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幸福的小梅子
-
2 # 三國演義的智慧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有關宋朝開國宰相趙普的典故。當年有同僚嘲笑趙普讀書不多,趙普用這句話回擊他人的指責。久而久之成為了典故和口頭禪。
這個典故,可以告訴我們三個道理。
第一,掌握文化知識,是幹事興業的基礎。
我們要尊重知識,尊重文化。從自己做起,不斷學習,不斷提高。開闊自己的眼界、豐富自己的思想認識、提高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沒有文化知識,不知道尊重文化知識,只會讓自己變得愚昧無知,不知道正確的方向,毫無目標,得過且過。沒有辦法活出自己的價值來。
第二,文化知識要有用,不在多少。
學的東西要有用,不在多少。有的人學了很多知識,但是不實用,沒有實踐能力,學了不如不學。所以,不能知行合一的學習,浪費時間、沒有價值的。
學習文化知識貴在有用。能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提高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豐富自己的思想認識。
第三,學習文化知識,不代表成功。
學習文化知識,不代表成功。成功,是要人去做出來的;成功,需要有價值、才叫做成功,例如趙普輔佐趙匡胤建立大宋王朝,這是一種有價值的成功。
學以致用!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的修養和能力,能不能幹出一番事業,關鍵在於人的品質和選擇!讀書不是打把式,只顧看著好看,讀書貴在掌握要領,能夠學以致用。
-
3 # 學袁了凡
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是趙普,他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贏的宰相。
剛剛聽到這句話時,差不多我已經30歲了,對聖賢文化非常仰慕渴求,快速背誦了《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等等,讀了《大學》、《中庸》、《論語》等,《孟子》看了一遍。在讀著的過程中和讀完之後,始終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在讀誦經典過程中,本來自己生活和工作都不順心,現在卻拿經典指責批評家人同事,人緣非常差,是不受歡迎的人。儒家講修身齊國治家平天下,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我讀過《論語》,家卻不齊,原因何在?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細細反省自己,祖先智慧的教導,自己落實幾條?慚愧汗顏,一條都做不到,為自私自利,很多還與聖賢經典的教誨相左。以經典為準則,從《弟子規》開始落實,努力改正自己,積極行善利益社會,這才是我學習經典的方向。真正落實了經典的教誨,內心非常的充實歡喜,家齊自然就得到了。
陳大惠老師講過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當時整個社會,從小都學習儒釋道經典,有著濃厚的文化基礎和社會氛圍,達到治天下真不難。今天唯有國家復興傳統文化,民眾深信論理道德因果並踐行,半部《論語》治天下又有何難。
-
4 # 讓我沐浴在你的恩澤中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論語》聖人之學,載道之學,君子治天下之學也。
-
5 # i溫暖心
是說的趙普,趙普是北宋初年的政治家,宋朝開國功臣,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趙普讀書不多以前只是一個小吏,當了宰相後宋太祖就叫他多讀一點書,於是趙普每天回家後就認真讀書,只讀《論語》。後來宋太宗即位後仍然拜趙普為相,有一次太宗問趙普說:聽人說你只讀《論語》一本書?趙普誠實回答到道:是,我就讀一本《論語》。這就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由來。趙普書雖讀的不多,然而功績不少。
顯德七年(960年),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協助趙匡胤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
這個美談流傳起始南宋,一方面說出了趙普的聰敏才能,另一方面,也是從某種程度上在鼓吹儒學,畢竟《論語》是儒學的經典,同時儒學又是維護封建統治的,所以無論是從統治階層還是儒家士子都願意來宣傳。
當然,現在“半部論語治天下”也存在著某些質疑,比如《宋史·趙普傳》裡面就根本沒有這件事,還比如真的真的半部論語就能做宰相,還協助宋太祖做了那麼多影響後世的重大決定?!……
由此可見,歷史是人寫的,而怎麼去看,怎麼去認識還是靠後人自己來甄別。
-
6 # 文心雕詩
