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請比較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後周世宗柴榮,兩人無論是個人際遇還是所處環境都很相似,他倆誰的綜合能力要更強一些?
9
回覆列表
  • 1 # 經歷維史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筆者閱盡中國古代歷史,吃驚的發現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武帝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世宗柴榮相似程度極高,柴榮簡直就是宇文邕的來世今生。一樣的少年登基;一樣的雄才大略,致力於統一全國的偉業;一樣的英年早逝,壯志未酬;一樣的將辛苦打拼的江山基業給他人作了嫁衣。

    影視作品中的宇文邕

    少年得志,榮登大寶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漢化的鮮卑族,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從小性情沉穩,聰慧果決,少年老成,深謀遠慮,胸懷壯志。在位時間(560年—578年)。十二歲被封為西魏輔城郡公,十六歲出任大司空,封為魯國公。十八歲在權臣宇文護(宇文邕的堂哥)的擁護下即皇帝位。後周世宗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後周太祖郭威的養子。五代後周第二位皇帝,在位時間(954年—959年)。少年愛好武藝,弓馬嫻熟,精於騎射。曾經販過茶,體會到了民間疾苦。在後漢時期,在鄴城任天雄牙內指揮使。951年,後周建立,郭威委任柴榮治理澶州。地方任職期間,政績卓著,肅清盜匪。953年,入朝任開封府尹,進封晉王。954年,登基為帝,是位後周世宗。戎馬倥傯,統一大業北周武帝登基後,國家面臨的形勢。北有宿敵北齊和少數民族政權突厥,南面有南朝最後一政權陳。這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三國時代(突厥不能算作國家)。北齊國力強盛,佔據了華北平原和長江以北的膏腴之地。消滅北齊,才是宇文邕的第一要務。宇文邕同樣拿出了和親政策,迎娶突厥公主為皇后。暫時放棄對南方陳朝的軍事行動,聯合突厥滅亡了北齊。後周世宗柴榮登基後,正逢五代十國亂象。柴榮雄心勃勃,致力於統一全國的偉業。即位之後,國內休養生息,經濟繁榮。對外南征北戰,收取後蜀的秦、鳳、成、階四州;三徵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伐幽燕,奪取三關三州 。其赫赫武功,不亞於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宋神宗給予了柴榮極高的評價“①世宗誠創業造功英主也。 ②使天假之年,其功業可比漢高祖。”天不假年,壯志難酬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諸軍伐突厥,分五路進軍。途中生病,還師長安,當月病逝,年僅36歲。即位的宣帝宇文贇,荒淫無道。公元581年,大丞相楊堅,把小皇帝趕下臺。建立隋朝,楊堅取代了周武帝的帝國。

    2.959年,柴榮大會諸將,準備乘勝奪取幽州(今北京市),因為患病,只能班師還朝。7月,柴榮因病在開封萬歲殿駕崩,終年三十九歲,在位六年。真的是天不假年,壯志難酬。960年,禁軍最高統帥趙匡胤發動陳橋驛兵變,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得了江山,建立宋朝。

    總之,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後周世宗柴榮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非要分清誰的能力更強。

    按照史學家的評價,柴榮的能力更強一些。

  • 2 # 李厚何

    在奪權過程中顯然宇文邕更成熟,能夠扮豬吃老虎地從政治強人宇文護那裡奪回朝政控制權,並且幾乎原封不動地沿用宇文護的執政團隊而並未導致嚴重的政治“不消化”後果;與之相比,郭榮(他是作為郭威嗣子繼承帝位的,北周存在時他和兒子宗訓都只能姓郭,姓柴是入宋後歸宗)因郭威無子而以內侄身份成為嗣子,郭威在世時自澶州節度使至同平章事至晉王再至判內外兵馬事,不到四年間權力步步高昇而至一人之下,儘管舊臣宿將未必信服其能力(馮道不就質疑他“未審陛下能如唐太宗否”麼),但對其帝位的合法性從無異議,顯得過於平淡,至少其政治能力在這方面未能得到充分體現。

