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楓橋夜泊81992941
-
2 # 海棠言語
有四個原因
一.雍正得罪了士紳階層
雍正推行計程車紳一體納糧制度,討好了平民階級,得罪了天下計程車紳階層,而一般能透過科舉走上從政道路的大多都是士紳階層子弟,寒門子弟非常難走進統治階級。掌握話語權的天下讀書人,自然不待見雍正了,再加上其自身可能確實有點冷酷,所以在描述中變成了殘暴冷酷的形象。
二.雍正的功績看不見
康熙死後,留下了巨大的爛攤子,國庫不足,而雍正銳意革新,採取計程車紳一體納糧,火耗歸公等等措施,得罪了統治階級,而且都是屬於政治改革方面的成就,普通人看不見,不關注,再者,康熙,乾隆都有武功,開疆擴土的壯舉,雍正時期除了平定青海,似乎沒有其他大動作,當然在這方面遠遠比不上他老爹和他兒子。而這些武功又都是大家都能看到的。
三.雍正當政時間太短了
康熙,乾隆倆人都超過六十年,大清江山,兩人都快坐了一半了,相比之下,雍正只有十三年的皇帝生涯,銳意革新,國庫充盈之後,應該能有更大的成就,可惜死了,讓乾隆摘取了勝利果實。
所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話一點都沒說錯。。。。
四.民間渲染
雍正即位本來就是一件很詭異的事情,雖然史學界早有定論,康熙確實傳位給了雍正,但是架不住雍正得罪的那幫人說啊,作死的是他還自己寫了個《大義迷覺錄》來澄清,簡直是越描越黑,所以越傳說越邪乎,他在任期間,也確實對兄弟下手,為人也比較剛毅冷酷,再加之呂四娘殺雍正,無頭案等民間作品的渲染,就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但是沒關係啊,現在官方不都給平反了嗎,《雍正王朝》就是明證啊,以及現在一大批的穿越劇,四爺粉越來越多,四爺沉冤昭雪指日可待。
-
3 # 雲說經濟
為何有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原因的。
當初康熙辭世時得大清朝國庫虧空,外憂內患,如果不是雍正即位後嘔心瀝血,勵精圖治,把這個爛攤子收拾好 ” “雍正和怡親所為他鋪的路全部被他自己葬送掉,到後來清朝的衰弱都是他造成的。
口碑不如乾隆也可能是因為雍正做的事,當年“振百年之頹風”抓吏治,知河道,大膽起用了揚名時,尹繼善,田文鏡,李衛等人,使國庫一下子充盈了許多。他的刻薄也是值得一提的,有人說他因為要壓制幾個兄弟才刻薄的,有人說他是因為刻薄才壓制幾個兄弟的,可我認為不管他的兄弟如何,如果沒有他的刻薄那來的康雍乾盛世,如果沒有他的刻薄,下一個人會是乾隆嗎?
或許對於康乾盛世大家的態度不一,雙方都認為一方做的比另一方好,其實也是能理解的,二人其實都為清朝的發展做了貢獻。
-
4 # 留研
1、康熙皇帝執政六十年,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馬上皇帝,為清朝的開疆擴土與繁榮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康熙皇帝開創與奠定了清朝的大繁榮時代。但其執政後期,因精力不濟等原因,國家疏於管理,導致了官埸腐敗叢生,應該說在外表繁榮背後,是國庫虧空與發展難以為繼!2、雍正皇帝執政十三年。為處理好父親留下的爛攤子,鐵面無私,果斷解決朝廷內的腐敗行為。嚴肅法紀,依法徵稅。勵精圖治,朝廷充滿了風新氣正的滿滿的正能量。正因為雍正王朝的承上啟下的敢於擔當的精神,其冷酷、苛求、吝嗇被視為“暴君”的有所作為,成就了歷史上“康乾盛世”!其實沒有雍正的承上啟下的有效作為,就沒有康乾盛世的美談。 3、乾隆皇帝同樣在位六十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其父為其開創了穩固的江山與良好的經濟基礎。卻使乾隆皇帝吃盡了其父的老本,乾隆被視為慷慨、寬厚、仁慈的明主。乾隆三下江南明為體察民情其實是選美女而己。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和坤貪汙的錢比國庫的錢比國庫還多,而這一切都是乾隆袒護的必然結果,太上皇在世,連嘉慶皇帝都不敢查辦。因此,乾隆是吃其父的老本,乾隆的不作為導致了清朝開始衰弱。沒有雍正的勵精圖治就沒有康乾盛世。雍正皇帝是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
-
5 # 使用者6624936983
我倒覺得,雍正除了在皇位繼承上有點瑕疵以外,剩下的都挺好的。
因為雍正從康熙那接過來的已經是一個爛攤子,冗雜的機制,國庫內空等等,清朝看起來繁華,但是其實積弊已深。雍正是一個很有手段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啟用有能力的官員,對於百姓的疾苦也有很深的瞭解。之所以我們對乾隆的評價更高,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雍正給了他一個很好的鋪墊。
經過雍正的治理,清朝已經有很好的發展勢頭,乾隆接手一個被治理的已經有模有樣的清朝,自然是得心應手,所以出現了一個新的盛世。
-
6 # 以禮觀書
雍正勤政留給了乾隆一個富足的家底,而乾隆盛極而衰搞壞了國家。然而,乾隆聰明,知道怎樣顯擺,弄了十全武功以及一個十全老人的稱號,煊赫傳世,而累死的雍正只能在乾隆的大肆炒作中,顯得口碑明顯不及自己的兒子。
乾隆在政治上矯其祖寬父嚴之弊,實行“寬嚴相濟”之策,整頓吏治,釐定了各項典章制度。論政績,乾隆為自己做了文治武功的總結,而沒有對乃父雍正的宣傳還不及宣傳其祖父康熙。又是乾隆在親情方面的作秀,就比雍正的做法要深入民心、影響後世。
《雍正王朝》雍正與弘曆劇照
一、雍正嚴懲自己的政敵兄弟,而這些人都被乾隆一一翻案,並給予厚待!
