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廈門坤仔
-
2 # 無歡影音
1、皇帝方面:飽受冤魂騷擾,需要大乘佛經普度冤魂。
2、佛祖方面:金蟬子十世劫難已滿,該回來了。
3、玄奘大師自己也有這個大願心,這個也是歷史真實原因
-
3 # 石鍋牛
《西遊記》中唐僧為什麼要去取經呢?答案很多,一般認為是“為了弘揚佛法”,這個答案比較籠統。為了唐僧自己弘揚佛法?為了唐太宗弘揚佛法?為了普羅大眾弘揚佛法?這裡引用一下《西遊記》小說中的取經緣由。
《西遊記》前7回講孫悟空的故事,到第八回突然轉彎了,“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原文是——如來講罷,對眾言回:“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如來回:“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當有觀音菩薩,行近蓮臺,禮佛三匝,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接下來按理應該講觀音尋找取經人了吧?不,小說到這裡很快又轉了個彎,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第十回“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第十一回“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禹正空門”,共花了3回的長度,講涇河龍王犯天條,魏徵夢斬龍王,唐太宗被鬼魂纏上,魂遊地府,在枉死城中被無數的冤魂擋住了來路,幸虧崔判官作保,借得河南相老兒的金銀一庫,買轉鬼魂。唐太宗還陽之後,依約準備作一場水陸大會,超度孤魂。作水陸大會麼,需要和尚,然後引出唐僧。
這局做的好啊!本來唐太宗與取經一事沒什麼關係,但是拿地獄、鬼魂嚇一嚇,唐太宗就要想辦法解決,而對付鬼魂麼,依靠儒家?孔子的門徒靠不上,“子不語怪力亂神”麼,儒家根本就不談論這個。道教?道教也不太關心身死之後的事,修道是為了成仙,不成仙就萬事皆休。還是外來的和尚好唸經,佛教有輪迴之說,有地獄,有西天極樂世界,華人在漢朝以前不知道還有個地獄!普通人成不了神仙也不知道怎麼辦,佛教都有答案。佛教的世界比華人原來的認知豐富的多(或許可以說花哨的多),華人原來的鬼、仙、神啊什麼的,構不成完整系統,有了佛教的補充,一下子圓滿了。
既然佛教對鬼有研究,佛祖不是說了麼,“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談天說地的學問華人也有,不稀奇,佛“經”佛經,重點是度鬼啊。既然度鬼是要靠佛經,取得經來可度鬼,唐太宗知道這個竅門,自然會大力支援。
唐僧怎麼就成為了取經人呢?第十二回“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唐太宗舉辦 “水陸法會”,需要選舉一名有大德行的高僧來作壇主,“海選”選舉出了陳玄奘法師。唐太宗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於是太宗大喜道:“果然舉之不錯,誠為有德行, 有禪心的和尚。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玄奘頓首謝恩,受了大闡官爵。菩薩送來“錦闌袈裟,九環錫杖”兩件寶物,袈裟賣五千兩,錫杖賣二千兩,一筆巨資啊。唐太宗問:“有何好處,就值許多?”可見很值錢。儘管貴,唐太宗還是說“朕買你這兩件寶物,賜他受用。”
唐太宗宣唐僧入朝:“求證善事,有勞法師,無物酬謝。願送錦闌異寶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條。今特召法師領去受用。”玄奘叩頭謝恩……
待唐僧穿了袈裟,持了寶杖,太宗又賜他兩隊儀從,叫他上大街去威風一把,就如中狀元誇官一般。感動的唐僧再拜謝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轟轟,搖搖擺擺。長安城裡,大男小女,無不爭看誇獎。
唐僧直至寺裡,僧人們下榻來迎。唐僧便對眾僧人感述“聖恩”不已。最後, 觀音菩薩對太宗皇帝說, 你辦的這個水陸法會根本就不行! 你請的法師只會講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經,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度亡脫苦好哇,正搔到癢處。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唐太宗一聽,馬上就叫法會暫停。水陸法會原本計劃是做49天的,現在是第7天。即命眾僧:“且收勝會,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秉丹誠,重修善果。當時在寺中問曰:“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這下好了!旁邊閃過法師,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僧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軟,只好出頭。注意,他說的是“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說明並不是他自己要取“經”,而是幫唐太宗去取經。唐太宗或許還有點擔心他一去不復返。於是說:“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為兄弟。”就去那寺裡佛前,與唐僧拜了四拜,口稱“御弟聖僧”。
唐僧感謝不盡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那唐王果真十分“賢德”, 把個玄奘師傅感動的連毒誓都發了。
玄奘亦回洪福寺裡。那本寺多僧與幾個徒弟,早聞取經之事,都來相見,因問:“發誓願上西天,實否?”玄奘道:“是實。”他徒弟道:“師父呵,嘗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玄奘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難定。”“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沒辦法啊!唐僧已經受了唐太宗的恩惠,只有替他去取經了。
就這樣,唐僧取經這件事,是如來起意,觀音設計,唐太宗被引入局,而唐僧則是被利用。
為什麼取經?如來是為了弘揚佛法;觀音是為了向如來表忠心,盡職;唐太宗是為了度化鬼魂,繼而能江山永固;唐僧是為了報恩而已。
當然,這只是小說的說法。
-
4 # 幾壺老酒
安天大會之後,如來佛籌劃了六百多年,準備搞傳經計劃,他要讓佛教在南贍部洲和道教分庭抗禮,但人家南邊兒的和尚安安心心待在寺廟裡,沒事誰會想到來你西天取經呢?
