魔,不收錢才是高尚,於是就被綁架了。
網友@劉小國
這個其實很好區分:私德律己,公德律人。所以只要區分好什麼是私德,什麼是公德,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私德、公德又是很好區分的:處於私域內的道德即私德,處於公域內的道德即公德。所以問題又變為如何定義公域與私域:由某個
或某些個人控制的區域就是私域,由全體成員共同控制的區域則為公域。
一切私域裡面發生的事情都是主人的消極自由,任何人(公權除外)不允許入侵私域。我們常說的道德綁架大部分就是指侵犯私域的道德綁架。例如,排隊被插隊,所處的區域顯然是公共場所,這個區域由全體
成員共同控制,你如果認為全體成員確定的規則是不許插隊,當然
可以發出指責。再比如,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是不好的道德,但我在自己家裡隨地吐痰就是我自己的私德,你要管就是道德綁架。歸根到底,我們要保護自己的消極自由,別人想控制我們的消極自由就是道德綁架。
當然,公德也存在道德綁架,但公德是全體成員的事,民主決定就是解決辦法,只要遵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道德判斷的核心原則,就不會有大錯。
網友徐歆皓
綁架是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使受害人置於行為人的直接控制之下,使其失去行動自由的行為。這裡的“直接控制”當然應該是非法的,如果是合法的拘捕、自救,則不是綁架。道德綁架,大致就應該是以道德的名義,迫使別人按自己的意願來行事。這裡的“迫使”也應該是不合理的、不正確的、不道德的。
所以,以道德的名義要求別人這事兒本身就不符合道德標準,那就是道德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