如雍正的二哥胤礽前後兩度當了36年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再以罪被廢黜,仍禁錮於鹹安宮,至雍正二年十二月幽死,享年51歲。他與胤褆為康熙定的案,康熙遺詔胤禛要善待廢太子和皇長子。胤礽死後,雍正哭奠後給了一個和碩理親王的追封。乾隆四年十月,胤礽子弘皙案發,被削去理親王爵位。乾隆未進行株連,而是改封胤礽第十子弘㬙襲理郡王,第三子弘晉、第六子弘曣、第七子弘晀、第十二子弘晥皆封輔國公。
雍正帝最忌恨的老八胤禩才德出眾,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追隨,結為八爺黨。雍正進行瘋狂打擊,將胤禩、胤禟之罪狀頒示全國,議胤禩罪狀40款,議胤禟罪狀28款。胤禩因嘔病卒於監所,民間認為他是被毒死。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乾隆在認為允禩、允禟“結黨枉行,罪皆自取……怨尤誹謗”的同時,查證他們“未有顯然悖逆之跡”,下旨恢復原名,錄入宗室玉牒,子孫一併敘入。胤禟子弘晸封不入八分輔國公。
老十四胤禎與雍正是同胞兄弟,在康熙帝去世後,被召回京師,隨即被雍正帝軟禁於景陵讀書,並派馬蘭峪總兵監視。後因孝恭仁皇后去世,雍正在慰“皇妣皇太后之心”的幌子下,晉封允禵為郡王,但是虛銜,未賜封號,註名黃冊仍稱固山貝子,致使允禵“並無感恩之意,反有憤怒之色”。隨著雍正統治地位的日漸穩固,對允禵也愈來愈嚴酷。雍正三年十二月,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沒過多久又被革去固山貝子,諭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雍正四年正月,雍正議胤禵罪狀14款。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釋放允禵,給其自由,封為奉恩輔國公,十年後封貝勒,晉為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乾隆二十年病逝,乾隆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諡“勤”。
雍正畫像
二、雍正為避自己的名諱,而給兄弟改名。而乾隆卻給儲君改名字。
雍正坐上太和殿的那把椅子後,把乃父康熙給兄弟們名字裡設計的“胤”改為“允”,“胤”只能是他專享,就連他的同胞老弟老十四名字胤禎與其“胤禛”諧音,也給改成允禵,弄得面目全非。乾隆上位後,不讓弟弟弘晝和弘字輩堂兄弟改掉避諱字“弘”,因為這是他們的皇爺爺給的,他要做孝順的榜樣。乾隆把第十五子永琰立為儲君時,改其名為顒琰,其餘弟兄均未改名,仍用永繼位。
-
7 # 順德貝勒府
我們知道歷史上有個“康乾盛世”,可按照時間的延續來說,明明是康熙、雍正、乾隆,為何就單獨把雍正給踢了出來呢?
原來在大家的印象中,雍正是位嚴酷、苛刻、吝嗇“暴君”,這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中就可見一斑。在這當中,乾隆可以和小燕子紅塵作伴,共享人世繁華,而雍正則是指揮著一幫血滴子到處搞暗殺。
那麼這種現象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呢?其實說白了,兩個字,花錢,不過方式卻不一樣!
雍正上臺後第一個月,就幹了一件註定被人千夫所指的事情,下令吏部全面清查錢糧虧空積欠,並限期追繳。
這下在康熙朝舒坦慣了的官員一下就不自在了,個個被鬧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多年來被熟視無睹的一個個貪汙挪用公款錢糧的大窟窿被紛紛挖了出來。對於發現的虧空,管你是皇親還是國戚,統統嚴查,一時間被革職、抄家、斬首、自殺者比比皆是。
後來雍正一死,乾隆上位,連年號都還沒來得及改,他就下令將此前各省虧空積欠的錢糧全免了,同時對於那些被處理的官員也一併釋放了,以彰顯其皇恩浩蕩。
如此巨大的反差,怎能不讓人對乾隆歌功頌德,同時也暗中對嚴酷、苛刻的雍正冷眼三分呢?