《三藏經文》以及唐僧的來源於是如來佛先搞個小藉口,把自己的二弟子金蟬子貶到了南贍部洲,讓他來取經,等到第十世唐僧長大,流沙河的九個骷髏頭也都準備好了以後,如來佛在西天高調地開了一場“新書釋出會”,他高調地推出了一套“新教材”-三藏經文。
如來佛說:“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俱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餬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州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西天取經的表皮原因:南贍部洲已經處於“水深火熱”的境地從這段話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如來要搞取經了吧!他認為這個世界,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北邊的人民一團爛泥扶不上牆,我都懶得去管他們;而東邊和我佛門的西邊已經是人間天堂;這世界只有大唐的南贍部洲是水深火熱,我的經文簡直就是為他們量身打造。不過,直接送過去的東西,人家也不會真珍惜,還是找個有信仰的人來我這裡取經吧!
現在知道了佛祖的臉皮有多厚了吧,自己自編自導自演,先把自己的徒弟送到別人南贍部洲,取得當地戶籍,然後讓他代表南贍部洲來取經,這一切導致《西遊記》的作者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於是打臉時刻來臨了!
真實的南贍部洲,狠狠打佛祖的臉這南贍部洲的底層勞動人民怎麼看待自己的生活的呢?漁夫說:“數點沙鷗堪樂道,柳岸盧灣,妻子同歡笑,一覺安眠風浪俏,無榮無辱無煩惱”;樵夫說;“竅崧醉了臥松陰,無掛礙,無利害,不管人間興與敗”。大唐盛世之下,哪裡來的是非惡害。那居住在南贍部洲的神仙們又是怎麼看待這片土地的呢?蕩魔天尊說;“今日靜享武當山,安逸太和殿,一向海嶽平寧,乾坤清泰,奈何我南贍部洲並非北俱蘆洲之地,妖魔剪伐,邪鬼潛蹤,這南贍部洲是他安享老年生活的福地啊!”
從以上就可以發現如來撒謊都不帶臉紅的。
佛祖的西牛賀州恰恰才是《三藏經文》的需求者再看唐僧在出發以後,在整個南贍部洲遇到過幾個妖怪團伙呢?答案是一個,就是在邊界的時候,遇到了寅將軍。那唐僧在如來的西牛賀州一共遇到了多少妖怪呢?唐僧一翻過兩界山,就遇到了多如牛毛的妖怪,天底下最亂的地方恰恰就是佛門的西牛賀州,所以作者打起臉來是夠狠的。
西天取經的真實原因:南贍部洲 的香火和信徒綜上,西天取經完全是如來佛自己自導自演的,撒的一個彌天大謊,安排取經的地方南贍部洲恰恰是最不需要《三藏經文》的,但是如來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搶奪南贍部洲的香火和信徒,於是南贍部洲就被活生生捏造成“水深火熱的地獄!”這樣唐僧就開始為了大眾福祉西天取經了,觀音菩薩也就登場了。
-
5 # 李沉舟
時間:627—644年人物:唐三藏
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佛教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互影響、吸收,成為了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和主要的民族宗教之一,對中國的哲學、藝術及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儲存的古老佛經成為了印度復興的有力支撐。
公元627年秋,一個名叫玄奘的佛教弟子,悄無聲息地離開了繁華的唐朝都城長安,踏上了西行求法的道路。
起源於印度的佛教,早在漢朝時就傳入中國,由於梵文晦澀難懂,佛教在中國傳播的過程其實就是人們對佛經的理解過程。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到唐朝時,佛經就越發難以閱讀和理解了,於是便有佛家弟子試圖到印度去探究佛經的本原,玄奘無疑是其中最為成功的一個。
約公元602年,玄奘出生在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出家之前姓陳名褘,玄奘是他的法號,他從印度取經歸來之後,人們又尊稱他為三藏,意為精通佛教經典經藏、律藏、論藏的法師。玄奘13歲進入佛門,潛心修習佛經,遍訪佛教名師,很快就精通了很多經論,造詣頗深。對佛經瞭解得越深入,玄奘的疑惑就越多,一次偶然聽到一位印度僧侶的介紹後,他決定去印度求佛法,並於627年整裝出發。
