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讀書的花木
-
2 # 李槓精與王嘴炮
通讀《三體》和看完《星際穿越》你會發現《三體》的人性描述主要聚焦在全人類,而在《星際穿越》中,卻聚焦於幾個家庭 。
《三體》中對人性的描寫最經典的一段莫過於發展光速飛船,到時一部分人帶著人類的文明走向深空,用來保留人類文明種子,但是這項戰略立馬就被終止了,因為龐大的人類群體選不出誰可以生存下來。還有一次,人類釋出了錯誤的打擊訊號,導致許多人都增強宇宙飛船逃離地球。當時場面十分混亂,甚至一些飛船還沒有坐滿人,就已經急忙起飛,飛船噴出的火焰使上萬人瞬間汽化。這不都是人類人性的可怕之處嗎?
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他們人性形成是由當時所處的環境造成的。
但是《星際穿越》中一開始就是馬修麥康納一家人的幸福生活,這早已經為他們的人性養成奠定了基礎,他們之間有割捨不掉的情感,從小家庭出發,由小家庭的付出拯救整個人類,這是典型的好萊塢電影的個人英雄主義,不過這也非常類似新聞寫作中的“華爾街日報體”,從小處落筆,向大處擴充套件。
而《三體》中人類與人類之間的聯絡緊密度就很少,自然不會出現《星際穿越》那樣用人性拯救世界,《三體》中的人性只會毀滅世界。
《三體》裡有句很有名的話: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所以《三體》中無論出現什麼樣的人性都不用奇怪,在生與死之間,什麼都能出現。
其實《三體》中出現的人性,魯迅早就說過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
其實如果仔細讀一讀《三體》這部書,我們就能找到答案。葉文潔因為對人性的不滿而向其他星球發出訊號,但接受到訊號的1379號監聽員因為痛恨三體世界的規則,對地球文明發出警告,要求不要再回復,不要暴露自己。其實葉文潔和1379號監聽員是抱有同樣的心態,他們都認為自己生活的地方糟透了,外面的世界即使再差也不會比這裡差。
為什麼有人對人性充滿失望,而又有一些人對人性充滿希望?因為經歷不同,也因為性格不同。《三體》中的葉文潔因為父親的原因被打壓,顯然她是一個受害者,但她也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是她的性格,把自己遭遇的不公平放大了很多倍,所以她對人性充滿失望。
而《三體》中的羅輯,他曾經用同歸於盡的方法威脅三體人為地球迎來了生的希望,換來的不是世人的感激,而是不理解甚至謾罵,顯然羅輯也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他的選擇和葉文潔恰恰相反,他依舊相信人性中還存在善良,他不會作為執劍人直到死。
所以人性是什麼?人性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在最後,在葉文潔感覺自己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她後悔了,後悔當時發出那個暴露地球位置的訊號,如果她不後悔,她不會給羅輯說那些話,這也說明了,那時候的葉文潔,沒有那麼恨了,她已經放下了。
不要因為一件事或者一個人肯定所有的人性或否定所有的人性,世界上沒有那麼絕對的事情,有些人性充滿光芒,也有些人性充滿惡臭,無論怎樣,讓自己保持充滿Sunny,要記住,雖然一切沒有那麼好,但也沒有那麼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