除此之外,雍正還制定了另外一項政策,同樣讓人們對其“暴政”深惡痛絕,那就是要求士大夫和普通百姓一樣,當差納糧。
要知道,這士大夫歷來都是封建王朝重要的統治基礎,所以一直都受到統治者特別的優待。比如他們一直就以儒戶、宦戶的名義不用當差服徭役,不用繳納耗羨錢糧等等,這樣一來的話,他們本應承擔的這些負擔就只有轉嫁到普通百姓頭上。歷來也一直都是這樣的,大家也都習慣了。
然而,雍正這位“膽大妄為”者居然連這樣“天經地義”的事情也敢打破。一時間,各地計程車大夫階層和地方官府衝突不斷,讓讀書人和泥腿子一樣當差交糧,這豈不是要斯文掃地了嗎?所以雍正在這些士人眼中的“暴君”形象就更為根深蒂固了。
反觀乾隆上位,沒多久就再次恢復了士人的全部特權,而且還在此基礎上又給予了特別的優待。於是乎,士人們又可以揚眉吐氣了,而由他們所主導的社會輿論自然就變成了“乾隆好,雍正壞”。
雍正雖然因此落了個壞名聲,但留給乾隆的遺產卻是實打實的。而比銀子數目更重要的是,雍正給其留下了一個相對清廉、高效的稅收和行政體系,為乾隆的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那麼乾隆給他兒子嘉慶留下的又是什麼呢?白銀7000萬兩,這和雍正中期差不多。可這同樣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隱藏在這背後,大清國根基快被乾隆掏空的嚴酷事實。而這所有的一切,最終都還是要百姓來承擔。
可百姓也是人啊,忍耐也是有限度的,於是乎,席捲五省的白蓮教起義爆發了。這場起義持續了整整9年,光軍費的開支就高達2億兩白銀以上,對社會經濟的破壞就更不用說了。
說到這裡,為何“康乾盛世”唯獨要將雍正踢出,應該很清楚了吧。
-
8 # 安靜地讀本歷史書
徵稅了,像那些地主有錢人徵稅,要當官的人納糧當差。動了這些人都乳酪了。所以很多讀書人有錢人都恨他。這些人掌握話語權肯定是抹黑雍正,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康熙沒有明確指定接班人,導致疑雲叢叢,被有心人利用。
改土歸流,少數民族政權人也恨他。
-
9 # 說瓷
不是口碑不如乾隆,而是沒有乾隆這麼受關注而已。
首先,雍正在位時間僅13年,所以關於他的故事流傳下來的也少,而乾隆在位60年之久,更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長壽皇帝,終年89歲。
關於乾隆的故事也多,很多都演繹成了小說和影視劇,在大眾心中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而且乾隆皇帝總是很自信,在他看來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情,也似乎沒有事情能難住他。
比如修建頤和園,乾隆皇帝就親自參與設計,他覺得自己在建築方面也很有天賦。你看看,除了管理繁重的國家大事,他居然還有閒心設計園林建築。
乾隆爺還很附庸風雅,一生創作了四萬八千多首詩,因為我是學瓷器的,關注了很多關於瓷器的歷史知識,他僅為官窯瓷器特意抒情賦詩就達到199首。
其他歷朝歷代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他都會在自己非常喜歡的一類中留下自己的題跋,印章或詩句。
以上這些因素都為他的良好口碑打下了基礎,後人覺得他很聰明,能力很強,還特別有文藝範兒。
其實,父親雍正帝對於皇帝這個職業來說,在中國曆朝歷代都是極為少有而稱職的。他處理政務非常勤勉,他在位的13年裡,平均每天只睡4個多小時,大臣的奏摺也是逐一仔細閱讀,認真批註。
從結果上看,大清國的康乾盛世雍正帝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且雍正眼裡不揉沙子,他在整頓吏治,懲治腐敗方面非常堅定,也不會因喜愛某人而故意偏袒,千古帝王中是出了名的“鐵面包公”。
而乾隆縱容和珅貪汙腐化,難道也叫寬厚、仁慈麼?乾隆的性格恐怕沒那麼好,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綜上,雍正皇帝的口碑不是不如乾隆爺,而是歷史遺留的戲說故事,乾隆的才華橫溢,無比自信,還有乾隆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一系列因素給人以超越父輩的錯覺。
-
10 # 漁夫之談
總的來說,中國的史觀比較複雜,歷史人物的民間形象與歷史形象往往差異巨大,例如曹操,李鴻章等等。民間形象很差,在歷史上卻備受讚譽。下面分幾點論述這個問題:
1、關於帝位穩定。康熙留下的爭儲的爛攤子,致使雍正的帝位不穩,繼位不正的傳說自本朝就開始流傳,其影響力可見一斑。雍正被迫採取一系列嚴苛的處罰措施,對待兄弟先後限制、圈禁了三、八、九、十四貝勒,之後又處決了年羹堯、隆科多。這些貝勒、大臣的族人被髮配邊疆,自然對雍正恨之入骨,負面的言論自此發端。
2、關於政令嚴苛。康熙朝歷經六十一年,一代君主執政時間過長,政治呈現僵化腐朽的態勢,這是歷史必然規律。為了國家機器的良好運轉,雍正在任上十三年,全力進行政治改革,推行新政,新舊的碰撞自然會滋生衝突,因此整頓吏治,反對朋黨這些“猛藥”,觸碰了利益中心,受到了極大的反彈。因此,中央集權得到加強的同時,口碑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3、關於文字獄。文字獄統治者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的極端手段。這是歷來備受批判的,清朝文字獄,論數量雍正朝不算最多,但影響都極壞極大。例如曾靜、呂留良案,雍正極為重視,專門出《大義覺迷錄》發往各州府傳閱,多少有了欲蓋彌彰的味道。又如“維民所止”案,冤殺了查嗣庭,並流放了人查嗣庭的家屬。這個案件甚至至今都對雍乾二帝的口碑有所影響。(查嗣庭的後代查良鏞筆名金庸,在小說中著力描寫滿清的黑暗)
在史學家眼中,雍正的勤政以及一些的制度改革,為清政府的強盛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總的來說,康熙建立了基業,雍正鞏固了政權,才讓乾隆能夠延續盛世。近些年來,影視劇的渲染,歷史書籍的廣泛傳播使得人們開始注意到之前的認識不足,能夠有這樣的問題提出,其實正是因為我們的反思,這是好事,希望大家正視歷史,樹立正確的史觀。
-
11 # 蘭臺
因為雍正帝確實不如乾隆帝。
事實上我一直不能理解為什麼像雍正帝這樣盤剝老百姓的皇帝為什麼在今天的網際網路上獲得這麼好的名聲。
雍正帝主要是解決了康熙朝後期清朝朝廷財政困難,但是雍正帝不是現代經濟學家,清朝也沒有發生工業革命,雍正帝解決清朝財政困難的方法就是加稅,而且是普遍性的加稅。
北宋政治家司馬光在批評王安石變法時就說過“天下財富有定數,不在民則在官。”
