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鷹擊長空8351
-
2 # obayang159
別說解放戰爭了,我到現在也沒聽說過班機槍
班用機槍和機槍班,我到是知道。
一、二戰時期,重機槍由於結構複雜,重量比較大,彈藥消耗也大,所以需要的操作和輔助人員比較多,所以就有了機槍班的編制。
而德國為了避免這個限制,所以就設計了一種新的機槍,在使用兩腳架和固定彈鼓的時候,它是輕機槍。
而換了槍架,使用彈鏈供彈的時候,它就是重機槍,這就是MG34/42。
這樣就產生了一個新的機槍種類,通用機槍。
現在所謂的班用機槍,其實就是通用機槍,只是應為時代的發展,沒必要給通用機槍再配重型槍架了。
舉個列子,類似美國M249之類的機槍,配屬班組的時候,就是班用機槍。
而那個玩意裝在悍馬上,配上大彈箱、前面架上防彈盾,說它是重機槍也沒什麼不對,至少和馬克沁沒區別吧。
-
3 # 東義義
提問者說的應該是“班用輕機槍”。而解放戰爭以前應該是二戰時期。
其實,二戰時期,班用機槍就已經很普遍了,我們從二戰時期的美軍、日軍、德軍及國軍的班用火力來比較一下,再說說我軍的班用火力的配系。
(56式班用機槍)
1、二戰時期;
德軍:二戰時期的德軍的班火力是最強的;每個班由10人組成,2只突擊步槍、2只G43不自動步槍、2隻手動步槍、2只衝鋒槍及1只MG40通用機槍(2人操作)。
特別是“MG40”通用機槍,在二戰時期是非常厲害的機槍,最快射速可達1500發/分鐘,有兩種模式,輕機槍及重機槍,德軍每個步兵班配備一挺MG42,其火力對於英軍、蘇軍及美軍都有很大的優勢。所以,在二戰期間就曾經出現過前沿陣地上德軍用高音喇叭告誡對面衝鋒的英軍;“不要衝了!我們的機槍太厲害,會造成你們大量傷亡的”,不相信的英軍,成片的在德軍的MG42機槍口倒下。
美軍:二戰時期的美軍的班火力還是比較強的。但是與德軍比較在中遠距離的火力上有很大的差距。而差距主要還是來自德軍一個班擁有一挺“MG42”。二戰時期美軍一個戰鬥班由12人組成;10只M1自動步槍、1只春田半自動狙擊步槍、1只突擊步槍(當輕機槍用)。
從財大氣粗的美軍班火力配系看,在800--1200米距離上,火力明顯落後於德軍,美軍沒有專用班用機槍。
(日軍的歪把子機槍)
日軍:二戰時期的日軍比起西方國家的武器配備要寒酸的多。二戰日軍;1挺“歪把子”機槍,8只“三八大蓋兒”,三八式步槍比較準,但是,射速非常慢,手動槍栓,一分鐘最快能夠發射8--10發/分鐘。在火力方面,落後美軍不少,再有,日軍的“歪把子”,就更爛了,兩個人操作,5發彈匣,一分鐘也發射30--50發/分鐘,與德軍的MG40的800---1200發/分鐘,沒有可比性。與“捷克式”輕機槍也有很大的差距。
國軍:二戰時期的國軍裝備一般,但是,不比日軍差多少。國軍一個步兵班,10人組成;1挺“捷克式”輕機槍、6只“中正式”步槍、2只衝鋒槍。單從班火力看,國軍要略強於日軍班火力,不管是捷克式輕機槍還是湯姆遜衝鋒槍,都要比日軍的歪把子及三八大蓋要好,只是“中正式”步槍差一些。
輕機槍配備班火力,最早出現在二戰歐洲戰場上的德軍。然後,英軍、蘇軍效仿,而美軍直到二戰後期,才將每個步兵班配備的“勃朗寧”自動步槍外加一個兩腿支架,就作為“班用機槍”使用了。從射速到射擊距離,都不如德軍的MG40通用機槍。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的MG40還大量出口中東地區及亞洲大部分地區使用。
