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確支數的概念和密度的概念。
支數是定重的長度(在公定回潮率時1克重的纖維或紗線所具有的米長度)
密度 梭織布 和 針織布的表述不同, 梭織布看定面積(1平方英寸,平方釐米都可以,現在我們多用平方英寸)的經紗和緯紗的數量, 針織布看針數, 都是數值越高越密。
所以原則上布的紗織和密度無直接關係。但是細的紗當然織的要密些,不然就布面很稀鬆了,甚至成不了布了。
那麼同樣的紗,通常是越緊密給人感覺越豐厚,但是緊密度也是有限的,對厚度影響也是有限的
所以通常粗些的紗織成的布比細些的紗織成的布要厚。
但是要注意面料有沒有併線。 譬如一個布是用32支做的,但是是用32/2股線來織, 32/2就是2根32支的紗並在一起或捻在一起織布,那麼這個32/2的粗細就差不多同16支的紗一樣。
還有種情況,面料是雙層布,雙層布那就當然要比同樣紗做的單層布要厚(有的雙層布是織出來的,有的是兩塊布用膠水複合起來的,複合布覆合3層也是常有的)
最後比較影響手感的還有後整理的工藝,譬如
1)塗層,塗了一層pu或pvc 布就厚些了
2)磨毛或抓毛,起毛後,紗線更蓬鬆了,摸起來看起來就感覺厚了,重洗水也有類似效果,只是沒有起毛明顯。
3)貼膜, 我們常看到的一些衝鋒衣,很多都貼了一層防水透氣膜(市面上比較常見和有名的如GORETEX,很多大牌子都用它),貼了膜後自然也就厚了。
影響到因素很多,但是總體來講,在我們市面常見面料中,還是紗支粗細起主要作用,如果商家能給足各方面資料(規格,後整理等),那麼對面料厚薄將會更有把握判斷。但是一般商家很少那麼專業,只有布廠的人才會了解那麼仔細。
首先要明確支數的概念和密度的概念。
支數是定重的長度(在公定回潮率時1克重的纖維或紗線所具有的米長度)
密度 梭織布 和 針織布的表述不同, 梭織布看定面積(1平方英寸,平方釐米都可以,現在我們多用平方英寸)的經紗和緯紗的數量, 針織布看針數, 都是數值越高越密。
所以原則上布的紗織和密度無直接關係。但是細的紗當然織的要密些,不然就布面很稀鬆了,甚至成不了布了。
那麼同樣的紗,通常是越緊密給人感覺越豐厚,但是緊密度也是有限的,對厚度影響也是有限的
所以通常粗些的紗織成的布比細些的紗織成的布要厚。
但是要注意面料有沒有併線。 譬如一個布是用32支做的,但是是用32/2股線來織, 32/2就是2根32支的紗並在一起或捻在一起織布,那麼這個32/2的粗細就差不多同16支的紗一樣。
還有種情況,面料是雙層布,雙層布那就當然要比同樣紗做的單層布要厚(有的雙層布是織出來的,有的是兩塊布用膠水複合起來的,複合布覆合3層也是常有的)
最後比較影響手感的還有後整理的工藝,譬如
1)塗層,塗了一層pu或pvc 布就厚些了
2)磨毛或抓毛,起毛後,紗線更蓬鬆了,摸起來看起來就感覺厚了,重洗水也有類似效果,只是沒有起毛明顯。
3)貼膜, 我們常看到的一些衝鋒衣,很多都貼了一層防水透氣膜(市面上比較常見和有名的如GORETEX,很多大牌子都用它),貼了膜後自然也就厚了。
影響到因素很多,但是總體來講,在我們市面常見面料中,還是紗支粗細起主要作用,如果商家能給足各方面資料(規格,後整理等),那麼對面料厚薄將會更有把握判斷。但是一般商家很少那麼專業,只有布廠的人才會了解那麼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