司馬光這種封建主義的經濟觀念一直被學界批判,但是近些年利用數學模型研究古代經濟的計量史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證實了在工業革命爆發之前,司馬光的觀點是對的。
因為農耕社會,農作物的產品是有天花板的,根據清華大學李稻葵教授研究,明朝三百年,明朝單位畝產量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也就是說明初和明末畝產量,根據現有資料顯示是沒有變化的。
換言之,古典王朝經濟總量是固定的,當然,可以透過人口增加的方式增加總財富量,但是這種“增量增長”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靠“增量”獲得的“增長”會被消耗掉,根本積累不下來。
雍正帝想改善清朝財政問題,他唯一的辦法就是加稅。
事實上明清之所以中央收入不斷減少,並不是因為官員貪汙和士紳偷稅漏稅,真正原因是明清兩朝中央與地方財政收入分配嚴重不合理。
明清兩朝稅收可以分為兩個部分:起運與存留。
顧名思義,起運就是歸中央的,存留就是留在地方的。
明清兩朝稅收起運都在70%以上,明朝表現上看存留要比清朝多一點,但是明朝地方要負擔藩王俸祿,負擔其實更重。
在這種畸形的睡熟分配體系下,地方衙門為了維持地方正常運轉,只有侵佔起運這部分稅收,這就是《雍正王朝》裡所謂的官員虧空。
按理說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正常的方法是調整起運與存留的比例;但是雍正帝採取的方法是“耗羨歸公”。
“耗羨”原本是地方官員私下灰色收入,在康熙帝提出“永不加賦”後,雍正帝不好明目張膽的加稅,只能以“耗羨歸公”的方式變相加稅。
事實上在雍正帝準備實施“耗羨歸公”時,就有大臣提出這麼做必定會導致“耗羨之外再添耗羨”,結果果不其然,在雍正帝實行“耗羨歸公”的第一年,四川就出現以“餘平銀”名義徵收額外耗羨的現象。
而且雍正帝給各地規定的“耗羨”徵收數目,沒有一個省遵守,這都是御史明目張膽寫到奏摺裡的。
比如雍正帝在雍正六年給山西規定,山西全省耗羨徵收不得超過正稅的13%,然而當年就有御史報告,山西省全省耗羨徵收最低的也達到14%,多的達到了20%。
而在盤剝百姓的同時,雍正帝在賑濟災民方面,在位十三年一共給了多少錢呢?
不到兩百萬兩白銀。
而雍正帝的兒子乾隆帝,僅乾隆十五年以前,他花在賑濟災民上的錢就高達2000萬兩。
是雍正帝的十倍。
-
12 # 當狗容易做人難
歷史人物的名聲不是看這個人做過什麼,而是看掌握話語權的人怎麼說。我記得有一個“曾子殺人”的故事,有人和曾子的母親說你兒子殺人了,曾子的母親相信兒子的人品說不可能,但當大家都說曾子殺人的時候,連曾子的母親都相信了曾子殺人了。雍正的負面評價也是在很多人的宣傳下才讓人相信的。那麼雍正到底幹了什麼這麼招人恨呢?
在雍正朝之前,地方官員收稅時會加收火耗,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使得官員任意攤派中飽私囊,百姓苦不堪言,火耗歸公斷掉了官員貪汙的一個重要途徑。
雍正朝之前國家是按人口數量收稅,這使得土地數量少但人口多的平民承擔了大量的賦稅,攤丁入畝減輕了貧民負擔,讓大地主承擔更多的國家稅收。
雍正朝之前,收稅只到老百姓家,官紳掌握著大量財富卻不納稅不服役。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就是打破陳規,讓官僚士大夫階層和普通老百姓承擔一樣的納稅義務,極大地損害了官紳利益。
中國古代識字率非常低,知識和話語權是掌握在官僚士大夫階層手裡的,皇帝怎麼樣普通老百姓接觸不到只能從這些人的口中瞭解,對於損害自己利益的雍正皇帝這些人能說好話麼?所以才有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雍正篡改遺詔登基,雍正死於呂四娘之手等聳人聽聞、敗壞雍正名聲的故事。
雍正的遭遇應了那句話“筆桿子是可以殺人的”。
-
13 # 機智放影
雍正的勤政為乾隆留了一個富足的家底,乾隆盛極而衰搞壞了國家。乾隆與雍正相比,他知道怎麼顯擺,大顯特顯,滿世界宣傳自己“十全武功”和“十全老人”的榮耀稱號,顯赫傳世人人皆知,累死的雍正與乾隆相比明顯不敵。
雍正嚴懲自己的政敵、兄弟,這些人一一被乾隆翻案並給予厚待!
被幽禁的廢太子贏礽康熙臨死遺照要雍正善待廢太子和皇長子,然而在他登基之後,廢太子仍禁錮鹹安宮,雍正二年幽死。雍正假惺惺哭了一個月,追封其為理親王,之後雍正的兒子弘暫案發,削去廢太子理親王封號,改封贏礽的第十子為理郡王,其餘全部封為輔國公(品級降了一大截,正常降級是親王降郡王降貝勒降貝子然後才是國公)。
雍正帝最忌恨的老八胤禩才德出眾,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追隨,結為八爺黨。雍正進行瘋狂打擊,將胤禩、胤禟之罪狀頒示全國,議胤禩罪狀40款,議胤禟罪狀28款。胤禩因嘔病卒於監所,民間認為他是被毒死。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乾隆在認為允禩、允禟“結黨枉行,罪皆自取……怨尤誹謗”的同時,查證他們“未有顯然悖逆之跡”,下旨恢復原名,錄入宗室玉牒,子孫一併敘入。胤禟子弘晸封不入八分輔國公。
老十四胤禎與雍正是同胞兄弟,在康熙帝去世後,被召回京師,隨即被雍正帝軟禁於景陵讀書,並派馬蘭峪總兵監視。後因孝恭仁皇后去世,雍正在慰“皇妣皇太后之心”的幌子下,晉封允禵為郡王,但是虛銜,未賜封號,註名黃冊仍稱固山貝子,致使允禵“並無感恩之意,反有憤怒之色”。隨著雍正統治地位的日漸穩固,對允禵也愈來愈嚴酷。雍正三年十二月,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沒過多久又被革去固山貝子,諭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雍正四年正月,雍正議胤禵罪狀14款。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釋放允禵,給其自由,封為奉恩輔國公,十年後封貝勒,晉為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乾隆二十年病逝,乾隆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諡“勤”。
雍正為避自己的名諱,而給兄弟改名。而乾隆卻給儲君改名字。
雍正坐上太和殿的那把椅子後,把乃父康熙給兄弟們名字裡設計的“胤”改為“允”,“胤”只能是他專享,就連他的同胞老弟老十四名字胤禎與其“胤禛”諧音,也給改成允禵,弄得面目全非。乾隆上位後,不讓弟弟弘晝和弘字輩堂兄弟改掉避諱字“弘”,因為這是他們的皇爺爺給的,他要做孝順的榜樣。乾隆把第十五子永琰立為儲君時,改其名為顒琰,其餘弟兄均未改名,仍用永繼位。
-
14 # 史論縱橫
因為雍正是真正的改革之君,而乾隆是守成之主!