在17年的求經過程中,玄奘歷經千辛萬苦,期間忍飢挨餓、風餐露宿自不必說,甚至一度身陷危險,九死一生,即便如此,玄奘求經的念頭也從沒動搖過。功夫不負有心人,當玄奘攜帶大、小乘佛經回到長安時,受到“道俗奔迎,傾都罷市”的隆重歡迎,並得到唐太宗的親自接見。唐太宗希望玄奘能還俗入仕,被玄奘婉言謝絕。
在太宗和高宗兩朝皇帝的支援下,玄奘召集名僧,主持翻譯從印度帶回來的佛經,十多年後就有《大菩薩藏經》20卷、《顯揚聖教論》20卷、《解深密經》、《因明入正理論》、《瑜伽師地論》、《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等佛經被譯成;由玄奘口述,辯機筆受的《大唐西域記》也宣告完成;玄奘還將中國古典哲學《老子》和佛經《大乘起信論》譯成梵文,傳到印度。
為了更有利於譯經、藏經,公元652年,玄奘奏請建造大雁塔,在得到高宗批准後親自督造。此後,玄奘便在這裡主持寺務和譯經事宜,創立法相宗。玄奘不辭辛勞地為佛教事業奮鬥了數十年,公元664年,他譯成《咒五首》1卷,這也是他的絕筆之作,2月,他就圓寂於大雁塔,葬於白鹿原,後世將玄奘所譯之作稱為新譯。玄奘留給後世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佛經譯本,是中國佛教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翻譯家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佛教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互影響、吸收,成為了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和主要的民族宗教之一,對中國的哲學、藝術及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唐三藏取經的意義還不僅於此,與中國文化相融合了的佛教之後又相繼的傳播到了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如日本、北韓。
印度雖然是佛教的發源地,但是在公元9世紀之後,佛教在印度卻開始迅速的衰落,到13世紀時趨於消亡。直到19世紀末,在印度沉寂了幾百年的佛教才又開始復興,而中國儲存的古老佛經成為了印度復興的有力支撐。如果沒有唐玄奘取經,對佛教,甚至是人類都將是極大的損失。
玄奘是中國唐朝著名的佛教高僧,但是他的影響在地域上超出了唐朝的版圖,遠及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地,《大唐西域記》就是最好的證明。在時間上,他為佛教在東方的復興做出巨大貢獻,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直到今天仍被佛教甚至無神論者所尊崇。
“玄奘用極其開放的胸懷吸納異域文化、傳播中華文明,造就了亞洲特別是東亞文明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特質,玄奘西行的歷史意義,早已超越了時間、地理和宗教的限制,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獲得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阿馬蒂亞?森如是說。
【大唐西域記】
《大唐西域記》共12卷,字數超過十萬,主要記載了玄奘往返印度所經國家和地區的概況,其中包括新疆和中亞一些地區和國家、印度很多國家和地區、以及帕米爾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緣各國等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依據玄奘對各國的瞭解,敘述詳簡不一,基本內容包括國名、地理形勢、幅員大小、日曆、風土人情、語言文字、農業生產、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以及佛教的流行情況等等,內容豐富,文字流暢。此書由玄奘口授,其弟子辯機執筆,辯機精通內外典籍,文筆優美簡潔,為此書增色不少。
-
6 # 週記日記2019
首先說結論:西天如來需要傳法南詹部洲,大唐帝王希望透過佛法超度亡魂國泰民安,唐僧自己希望透過取經行動來表達自己的忠君愛國思想和普渡眾生的慈悲心,所以去西天取經。
取經的首要前提是經書的所有者願意給,在《西遊記》小說中,三藏大乘佛經的所有者西天如來佛祖希望佛法東傳
