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航依舊

    不會,原因如下:

    1.美元的信用是直接跟美國的實力掛鉤的,包括科技能力和軍事能力,經濟能力短期遇到問題不會成為阻礙條件

    2.幾乎全世界都已經接受預設美元的地位

    3.世界各國的領導和精英都在想辦法把子女送到美國

  • 2 # 我笑看風雲過

    我們先回顧一下美聯儲的歷史。

    1907年,美國爆發了銀行業危機,風暴中心是紐約金融區。儘管當時美國企業盈利頗多,整體經濟持續增長,但美國股市卻一瀉千里,股價大幅跳水,券商紛紛倒閉,利率一飛沖天,紐約市政府無法發行債券,紐約證交所差點關門大吉,銀行擠兌風潮席捲全美。在這場危機中,美國共有300多家信託公司倒閉。幸虧當時老金融家J.P.摩根出手挽救了,持續時間不長,也沒有造成無可挽回的經濟損失。

    1913年創立了聯邦儲備體系鼓勵人們相信,一直以來對國家產生危害的商業週期的不穩定已經不馴服。在之前的幾年,利率的波動擾亂了金融市場和經濟活動。美聯儲是由美國國會在透過歐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稱聯邦儲備法案)的基礎上建立的,由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於1913年12月23日簽字。美聯儲有責任透過提供《聯邦儲備法》所謂的“彈性通貨”阻止利率的過度波動。彈性通貨,即貨幣和信貸的供給應根據商業活動的合法需求擴張或收縮。這符合當時的真實票據理論。而真實票據理論出現於18世紀初期,代表人物是英格蘭貨幣理論家約翰·勞。約翰·勞指出,真實票據理論應該成為於1694年創立的英格蘭銀行創造信貸的指導原則,還幫助法國建立了一家準央行,即通用銀行。後來因為在密西西比泡沫即隨後的崩盤中,約翰·勞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最好,他在恥辱中退休。但真正重要的是,他的真實票據理論卻指導了此後兩個多世紀的央行政策。這一理論在21世紀初期被當做過時的理論拋棄。如果美聯儲能夠勝任這一任命,投資就會變得更加安全,魯莽的投資者膽量會更加大,導致了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

    由於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橫財,戰爭初期,美國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戰雙方對軍需物資的大量需求,充當雙方的兵工廠,迅速擴大軍工生產和重工生產;此外,美國還在戰爭期間對英法貸款,並乘歐洲交戰國在世界市場上競爭力減弱的良機,擴大工農業生產,進行商品輸出。戰爭結束時,美國已從戰前一個資本輸入國變為資本輸出國,由債務國變成債權國。到1924年,美國掌握的黃金總額已達世界黃金儲存量的二分之一,控制了國際金融市場,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國移到了美國。美國國內採用裝配線作業或流水線作業技術,工業部門的科學研究工作也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戰後,美國大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機構。美國憑藉其在一戰中擴張起來的經濟實力和歐洲各國戰後經濟尚未恢復之機,以及西歐各國在財政上對美國的依賴,奪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場,實行資本和商品輸出。這到導致了美國20世紀20年代空前繁榮,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美國的大量資本投資與國外債券,希望獲得高收益。各家債券銷售公司採用了各種銷售手段,加上高利率的誘惑,成功地向有錢的美國公眾售出了數量驚人的各種型別的外國債券。在1925-1928年,美國投資者包攬了德國公共信貸機構貸款的80%。他們提供了德國地方政府貸款的75%和公司貸款的50%。美國貸款給奧地利修建水電站,給比利時貸款是為了在剛果修建公路和港口。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對外貸款的一半流入了歐洲,另外的四分之一流入了拉丁美洲。20世紀20年代的國際收支失衡和21世紀初的恰好相反,資本是從美國流出。1928年,國際資本流入突然停止,德國首先陷入危機,之後是拉丁美洲。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本土情況。1927年,股票投資的收益率為38%,這是歷史上少有的高回報。1928年,股票投資的收益率繼續攀高,達到了44%。越來越多的散戶也躋身其中,專門為女性投資者準備的接待室都出現了。所有接待室裡配備了毛絨地毯和柔軟的椅子,為客戶營造舒適和安全的氛圍。股價升得越高,公司越不願意從銀行貸款,他們會偏好在股市上擴股增資。這就迫使銀行尋找其他貸款機會,那就是貸款給股票投資者。股價隨之不斷上揚,最為抵押品的證券的價值也就隨之提高,使得貸款給股票投資者更加有利可圖。這與2008年的次貸危機類似,只不過抵押物變成了房產。也與中國的炒房者類似,只要房價上漲就有利可圖,如果下跌,就會崩盤。這些商業銀行在為股市泡沫煽風點火,受到了美聯儲內外的批評。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看來,這太過分了。1928年1月,他們決定出售證券,以便回收現金,抽走市場上的流動性。接下來,美聯儲要讓股市上的貸款成本更高,要讓透過保證金的杆杆融資投資股票變得更加困難。從1928年1月25日開始,一直到2月底,各地的聯邦儲備銀行一家接著一家提高了再貼現率。4月之後,第二輪加息又開始了。5月,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第三次上調再貼現率。