縱觀古今,凡是有所作為,為了社會做出改變必然有兩種行為,一個是從下而上的起義,一個是自上而下的變法或者改革!
基本上這些想要做出改變的人,大部分人都遭到了詆譭,而自下而上是打破原來的體制,建立一個新的體系,所以還能差一下,而那些想要自上而下做出改變的,如商鞅,王安石,張居正等都在身前或者身後受到極大的詆譭。雍正明顯屬於後者。
關於雍正和乾隆,簡單點說,一個是為了改革而進行鐵血政治,一個為了守成而進行仁義的政治。相比於仁政,嚴厲的政治制度更容易得罪人,尤其是讀書人,就是任何時代的既得利益者。
如果皇帝對地主階級為基礎官員們實行仁政,那麼,這些官員一定會為這位皇帝歌功頌德,讚譽一片,當時仁政的壞處是,使官員的犯罪成本減少,更容易滋生貪汙腐敗,欺壓老百姓;比如,乾隆皇帝一生標榜實行仁政,其結果就是培養出和珅這樣的鉅貪,而老百姓的生活日益陷入貧困。
如果皇帝對這些官員們實行嚴厲的政治制度,那麼,這些官員一定會成天罵這位皇帝,不敢當面罵,就背後罵,不敢背後罵,就寫野史匿名罵,因為,一旦他們犯錯誤了,就會遭到嚴厲的制裁,所以,他們不敢犯錯誤,不敢貪汙腐敗,不敢欺壓老百姓。
為什麼,評價皇帝好壞是這些官員們的事情,而老百姓不說呢?首先,古代的老百姓都不會寫字,只有讀書人才會寫字,讀書改變命運,讀書人都去當官當地主了,所以,在古代讀書人始終是既得利益者,任何的改革都是以打擊既得利益者為根本。
而雍正皇帝,既是一位改革者,又是一位嚴酷的皇帝,所以,他的口碑一直都很差,包括秦始皇,包括隋煬帝,包括朱元璋他們都一樣。
如果從我們來百姓的角度來說,誰是好皇帝,記住,一定是被讀書人罵的最兇的皇帝。
-
15 # 翻出歷史那一頁
雍正是歷史上的改革之主,他一生勵精圖治,勤政為民,在位的12年期間,國家富庶,百姓生活水平總體上還是可以的,比起康熙一朝富有程度,只會更好更強。
再說說乾隆,有這樣一個好的父親為他鋪好路,作為守成之主,他自然看上去更加像一個賢明皇帝。因為得罪人的事,他父親雍正都為他做完了。
至於口碑這個問題,我不覺得雍正比乾隆差。試問,乾隆一生風流成性,爛詩如雲,不是一個典型的誇大其詞嗎?這樣的皇帝,歷代都有,守成之主往往也是敗家之主,不然鼎盛的大清王朝何以在嘉慶皇帝衰敗的那麼快?當白蓮教大舉來攻時,嘉慶何以那麼狼狽不堪?
外界公認的雍正口碑不如乾隆,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雍正有奪嫡的嫌疑,殺害反對自己的兄弟大臣,還將親生兒子弘時貶為罪臣之子,種種跡象表明,他沒那麼好相處,還刻薄寡恩。
但乾隆不一樣,他進階路上的對手弘時被父親清理掉,後來也落個善待兄弟的好名聲。雖然風流成性,後宮女人比雍正多了幾番,但也沒有特別苛待過誰,除了廢后烏拉那拉氏。即便養了一個大貪官和珅,世人只怪和珅貪,不怪他昏。
雍正口碑不如乾隆,其實說到底還是改革得罪了人,可換個角度來想,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他們的手上真的乾淨嗎?肯定不是的,也不見得後世人唾罵他們。所以雍正口碑雖不如乾隆,但他治國的能力絕對不會比兒子差。
康乾盛世,最後在乾隆的高壽生命裡,被凍結的乾乾淨淨,隨之而來是嘉慶費盡了力氣,也不曾還原的大清勝景。
-
16 # 風雨中的小草
首先說雍正和乾隆的治國理念確實不同,雍正嚴苛,狠治貪腐之風,乾隆寬厚仁慈,走的是當年康熙的路子。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兩人繼位時國家的形勢大不相同。
雍正繼位時政局混亂,國庫空虛,官員貪腐成風。其實這些弊端在康熙時期就已經非常嚴重,可晚年的康熙精力不濟,又受幾個兒子奪嫡的連累,根本無暇顧及。所以,康熙寧可選擇“刻薄寡恩”的老四繼位,也不用素有寬厚賢名的老八。因為他知道,頑症還需猛藥治。
雍正接手的是一個不能再爛的爛攤子,還有老八一群人虎視眈眈的盯著他,所以,他不用點雷霆手段是不行的。清理虧空,整頓吏治,推行新政,那一個都是得罪人的差事,所以,別說是雍正,就連他手下的田文鏡,李衛,那一個不是身後罵名滾滾來啊。
而就因為雍正的雷厲風行,日夜操勞,才能在短短的十三年後,國庫才從原先的不到七百萬兩猛漲到五千多萬兩,腐敗之風也戛然而止。
就在這樣的盛世歡歌中,乾隆粉墨登場了。他的皇權安穩,雍正生前給他安排好了一切,乾隆繼位是隻有一個風流荒唐的弟弟弘晝,每日提籠架鳥滿街溜。而朝政有鄂爾泰,張廷玉等輔政大臣。
