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一千五
-
2 # 孤獨的自由者
眾所周知,在歷史上哪一位官員權力過大會威脅到皇上的地位。魏冉在作戰的時候是非常英勇的隨著他的軍功越來越多,地位也就越來越大,因為秦國都是按照軍功的多少來獲得官位,這樣他的爵位也越來越大,人馬也越來越多,這時候他只有一個結果只能被消滅。所以在眾官員的建議之下,發生了一場宮變,然後快速的罷免了魏冉身上的權力,把他趕回到自己的封地。所以就沒有了權利。
-
3 # 愛歷史的毛筆
秦之滅六國,蓋始於魏冉,而後成於呂不韋,李斯。———————呂思勉
魏冉,是宣太后羋月的異父弟,秦武王舉鼎意外身死,魏冉力挽狂瀾迎秦昭襄王即位,幫助秦昭襄王穩定朝綱,鎮壓叛亂。長達41年輔佐秦昭襄王,期間推薦白起,“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初步形成。在魏冉輔佐期間,戰國七雄中,只剩秦,趙,齊,三家實力最為強悍,五國伐齊之後,齊國徹底被打爆,在無力對抗秦國。可以說,魏冉奠定了秦滅六國的基礎。
•那為什麼對秦國如此貢獻的魏冉,會被秦昭襄王罷相趕回自己封地?
我認為無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范雎的不斷挑撥。可以說范雎能當上秦國丞相,完全是靠踩著魏冉的身體爬上去的。
范雎透過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順便駁斥魏冉捨近求遠打算攻擊齊國的計劃,進入秦昭襄王視野。而我前文說了,在魏冉時期,“遠交近攻”的策略已經有些雛形了,范雎只能算是是對魏冉的政策的延續或者說具體化。
范雎被秦昭襄王拜為客卿以後,不斷勸說秦昭襄王應該回收權利,范雎向秦昭王闡明宣太后在朝廷內專制,魏冉在外事上擅權,甚至比國家都富裕,後來秦昭襄王聽從他的建議,廢太后,罷魏冉丞相。
第二,魏冉過於貪婪。據說他的財富比秦朝宗師都多,五國伐齊的時候,還不忘記給自己打一座城池作為封地,甚至不久之後,還商討繼續攻打齊國兩坐城池擴大自己封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魏冉的權利太大,已經讓秦昭襄王深深忌憚。秦昭襄王即位開始,魏冉就把控朝政,一直到被罷相,魏冉在秦國朝廷上長達40年的呼風喚雨。秦國第一戰將白起是魏冉親自提拔上來的,二人關係也極其好。將相和有時候對於君權可不是好事。
因此范蠡控訴魏冉的時候,秦昭襄王選擇罷免魏冉丞相。魏冉結局還算不錯,秦昭襄王沒有殺他。
其實歸根到底,還是權力之爭,魏冉威脅到秦昭襄王了。
-
4 # 經典守望者
魏冉可以說是呂不韋之前唯一一位允文允武的相國,他早年從戎,在秦惠文王、秦武王相繼去世後率兵擁立自己的外甥秦昭襄王繼位,出任國相後又東征西討發覺了以白起為代表的秦國新一代武將。但是,在魏冉執政晚期卻任人唯親,獨霸權力,甚至干涉了秦昭襄王的權威。最後,在國君和謀士範睢的雙重夾擊之下,被迫交出權力回到封地。魏冉的失敗是有其內在原因的,主要還是他個人性格方面的問題:
首先,魏冉是楚華人,他的姐姐嫁給了秦惠文王生下了未來的秦昭襄王公子稷。秦昭王嬴稷即位之後,便任命魏冉為將軍,衛戍咸陽。他曾經平定了季君公子壯及一些大臣們的叛亂,並且把武王后驅逐到魏國,秦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圖謀不軌的全部誅滅,魏冉的聲威一時震動秦國。當時秦昭王年紀還輕,宣太后親自主持朝政,讓魏冉執掌大權。這樣的出身和這樣的功勞交織在一起,很容易就引發權力慾的膨脹。魏冉在秦國的勢力也越來越大,漸漸與宣太后、高陵君、華陽君等結為一黨,有架空秦昭襄王的架勢。而且,魏冉本人能文能武身邊又有白起等人,甚至一度對於皇位都有所威脅。在秦王的心裡,應該是由最初的感激其擁立之功,逐漸轉變為厭棄他的擅權,最後擔心他坐大。
其次,年輕時期的魏冉還算是有容人之量,可以提拔年輕官員。但是年老之後,卻獨攬大權最討厭各國前來的說客。範睢進入秦國時就險些被巡視邊境的穰侯捉到,經歷了幾番波折才進入咸陽。之後為了避免暴露身份化名為張祿先生,才得以順利講自己的話傳遞給秦昭襄王。穰侯這樣做,完全是為了自己的私心考慮,自然會招致包括範睢在內的謀臣策士的不滿。範睢雖然使用了類似挑撥離間的方式,誘導秦昭襄王罷黜了魏冉,但他也確實是咎由自取。
第三就是貪婪無度,慫恿秦軍越過南韓趙國去攻打齊國,目的僅僅是為了擴張自己在陶邑的封地。陶邑原本是宋國的屬地,是天下聞名的大都會,富裕程度直追臨淄。魏冉有了這樣的封邑還不滿足,貪婪無度,慾壑難填,最終給了範睢機會,自己落了個黯淡的結局。
-
5 # 肖屾小聲讀文史
回答題主提出的為何年老的魏冉沒了權力的問題,我想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第一個方面,就是之前的他為何有權力。第二個方面是哪些方面的原因導致出現了這樣的變化。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方面。魏冉之前為何有權力,只有瞭解了他之前有什麼權力,才能夠透過對比分析出他沒了什麼權力,而我認為,理解了這個問題也能從一個側面分析出魏冉老年後沒有了權力的原因。因為在這樣的一個變化背後,是跟題主在提問中寫到的“魏冉是皇帝的親戚”這層身份關係是分不開的。作為皇帝的親戚,或者更加專業的說,作為外戚,他們得到權力以及施展權力的最佳時刻就是幫助皇帝獲得政權。