謝謝邀答。半部論語治天下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典故,一般都與宰相須用讀書人的典故並用,以勖勉人們要多讀書,博識達觀,方能應對各種外交場合。下邊分述兩個典故的大致內容。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說的是宋宰相趙普封相的故事。此典最早見於南宋學者林駧所著《古今源流至論》卷八《儒吏》中的記載。後來同時代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裡有所發揮,正式提及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最後又演義至元代戲劇家高文秀《遇皇上》,劇中有一句臺詞就用的半部論語治天下,以發洩只識彎弓射大雕的元朝統治者對儒文化和儒生的貶低之憤懣。這個典故本是諷刺趙普不學無術,孤陋寡聞,只讀過《論語》一書,不宜為相,可後來確成為兩朝宰相。何故?這就涉及到下一個典故。"宰相須用讀書人"這個典故說的是與趙普同朝為官的禮部尚書竇儀的故事。宋太祖趙匡胤踐位下詔改年號,將建元年為乾德。一日,趙匡胤發現一宮女用的銅鑑上刻有乾德四年鑄的字樣,太宗大怒,臉色深沉,問左右大臣文武百官,個個面面相覷,無一能說明是怎麼回事。趙匡胤問身邊的竇儀,竇儀回稟:這宮女是從西蜀收編來的,因蜀王曾用乾德這個年號。太祖嘆曰:宰相須用讀書人。在場的趙普汗如雨下,灰溜溜地退下,並暗下決心讀巜論語》。趙匡義登基,範質、王溥、魏仁溥三相相繼罷勉,竇儀舉普,三日後,普為相。竇儀何許人也?竇禹鈞之子者也。即《三字經》中提到的,"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俱名揚“。五子乃竇儀,竇儼,竇侃,竇偁,竇僖。人們為讚歎竇禹釣,還贈聯一幅:
靈椿一株老,
丹桂五枝芳。
其五子皆進士。
-
7 # 司文學舍
圖一是孔府藏品在北京辦展時拍的。我認為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也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封神榜。宋以後,皇帝要用儒家治國,於是這句話的語境不斷被篡改神話。
宋建國之前是五代十國的戰亂,軍閥割據,社會上沒有人讀書,包括趙普。所以建國後尤其注重文治。趙匡胤就告誡趙普要多讀書,才能當好宰相。於是就有了後來“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其實表達的意思是“趙普讀書少”這層含義。
-
8 # 諸葛暗亮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形容宋朝趙普。
宋朝程朱力推儒學,使儒家在宋朝到達極致。這可能才是這半部論語治天下流傳下來的原因。
-
9 # 石頭和我去旅行
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趙普為太祖出謀劃策,發動兵變,擁立太祖趙匡胤,被任命為宰相。宋太祖死後,趙匡義當皇帝,別人認為趙普一生只讀《論語》,不學無術,當宰相不恰當。趙匡義問是不是,趙普說我是以半部《論語》幫助治天下的。
-
10 # 荷葉三兩枝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宋朝的開國宰相趙普說過的一句話。
據史載,趙普讀書不多,當上宰相之後碰到國家大事或者重要問題,疑而不決時,會回到家到書房裡讀一讀《論語》。次日上朝多有決斷。
說自己只讀了半部《論語》是謙虛的話,表示平時讀書不多,學問不高。
-
11 # 叛經不離道
宋朝開國宰相說的吧,奠定了宋朝的文化與經濟,同時也註定了宋朝重文輕武,開啟了一個朝代的尷尬與悲劇,因為在火併的年代,你想安靜是不可能的,人要平衡發展,國家也一樣。聽說孔子武功挺高的,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文人變得柔弱書生了?
-
12 # 帶你看不一樣的電影啊
意思:趙晉用論語的一半治理好了國家(大概這個意思,你也可以讀了下文後自己思考)被稱作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可謂宋朝的第一文臣.但那沒有學歷的出身和以吏道治世的方法,日益與趙氏天子所熱衷的道德文章潮流格格不入.趙匡胤是在馬上得天下的,也深知不能以馬上治天下的道理,自己以身作則,帶頭讀書,並一再批評老謀士趙普不讀書,意味深長的警告趙普"宰相需用讀書人".如此形式下,現任宰相趙普就是不情願,也不得不改投孔門之下,找起儒家經典誦習,以便重新被太祖劃歸讀書人的行列.宋初君臣急於在儒家經典中尋找治世良方,至聖先師孔子的言論集最終成為宰相的急救章.之後,日理萬機的宰相每天下班回家,便把自己關在房間,一聲不吭地攻讀起語錄來.他持之不懈,到晚年終有所得,不但上朝理政,事必決於,而且把夕日玩弄權術,幫太祖算計前朝君主\本朝功臣的業績也都歸結於孔夫子的教誨,故有“半部論語定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流傳.目的:強調儒家經典的重要性.
