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稅視界

    企業負責人經常更換我理解以下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因企業股權變動,比如股權融資下應大股東要求導致的企業負責人變動。第二種是因為企業經營者將企業整體作為一個殼轉讓導致的企業負責人變動。第三種是企業原本就屬於空殼企業,為了虛開增值稅發票,開票後企業負責人走逃,該企業尚未被稽查時其他人也想利用該企業進行虛開發票獲取非法利益導致的企業負責人變動。

  • 2 # 老楊會計

    相當不正常!

    企業負責人作為一個公司的舵手,經常更換說明公司出了問題

    要麼是股東經營決策有問題,對企業負責人不滿意,要求換人。

    要麼是公司經營出現問題,業績上不去,更換企業負責人,把業績提升上來。

    要麼是合規性出現問題,風險太大,企業負責人兜不住,不敢幹,不能幹,溜之大吉。

    作為企業負責人風險是非常大的,同時對企業負責人經常變換的企業要保持警惕,一個經營穩健、發展良好的企業一般是不願意隨意更換舵手的,縱觀經常變換企業負責人及高階管理人員的上市公司,幾個不爆雷的。

    早發現早離開,不要相信所謂的題材炒作。沒炒到別人把自己給炒糊了。

  • 3 # 股市逍遙使

    就是過來人!!!簡單點說,不是公司經營有問題(導致換人經營了),就是某個股東出了(一般都是負債高有訴訟風險了)問題,或者經營理念分歧分道揚鑣,又或者某個股東錢掙夠了,不想幹了,退出轉讓了。

  • 4 # 滾雪球牛哥

    據Wind資料,截至10月15日,今年共有396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髮生了人事變化。2017年是538家,2016年是500家左右(剔除年初董事長空缺的情形),2015年有410家董事長髮生了人事變化。繼續向前看:2014年365家;2012年308家。

    一個初步的事實是:目前上市公司董事長離職數量的確畸高,但不是今年才高,而是2015年股災後連續高了3年,與股災前形成鮮明對比。

    整體來看,國企上市公司中董事長變動數量比較穩定,個人原因或工作調整、變動、換屆選舉成為上市公司董事長辭職的主要原因。但最近3年以來,中小型民營企業(創業板、中小板)董事長變動數量的確變得異常之高。

    究竟是何原因,讓民營企業董事長如此頻繁地更替呢?

    原因之一:賣公司套現

    過去幾年,雖然發生了股災,但中小型上市公司的估值依然非常高。以創業板為例,據Wind資料,截至今年10月15日,最近12個月市盈率還是高達28.4倍,市淨率則為3.38倍。

    過去幾年,中小型上市公司控制人大規模套現已經成為A股一道特殊的風景,股權賣了,自然董事長們都輕鬆地退居二線了。

    以胡潤研究院2017年11月1日公佈的《2017胡潤套現企業家榜》為例:52歲的龔虹嘉、陳春梅夫婦減持海康威視股份後獲利60億元,成為“2017套現大王”,龔虹嘉目前只擔任公司副董事長;神州高鐵的文炳榮套現52億元位列第二,目前公司董事長為王志全;王廣西、郭天舒夫婦於2017年7月至9月期間數度減持永泰能源股份,累計套現金額達到46億元,曾經的董事長王廣西目前僅保留董事席位。

    此外,2017年,張觀福透過減持和轉讓的方式,將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信邦製藥的所有股份賣出,累計套現36.5億元。目前該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都已經改弦易轍。如此類似的案例還很多。

    近期,投行人士付鵬在“華爾街見聞”發表了一篇專業文章,其中也解釋了“董事長急著賣公司”這一獨特的A股現象。該文指出:“這兩年開始出現大量上市公司董事長退休的退休,辭職的辭職,這難道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嗎?辛辛苦苦奮鬥二三十年,上市後遇上瘋狂的槓桿泡沫,有人願意出遠超預期的價格購買你的公司,為什麼不賣?就像我曾經參與的一家上市公司一樣,大股東和董事長已經50歲了,面對著有人願意付出每股80元甚至100元的價格,憑什麼不去套現?”

    原因之二:股權質押爆倉

    今年以來,股市持續下行,控股股東股票質押觸及平倉線的不在少數,甚至有些上市公司大股東因此轉讓控股權。資料顯示,截至10月15日,今年以來共有61家上市公司釋出公告稱,第一大股東或控股股東質押股份觸及平倉線。

    10月12日,新大洲A的第一大股東尚衡冠通,質押的股票中就有接近自身持股50%的股份,即4474萬股觸及平倉線,質權人是華金證券,佔新大洲A總股本的5.49%。

    再比如,合力泰的控股股東文開福及一致行動人陳運,擬透過協議轉讓將股權轉讓給福建省電子資訊集團,共計4.3億元;還有恆康醫療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闕文彬將他所持有的42.57%的股份轉讓給自然人張玉富,控股股東將變更為張玉富;天海防務原控股股東劉楠,擬轉讓4500萬股給萬勝實業,其中有4304萬股存在質押情況,轉讓完成後天海防務的實際控制人將由劉楠變成王勝洪。

    資料顯示,10月份截至10月15日的6個交易日,上證指數跌幅達到了7.6%,就有超過136家上市公司的股東需要進行補充質押。其中13日當天,就有58家上市公司股東補充質押。包括旭光股份、三峽新材、網達軟體、太安堂、浙江眾成、宜通世紀、開立醫療、宜安科技、茶花股份等,紛紛釋出股東補充質押公告。

    轉讓股權遠比股權質押爆倉要好,所以不少董事長出售股權以緩解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危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購買房子的時候,有必要諮詢七大姑八大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