幼年的乾隆就極其崇拜祖父康熙,故在繼位之初,乾隆就宣佈了他要走寬嚴相濟的為政之道。並且釋放了他十四皇叔允禵,還有被判死刑的嶽鍾麒,傅爾丹等。
應該說青年時期的乾隆還是做出了一番成績的,他發揚父親為政的長處,改了一些錯誤,讓國家的政治和經濟持續發展,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從乾隆三十年到乾隆六十年,國庫每年都儲存在六千萬兩以上,整個社會經濟呈現了空前繁榮的新局面,文化事業也很發達,清王朝進入了“康乾盛世”。
中年之後的乾隆,被盛世衝昏了頭腦,開始好大喜功,生活也奢侈起來。六下江南,修建圓明園,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於他的奢侈和縱容,官員的貪汙腐化也日益盛行,國家的政治經濟開始由盛轉衰。
晚年的乾隆更是昏聵,身體也開始耳聾口吃,朝政基本都由和珅一人把持,嚴重破壞了吏治。乾隆時期的貪腐之風最甚,出現了一系列的高官貪腐案,例如國泰,王亶望,錢度,高恆等。
隨著朝局的敗壞,官員素質也越來越低。到嘉慶接任大統的時候,國家又回到了雍正初期的衰敗局面,民不聊生,各地百姓紛紛起義。可惜嘉慶已經無力迴天,清政府政治經濟各項指標都開始了嚴重的下滑。
雍正做臣子時就是孤臣,在位時更是得罪官員,文人無數,自然很少有人為他歌功頌德。而乾隆繼承的是盛世,坐享其成,又愛吹捧自己,又是“十全老人”,又是“十全武功”的恬不知恥。自己的文采不行,還偏偏愛寫詩。一生作詩43584首,堪抵一部《全唐詩》,雖然大都經過了和珅,紀昀等人的潤色,還是下乘之作,至今為止,根本沒有幾首為世人所知。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雍正和乾隆皇上,說的對或者不對,衷心希望和大家探討。
-
17 # 沉思的托克維爾
那是因為雍正得罪的知識分子實在太多了,這些人掌握著筆桿子,當然會竭盡全力的醜化雍正,將他描繪成一個喜怒無常的暴君。但實際上,雍正是所有滿清皇帝裡最有能力、最有責任的一位,他解決了諸多前朝的弊病,他在位期間,實行攤丁入畝、廢除賤籍、官紳一體當差等諸多良政,這些政策肅清了前朝的腐敗,樣樣都是惠民利民的好政策。
一、攤丁入畝,按財產而非人頭收稅,減輕窮人負擔攤丁入畝,是雍正頒佈的第一道良政,這個政策規定,以後收稅按照土地的多寡來收,而不是按人頭來收。這意味著在中國實行了幾千年的人頭稅就此被廢除,朝廷第一次按照財富的多少而不是人口的多少來收稅,大大提高了納稅的公平性。
但是,這項政策極大觸怒了地主士紳階層,地主的土地往往是普通農民的數十倍乃至數百倍,如果按照土地的多寡來收,他們的納稅金額同樣也要高於窮人數十倍,這對於傳統上享受特權的地主階層是不可忍受的。
二、官紳一體當差,有功名的人也要交稅,徹底惹怒知識分子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是享有高人一等的特權的,這種特權的一大核心就是知識分子不用像平頭百姓一樣納稅,享有稅賦豁免權。但是到了明清,這些讀書人同時也兼任地方上的豪強地主,很多官員家裡更是良田萬畝,富可敵國。這些人一方面兼併土地,減少自耕農的數量削減朝廷的稅源,一方面又享有免稅的特權,這樣下去,朝廷的財政只會越來越緊張,稅收負擔只會無限度轉移到窮人身上,如果不管,清朝很有可能重蹈明朝的覆轍。
因此,雍正下令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以後官員讀書人也要像平頭百姓一樣當差納稅,這等於是剝奪了知識分子近千年來的特權。雍正此舉幾乎遭到了所有知識分子的反對,包括不少自視甚高的清流。
但是雍正毫不退讓,嚴厲推行改革,因此很多知識分子明著罵不成,就藉助懷念明朝表達對雍正的不滿。但是如果真懷念明朝,那清初的時候不反清復明,反倒在清朝統治穩固的時候幹,哪有這種道理?雍正看出了這一點,因此他也以打擊反清復明的名義大搞文字獄,其實雙方心裡都明白,反清復明只不過是切實利益的遮羞布罷了。
三、廢除賤籍,徹底廢除奴隸制在古代,法律一直將百姓分為良民和賤民,良民擁有自由,,而賤民則沒有自由,從出生就被限定了身份職業,永遠不能擺脫身份。比如山西的樂戶,浙江的惰民,徽州府的伴當,寧國府的世僕。
直到雍正在位,才提出“應予開豁為良,俾得奮興向上,免至汙賤終身,累及後裔。”徹底廢除賤籍,讓天下皆是良民。雍正的改革,徹底廢除了這項類似於奴隸制的殘留,保障了底層人民的利益,給了他們重新做人的機會,不得不說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