-
13 # 秦風隴韻
對真理的探索永遠都不能停下腳步。真理是孤獨的。客觀理性真實的探索,遠比一紙證書重要。但願我們不要被歷史所嘲笑,我們也處於歷史之中。
-
14 # 聞泉
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趙普為太祖出謀劃策,發動兵變,擁立太祖趙匡胤,被任命為宰相。宋太祖死後,趙匡義當皇帝,別人認為趙普一生只讀《論語》,不學無術,當宰相不恰當。趙匡義問是不是,趙普說我是以半部《論語》幫助治天下的。我以為,當時天下初定,百姓需要休養生息,半部論語治天下正好應了無為而治的道理,所以有其合理性,和漢朝初年尊黃老之術與民休息有異曲同工之妙。
-
15 # 書中花開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很人都是聽說過的,但現在我問你,半部論語治天下是誰說的,是什麼意思,你還能說清嗎?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是北宋年間的宰相趙普說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羅大經的《鶴林玉器》,指學問雖不廣博,但已掌握了精髓,能夠用來成就大事業。這個成語也可以簡化為“半部論語”,簡化後,可以表示原來的意思,也可以表示自己學問不廣博。
越普參與陳橋兵變
趙普是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曾擔任宋太祖、太宗兩朝宰相。
趙普年輕時,由於家境貧寒,戰亂不斷,因此沒有讀多少書。後來他到軍隊中做一名文職小官,整天抄抄寫寫,非常忙碌。周世宗病逝後,年僅七歲的小兒子即位,加上當時的宰相無能,所以後周經常遭到其他國家的侵略,局勢動盪不安。趙普抓住機會,聯合趙光義和禁衛軍將領高懷德,發動陳橋兵變,將黃袍加在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的身上。於是,趙匡胤就成了宋朝的開國皇帝。趙普因立下大功,身份陡然而升,成為宋朝的開國重臣。
半部論語治天下
趙普雖然沒有讀過多少書,但是他處理政務的能力很強,逐漸得到宋太祖的信任,被封為宰相。當上宰相後,趙普對知識更加重視,經常在沒事的時候讀書。
宋太祖逝世後,太宗即位。由於趙普的能力突出,依然擔任宰相之職。有人瞧不起趙普,覺得他沒有一點學問,根本不配當宰相。宋太宗聽說後,就問趙普:“人家說你只讀過一部《論語》,是這樣嗎?”
趙普聽出太宗話裡的譏諷之意,他答道:“我確實只讀過《論語》一部書,但我就是用論語一半的知識幫助太祖皇帝奪得了天下,現在我準備用另一半知識輔佐您,開創一代盛世!”
宋太宗聽到趙普的話非常滿意,對趙普也更加信任
-
16 # 元氣考拉
趙普,做為趙匡胤的宰相,趙普能管理的很好,也很有智慧。這是他在臨死的時候,偷偷的告訴別人的經驗。但個人覺得還是有誇張的成分
回覆列表
半部論語治天下
“半部論語治天下”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光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據說當初趙普跟著趙匡胤一起打天下,關係非常好,而趙普的書讀的並不多,建立宋朝後,為了穩定局勢,趙匡胤不得不留任之前的幾位重要大臣,趙普並未成為宰相。
趙普與趙匡胤是發小,關係又鐵,有事就喜歡找趙普來商量,打天下的時候趙普就沒少為他出謀劃策。建立宋朝後,雖有宰相,但趙匡胤還是喜歡找趙普來商量。時間久了,就把宰相的位置架空了,他們也知趣,就集體辭職,趙普才有機會當上宰相。
從《宋史》的記載來看:“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趙普早年學習和熟悉的是“吏事”(這與其出生的家庭有關),而“寡學術”即不學無術,等當了宰相之後,由於適應不了宰相之職和趙匡胤的要求,出了不少洋相,所以宋太祖趙匡胤才經常勸他讀書。到了“晚年”才“手不釋卷”,死了以後發現他讀的居然就是一部《論語》而已。
於是,有人說趙普前期輔助趙匡胤治理天下的時候僅憑《論語》,後期穩定天下也只有《論語》,所以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