    實際掌權後的內政方面,郭榮似乎要略勝一籌,他在短短的不到六年執政期間興修水利、治理黃河、重建都城,“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許多措施“皆可施於後世”,並實際影響到後來兩宋的行政架構;而宇文邕雖然也“苦心焦思,克己勵精,勞役為士卒之先,居處同匹夫之儉。脩富民之政,務強兵之術,乘讐人之有釁,順大道而推亡”,但在內政方面總體上還是因循富國強兵、鼓勵農耕的傳統套路,沒有什麼創意。改變北周半鮮卑、半《周禮》莫名其妙、不倫不類的體制並非由他開始(實際決策者毋寧說正是其政敵宇文護),且他也未能最終完成(那是他另一個政敵楊堅才做到的)。

    軍事方面雙方半斤八兩,宇文邕花費近乎畢生精力消滅了宿敵北齊,只留下高寶寧一個無關痛癢的餘孽,且北齊皇帝高煒父子雖然庸劣,朝中名臣宿將卻相當多,北齊主力的戰鬥力甚至還略強於北周,而郭榮打後蜀、南唐、北漢、契丹卻沒有一個徹底解決問題的,後蜀、南唐都留到趙匡胤、北漢留到趙光義時代才解決,契丹就更不用說了,且他用兵之時上述幾國或實力懸殊、或內部出問題,並沒有表現出足夠的抗衡力。但宇文邕滅北齊花了前後十幾年時間,且設計害死對方股肱斛律光後才敢大舉進犯,又被區區一個傅伏逼得一度全線退兵,而郭榮卻在短短五年間一再得勢,即便對手有劉仁瞻這樣的能手也無法從根本上扭轉大局。且宇文邕伐齊時各路將帥如臂使指,而高平之戰時的北周軍許多將帥並不買郭榮的帳。兩相對比,應該說,在軍事方面雙方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滅佛方面雙方表現都很出色,但郭榮善後做得更好,坦白表明“滅佛是為了富國強兵,不是針對佛教”,甚至表示“禍福我自當之”,而宇文邕卻和後來的唐武宗一樣埋頭滅過去,連不相干的其它宗教也一併殃及。

    繼承人問題上兩人當然都沒處理好,但相較之下宇文邕更糟。郭榮諸子皆幼,本人正當盛年,完全沒有作兒子突然繼位的準備,又對趙匡胤的野心全無防備,甚至於用他取代張永德出任執掌兵權的殿前都點檢,以規避“點檢作天子”圖讖,這些都是他的失算,然而平心而論這些失算在當時看來都不算明顯失誤(他此前無病無災又年不滿四十),他指定的接班人是諸子中最合法的,也並沒有什麼劣跡(那個歲數也很難表現出什麼“善跡”),輔佐者的安排也沒有特別明顯的破綻(應該說郭榮在位期間趙匡胤的確沒有什麼異動),他本人就是因為郭威找不到更合適子嗣才破例以內侄為養子嗣位的,又如何越過兒子去找其他更合適的嗣子人選?而宇文邕則不然,他本人和許多大臣都知道“子嗣弱”,也明明有許多替代方案,卻猶豫不決,楊堅的不軌之心他也洞若觀火,同樣未採取防範措施,坦率說,他的兒子宇文贇並沒糟糕到家,如魏徵所言至少能“威福自己”,且實際上已經著手削弱楊堅勢力,只是睚眥必報耽誤了時機,又莫名其妙地比老爹還短命,才未能起死回生,如果宇文贇真像王軌等人說得那樣完全不可救藥,就憑宇文邕那樣糟糕透頂的安排,北周恐怕還能早完蛋幾年。

    至於有人認為宇文邕殘忍(背信棄義殺滅北齊皇族),不如郭榮寬仁,這個就不好比較了——如前所述,郭榮雖然屢戰屢勝,卻從未攻滅過任何一個敵國,也未俘虜過任何一個敵國君主,就算想“殘忍”,又對誰發作呢?

