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隨著社會的開放改革與經濟的騰飛,人口湧入城市的洪流推動,原有的城市建設已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於是很多小型城市目前正在大規模地進行改建,但著眼點仍停留於城市的主幹道規劃,對於居住區規劃的重要性迄今還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其實要做好一個居住區規劃很不容易。你希望你的居住區距離他人同樣的居住區多遠才合適?它關係到成千上萬人的生活活動,合理的利用空間、樓與樓之間的合理距離,以及創造出一個方便、安靜、安全、舒適的良好居住生活環境。它比設計一幢單體建築複雜得多,意義也大得多。
一、涉及到居住區距離的建造規劃設計
1、對於居住區建築物的距離,到底確定在什麼尺寸合適?它要求建築師在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去開展設計工作。筆者認為:設計師要有嚴密的構思。這種構思不是冥想,也不能憑靈感,而是結合居住區的性質、物件、地點、環境和規劃要求做深入細緻的分析。要“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假設你居住在這個居住區,你希望樓與樓之間的合理距離應是怎樣的尺寸呢?
2、要有全面的綜合設想,不要簡單孤立地考慮問題,而是綜合生活的功能、交通、空間、地上、地下、區裡區外,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加以融會貫通。建築必須將居住、工作、休憩、交通、管理、公共服務和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的複雜的要求在空間和時間上相互結合起來,要求建築師設計一種聚居地,使所有社會功能在滿足目前的需要與將來的發展之間取得平衡,設計節約能源及材料的建築,使它與環境相協調,並有利於人體的身心健康.
3、要利用現狀,把原有地形、樹木和建築物妥善加以處理,進行充分利用和必要改造,尤其是將起伏的地形,高大的樹木和永久性的建築巧妙地組織在規劃裡,使之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設計中,首先要注意地域的生態環境。居住地的建設離不開土地,它與建築基地的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關。在建築樓幢設計中要充分注意防止汙染,保護環境,防止見山就挖、逢水就填、逢樹就砍,使青山綠水不斷地遭到破壞;應當把爭取自然通風,淨化空氣,利用天然採光,防止噪聲,改善環境的溫度、溼度狀況等要求擺在重要的位置上。
4、要考慮周圍環境,不要獨善其身,而要把居住區當成城市的一個組織部分。要照顧到左鄰右里、周圍幹道,並把它放在城市總體環境中加以推敲。居住區與樓幢如同細胞與肌體的關係,居住區的生存依賴於城市的發展,同時居住區是城市基本的空間組成要素之一,不僅居住區的佈局和規模是城市空間結構的重要決定因素,而且居住區居住生活從內容上也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和興衰,因此,居住區與樓幢之間存在著相互交融,相互支撐的關係。
5、要有經濟的觀點,既要節約利用每一寸土地,節省每一分投資,節約能源消耗,節省經常費用。又要使居民活動最方便、效率最高、節省全體居民的時間和精力。在住宅小區樓幢設計中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日照偏角等條件,在滿足容積率要求的前提下,設計足夠的日照間距,大力提倡太陽能的利用,如採暖、熱水等,可以有效節約大量的能源。在住宅小區樓幢設計中,一般很少強調雨水和生活汙水的利用,主觀上加強雨水的利用和生活汙水的重複利用可以有效地節約水資源。
二、規劃設計居住區樓幢的合理距離
居住區規劃是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根據計劃任務和城市現狀條件,進行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綜合性設計工作。那麼,居住區規劃設計樓幢的合理距離怎樣實施呢?