    雖然美聯儲上調利率是為了給美國的股市降溫,但這一政策對歐洲市場造成了極大衝擊。到處都能聽到關於外國借貸不可持續地警告。美聯儲上調再貼現率使得美國國內的短期投資收益率提高,但海外債券的發行量隨之暴跌。這也就是為什麼1928年,國際資本突然停止流入歐洲和拉丁美洲。德國的工業當時基本上完全依賴於外國資金,如今陷入困境。生產商無法再用借來的資金購買原材料,支付工人的工資,而他們的客戶無法再用借來的資金進貨。工業生產在供需兩端都受到打擊。1928年下半年,德國的工業產量下降了近10%;德國鐵路的貨運量下降得更快;失業人數翻了一翻。當經濟疲軟的時候,一個正常的央行會降低利息,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的信貸支援。但德國央行最關注的是維護黃金的可兌換性,這是對抗通貨膨脹的法寶。德華人是非常厭惡通貨膨脹的,因為德國在魏瑪共和國時期遭遇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資本大量流出德國,德國央行也有大量的黃金損失。這也是金本位的弊端之一,為後來廢除金本位奠定了基礎。

    其他依賴美國資本的歐洲國家也同樣受到影響。到1928年底,不只是德國,大部分歐洲國家都已陷入經濟衰退。從歐洲迴流的資金進入了美國的銀行,美國的銀行又把這些錢貸給股票經紀商和經銷商,讓華爾街的股市泡沫加速膨脹。美聯儲也考慮過進一步提高利率,以遏制這一趨勢。但臨近收貨季節和1928年美國總統競選,進一步加息並不現實。在收貨季節到來之後,對信貸資金的需求會大幅飆升。當時,農產品價格本就很低迷,若再加息,一定會引起南部和中西部地區的抗議。美聯儲採取了“直接壓力”的政策,即直接限制銀行發放貸款給股票經紀商和經銷商。商業銀行減少了貸款,但一個龐大的“影子銀行”很快就填補了空缺。即便如此,美聯儲施加的壓力還是降低了貸款的增長速度,推高了利率。利率的提高使得企業的日子更加艱難。由於實施了緊縮的貨幣和信貸政策,美國經濟在1929年年中出現減速跡象。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反應在股市上。1929年10月發生了令人恐慌的華爾街股市暴跌,大批企業破產,失業人數大量增加,銀行倒閉,生產持續下降。

    現在考驗美聯儲的時候到了,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從紐約市的各家銀行手中購買了4000萬美元政府債券,隨後的一個星期內,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透過貼現和購買票據,提供了1億美元的資金,成功地阻止了一家主要銀行即合眾國銀行的破產可能引發的恐慌性擠兌和流動性危機。在1929年股災爆發的時候,美聯儲只要和合法的抵押品就無限借貸。1930年,他們押送大批現金和現鈔,以應對考德威爾公司破產可能帶來的擴散。《聯邦儲備法》規定,美聯儲必須持有抵押品,在發行貨幣的時候必須有黃金或在商業貿易中產生的商業票據的支援。這是按照真實票據理論制定的規則,這將導致美聯儲被迫減少貨幣發行量,甚至不得不放棄金本位。1932年2月,胡佛總統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起草了一個新法規。新法規修改了神聖不可侵犯的金本位,允許美聯儲位更廣範圍的證券提供貼現。2月27日,這一法規在沒有經過討論的情況下就直接通過了。美聯儲現在得到了授權,可以採取更積極的辦法使發放信貸更容易。美聯儲在公開市場上購買國債,先是每星期購買2500萬美元,從4月起,每星期購買1億美元,向市場注入流動性。1933年經濟又開始惡化,羅斯福總統當政時,通過了《緊急銀行法》。《緊急銀行法》授權美聯儲酌情貼現票據、匯票及承兌匯票,確保銀行可以滿足儲戶的流動性需要。當時還沒有存款保險制度,但這種隱性擔保產生了同樣的效果。投資者的恐慌得到了平息,為之後數月之久更系統地評估銀行風險,以及為以後復興金融公司和私人投資者對銀行注資,提供了更充分的時間。最後,市場信心迅速恢復,因為美聯儲熊接管破產銀行、承諾提供流動性,到必要時緊急注資。後面就是大家熟知的羅斯福新政,與日本和德國的對外戰爭相反,強化內部刺激和改革。1934年1月,羅斯福以每盎司35美元的價格恢復了金本位,他還盡己所能限制政府的各項開支。