  • 3 # 星火辰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隋文帝楊堅能夠統一全國,是沾了宇文邕的光,宋太祖趙匡胤能夠一統江山,是沾了柴榮的光。宇文邕和柴榮確實有些共同之處。

    一、宇文邕、柴榮二人的近似之處

    1、兩個人皇朝國號都叫做周。這並非只是巧合,而是因為宇文泰(西魏權臣,北周奠基者,宇文邕之父)當年在西魏的一些改革借鑑了上古時代的周禮,以復古之名行鮮卑舊制度革新之實。而郭家(柴榮在位時,其實叫郭榮,跟他義父後周太祖郭威的姓)呢,自認為是虢叔(周文王弟弟)之後。因此,北周和後周都自認為和周朝有關。

    2、兩個人都出生在極為混亂的大分裂時期。宇文邕出生在南北朝時期,當他出生的大統九年(公元543年),正是其父宇文泰和北齊始祖高歡的大交戰時期,當時全國分裂為東魏、西魏、梁朝三個政權。而柴榮出生的公元921年,則更為混亂,正當五代十國前期,後梁、晉(後唐前身)、前蜀、南漢、楊吳,乃至於契丹,好多個政權同時存在,天下各處都在交兵。

    3、這個相似處算是玩笑、巧合,但是比較有趣。宇文邕出生時期的年號叫做“大統”,就是大一統的意思,結果後來和大一統有關的兩個皇帝都出生在這一時期。宇文邕滅北齊統一了北方,他出生在大統九年。而隋文帝楊堅滅陳朝統一全國,他出生在大統七年。同樣的,柴榮和趙匡胤出生時期的年號也頗有意思。柴榮出生的公元921年,各個政權分別都有自己年號,後梁叫龍德、前蜀叫乾德、南漢叫乾亨、契丹叫神冊,一個個的雖然不同,但意思都相差不遠(龍與乾其實在易經上密切相關),這是極為少見的。而趙匡胤出生時期的年號叫做天成,這個意思也是有趣得很,很有撿現成的意味兒。

    4、兩個人都不是開國皇帝,但卻都比開國皇帝還要出名,同時兩個人都是繼承父輩的江山。北周實際上的開國皇帝是宇文邕的老爹宇文泰,但名義上是宇文邕的老哥宇文覺(宇文泰嫡子)。後周的開國皇帝是柴榮的義父郭威。但二人做為北周、後周最有作為的皇帝,顯然都比他們出名。

    5、兩個人都為後來王朝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卻在一片大好形勢下突然駕崩。宇文邕滅了北齊,統一北方,要滅南方羸弱的陳朝,不過是時間問題,可剛剛滅北齊不久,宇文邕就駕崩了。柴榮向南打敗南方最強大的國家南唐,佔據江北全部土地,將南唐擠壓到長江以南,向北大敗北漢和契丹聯軍,將北漢擠壓到太原一城之地,還從契丹手中收復了幽雲十六州中的兩州,以他的能力,統一天下指日可待,卻突然駕崩,讓趙匡胤撿了現成。

    6、兩人的皇朝都被後來的千古一帝所篡。篡北周的,是宇文邕的親家兼親信大臣楊堅,西方人認為楊堅是與秦始皇等量齊觀的千古一帝。篡後周的,是柴榮的第一親信大將趙匡胤,宋祖也是和秦皇漢武唐宗齊名的。

    二、宇文邕、柴榮的不同之處

    1、宇文邕是鮮卑族,而柴榮是漢族。然而有趣的是,鮮卑族為皇室的北周,從很漢族的周禮中汲取革新的創意,又要實現很漢族的王道霸業。而漢族為皇室的後周,其實脫胎於沙陀族建立的軍隊之中。