1、一個基礎設施完善的居住小區,除了包括我們熟視無睹的房子外,還應該包括道路交通、綠化設施、建築佈局、樓幢距離等等。比較高檔一點的建築小區還會包括健身設施,游泳池等。這些東西不是說想怎麼修建就怎麼修建的,他們都是經過嚴格、科學的規劃的。就是要根據具體的小區規劃設計好樓幢的間距。
2、人的生活離不開建築,建築組成居住小區,居住小區構成了我們的環境,環境是構成自然的主體,然而人又是自然的產物。因此,在小區規劃設計中主要考慮“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計中以生態環境優先為原則,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堅持以人為本,大處著眼,整體設計。
3、居住環境是人類最為重要的生存空間。居住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係世人皆知。在小區規劃設計說明中應注意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在內部環境中強調生活、文化、景觀間的連線,以達到美化環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處理好“自然—住宅—人”的關係,就是小區規劃樓幢間距著重需要解決的問題。
4、規劃設計中採用周邊式佈局方式,住宅構成主要圍繞著中心廣場區和中心水景區四周佈置,以及南向沿街佈置對外商業組團。小區四個方向分散設定出入口,其中,主入口有最佳的朝向和風景,小區內組團之間由迴圈雙車道相貫通,組團內側有單車道和盡端道路相連。小區主景觀為中心廣場區,優越的位置構成了小區內的主體環境,依水達到了良好的景觀效果。
5、在規劃的同時,輔以景觀設計,最大限度的體現居住區本身的底蘊,設計中儘量保留居住區原有的積極元素,加上合諧親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樂居其中。“點”狀綠化——院落綠化、節點綠化,分散佈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們休閒、遊戲空間。“線”狀綠化——道路行道樹綠化,以及道路沿線灌木綠化所行成的帶狀綠化,將點狀綠化串連,形成綠化網路,起了劃分空間的作用,延續空間的作用。
三、設計院建築師對居住區的環境設計
1、組織生活:人的生活是居住區最基本的活動,人的一天大多數時間均在居住區渡過,所以首先要研究人的活動規律,作為規劃的第一步,首先就是明確人流的主要方向,從而確定居住區的主入口位置,避免人流交叉,重複,迂迴等問題出現,從而確定區內商業、文娛及配套設施(供水、供電、供氣、垃圾、管理、保安等)的位置。在建築的規劃與設計中,首先要創造適應社會生活形態發展變化的環境.現代建築可現提供舒適、安全、寧靜、衛生和便利的環境,要求設計能符合居住者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需求.
2、組織功能:凡是建築物樓幢距離均具備其自身的功能,規劃時要聯絡到人們的活動規律,逐項地進行細緻的分析,要真正組織好建築物樓幢距離的功能,就必須在居住區規劃設計中抓住其主要環節。
3、對居民最方便。在平面佈置階段,充分考慮人們的社交需求,構建有序的交通流向,創造良好的外部交往環境。採用豐富多樣的規劃手法,結合各地氣候、地理、文化特點設立相對豐富的休息、活動空間,做到夏天有夏天的去處,冬天有冬天的空間,合理引導人們的交往意向,以住宅組團為基本單位,建設良好的鄰里關係模式。在建設好住宅組團的鄰里模式的基礎上,再以住宅組團~住宅小區~居住區為順序,構建樓幢之間的鄰里關係。在新的居住模式下,延續和發展中國傳統的居住文化。
4、各項輔助功能均為最經濟合理。佈置商業、服務性設施。建築造型應美觀大方,色彩應豐富協調,給人以美的享受,還要體現本小區的特色,給居民以自豪感。方便生活,在環境設計中應為他們安排專用的兒童遊戲場和老人活動場地,在其它活動場地內也應為他們多考慮。大型兒童遊戲場應該在小區中心,一般根據小區的規模安排大小及各種專案。在小區環境設計中還應為老年及殘疾人安排活動場地,小區中心可結合空地供他們晨練使用。環境設計中應考慮無障礙設計,以體現社會對老年/及殘疾人的關懷,組團環境設計中也應考慮方便老年及兒童活動使用。
5、道路系統是居住區的骨架,形成了居住區佈局的結構,在組織道路交通時要注意研究三個主要問題,第一,分清主次,根據交通流量來確定道路的主次等級和寬度,交通流量由集中到分散,由大到小,形成網路。第二,明確功能分佈,對居住區交通組織來說,除了解決人行和車行順利透過外,重要的是保證居民的安全和安靜。考慮到當今私人小汽車進入家庭,因此最好能設計為人車分道,但絕不能讓城市交通車輛穿過小區,在某些公共活動中心,應考慮步行街及無障礙設計。第三,是縮短行程。要用最短的距離到達目的地,這是道路系統佈置的一個重要原則。合理的道路佈置不但可節約用地、縮短地下管線,而且道路的功能會更為合理。
