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澹奕
-
2 # 平靜的時光87136907
在那般封閉愚昧的清朝,敢向天下倡言變法,需要多卓越的膽識與勇氣。值得芸芸眾生的我們由衷的欽佩與敬重。至於後來康的思想行為趨於保守及私德的缺憾,就當時代的侷限吧,不必求全責備。
-
3 # 同濟天下
甲午中日戰爭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一方面這與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某些華人在國外的宣傳有關。
康有為便是跑到國外宣傳中國如何落後如何腐敗的人物之一,我們現在都說他是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有一些人基於“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事件將他視作中國近代歷史上里程碑式的偉人。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因為跑得快逃過了一劫,沒有如譚嗣同那般為變法拋頭顱、灑熱血。慈禧在中國發布了抓捕康有為的通緝令,康有為在中國呆不下去只能跑到國外,他第一站去的是日本。康有為到達日本後,直接請求日本繼續出兵,攻打大清,消滅慈禧太后。他還宣稱自己在大清有1萬人的軍隊,到時可以裡應外合,消滅慈禧太后。而且他提出,消滅慈禧太后後,中日可以合併。
中日合併的想法並不是康有為在變法失敗之後的逃亡路上才提出來的,康有為在輔佐光緒皇帝之時,就不止一次的向光緒皇帝建議中日合邦,而且為此專門上了一個“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的奏章。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很大程度上也是認為康有為等康黨是在蠱惑皇帝,禍亂國家。另外,當時日本政府拒絕了康有為的請求,認為出兵時機不成熟。
“日本政府決不輕易出兵,但如時機到來,不求亦將提供援助。”意思已經很明確,但是康有為還是不死心,為了自己的虛名和自己的前途竟然將賣國行為進行到底。在1900年,八國聯軍開始蠢蠢欲動,當時的康有為再次建議日本直接攻擊大清,消滅慈禧太后,實現中日合併。而且他還提出,如果不出兵,能不能給與其500僱傭軍。他相信500人能夠輕鬆佔領廣東,以廣東為基地,然後逐步佔領大清,但是沒有收到迴應。
如果說他進行“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是為了中國的進步,這我們可以理解。但是一心想著中日合併,甚至是請求日本出兵中國攻打清朝,這簡直可笑至極。康有為標榜政治革新,卻為一己私利不惜出賣國家,引狼入室,簡直是匪夷所思。
-
4 # 書房記
康有為(1858—1927),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清廣東南海人,世稱南海先生。1888年第一次上書朝廷,建議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十年期間先後七次上書,並在各地組織學會,創辦報刊,鼓吹變法。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聯合上京會試的一千三百名舉子上書建議 拒籤和約、遷都抗戰、變法圖強,是為維新變法的先聲。
清朝末年,眼看國家快亡了,康有為、梁啟超這些人想要輔助光緒皇帝變法。當時他們決意模仿德國與日本。因為日本的明治維新剛剛開始,成敗還在未定之天,而德國的改革也很成功,所以他們希望以德國和日本的改革作榜樣。
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根據康有為多次上書,在老師翁同等的支援下,頒“明定國是詔”,宣佈變法,史稱“百日維新”,共計103天。在政治、軍事、經濟、文教各方面,陸續提出起用新人、改革科舉、成立京師大學堂、發展新聞出版業、振興商務、革新軍事等新政措施。
一百多天下來,這些年輕的改革者天天下命令,下了無數的命令,單單從命令來看,中國已經維新了。但舊的官僚根本不聽他們的話,所以到了最後,慈禧太后反撲而有“戊戌政變”。
變法失敗,康、梁一起流亡日本。康有為流亡海外的十六年間,周遊列國,尋找救國救民的方案。1899年在加拿大組織“保皇會”,與孫中山所領導的民主革命派進行論戰。
中華民國成立後,康有為由日本回國。經廣東士紳鄧華熙等人聯名請求,廣東政府決定發還被清朝抄沒的康氏家產。康有為在廣州的原有住宅,是曾祖康雲衢購買詩人張南山的聽松園改建的,稱為“雲衢書屋”,因修築馬路拆毀,不能原物發還。官方便把回龍舍分配給康有為,加發官產,作為對康有為15年損失的賠償。
看康有為的一生,以戊戌交法為線,可分為前後期,這兩個時期的歷史作用也截然不同。前期,他主張改良,領導維新變法運動;後期,他墮落成保皇派,並參加張勳復辟。我們對康有為對歷史的進步作用和阻礙作用,要褒貶適當,擴大或縮小任何一面,都是不對的。 所以,看康有為應一分為二地看!
回覆列表
康有為,從他幼年學習的經歷來看確實是個叛逆而且聰明的人,離經叛道,後來對傳統經學產生了懷疑,對西方學術產生了興趣,這一點上,康有為的確是個睜眼看世界的人才。
但康有為雖然主張變法圖強,可依舊是書生意氣,紙上談兵,根本不顧及事實情況,變法也註定是個鬧劇。
雖然康有為梁啟超並稱“康梁”,但康有為名聲極差,與學生梁啟超根本沒得比,主要就是因為其人品問題。
戊戌變法失敗,康有為立馬就逃跑了,如果說這是好漢不吃眼前虧那就算了,可是呢?康有為流亡海外,謊稱自己有光緒帝的衣帶詔,大肆騙錢斂財,並且強迫海外華人入他的公司,如果投資不經過他同意,他就下黑手;
康有為在上海租界嫖娼不給錢,被妓女追債;借他人收藏字畫從不主動歸還;利用“保皇”名義騙的錢都被他用來投資房地產;滿口仁義道德的康有為,三妻四妾數不勝數,據說晚年還因為見不得人的手術而死。
與康有為形成鮮明對比的梁啟超,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從長相就看得出)其子女也都不是簡單人,“一門三院士”就是梁啟超的子女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禮,其他子女也都不是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