    從1928年-1933年經濟危機看到美聯儲發揮了重要作用,直接行使部分商業銀行職能,對美元信用大大地加強了。這就像華人民銀行一樣,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大蕭條催生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使得商業銀行和投行相分離。美國證交會也建立起來,負責對金融過渡的監管。有的人批評當時美聯儲做得還不夠多,本應做得更好,但當時的經濟理論和人的知識都有侷限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可否認的是:美聯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維護了美元的信用和流動。

    接下來我們來看次貸危機中美聯儲的表現,由於2008年離我們時間較近,在此就不多解釋過程了。次貸危機與1929-1933年的危機的區別在於這次是美元流入,從2004年開始,大量資本源源不斷從中國、德國和石油出口國流向美國。這一國際資本洪流捨得美國政府能用唄認為壓低的利率借錢,並肆意揮霍,房地產價格大漲。一旦國際資本停止流入,後果不堪設想。果然在2006年和2007年,美國的房地產價格暴跌,次貸市場崩潰。由於有了前面的經驗和教訓,銀行問題很好處理,但最棘手的困難在於“影子銀行體系”。無論是透過貼現視窗還是使用定期拍賣工具為銀行提供流動性,都不能緩解抵押貸款證券化機構、商業票據發行人、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等“影子銀行”的壓力,因為銀行不願貸款給“影子銀行”體系中的交易對手。最終,美聯儲不得不透過直接購買債券化抵押貸款、資產支援商業票據和其他相關資產來解決這一問題。

    美聯儲一如既往地肩負重任。2008年11月25日,美聯儲宣佈,將從房利美、房地美和聯邦住房貸款銀行購買1000億美元貸款,以及5000億美元億抵押貸款為基礎的證券,以防抵押貸款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突然崩盤。美聯儲還建立了TALF(定期資產支援證券貸款工具),透過提供1800億美元貸款給對沖基金和其他私人投資者,使其能夠購買已經實現了證券化的消費者貸款。美聯儲還表態,如果消費者大面積違約,貸款人可以不用償還美聯儲的貸款。美國財政部從TARP中拿出了200億美元,專門幫助美聯儲應對潛在的損失。在QE3中,美聯儲再次購買抵押貸款證券,房地產市場也隨之在2013年出現了復甦。2014年10月30日凌晨美國宣佈退出QE,導致大量資本回流美國。當然這些政策損害了納稅人的利益,但如果避免了經濟危機,代價也是值得的。

    從2008年次貸危機看到美聯儲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直接行使部分商業銀行職能,對美元信用大大地加強了。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疫情期間,美聯儲的表現。美聯儲不僅將基準利率降至零水平、並宣佈高至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QE),甚至祭出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使用過的三大政策工具,分別為商業票據融資便利機制(CPFF)、初級交易商信貸安排(PDCF)和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工具(MMLF)。無限量購買債券以保持借貸成本在低水平,並制定計劃以確保信貸流向企業以及州和地方政府。4月17日,德意志銀行利率策略師Steven Zeng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atthew Luzzetti在報告中寫道:“我們認為美聯儲在2020年購買有息證券可能將超過3萬億美元,約為淨髮行量(不包括美國國債)的220%。”

    從以上美聯儲的政策和操作中,看到了美聯儲為了維護美國流動性、信用、經濟、股市的重要性。如果過度濫用,還是有損美元信用的。但總體是有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削球打法還有生存空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