6、組織空間:作為建築師還應具備組織空間環境的能力,隨著居民生活的不斷豐富和多樣化,行列式的住宅空間佈局形式應予以改變。因為人們不能滿足於僅僅是室內有日照的最基本要求。人們希望室內空氣流通,夏季有穿堂風,人們還希望可以享受新鮮空氣和良好的環境和美的享受,包括視覺感觀要求,就是說要有良好的空間感受,高低結合,疏密有致,要運用對景,遮景及借景等造景手法。在居住區規劃設計的整體理念上建築師在最初就有一個整體的設想和綜合考慮經濟,技術等可行性,在今天的城市建設和建築設計中,我們更應當有一種整體性的居住小區規劃概念以此創造出良好的小區樓幢空間環境。
四、居住區高層高密度與樓幢間距設定
1、居住區按住宅層數和人口密度可分為高層高密度的 (一般住宅層數在15~20層以上,人口密度在每公頃2000人以上),低層低密度的(一般住宅層數為1~2層,人口密度在每公頃200人以下),低層高密度的等。中國當前城市居住區的住宅層數以 5~6層為主,人口密度在每公頃1000人左右。
2、居住區樓幢間距規劃設定要點:要為居民創造衛生、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要選擇合適的住宅型別;住宅佈置上要滿足當地日照、通風,防止噪聲和視線干擾,不受汙染等要求;要為不同年齡的居民提供休息、活動的場地;要考慮防火、防震、防空、防盜等安全上的要求。
3、設定一套齊全、方便的生活服務設施。一些大型文化、商業服務設施一般採取集中佈置,形成居住區中心;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糧食、副食、早點等服務網點要分散佈置;佔地較大的中小學、鍋爐房等佈置在居住區內的獨立地段。
4、要建設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包括道路、公共交通、給水排水、供電、供熱、供燃氣、垃圾清除、路燈、汽車及腳踏車停車場地等。私人汽車擁有量較大的居住區,採取車行道和步行道分離的設計原則,有的還設計專用的腳踏車道。居住區內市政工程管線要佈置合理,便於維修。在小區中,人與人之間的協調關係也顯得由為重要,更離不開可以與之相應的居住景觀環境。如何營造人性化社群規劃,這些都應以人的需求,適合人的尺度為前提和出發點。在規劃的過程必須充分考慮到,大面積的林地保留地帶、花園等開放式的空間的設計。使其整體環境達到一個幽靜舒適的效果。
5、追求小區中的審美和諧。首先,把和諧與協調的主題作為小區規劃追求的目標。同時在最大可能的保持區域自然特徵的前提下,在居住區的規劃設計中仍要遵循自然,將創作融入自然,成為自然演進的一個重要部分。要形成豐富、優美的建築空間,外觀上注意完整、統一併富於變化。居住區的內部空間應給人以親切感,並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要特別重視綠化,改善衛生條件。低密度的居住區還可提供宅園用地。要取得較好的經濟效果。在規劃上採取適當的標準,佈局緊湊,以節約用地、降低工程造價。
6、以“天人合一,迴歸自然”的文化理念動身,突出居住區的文化特點並尊重人類生活的習慣及居住行為。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也越來越追求郊區小區的行為,反映了人類對優美自然環境的嚮往。然而,小區作為人類聚居生活的一種載體,除了要具有優美的戶外環境之外,還需要有一個複雜的、能輔助人們生活的網路系統,以滿足人們對教育、休閒、娛樂、工作、消費的需求。每一個小區都應有一系列的消費娛樂設施,且居民步行或者開車都能順利到達。
綜上所述:筆者得出的結論就是,作為建築師,我們應該為自己及人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為我們的國家邁向城市化,盡一個建築師的職責和義務。希望你的居住區與他人同樣的居住區保持合適恰當的距離,既不脫節,又寬鬆有度,和諧矗立,以適應居住社群呈現出的多樣化需求,建築工作者應整合社會平衡發展與文化繼承創新的目標,把居住區建築物規劃設計從被動地服從市場,作委曲求全的妥協,轉變為主動的引導市場開發,合情、合理、合法地貫徹規劃思想,體現“人本”目標內涵。達成居住社群的社會整合發展,將是居住社群規劃樓盤間距不容輕視的一大課題。
答:隨著社會的開放改革與經濟的騰飛,人口湧入城市的洪流推動,原有的城市建設已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於是很多小型城市目前正在大規模地進行改建,但著眼點仍停留於城市的主幹道規劃,對於居住區規劃的重要性迄今還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其實要做好一個居住區規劃很不容易。你希望你的居住區距離他人同樣的居住區多遠才合適?它關係到成千上萬人的生活活動,合理的利用空間、樓與樓之間的合理距離,以及創造出一個方便、安靜、安全、舒適的良好居住生活環境。它比設計一幢單體建築複雜得多,意義也大得多。
一、涉及到居住區距離的建造規劃設計
1、對於居住區建築物的距離,到底確定在什麼尺寸合適?它要求建築師在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去開展設計工作。筆者認為:設計師要有嚴密的構思。這種構思不是冥想,也不能憑靈感,而是結合居住區的性質、物件、地點、環境和規劃要求做深入細緻的分析。要“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假設你居住在這個居住區,你希望樓與樓之間的合理距離應是怎樣的尺寸呢?
