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1
回覆列表
  • 1 # 梧桐樹邊羽

    閱讀隨想怎麼寫?

    閱讀隨想,是最好寫的東西,甚至比散文都要好寫。

    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一個人的寫作水平逐漸穩定下來,就會發現和寫作技巧比起來,更加讓人茫然的是不知道寫什麼,也就是不知道怎麼“無中生有”地進行創作。寫作目的的明確遠比如何寫,如何寫得好看更加重要。

    於小說,這就叫做故事大綱主宰一切,於詩歌,這就叫內容意境高於修辭,於議論文,這就叫做論點首先必須明確。所以,寫東西最重要的永遠是“為什麼寫”,而不是“如何寫”。

    這就是為何如今影評文章、書評文章是小白最好入手的寫作領域,因為寫作標的明確,雖然同樣要有自己的看法,但畢竟是架構在書和電影內容之上的,比完全因為內心感嘆來寫散文、雜文又容易得多,這是一種投機取巧、新手入門的寫作方法。

    解決了寫作目的,等於是下筆有了“神”,自然可以洋洋灑灑,既文字揮灑又不會跑題,一篇及格線以上的文章自然就出來了。

    神定

    閱讀隨想好寫,首先就是好在內容已經被框定。你總得在閱讀內容上去發散,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與讀的書完全沒有關係。也就是說閱讀本身就已經為你提綱挈領,把握要點。

    就好像考試的命題作文,寫起來總比自由發揮要好——因為既然還在問怎麼寫,那麼肯定還是在求及格的階段,而命題作文只要不跑題,無論寫得怎樣樸實無華,及格線總是能上的。

    形散

    第二點,為什麼閱讀隨想好寫,因為它是“隨想”,雖然在大的基礎上框定了以閱讀書本為限制的主題發散,但是如何發散、發散到哪裡,一概沒有要求。這就好比命題作文,卻沒有給你限定格式,你只要不跑題,詩歌、議論文、記敘文隨便你,什麼寫得好你就寫什麼,這對於某種文體特別強的朋友是非常幸福的事。

    想象力豐富的作者,甚至完全可以以閱讀為由頭,另外打造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出來。寫作有了起點,卻沒有思維的限制,對寫作者來說簡直不要太爽。

    既有了起興,省去了選題的煩惱,又沒有限制,可以信馬由韁。

    這就好像老闆將一個專案交給你,但是完全由你做主,只要專案談成,資源全給你、大家都配合你,怎麼做得漂亮怎麼來,這是多爽的事情啊。

    如果這樣你還把專案做黃了,把文章寫跑題了,那就證明你這個寫作者實在是糊不上壁。

    當然,一個好的專案實施者並不會真正信馬由韁,影響到專案的完成度和可觀性。一個好的寫作者也是這樣,即使個人想法再多,最後在整理成文的時候,也要適當進行刪節,把隨想出來的漫天飛舞的枝丫進行修剪,完成對“閱讀隨想”中“閱讀”的負責。

    也就是說“閱讀隨想”可以看作一篇極好的散文,過程“隨想”,可以稀散,但是結果必須“神聚”,歸總到專案的最初目的。

    所謂“形散而神不散”,從來是散文要義。而“閱讀隨想”,就是為你指定了“神”的散文發散——這實在算得上最好寫的東西了。

    如果還有疑問,就建議回頭補一下初高中的作文課了。

  • 2 # 莫非有話說

    我個人的習慣是隨讀隨想,隨想隨寫。當然,這不是一個好習慣,把一本好好的書,劃拉的不成樣子,可能唯一的好處就是方便檢視吧,或者說當再次看到這裡的時候,能知道當時的想法,以便於對彼此間的感悟有所比較。

    我這也懶的緣故,最好的方法是有一個筆記本,不需要多好,不需要多厚。隨隨便便一個普通筆記本就好,上面寫上《XXX讀書筆記》,然後看到有所感悟的地方,就記在本子上,然後在末尾標記上書頁段落,方便以後檢視。

    至於說怎麼寫,這個沒人能說清楚。因為這東西,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也有每個人的寫法,可能是一段詩歌,也可能是另一篇好文章的摘錄,當然也可能是由此及彼,一些引申的想法和方面。

    這都是有可能的,畢竟每個人的思想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如果說是為了應試,比如說讀後感、觀後感之類的,那麼就要根據閱讀的文章型別來進行文體的選擇。

    比如說,我們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這是一篇很典型的抒情散文,那麼我們只能從情感角度出發,回憶在自己身上發生過的關於親情的故事,把它以抒情的方式表達出來,最後來一段“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總結就好。

    而像魯迅先生的諸多文章,則我們要聯絡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思考,要表現出對人性的剖析,對反動派的憎惡以及對美好社會的嚮往等等。

    最後,想說的是隨筆。因為我實在不明確您的“閱讀隨想”到底指哪個方面。但可以肯定的是,隨筆不是隨想的產物。

    隨筆,可以說是一種散文文體,我們之前講的第一種叫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是隨閱讀理解發生的,但隨筆卻不是,它是獨立的。它可以是突發的想法,可以是透過一件事,一個社會現象,當然也可以是一次閱讀之後的思想表達。

    隨筆,多是議論散文,因為它要表達觀點,所以說純粹抒情的或者敘事的文章較少。

    總而言之,讀書筆記是給自己看的,讀後感是給別人看的,隨筆是給所有人看的。三者的共同點都是思想(思考)的產物,屬於個人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別人否定我,該怎樣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