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第二點是要大唐帝國有需求,其實這就要說佛教的佈局與實現了,觀音菩薩在此事上居功至偉,最後讓大唐君主對取經一事有意願且非常重視,配備相應的人員物資
太宗見了頌子,即命眾僧:“且收勝會,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秉丹誠,重修善果。”眾官無不遵依。當時在寺中問曰:“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問不了,旁邊閃過法師,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將御手扶起道:“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為兄弟。”玄奘頓首謝恩。唐王果是十分賢德,就去那寺裡佛前,與玄奘拜了四拜,口稱“御弟聖僧”。
最後就是當事人有取經的意願並且有能力施行了,唐僧在這件事事情上一是因為本身的信仰,對這種更高階的佛教理論本身就是有興趣瞭解的,另一方面,太宗對他的確是沒話說,又是報仇又是送袈裟、錫杖的,還安排他做大闡都綱法師,也就是唐朝佛教第一人了,他的確是感恩深重,對大唐對皇帝是感恩戴德的,所以他有很大一部分的動因在於報答大唐皇帝的知遇之恩,但不管原因何在,他的確是發下宏願西行取經,不成就永墮地獄了
玄奘感謝不盡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隨在佛前拈香,以此為誓。
玄奘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難定。”
以上三點共同促成了西遊取經的專案啟動。
-
7 # 苦茶庵
玄奘,俗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人,十三歲出家為僧,玄奘是其法號。唐朝初年,玄奘在四川研究佛教理論。他感到當時的漢文佛經譯得不完全不確切,想親自到天竺去學佛經。他來到長安,邀結同伴,準備出國。由於當時唐朝初建,突厥經常在邊境騷擾,所以朝廷暫時禁止私人出境。同伴們都不願意去了,但玄奘沒有動搖。627年八月,他從長安出發,雜在返回西域的客商中混出玉門關,然後獨自西行。他涉過白天“熱風如火”、夜晚“寒風如刀”的八百里流沙,即玉門關外的莫賀延磧,由天山南路橫穿新疆,又自蔥嶺北隅翻越終年積雪的凌山,行經西突厥葉護可汗王庭所在地素葉城,渡過烏滸水,然後轉向東南,重登帕米爾高原,透過西突厥的南端要塞——鐵門關天險,路過吐火羅,於628年夏末,到達天竺西北部。他首先從這裡沿著一條由西向東的路線,遊歷了一些佛教勝蹟。還在至那僕底國調查了有關中國的桃子、梨子傳進印度的傳說。這樣度過了四年。631年末,玄奘東去摩揭陀國,來到那爛陀寺。
那爛陀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學府。寺的主持戒賢是當時印度的佛學權威。玄奘來到寺院那天,受到僧眾的熱烈歡迎。有一千多人捧著香、花在路上迎接自中國遠道而來的客人。玄奘向大家答禮致意,又恭敬地參見戒賢,並拜他為師。戒賢那時一百多歲了,已不再講學。但是為表示對中國的友好情誼,他特意收玄奘為弟子,用十五個月的時間,給玄奘講了最難懂的佛經《瑜珈論》。寺內對玄奘的日常生活關懷備至,以上賓相待。每天供應玄類的食品有:擔步羅果一百二十枚,檳榔子二十顆,豆蔻二十顆,龍腦香一兩,“大人米”一升。“大人米”是當地特產,專供國王和最優秀的學者食用。玄奘外出,還特許乘坐大象馱載的轎子。全寺一萬多人中能享受這個待遇的,連玄奘在內僅有十人。在印度友人提供的良好條件下,整整五個年頭,玄奘日夜不輟地精研佛學理論,同時研究了婆羅門教經典以及印度方言,取得了優異成績。在當時的那爛陀寺,除戒賢通曉全部經論外,能通解二十部經論的有一千人,通三十部的有五百人,通五十部的只有十人,玄奘是十人之一。玄奘並沒有因此而滿足。636年,他辭別戒賢,外出遊學。循著恆河,他首先來到今孟加拉;再沿印度半島東岸南下,抵達和今斯里蘭卡隔海相望的地方;又沿著半島西岸北上,訪問了著名的藝術寶庫阿旃陀石窟,又曾一度進入半島腹地;然後西行再到今巴基斯坦,沿信度河北上,到達今克什米爾查謨附近,在這裡留居兩年,研習學術,聲譽傳遍整個天竺。