2、要有全面的綜合設想,不要簡單孤立地考慮問題,而是綜合生活的功能、交通、空間、地上、地下、區裡區外,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加以融會貫通。建築必須將居住、工作、休憩、交通、管理、公共服務和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的複雜的要求在空間和時間上相互結合起來,要求建築師設計一種聚居地,使所有社會功能在滿足目前的需要與將來的發展之間取得平衡,設計節約能源及材料的建築,使它與環境相協調,並有利於人體的身心健康.
3、要利用現狀,把原有地形、樹木和建築物妥善加以處理,進行充分利用和必要改造,尤其是將起伏的地形,高大的樹木和永久性的建築巧妙地組織在規劃裡,使之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設計中,首先要注意地域的生態環境。居住地的建設離不開土地,它與建築基地的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關。在建築樓幢設計中要充分注意防止汙染,保護環境,防止見山就挖、逢水就填、逢樹就砍,使青山綠水不斷地遭到破壞;應當把爭取自然通風,淨化空氣,利用天然採光,防止噪聲,改善環境的溫度、溼度狀況等要求擺在重要的位置上。
4、要考慮周圍環境,不要獨善其身,而要把居住區當成城市的一個組織部分。要照顧到左鄰右里、周圍幹道,並把它放在城市總體環境中加以推敲。居住區與樓幢如同細胞與肌體的關係,居住區的生存依賴於城市的發展,同時居住區是城市基本的空間組成要素之一,不僅居住區的佈局和規模是城市空間結構的重要決定因素,而且居住區居住生活從內容上也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和興衰,因此,居住區與樓幢之間存在著相互交融,相互支撐的關係。
5、要有經濟的觀點,既要節約利用每一寸土地,節省每一分投資,節約能源消耗,節省經常費用。又要使居民活動最方便、效率最高、節省全體居民的時間和精力。在住宅小區樓幢設計中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日照偏角等條件,在滿足容積率要求的前提下,設計足夠的日照間距,大力提倡太陽能的利用,如採暖、熱水等,可以有效節約大量的能源。在住宅小區樓幢設計中,一般很少強調雨水和生活汙水的利用,主觀上加強雨水的利用和生活汙水的重複利用可以有效地節約水資源。
二、規劃設計居住區樓幢的合理距離
居住區規劃是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根據計劃任務和城市現狀條件,進行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綜合性設計工作。那麼,居住區規劃設計樓幢的合理距離怎樣實施呢?