魏冉是宣太后(羋月)同母異父的弟弟。從秦惠文王時期開始,他作為外戚他掌握權力的萌芽就開始了。而後在秦武王(嬴蕩)去世后王位爭奪時形成,在秦昭王(嬴稷)時期正式確立。可以看到,他獲得權力是在幫助皇帝“打江山”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理解,在一個動盪紛爭的時候,只有自家人才最可靠,況且在與軍事有關的調遣上,只有自家人可以成為值得信賴的物件。“打江山”可以用自家人,但是“守江山”就不能用自家人了。
雖然這是一段發生在先秦的故事,可是當我們把目光拉到中國整個古代歷史中就可以看到,所謂的功臣,特別是幫助皇帝獲得政權的人,雖然曾經有過紅極一時的權力,但是最終能夠明哲保身的是在是少數。畢竟在守江山的時候,至高無上的皇權,容不得底下人的權力對自己形成威脅。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魏冉的“皇帝親戚”的身份就註定了他會有過掌握大權的時刻,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在老年時失去這一切。
剛才從魏冉的身份出發,分析了他為何作為皇帝的親戚,在老年卻失去的權力。這樣的分析,可能更多有一種“原罪”論的色彩。下面再來從魏冉本身的性格和他的一些行為來分析一下,為何他最終會失去權力。
在《史記·穰侯列傳》中記錄了魏冉“引兵而歸”等擅自做主的情況,作為一個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掌握重要軍事權力的人,他卻攻城略地自行其是,這種行為顯然是不把國君放在眼中,對於國君來說也是非常忌諱這種行為的。另外,在《史記》中也有記載,魏冉在國家的人才政策上也干預過多,把個人的想法凌駕於國家制度之上。他專權,限制其他國家人才進入到秦國,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秦國壯大人才隊伍。正如張文立在《秦史人物論中》評價魏冉所說的,他“大權獨攬,重用親族,無視秦王權力”。這也成為了他最終失去權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回覆列表
魏冉不是皇帝的親戚,他是外戚。他的姐妹宣太后是楚華人,所以,魏冉也是楚華人。宣太后掌了秦王國的大權,所以,水漲船高魏冉也就升了幾級。這一點不奇怪。但是,魏冉畢竟是外華人,所以,對於歷來排斥外華人的秦宗室而言。他們是不甘心的。這就決定了魏冉兄弟在秦國呆不長久。
秦國國君,自從秦孝公以後的主子們,他們都不是笨蛋。他們都是準備要幹一番事業的君王。所以,對外戚專權一向是"深惡而痛絕之"的。這就意味著魏冉在秦宮中的地位始終處於飄搖之中。這魏冉兄弟及宣太后的豌豆江山,太陽一出就玩完了。
秦武王是個才大志疏的君王,不務正業偏愛好體育運動。所以,舉鼎把自己軋死了。他又年輕,兒子都沒有一個,所以,秦王位置就虛空了。這是秦國宗室的公子們的機會。但是,宣太后和魏冉一起再與趙武靈王一起簽訂合同。趙武靈王把後來的秦昭王從燕國接到秦國,上臺做了秦王。所以說宣太后和舅舅魏冉對外甥秦昭王的上臺有決定性的作用。
秦昭王這時當了快樂秦王,有母親和舅舅打理天下,他就靠邊了。魏冉封穰侯。
改變這一切的是魏國來的一個落魄書生範睢。範睢一來,意味著秦昭王的覺悟。
範睢這個人的出現,於秦國而言並沒有太大的信用,對秦昭王而言,卻意義巨大。魏冉及其兄弟們在當權的時候,秦國已經快速崛起,六國對秦國已經感到害怕了。魏冉任用白起打敗楚國,割漢中拔楚之郢,置南郡,伊闕之戰,殺敵二十四萬,把楚、魏打怕了。後來,魏冉為了擴大自己的封地陶,又去惹齊國,這就讓範睢拿來說事。挑起了秦昭王對母親及舅舅們的巨大不滿。司馬遷說範睢"奸說秦昭王"就是這一件事情。
秦昭王當了幾十年的傀儡國王,也是當夠了。所以,一天範睢如此這般地一說 就覺得範睢是對的。既然範睢是魏冉兄弟的對立面,那麼,秦昭王又同意範睢的意見,那麼,舅舅們就應該是不對了。
秦昭王早就過了親政的年齡,所以現在要親政,也是請理中的事情。
秦昭王就下狠手,把舅舅們請回封地陶縣去了,讓母親宣太后回後宮療養安度晚年去了。
魏冉兄弟就走了,他也確實貪汙了國家不少,"私家之富,富於王室"。"穰侯出關,輜車千乘有餘"。這個人確實是秦國當時最大的貪官腐敗分子無疑了。
魏冉兄弟的敗落,一是範睢的搞鬼,二是魏冉兄弟把持秦國太久,相權已經把王權給蓋過了,三是魏冉為了自己的私慾,不惜拿國家的利益做底子。在任職期間大肆貪汙腐化。借國家力量中飽私囊。
既然已經敗落,那麼,他沒有什麼權利了。
魏冉對秦國有大功,但是,私德不淑,也是自毀長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