雖然雍正的改革利國利民,但這些政策威脅到了官紳階層的特權與利益,因此他們對於雍正可謂是恨之入骨,極盡可能的進行抹黑,即使如此,雍正也未做一絲一毫的退讓。
與雍正相比,乾隆的責任感就差多了,繼位後廢除了官紳一體當差,重新維護官紳階層利益,對手下人也是睜隻眼閉隻眼,大貪官和珅的誕生就和乾隆的縱容不無關係。與治國相比,乾隆更喜歡風花雪月,動不動就下江南進行聲勢浩大的公款旅遊,浪費民力財力,雍正留下的家底,在乾隆這代幾乎被花的一乾二淨。
簡單來說,乾隆就是個敗家子,透過像利益集團讓渡利益的方式贏得了自己的美名,而雍正則是犧牲了自己的名譽,換來了國家的強盛,如果沒有雍正的改革,恐怕大清王朝的滅亡時間至少要提前100年。
-
18 # 何殊我
俗話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虎父無犬子。雍正對孩子寄予厚望,乾隆超過他是肯定的,雍正在位13年,乾隆足足當了64年,是他五倍,文治武功咱們不說了,說一下另外的角度吧:不光現實中不如乾隆,在後世的影視中也不如乾隆,而且雍正在劇中的待遇也不如乾隆。
最近熱播兩個戲《延禧攻略》與《如懿傳》,都與乾隆有關,幾乎同一個播出時間段,播出的確實兩套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是看到乾隆在劇中面對後宮,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永遠操控局勢,比起他爹雍正,就厲害多了,在《甄嬛傳》中被活活毒死。
乾隆,是影視劇重要存在評價乾隆這個問題太大,就選個角度,從影視角度來說吧。隨便扳起手指頭一數,乾隆的影視劇是真多,有名的沒名的一大堆,這一點比起雍正可是完勝了。
拿我看過的來說,就可以隨隨便便數出來:《上書房》《書劍恩仇錄》《戲說乾隆》《還珠格格》《南少林三十六房》《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布衣天子》《江南京華夢》《少年嘉慶》《滄海百年》《江山為重》《乾隆王朝》。
袁弘、鄭少秋、張鐵林、張國立、吳京、焦晃……這麼多的一線男星和老戲骨都演過乾隆,乾隆簡直是娛樂圈造星帝啊,十全老人之外得再加一個全——成為“十一全老人”。目測張鐵林演的最多,可以評為“乾隆之星”。
他怎麼這麼流行呢?可能在位六十年,人多故事也就多,自己風流有文采,身邊文人也多,民間傳說自然更多了。而且大清朝在他之後,開始走下坡路,宮廷生活離百姓距離越來越近,民間文學描述越來越多,宮闈秘事也不再神秘。
這一點也比雍正厲害,雍正一直是一個嚴苛的皇帝形象存在,直到近年來才有雍正一系列玩cosplay的畫傳出來,而乾隆則八面玲瓏多了。
而且乾隆自負甚高,文治武功樣樣都想做的完美,尤其文化方面,肯定事情就多了,也給後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尤其是職場生存危機壓力重重,需要有個精神出口來宣洩壓力,更想寓教於樂,能夠學到一招半式在職場所向披靡。
再有一個原因就是,九十年代初,港劇《戲說乾隆》被引進到內地,風靡一時,風流倜儻的鄭少秋與婀娜多情顧盼生輝的趙雅芝俘獲了一代又一代觀眾,也引得學界大家批判,從此開啟了清宮戲的大門。作為鼻祖級的影視劇,奠定了乾隆在影視行業的地位,這個也是雍正沒辦法比的。
但是,乾隆的故事都那麼好嗎?《延禧攻略》是誠信的故事,是魏瓔珞要信守對富察皇后的諾言,幫助乾隆成為一代明君。比現在社會的市場經濟講究誠信多了,但這不是很不著調嗎?!而且,魏瓔珞一個妃子這麼厲害可以決定皇帝清明與否,明明就是紅顏禍水論的翻版,妲己、妺喜憑一己之力可以讓桀紂成為昏君暴君,反過來他們是否也能讓桀紂成為一代明主吧?!於正的價值觀永遠這麼低階,各位熱心追劇的“小主”們是否也要三思一下呢?如果真是一代明君,為啥認不清世界大勢,在他之後,大清朝一代不如一代?
根據導演自述,《如懿傳》主打的是愛情故事,要表現乾隆與如意那蕩氣迴腸的愛情,要與《甄嬛傳》《延禧攻略》《步步驚心》《宮》這些教人學壞的糟糕宮鬥劇區分開。但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下,皇帝有多少心思是愛情,而且所有的故事都是後人憑有限的史料加上現代人的觀念來虛構,所謂愛情都是yy吧。皇帝可以憑一個眼神就跟一個彈琵琶的藝妓不顧禮制夤夜召喚,也可以在生殖器指揮下讓後宮斗的你死我活,這哪裡是愛情?