1、一個基礎設施完善的居住小區,除了包括我們熟視無睹的房子外,還應該包括道路交通、綠化設施、建築佈局、樓幢距離等等。比較高檔一點的建築小區還會包括健身設施,游泳池等。這些東西不是說想怎麼修建就怎麼修建的,他們都是經過嚴格、科學的規劃的。就是要根據具體的小區規劃設計好樓幢的間距。
2、人的生活離不開建築,建築組成居住小區,居住小區構成了我們的環境,環境是構成自然的主體,然而人又是自然的產物。因此,在小區規劃設計中主要考慮“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計中以生態環境優先為原則,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堅持以人為本,大處著眼,整體設計。
3、居住環境是人類最為重要的生存空間。居住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係世人皆知。在小區規劃設計說明中應注意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在內部環境中強調生活、文化、景觀間的連線,以達到美化環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處理好“自然—住宅—人”的關係,就是小區規劃樓幢間距著重需要解決的問題。
4、規劃設計中採用周邊式佈局方式,住宅構成主要圍繞著中心廣場區和中心水景區四周佈置,以及南向沿街佈置對外商業組團。小區四個方向分散設定出入口,其中,主入口有最佳的朝向和風景,小區內組團之間由迴圈雙車道相貫通,組團內側有單車道和盡端道路相連。小區主景觀為中心廣場區,優越的位置構成了小區內的主體環境,依水達到了良好的景觀效果。
5、在規劃的同時,輔以景觀設計,最大限度的體現居住區本身的底蘊,設計中儘量保留居住區原有的積極元素,加上合諧親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樂居其中。“點”狀綠化——院落綠化、節點綠化,分散佈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們休閒、遊戲空間。“線”狀綠化——道路行道樹綠化,以及道路沿線灌木綠化所行成的帶狀綠化,將點狀綠化串連,形成綠化網路,起了劃分空間的作用,延續空間的作用。
三、設計院建築師對居住區的環境設計
1、組織生活:人的生活是居住區最基本的活動,人的一天大多數時間均在居住區渡過,所以首先要研究人的活動規律,作為規劃的第一步,首先就是明確人流的主要方向,從而確定居住區的主入口位置,避免人流交叉,重複,迂迴等問題出現,從而確定區內商業、文娛及配套設施(供水、供電、供氣、垃圾、管理、保安等)的位置。在建築的規劃與設計中,首先要創造適應社會生活形態發展變化的環境.現代建築可現提供舒適、安全、寧靜、衛生和便利的環境,要求設計能符合居住者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需求.
2、組織功能:凡是建築物樓幢距離均具備其自身的功能,規劃時要聯絡到人們的活動規律,逐項地進行細緻的分析,要真正組織好建築物樓幢距離的功能,就必須在居住區規劃設計中抓住其主要環節。
3、對居民最方便。在平面佈置階段,充分考慮人們的社交需求,構建有序的交通流向,創造良好的外部交往環境。採用豐富多樣的規劃手法,結合各地氣候、地理、文化特點設立相對豐富的休息、活動空間,做到夏天有夏天的去處,冬天有冬天的空間,合理引導人們的交往意向,以住宅組團為基本單位,建設良好的鄰里關係模式。在建設好住宅組團的鄰里模式的基礎上,再以住宅組團~住宅小區~居住區為順序,構建樓幢之間的鄰里關係。在新的居住模式下,延續和發展中國傳統的居住文化。
4、各項輔助功能均為最經濟合理。佈置商業、服務性設施。建築造型應美觀大方,色彩應豐富協調,給人以美的享受,還要體現本小區的特色,給居民以自豪感。方便生活,在環境設計中應為他們安排專用的兒童遊戲場和老人活動場地,在其它活動場地內也應為他們多考慮。大型兒童遊戲場應該在小區中心,一般根據小區的規模安排大小及各種專案。在小區環境設計中還應為老年及殘疾人安排活動場地,小區中心可結合空地供他們晨練使用。環境設計中應考慮無障礙設計,以體現社會對老年/及殘疾人的關懷,組團環境設計中也應考慮方便老年及兒童活動使用。
5、道路系統是居住區的骨架,形成了居住區佈局的結構,在組織道路交通時要注意研究三個主要問題,第一,分清主次,根據交通流量來確定道路的主次等級和寬度,交通流量由集中到分散,由大到小,形成網路。第二,明確功能分佈,對居住區交通組織來說,除了解決人行和車行順利透過外,重要的是保證居民的安全和安靜。考慮到當今私人小汽車進入家庭,因此最好能設計為人車分道,但絕不能讓城市交通車輛穿過小區,在某些公共活動中心,應考慮步行街及無障礙設計。第三,是縮短行程。要用最短的距離到達目的地,這是道路系統佈置的一個重要原則。合理的道路佈置不但可節約用地、縮短地下管線,而且道路的功能會更為合理。
