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16940205
-
2 # 時光匆匆微微甜
部分省份的選調生要求必須是國家985、211雙一流高校的畢業生,也要求研究生學歷畢業生報考;選調生雖然在基礎單位工作,作為國家後備幹部人才選拔的主要依據,起點雖然低,但前途廣闊,由於以前對於選調生的報考條件報考要求比較高,備受一部分一般一本二本層次院校畢業生所“詬病”。2020年,部分省份對於選調生的報考條件放寬,要求二本層次院校以上的本科畢業生可以報考,選調生的報考標準降低,從此選調生的“神秘度”和“神聖性”在高校畢業生的心中削弱。
大多數研究生學歷畢業生基本上都是具有培養碩士和博士學位資格的高校招考,研究生報考和招生錄取雖然每年增加,但競爭激烈,對於大多數一二本高校畢業生來說還是望塵莫及的。
為了促進就業,為了增加擇業機會和就業有利狀態,部分高校畢業生不得不選擇報考研究生。要考取碩士研究生,必須從進入高校開始進行全面大學學業規劃,認真學習,提前複習備考,透過初試和麵試的絕殺,最後才能夠順利錄取,期間所耗費的精力和時光是考取選調生所不能及的。
研究生也可以報考選調生,但研究生同樣在其它專業領域內就業之際具有更多就業資歷和實力。選調生僅僅是順利就業的一方面,而研究生更加具有廣闊的就業形勢。
-
3 # 青思筆談
我是今年的一名應屆畢業生,選調生和研究生錄取考試都去深度參加了,也有了較為深切的體驗。對於題目所提到的這種感受,說句實話,我也有。經過分析之後,我認為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學校濃厚的考研氛圍,弱化了就業考試的重要性。認可與不認可這種心理無疑來自於環境的影響,當我們所處的周圍環境都是以某個方向為主,大家都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那麼自然的也就形成了這種群體認同觀。當前大學畢業生確實很多,大學學歷大眾化,讓許多本科生意識到,大學文憑在就業市場已經不再吃香,想要考研,想透過提高學歷來實現更好的就業。許多大學生一進大一,想的不是如何學好專業知識,而是想要去準備考研了。而學校也在極力的營造考研氛圍,鼓勵考研,以提升深造率。在整個大環境作用之下形成了一種考研至上的群體認知。其他的就業型考試的重要性就無形當中被弱化了。
第二,選調生極低的報錄比例,降低了競爭獲得感。選調生對於學校、應屆畢業生、學生幹部、獎學金、校級三好學生……等方面的條件要求,可以說直接把選調生錄用考試的競爭程度降到了極低的水平,有些條件限制比較多的崗位,基本上意味著只要你過了報考條件,不出意外都能進入面試環節。而國考以及各地省考,其競爭激烈程度,少則七八十比一,多則幾千比一。選調生這種極低的競爭比例,在很多沒法參加的人看來,那隻不過是運氣成分罷了,只不過是出生相對好一點而已。有甚者,內心羨慕死,嘴上卻貶損。當然這種極低的競爭比例,也弱化了考試者對這份工作的認同,因為似乎太容易得到了,沒有經過像考研那樣的身心俱疲的考試準備過程。沒有了這種非常痛苦的過程,當獲得之後,其認同度自然也不夠高。很多人會把這歸因於運氣好!
回覆列表
選調生分為鄉鎮公務員選調生和985定向選調生,研究生分為名校和雙非,金融IT和生化環材研究生這些墊底專業;具體具體崗位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