641年,玄奘返回那爛陀。戒賢叫他主持寺內講學。那時候,曷利沙帝國已經統一了天竺北部。國君戒日王崇信佛教,本人又是詩人、劇作家。經由他的提倡,國內各宗教、各學派論辨爭鳴十分活躍。有一次,一個反對那爛陀派的人寫了一篇論文呈給戒日王,聲稱無人能駁倒其中一個字。戒日王把論文轉給戒賢,並決定在國都曲女城舉行學術大會,公開辨論。戒日王特意請玄奘參加。玄奘應邀而至。戒日王非常高興地同他會見談話。玄奘向戒日王介紹了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各方面的情況,引起戒日王很大的興趣。表示要親自到中國來訪問。642年十二月,辯論大會開始。與會者有天竺十八國的國王,有佛教徒三千多人,波羅門等教教徒兩千多人,那爛陀寺來了一千多人。玄奘擔任大會的論主。他用梵文寫了一篇反駁那個人的論文作為辨論的主題在會上宣讀。大會連續舉行十八天,大家都被玄奘的精闢議論所折服。大會結束那天,戒日王送給玄奘金錢一萬、銀錢三萬、僧衣一百領。十八位國王也各以厚禮相贈。玄奘全部謝絕了。最後,戒日王懇請玄奘乘坐一頭用精美的華幢裝飾的大象,遊行一週,又特邀他參加歷時七十五天的無遮大會,表示對這位中國大師的尊敬。
643年,深切懷念著祖國的玄奘表示要回國了。印度朋友們都不願他離開,戒日王一再挽留他。一位國王甚至表示:只要玄奘肯留下,願為他建造一百所寺院。不過玄奘的歸志已定,戒日王只好答應。朋友們爭相贈禮,玄奘一一謝絕,只接受了鳩摩羅國王送的一件鹿毛披肩,以備途中防雨。動身那天,戒日王、鳩摩羅王等以及當地人民,送他幾十里路才灑淚而別。
645年正月二十四日,玄奘帶著六百五十多部佛教書籍,經由西域,回到了闊別十八年的都城長安。唐太宗在洛陽行宮召見了他,極有興趣地聽他介紹了西域及天竺見聞。唐太宗勸玄奘還俗到朝廷任職。玄獎謝絕了。三月初一日,玄奘從洛陽回到長安,隨即開始佛經翻譯工作。他先後在弘福寺和慈恩寺主持譯場,並在慈恩寺修造大雁塔,作儲經之用。譯場工作人員中,還有檢查譯意的,整理譯文的,推敲字句的,記錄的,抄寫的,各任專職,分工細密。玄奘不懈地工作了將近二十年,共譯成佛經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由於奘有較高的漢文化素養,又精通梵文,所以他的譯文流暢優美而且忠於原意。有些專用名詞,例如“印度”和表示時間短暫的“剎那”等詞,就是玄奘確定下來的。當時,唐太宗親自為玄奘的譯經寫了《大唐三藏聖教序》,藉以宣揚佛教。
玄奘還回憶旅途見聞,寫了一本《大唐西域記》。這部書記載了玄奘親歷的110國和傳聞的28國的情況,所涉地域包括今中國新疆,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家和地區。他把當時各國的方位、距離、疆域、城市、人口、風俗人情、名勝古蹟、歷史人物、傳說故事等,一一寫下來,內容豐富生動、準確可靠,是研究這些地區歷史、地理的重要材料。現在,《大唐西域記》已經譯成幾國文字,成為一部世界名著。
-
8 # 人生哲語
有的說唐僧為了弘揚佛法,學習更高程的佛法才去取經的,但是這些都不是的。究竟是什麼呢?古語說的好,人無利不起早,小說西遊記裡就給出了答案,唐太宗開國不久,舉辦了一次曠世規模的宗教的法會,叫做水路法會,就選舉大德的高僧來做主持,就選了陳玄藏法師,當時還不叫唐僧,因為他根正苗紅,從小就出家,唐太宗大喜,封了好多佛家好多職位,什麼左神罡右神罡等等,就成為大唐國最最高的僧官,接著菩薩送來倆寶物,又高價賣給了唐太宗,唐太宗又轉手送給了玄奘,又讓玄奘去街上炫耀了一番,玄奘感動的不要不要的,又磕頭又謝恩的。菩薩對唐太宗說你舉辦的水路法會不行。你找的主持只會講小乘佛法,不起做用,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經,唐太宗又問在哪裡?“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消災去難,功效奇妙!水路法會原本開49天的,才開7天,唐太宗聽菩薩一說有大乘佛法,馬上叫停,要整改,等我派人取來大乘佛法在接著開,就問“”誰願意去西天拜佛求經“”,這就是個套啊。取經回來就是為了接著開水路法會啊,而玄奘又是這樣法會的主持,況且事還沒做完又拿了人家弄多好處,推不掉啊,躲都躲不過啊,主動接下取經的這差事,書中有說的“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啟保我皇江山永固”。注意:(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這說明這個經對玄奘並沒什麼需求,而是幫唐太宗去取。唐太宗也怕他半路玩消失,就與玄奘拜了仁兄弟,又賜 玉弟聖僧,名為唐三藏!(姓皇上的姓!)感動的玄奘發了毒誓言,取不回真經就下地獄,(書中可以查到)回到寺廟他的徒弟說:路途遙遠,虎豹妖魔更多,只怕有去無回啊!唐三藏說“我以發了毒誓,受王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爾”說明什麼:拿人家的東西手軟,沒有別的選擇了,我要還人情啊!要替別人賣一回命了。
結論:不是唐僧要取經,而是唐太宗派遣唐僧幫他取經!