6、組織空間:作為建築師還應具備組織空間環境的能力,隨著居民生活的不斷豐富和多樣化,行列式的住宅空間佈局形式應予以改變。因為人們不能滿足於僅僅是室內有日照的最基本要求。人們希望室內空氣流通,夏季有穿堂風,人們還希望可以享受新鮮空氣和良好的環境和美的享受,包括視覺感觀要求,就是說要有良好的空間感受,高低結合,疏密有致,要運用對景,遮景及借景等造景手法。在居住區規劃設計的整體理念上建築師在最初就有一個整體的設想和綜合考慮經濟,技術等可行性,在今天的城市建設和建築設計中,我們更應當有一種整體性的居住小區規劃概念以此創造出良好的小區樓幢空間環境。
四、居住區高層高密度與樓幢間距設定
1、居住區按住宅層數和人口密度可分為高層高密度的 (一般住宅層數在15~20層以上,人口密度在每公頃2000人以上),低層低密度的(一般住宅層數為1~2層,人口密度在每公頃200人以下),低層高密度的等。中國當前城市居住區的住宅層數以 5~6層為主,人口密度在每公頃1000人左右。
2、居住區樓幢間距規劃設定要點:要為居民創造衛生、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要選擇合適的住宅型別;住宅佈置上要滿足當地日照、通風,防止噪聲和視線干擾,不受汙染等要求;要為不同年齡的居民提供休息、活動的場地;要考慮防火、防震、防空、防盜等安全上的要求。
3、設定一套齊全、方便的生活服務設施。一些大型文化、商業服務設施一般採取集中佈置,形成居住區中心;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糧食、副食、早點等服務網點要分散佈置;佔地較大的中小學、鍋爐房等佈置在居住區內的獨立地段。
4、要建設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包括道路、公共交通、給水排水、供電、供熱、供燃氣、垃圾清除、路燈、汽車及腳踏車停車場地等。私人汽車擁有量較大的居住區,採取車行道和步行道分離的設計原則,有的還設計專用的腳踏車道。居住區內市政工程管線要佈置合理,便於維修。在小區中,人與人之間的協調關係也顯得由為重要,更離不開可以與之相應的居住景觀環境。如何營造人性化社群規劃,這些都應以人的需求,適合人的尺度為前提和出發點。在規劃的過程必須充分考慮到,大面積的林地保留地帶、花園等開放式的空間的設計。使其整體環境達到一個幽靜舒適的效果。
5、追求小區中的審美和諧。首先,把和諧與協調的主題作為小區規劃追求的目標。同時在最大可能的保持區域自然特徵的前提下,在居住區的規劃設計中仍要遵循自然,將創作融入自然,成為自然演進的一個重要部分。要形成豐富、優美的建築空間,外觀上注意完整、統一併富於變化。居住區的內部空間應給人以親切感,並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要特別重視綠化,改善衛生條件。低密度的居住區還可提供宅園用地。要取得較好的經濟效果。在規劃上採取適當的標準,佈局緊湊,以節約用地、降低工程造價。
6、以“天人合一,迴歸自然”的文化理念動身,突出居住區的文化特點並尊重人類生活的習慣及居住行為。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也越來越追求郊區小區的行為,反映了人類對優美自然環境的嚮往。然而,小區作為人類聚居生活的一種載體,除了要具有優美的戶外環境之外,還需要有一個複雜的、能輔助人們生活的網路系統,以滿足人們對教育、休閒、娛樂、工作、消費的需求。每一個小區都應有一系列的消費娛樂設施,且居民步行或者開車都能順利到達。
綜上所述:筆者得出的結論就是,作為建築師,我們應該為自己及人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為我們的國家邁向城市化,盡一個建築師的職責和義務。希望你的居住區與他人同樣的居住區保持合適恰當的距離,既不脫節,又寬鬆有度,和諧矗立,以適應居住社群呈現出的多樣化需求,建築工作者應整合社會平衡發展與文化繼承創新的目標,把居住區建築物規劃設計從被動地服從市場,作委曲求全的妥協,轉變為主動的引導市場開發,合情、合理、合法地貫徹規劃思想,體現“人本”目標內涵。達成居住社群的社會整合發展,將是居住社群規劃樓盤間距不容輕視的一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