(95式班用機槍)
2、我軍班用機槍;
解放軍從建國以後,特別是在“對印反擊戰”時期,班用輕機槍才大量裝備一線部隊。1962年對印反擊戰時期,我軍的班火力是;正副班長2只56式衝鋒槍、1挺56 式班用輕機槍、8只56式不自動步槍。
“五六式”班用輕機槍,是1956年定型的武器,它效仿蘇聯的“AK系列”槍械,口徑7.62毫米、最大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論射速為650發/分鐘、戰鬥射速為150發/分鐘、採用100發供彈鏈供彈,全長1.04米、空重7公斤。“五六式”班用輕機槍是一款非常好的武器,我軍一直延續到90年代,使用了近30年。
“九五式”班用機槍;現在我軍一線部隊班火力非常強大了,目前,我軍“輕步兵班”由10組成;1挺88式通用機槍(2人副射手1只95突擊步槍)、2挺95式班用機槍、正副班長每人1只帶35毫米榴彈發射器的95-1突擊步槍、4只95自動步槍,每人一具單兵火箭(反重灌甲用)。
“九五式”班用機槍,5.8毫米口徑,採用30發彈匣或者75發彈鼓,理論射速700/分鐘,有效射程400米,射速快、精度高、攜帶方便等優點,缺點,火力較弱、在射擊距離上與95突擊步槍重疊,配合通用機槍我們的班火力才有所提高,不過,憑現在的班火力,在全世界範圍內,我軍的班火力還是最強的。
-
4 # 同君言道
理解過於死板,所謂的班用機槍,其實就是輕機槍每個班配一挺,這也是慢慢發展的結果,戰爭時期,我軍武器缺乏,基本是繳獲敵人的武器,最初槍都缺少,隨著戰爭的發展裝備逐漸充足,但是也有問題,每個連隊的武器很複雜,那國的武器都有,後勤供給彈藥時很是頭疼,有的槍子彈就少甚至沒有,有的槍可能子彈就多些,這就造成戰鬥時有的沒子彈,有的還不少,但是別的型號的槍無法使用,造成連隊無法最大的發揮戰力,造成戰鬥力減弱,後來隨著我軍的不斷取的勝利,武器越來越多,為了解決彈藥配給的方便和戰力的提升,各軍各師,各團尤其各連隊,武器把一個型號的槍支集中在一個連隊或團裡,如一個連隊都是三八式,或一個連隊都是中正式,或者都是美式、德式等等,隨著武器的豐富,可能各個連隊都配給機槍,機槍多的也可以配給排或班一級,但是沒有國定的規定必須配給班裡。解放後,武器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最初都是裝備的蘇式武器,老武器全部退出,給了民兵使用,五十年代當時的蘇式武器(有一部分是仿製中國產武器)輕機槍就是轉盤式輕機槍,步槍就是步騎槍,衝鋒槍就是鐵把衝鋒槍,到了五十年代後期至六十年代後,我軍全部裝備了完全中國產的輕武器,五六式半自動步槍,五六式衝鋒槍,五六式班用機槍,這三種武器全部使用一種子彈即7.62毫米子彈,這樣在武器使用上可以互用,可以充分發揮各武器的功能,後勤配給變的非常容易,這種變革極大的提高了戰爭效率,這時的步兵班都要配給一挺機槍,這就是真正意義的班用機槍的名稱來源!
回覆列表
小編提的這個問題,首先是自己就不知道什麼是“班機槍",軍隊裡也沒有“班機槍"這個叫法,只是在近幾十年裡有個“班用機槍”的名稱。“班用機槍”,其實就是輕機槍的代名詞,發到步兵班裡來使用。戰爭年代武器主要靠徼獲,繳獲的機槍多,就每個班裡配一挺,繳獲的少就一個連裡配三挺到五挺,達不到每班配一挺輕機槍。輕機槍是誰繳獲誰使用,再有多餘則往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