-
9 # 存在感稀薄的我
1.玄宗李世民受亡魂驚擾,需要佛教大乘佛法舉辦水陸大會超度亡魂。唐僧受他恩惠,希望可以幫助到李世民。
2.唐僧作為佛教弟子,對西天也有相當高的憧憬與嚮往,肯定有對西天有好奇。另外,取回大乘佛法,也有助於弘揚佛法,他肯定是願意去做的,雖然背後有套路。
唐僧去西天取經,這背後應該是佛教的手段,金蟬子作為佛祖二弟子,輕易被貶轉世。佛祖派觀音引唐僧來西天取經。取經路上許許多多的妖怪都是天庭仙家的坐騎和童子或者菩薩的坐騎,為了保險,觀音物色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護送,可見取經必然要成功且會成功。金蟬子必然要歸位,佛教不可能放棄他的。透過取經既讓金蟬子得到歷練,又將佛教傳到了大唐。perfect!
-
10 # 吳斜月
唐僧原來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因為上課不專心聽講,被貶下界,接受思想改造。
唐僧是金蟬子的第十世,是觀音菩薩親自送來投胎的,在說明他的改造一直受到如來的密切關注。
經過十世的改造,唐僧終於變成了佛教學霸,如來覺得是時候讓他回來了,剛好有個取經計劃可以提拔他,就派觀音菩薩過去指引他過去取經。
觀音菩薩也不負眾望,先透過涇河龍王和地府一行來恐嚇唐太宗,讓他召開水陸大會。
唐僧的水平果然高人一籌,順利得到了水陸大會辯論賽第一名。唐太宗對他百般籠絡,又是結拜,又加官進爵,送禮送錢。
唐太宗提出要唐僧去西天取得大乘佛法,保佑江山永固。唐僧受人好處,加上自己對佛的信仰,答應去西天取經。
唐僧西行取經看似是接受唐太宗的指派才去的,但我覺得他心裡也是自願的。
唐僧經過之前九世的修行,今生又是從小被安排在寺廟長大,早已經不是怠慢佛法的金蟬子了,佛的信念已經深入骨髓,從他聽到觀音菩薩提起大乘佛法高興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來他對佛法的求知慾。
師徒四人只有他是個凡人,可能缺點不少,但是論取經的信念,對佛的虔誠,其他三個是比不了的。
-
11 # 貓頭鷹的眼界
自願應該是自願的,這和唐僧的性格與追求有關。
先談唐僧的性格問題。
從唐僧一路西天取經的過程來看,唐僧即使不是逆來順受,也是不會反抗的,認為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前因後果的,遵循因果迴圈,善惡報應的。
唐僧也不會做欺心的事情。何況西天取經是唐太宗皇帝欽定的政策,唐僧又和唐太宗拜了把兄弟。在古代,即是君臣,又是兄弟,若是欺心,罪大惡極。唐僧學習的是佛法,善良無比,對忠信仁義,更是篤信不已。
再談唐僧的理想追求。
唐僧畢生追求佛法造詣高深,藉著唐太宗皇帝舉辦的水陸大會,唐僧得以從眾多佛門弟子的海選中,脫穎而出,登上水陸大會講壇,超度亡靈,大講佛法道義,傳播佛法。
既然觀音菩薩宣傳西方靈山有大乘佛法,比東土大唐的小乘佛法,境界造詣更高,更強大,唐僧自然心動,心甘情願歷盡千辛萬苦,取回真經,習得大乘佛法真義。
西天取經是唐僧對佛法的更高追求,甚至是終極目標,而其他僧人卻因畏懼路途艱辛,生命無擔保,而全都拒絕參與,只有唐僧一人知道困難重重,卻仍舊義無反顧,真心積極參與。
正因為難能可貴,有一人願意前往,唐太宗才與唐僧拜把子,鼓勵唐僧一往無前,取回真經。而唐僧卻把唐太宗的舉動視為真心誠意,更加願願意為唐太宗皇帝赴湯蹈火,死而後已。