認識不到歷史程序,憑空胡亂臆想去創造自己的滿足空間,這是對歷史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這種劇,真的可以休矣了。乾隆陛下也就可以歇歇了,他爹雍正在九泉下也就可以長出一口氣了。
-
19 # 影視口碑榜
電視劇是這麼表述的,那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據史料記載, 1749年,準噶爾內亂,喇嘛達爾札弒策妄多爾濟那木札勒自立。雍正帝只有四個女兒,按《如懿傳》的說法那時恆娖已出嫁20餘年,還是乾隆的妹妹,雍正的女兒中唯一一個比乾隆小的,還在1717年就已經去世。
倒是其四個養女之一的和碩端柔公主活了41歲,和這個略能相符。歷史上的和碩端柔公主是雍正的十六弟莊親王允祿嫡長女,為了懷柔蒙古,雍正皇帝指婚把端柔公主許配給科爾沁郡王博爾濟吉特·齊默特多爾濟。由於這端柔格格出身高貴,性格刁蠻,得知被指婚蒙古,嫌離北京太遠、太荒涼,她整整哭了三天三夜。最後惹怒了雍正帝,丟給她一句“要為朝廷著想,不然就賜死”的狠話,她這才從了命。
-
20 # 書華36
雍正的功績遠大於乾隆,雍正勤政,敢想敢幹,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尤其是在整頓吏治上效果明顯。對腐敗和反對勢力不手軟,絕對的強勢。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一直有人黑雍正。什麼血滴子殺人如麻,皇位是假傳詔書篡改遺書得來的。大清一朝的詔書都是滿漢文並行,改得了漢文改不了滿文,要不你改改試試,一些人連基本常識都不懂,瞎噴。甚至說雍正不得好死,是被明朝崇禎皇帝的獨臂女兒的徒弟取了項上人頭等等,亂七八糟極不靠譜的傳說很多。
乾隆長壽,幹皇帝的時間長,還幹過太上皇,尤其喜歡沽名釣譽,附庸風雅,到處為自己立傳題字。多次下江南、到全國巡遊,動靜大,地動山搖。還跑到泰山進香,差點要封禪泰山。乾隆好大喜功,全國各地到處跑,一路之上浩浩蕩蕩,幾十萬人吃喝拉撒,老百姓和各級官吏迎來送往,苦不堪言。所到之處到處宣揚康乾盛世,到處為自己臉上貼金。為顯自己兼虛,自我矯情,以不超過自己爺爺康熙坐皇位的時間為由,提前將皇位傳給兒子嘉慶。在自我吹捧、自我表揚上做足了文章,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會宣傳,會造勢,典型的表揚與自我表揚相結合。
其實大清自乾隆中晚年起,已政治腐朽,官員腐敗,大清已開始走下坡路,和珅就是例子。在外國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一日千里之際,乾隆沒有放眼全球的戰略遠光,固步自封,盲目自大,自封天朝上國,失去了發展的機遇和動力。為大清覆滅和中國近代的落伍和苦難埋下了禍根,中國近代之衰敗實起於乾隆。
感覺大家一直認為雍正是一個嚴酷、苛刻、吝嗇的暴君,而乾隆則是一個慷慨、寬厚、仁慈的明主。
明明是在時間上一直延續下來的康(熙)雍(正)乾(隆)時代,人們卻只承認康乾盛世,獨獨要把雍正從裡面挖出來。
回覆列表
200多年以來,雍正皇帝就一直不如他的兒子乾隆皇帝招人喜歡。除了近年來的少數翻案作品之外,傳統上人們一直認為雍正是一個嚴酷、苛刻、吝嗇的暴君,而乾隆則是一個慷慨、寬厚、仁慈的明主。明明是在時間上一直延續下來的康(熙)雍(正)乾(隆)時代,人們卻只承認康乾盛世,獨獨要把雍正從裡面挖出來,以示在這個“暴君”統治之下的時代絕算不上什麼太平盛世。
彷彿是生怕自己的名聲太好,雍正上臺後的第一個月,就幹了一件註定要讓自己為千夫所指的事情——下令吏部全面清查錢糧虧空積欠,並限期追繳。一時間,在康熙朝幾十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寬大政策下,舒坦慣了的官員們被鬧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多年來被熟視無睹的一個個貪汙挪用公款錢糧的大窟窿被紛紛刨開。對於發現的虧空,不論涉及多大的貴戚,雍正都嚴厲查處。一時間被革職、抄家,乃至斬首、自殺的比比皆是。
官員們哪吃過這樣的苦啊!一個個在水深火熱之中期盼著救星的來到。終於,雍正十三年,救星來了——雍正去世,“乾隆爺”即位。連年號都還沒來得及改,這位大救星就下令把雍正十二年以前各省虧空積欠錢糧等一併豁免,一下子就“解決”了這個困擾官員們多年的棘手問題。對大批因為虧空錢糧而被處理的官員們,乾隆也是恩澤普降。有關服刑人員“概行寬釋”。如此大的反差,怎能不讓人們對乾隆的天恩浩蕩頌聲如雷,同時也暗暗對嚴酷苛暴的雍正齒冷三分呢?
雍正制定的另一項凸顯其“苛暴”本質的政策是,要求紳衿與平民百姓一樣一體當差納糧。要知道,士大夫,歷來是封建王朝重要的統治基礎,從而也得到了統治者的特別優待。所謂“治天下在得民心,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正因為如此,長期以來紳衿階層一直享有經濟上的特權,如以儒戶、宦戶的名義不用當差服徭役、不用繳納耗羨錢糧等等。而他們本來應當承擔的這些負擔,自然只能轉嫁到平民頭上,或者減少國家的收入。各地紳衿因此而與地方官齟齬衝突的情況時有發生。而乾隆即位後,在這個問題上又一次展現出了英明仁慈的形象。即位不久,他就下詔“一切雜色徭役,則紳衿例應優免”,恢復了紳衿們的全部特權,並且還給予特別優待。
把這樣兩個天差地遠的人放在一起,人們會喜歡哪個、討厭哪個,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哪怕是在文學作品裡,人們也很自然的會把“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的小燕子安排去與乾隆一起“策馬奔騰,分享人世繁華”,而雍正則充其量是指揮著一幫血滴子去到處搞暗殺。
終其一生,雍正都是在殫精竭慮地用盡各種方法去改善稅收的體制、提高官僚系統的效率、開源節流、加強國力。雖然因此落得個怨聲載道,但雍正留給乾隆的遺產卻是實實在在的。比銀子的數目更重要的是,雍正給乾隆留下了一個相對清廉、高效的稅收和行政體系,為乾隆能夠當一個“慷慨寬厚”的明主打下了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