    2、宇文邕在位的時間較長,但是留給他幹正事的時間不多,柴榮剛繼位就大幹一場,可卻只在位短短四、五年。宇文邕是少年繼位,結果被他堂兄宇文護把控朝政十多年,直到宇文邕殺了宇文護,這才開始他的統一行動。柴榮繼位時間已經三十多歲了,剛繼位就和前來入侵的契丹、北漢聯軍打了一仗,此後年年出征,戰無不勝,可惜在位時間很短。

    3、論版圖似乎是宇文邕成就較大,但論眼光、能力實際是柴榮更為突出。宇文邕畢竟滅了一國,統一了北方,而柴榮沒有滅國,但是其征服的土地也不算少。更關鍵的是,柴榮面對局面遠比宇文邕時期更為複雜,他的敵手比宇文邕的敵手更強。宇文邕滅北齊,有一些僥倖的因素,而柴榮和契丹、北漢聯軍幾乎是硬槓。

    4、宇文邕沒有對北周的未來做出長遠的安排,而柴榮顯然是對後周的未來過於上心了。其實,宇文邕在征服北齊的過程中,已經幾度病重,但他對北周未來政局的安排卻是很不足的,只是把精力一味放在滅北齊上面,導致他死後本該是宇文家的政權、軍權,逐漸落入野心家手中,宇文家的王爺們空有抱負、毫無實力,造成了宇文家的滅族。而柴榮,他的駕崩顯得很突然,此前並沒發現他的身體有什麼問題,但柴榮顯然對後周的未來很傷心,屢次誅殺大將避免武將篡位,但是最終還是留下了趙匡胤。柴榮的誅殺,沒有起到震懾的效果,反倒讓一些人離心離德了。

    5、從後世的影響來看,後繼者楊堅的確比宇文邕更突出,但後繼者趙匡胤(及其弟趙光義)似乎比不過柴榮。宇文邕的主要功績就是統一北方,但他在制度上的創設、以及長期分裂根本問題的解決上,遠遠不如楊堅,楊堅才是啃更硬骨頭的人。相比來說,趙匡胤兄弟從柴榮手中撿現成的成分更多,在軍事上甚至大大不如柴榮,到宋太宗趙光義慘敗給契丹後,宋朝便逐漸走入龜縮政策當中。

    6、二人的際遇和所處環境未必相同。首先,宇文邕是公子哥出生,他父親宇文泰雖然出身不高,但當他出生時,宇文泰早已是西魏第一的權臣。而柴榮呢,出身平民,其義父郭威發跡之前,柴榮經歷了不少人間疾苦。其二,二人的恩怨不同。說起來,是宇文邕的堂兄宇文護把他扶上了皇位,雖然宇文護專權吧,但並沒有當皇帝的野心,但宇文邕卻恨他,將他殺掉。而柴榮呢,雖然是郭威的義子,但是卻感念郭威的恩情,其實他一直都叫郭榮,宋朝建立後,出於某種政治目的,強行將郭榮改為柴榮。因此吧,宇文邕的前半生一直糾結在報怨上,而柴榮的前半生糾結在報恩上。其三,柴榮繼位時所處的周邊環境遠比宇文邕當政時複雜。且不說宇文邕繼位之初,一切危機都由他堂兄宇文護去處理,即便他當政後,南方不過一個孱弱的陳朝而已,弱小的後梁在江陵依附於北周,他的主要敵人不過北齊而已,只要安撫住北方逐漸強大起來的突厥,宇文邕就沒有太多後顧之憂。而柴榮繼位時,後周不過剛剛建立兩、三年而已,內部諸將各懷異心,北邊有強大北漢,還有更強大的契丹,南邊有南唐這種南方霸主(當時的南唐可不弱,可是四處出兵的),形勢可以說是危機四伏,柴榮面對的局面遠比宇文邕要困難得多。這一點,從宋朝建立後,趙匡胤屢攻不下北漢,和趙光義大敗給契丹就可以看出來。但柴榮可是把北漢和契丹給震住了的。