因此,西天取經在多重因素考慮下,是唐僧自願前往的。
-
12 # 吆哥一一
《西遊記》中唐僧西天取經根本就不是自願的,一切都是計劃好的,還是連環計。
(網路配圖,下同)
孫悟空大鬧天宮時,道派開始反擊佛派的進攻,先如法炮製,利用孫悟空盜仙丹恐嚇玉帝,再利用孫悟空踢倒煉丹爐製造火焰山劃定兩派控制人間的範圍。當然道派佔據了人間大量富庶的地域包括最富庶的大唐。把兇險,貧瘠的地域如荊棘嶺,爛柿溝、貧婆國留給佛派。掌握資源的匱乏使佛派財源吃緊,佛派弟子下山為舍衛國趙長者家唸經收了三鬥三升黃金,如來就嫌少,差點沒說“真真別過年了”。財源吃緊也導致佛派內部人心渙散,先是佛母兄弟大鵬鳥佔了獅駝國自立,後來一場“黃風災”過後,菩薩們都紛紛另立山頭,黃風嶺黃鼠精那回(二十一回)就以詩歌的形式記錄了這段歷史。為解決上述危機,黃鼠精潛伏到道派地盤透過老本行斂財,但只能救急,不能救窮。
佛派可拿出手的資源只有咒語、法寶和經書,可是咒語和法寶量太少,必須看家用的,只能給特定的人,還只能用一次。經書就不同了,量大僅存貨就有三藏一萬五千餘卷之多,還可反覆使用。因此傳經成了佛派解決危機的唯一手段。當然經書價錢越高越好。因為大唐皇帝唐太宗最有錢,所以唐太宗成了佛派首選的公關物件。因為佛派控制地府,所以就透過地底一邊安排唐僧投胎到大唐,一邊找準時機將唐太宗請進地府,地府先安排唐太宗和仇人李建成和李元吉見見面,然後又延長唐太宗陽壽二十年,地府接著在枉死城測試了唐太宗的出手夠不夠氣派,一切測試達標後,地府放唐太宗還陽,地府仍透過劉全獻瓜和借屍還魂等手段繼續敲打。唐太宗還陽後當然趕緊按要求做水陸大會,否則地府馬上有請。
前世和今生都無可挑剔的唐僧毫無懸念地被選為水陸大會主持人,唐太宗賜了大闡官爵及法器,總之唐僧一躍成了大唐和尚中的"NO.1"。取經專案負責人觀音菩薩又獻上了如來給·的袈裟和錫杖,當然觀音菩薩肯定不會說這兩件誰用誰可長生,只是稱很值錢。唐太宗當然不缺錢了,人家要的只是水陸大會的效果,自然唐太宗將兩件貴重的法器給了唐僧。就在水陸大會的高潮時,觀音菩薩突然宣傳佛派經書的作用,可渡鬼昇天的功效深深地刺痛唐太宗那已經無法再緊繃的神經,為了讓一切更令人信服,觀音菩薩師徒一起現身背書。唐太宗當即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地差人取經,已經站在風口之上的唐僧只能也只有現在立刻馬上站出來去取經,唐太宗當即與之皆為兄弟,親送出關。
-
13 # 筆端蘊藏千點紅
所說的去西天取經,也就是去天竺國,即現在的印度。從地理方位上看,印度在中國的西邊。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那裡有許多經卷是大唐那個朝代所沒有的。
-
14 # 話我們淺淺的說
近年來我們越來越容易在各大網路上發現有各種大神對西遊記進行各種神解讀。什麼紅孩兒是太上老君失生子了,什麼西遊記就是佛道兩個教派爭奪地盤的博弈了。本人非常佩服各路大神能這麼精細的去讀西遊記。只不過不知道有沒有過度解讀呢。
1,我們常說借物言志,吳承恩寫作之初,和寫作過程中,難免會有對當時社會統治不滿的對映,把社會中真實存在的一些不良社會現象嫁接到神魔體系裡面去。然而說唐僧取西經是佛法東漸的一個陰謀,卻有點大跌眼鏡。
2,西去雷音,迢迢十萬八千里,舉步維艱困難重重。如果沒有剛強的意志,和朝聖的堅定信念,縱然刀斧加身,恐怕唐僧也不願意去。
