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田徑電文
-
2 # 癮jft
首先我就是一名體育生,在訓練的時候,選擇的是飛馬,沒有選擇ub,因為ub相對來說更適合慢跑和壓馬路的時候穿,而高強度的訓練,boost還是有點不太合適,理由如下:
ub4.0的效能
緩震:
boost的緩震放在跑鞋上來說,有驚喜,同樣,不足也非常明顯。首先,整個中底在LSD過程中的反饋比較到位,全掌boost中底反饋比較到位,前掌不會出現生硬的情況,韌彈,後跟軟彈有力,整體的過渡比較到位,但在提速後和4公里左右的階段,你會感受到boost中底在對你雙腳卸力拖沓的同時,整個膝蓋群的痠痛感出現,這種感覺和長距離情況下的zoom air 氣墊非常像。配速到達4的時候,整個boost帶給我腳底的感受是分散的,就是他不是每一步帶給你純粹的向上的回彈緩震,這種回彈反饋是一種從腳心逐漸向外部擴散的,就是他有很大一部分的回彈是被踩出了鞋款本身,這種回彈的分散非常讓人不適。
2.包裹與透氣性:
一體式的primeknit編織鞋面,與耐克當家的flyknit相比,彈性更強,卻因此不太貼合緊緻。延展性的優越使得腳部的每一次靈活彎曲,鞋面不會對腳部產生過大的壓迫感,但同樣使得前掌鞋面的包裹感很一般,彈而不緊,與足中部的阿迪logo兼支撐條的包覆形成明顯斷層感。但是透氣性表現還是不錯的,夏季的話整雙鞋的透氣表現還不錯,唯獨在鞋領口的位置會有點悶腳,畢竟那部分加入了一定的泡棉填充。
3.抓地與耐磨性:
經典的馬牌橡膠外底,實際抓地效果確實不錯,在外底那層圓形凸起磨平前我相信他的抓地還是能保持一個較好的水平。但其實與他整體的重心不高有一定關係,整雙鞋前掌的一個貼地感十分不錯,因為在你上腳後,前掌兩側會把boost踩出鞋面一部分,使得前掌部分相對較薄,但與後掌又形成了一種反差,後面會提到。耐磨來看,主要磨損點是前掌的一個重點發力區,其他部分表現尚可,但不屬於耐磨好的陣營
4.支撐與穩定性:
前面有提到,他前掌的一個不算高的重心使得整個前掌的穩定性表現還算馬馬虎虎,畢竟中部的支撐條可以有效的把腳部限制在鞋面內,但“得益”於這過彈的鞋面,在轉向時前掌仍然會戳出鞋面,極端情況下的安全性仍然不能忽視。另外,對於後跟來說,雖然外接異型tpu,但在足跟部區域tpu是鏤空的,是完全保護不到的,除了會出現不跟腳情況外,boost中底本身的不穩定性同樣轉移到了整雙鞋的外底上
總結
從設計和功能學的角度看,ub4.0是一雙好鞋,但一旦放在實際體驗情況下,這種表現直接大打折扣,除了一個休閒慢跑和日常出行,我找不到其他他可以適應的使用方式,對於我這個配速來說倒沒什麼,但boost跑步過程中緩震回饋的發散與不穩定和對腳底產生的痠痛感同樣使得看中穩定回彈的人不會對他考慮過多。未來的boost跑鞋應該著力解決才是。
回覆列表
我覺得不適合
根據你的問題,應該是適不適合體育生日常訓練穿的,boost系列的特點都是鞋身的整體重量低,鞋底減震效能比較好。但由於ultra boost的輕材質,就導致其犧牲了耐磨性和側支撐穩定性,而對於體育生來說,這兩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體育生訓練過程中一些跑跳動作比較多,對鞋底磨損比較大,體育生足弓一般都比較高,腳底受力位置比較集中,鞋一旦這些位置被磨損和因踩踏而塌陷,那麼腳部的力線就會發生改變,再去做一些動作的時候,受傷的隱患大幅增加。
我覺得ultra boost 4.0還是用於日常休閒穿著,對於體育生的鞋子推薦我推薦的是Nike Zoom Pegasus系列的35代和36代,以及更耐磨損的多威的MR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