    總體來說,柴榮的綜合能力應該在宇文邕之上,啃硬骨頭的精神,兩個人差不多;而楊堅的綜合能力和啃硬骨頭的精神都應該在趙匡胤、趙光義兄弟之上(雖然楊堅當皇帝后幾乎不親自領兵打仗)。這才造成了隋唐、兩宋時期完全不同的局面。

  • 4 # 校長趣品歷史

    中國歷史上最混亂,最黑暗的兩個時期是南北朝時期和五代時期。這期間,戰爭頻繁,政權更迭,苛捐雜稅繁重,民不聊生。但是就在這段時期,有兩個人的出現,好似黑暗中的兩顆流星,耀眼但又瞬間消逝。這兩個人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 和後周世宗柴榮(當時叫郭榮)(921-959)雖然這兩位皇帝前後相隔近400年,但世人常把他們放在一起比較,因為他們兩個的人生軌跡有頗多相似之處,但也各有千秋。今天,我跟大家詳細探討一下。

    一、相似之處。

    1.死亡年齡。兩位皇帝都是短命之人,猶如流量,稍縱即逝。北周武帝宇文邕36歲,後周世宗柴榮39歲。兩個人實際掌權時間不長,而且都是是征伐途中病逝。可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

    2.性格處世。兩個人都是生活歷史上非常混亂的年代。對社會積弊深有體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兩個人都養成小心謹慎,篤厚,勤儉,善於傾聽的良好習慣,頗有謀略,精騎射。

    3.改革。在登上皇位之後,兩個人對自己的國家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思想等諸多方面。政治上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減輕賦稅。軍事上整頓軍隊,增強戒備。經濟上獎勵農耕,勸課農桑,發展水利,恢復生產。思想上,以德治為主,法治為輔。

    4.禁佛。因當時國內寺院多,僧侶上百萬,社會財富浪費,嚴重影響朝廷的財政收入和兵源。透過滅佛行動,改善國家經濟和徵兵的環境,鞏固皇權統治,促進生產,國家強大了。但是巧合的是兩位皇帝都是在這期間突然死亡,被世人譏諷為滅佛的報應,實在荒誕而沒有依據的。

    5.改革作用。透過改革壯大國力。北周改革後僅用三個月就統一了北方。後周透過改革,滅後蜀,南唐,從契丹手中奪回幽雲21州77縣。透過改革,開啟一個大一統時代,對結束南北朝和五代分裂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北周為隋朝統一鋪平道路,後周為北宋統一鋪平道路。

    二、不同之處

    1.出身不同。北周武帝宇文邕出身富貴,父親宇文泰為北周皇帝,他是妥妥的官二代。相比之下,後周世宗柴榮是郭威的養子,出身低微,跟著郭威南征北戰,一步一步爬上去的。

    2.登基之路不同。北周武帝宇文邕登基之路多坎坷。兩個哥哥都是被權臣宇文護害死。他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會被害。依靠他聰明才智,最終殺死宇文護,才得以掌權。相比之下,後周世宗柴榮登基之路就順利多了。

    3.軍隊改革側重不同。兩個人在整頓軍隊各有側重。北周側重軍事制度的改變,改軍士為侍官,使官兵成為皇帝直接控制工具。擴大兵源,從而擴大軍事力量。後周偏重軍紀整頓,撤去了一些作戰不力軍官。同時提拔了一些比較能幹人才,如趙匡胤。

    4.改革影響力不同。綜合比較兩人改革影響力,我認為後周世宗柴榮的改革無論在廣度,深度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力都比北周武帝的改革大得多。特別是思想文化上,實行考試製度選拔人才,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這些對後世甚至當代都產生影響。柴榮被吏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來日可期是種怎樣的心情或者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