3,唐僧是如來佛祖二弟子金蟬子轉世。經過十度輪迴,他的骨子裡血液裡就有著西天取經的基因。佛祖必須讓他完成這麼一個掛職鍛鍊的過程,然後透過取經又回到佛祖身邊。取經是他的使命,是他的任務,是他的機會,更是他的理想。
4,綜上所述,唐僧取經是他自己要去的,為了實現理想和普度眾生。
-
15 # 自在瞭然1
縱觀《西遊記》團隊裡面的幾大主要人物,都是犯了錯誤和嚴重錯誤才走西天取經這條路。
第一個出場的是孫猴子,有天生的靈性,比普通的猴子十分了得。訪遍天下,找到名師,師父菩提老祖,學到了七十二般變化和擒拿格鬥的各種搏擊技巧。呼風喚雨,上天入地,雲遊四海,進地府,入龍宮是家常便飯。見物準價,想拿就拿。那如意金箍捧也聽它指揮,得心應手。這猴子太不安分,閒來無事,取個響亮名號,齊天大聖。未上報申請,未經天庭批准,屬於非法邪教組織,無奈這猴子本事太大,差點搶班奪權,天庭只好招安,給它個虛名。不具體負責。這無組織無紀律,成天無所事事,東遊西狂。惹事生非,天庭肯定不允許,再加上不把天庭一把手放在眼裡,根本尊重領導,派天庭第二法院院長,如來把孫猴子捉拿,逮捕歸案,放在五指山勞改農場改造。
第二位,唐僧,原來是司法系統的高階幹部,至少是第一辦公室主任兼機要秘書。由於平時工作太忙,在全院大會上,領導作報告時,不專心聽講,打瞌睡。領導很不滿意,以調動工作為名,被下派到凡間基層,透過考察,鍛練,重新起用。恢復級別待遇。這就是以他為代表的出國學術交流訪問團組成的主要原因。
第三位,天蓬元帥,作風道德敗壞,念其天庭中立有巡視安全的功勞,被投到母豬胎,成了醜陋之身。自生自滅,等唐僧去西天訪問陪同考察。
第四位,捲簾大將純屬過失將文物損壞。被判到流沙河監區改造。
第五位龍太子,也因犯了天條,被收監。
前面大摡說明了幾位的歷史擋案,簡歷,出於天庭需要,大唐東土李世明的申請,經天庭批准,將幾位願意痛改前非的安排給唐僧領導管理,大家都想恢復職務待遇,有個好的前途。就不言而預了。所以說,幾位都努了力,特別是唐僧,一心一意,孫大聖也想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忠心耿耿,心想,出頭後總比勞改那五百年好得多。他們也得到立功受獎的機會。
後來舉辦紀念取經三百年學術研討會上,有學者將一頁字跡不不全的真經流落到民間,由吳承恩撿到,寫出了《西遊記》,
他刻印了很多同樣的經,一般人都不懂,只知道是經。再後來每家都有,就是不知怎麼念,有裝斯文者拿來唸,很多字都不認識,但裝模做樣,搖頭晃腦者居多,其實他自己都念不好。最後就成了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罪過罪過。吳承恩也是編的《西遊記》。我試下效果|。
望朋友們海涵。
-
16 # 牡丹愛名著
唐僧一路跋山涉水,歷盡艱辛,有很多次差點被妖怪吃掉,可他始終沒有放棄,倒下了爬起來繼續前行。
在女兒國,女國王對他動了情,要嫁給他,陪嫁是女兒國的王位。這依然沒有動搖唐僧西天取經的決心,他說來生再續前緣吧,頭也不回的走了。
唐僧放棄這段感情,是因為他心中有大愛,他要拯救蒼生,他不想看到殺戮,他想看到大家的友愛。有愛的信仰,即使前路艱險,唐僧也會把經取回來,把愛帶回家。
回覆列表
取得真經是為了普度眾生,救苦救難,背後寓意每個人想要成功,必須得有此顆心,幫助他人之心,普渡眾生之心,救苦救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