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陝北彬彬

    麥返青季,發黃不生長。一般有多種原因:

    (1)若面積大範圍廣,主要是乾旱所致,幾場春雨過後可迅速返青。或及時澆水,促進小麥正常生長。

    (2)播前整地質量差:土坷垃多,或土壤太虛,或秸稈還田粉碎質量差,形成小麥根系架空,吸水受阻也會造成小麥發黃不生長。一般為塊狀、片狀分佈。對這類麥苗應及早壓碎覆土,澆水細鋤可以緩解。

    (3)凍害苗:小麥進入返青拔節期以後,如果遇到寒潮溫度降到0℃以下,就會發生凍害。受害特徵為葉片突然發黃,且均勻;或者是葉片的部分被凍死,似開水燙,以後逐漸枯黃。發育越早的植株越容易受凍。預防措施:合理施肥,以防旺長降低抗寒性,三月上中旬以促為主,及早劃鋤提高地溫,每畝追施 5~10公斤尿素,促進麥苗健壯生長。

    (4)病蟲害:小麥根腐病、全蝕病、紋枯病等根部病害,也可引起小麥發黃不生長。一般會出現點片或帶狀分佈。需針對不同病因噴藥防治。

  • 2 # 小哥說車4S店提車導師

    秸稈還田不徹底

    近幾年秸稈還田粉碎不徹底,同時秸稈全量還田,秸稈沒有徹底拋撒粉碎,另外土壤沒有進行深耕造墒。由於現在水稻、玉米長勢厚實,秸稈量大,粉碎不精細,深耕層不足20cm,同時土壤與秸稈相互交錯蓬搭導致小麥根部通氣受冷風影響,使田間小麥出苗後根系紮在疏鬆秸稈上,很難下扎土壤中,不能很好的吸收土壤中的肥力養分,造成麥苗發黃,因此提倡深耕深翻造墒,每隔2-3年需要深耕,深度25cm左右,目前會出現田間發黃成片發生不均勻。

    解決方法:這樣的田塊應及時鎮壓,鎮壓可以緩解發黃,使小麥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另外根據墒情和苗情進行澆水施肥,每畝一般增施8斤左右尿素;由於秸稈腐熟時需要消耗大量的氮肥,有條件的可以補噴促根壯苗藥劑。

  • 3 # 紅白菜

    農民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新朋友(農民萬事興)近來黃河以南降雨量偏多,農民朋友反應麥田小麥葉片發黃,爛根,枯萎現象在麥田普遍發生。

    近年來,農民朋友化肥使用量增加,小麥腐根病成逐年加重,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下,小麥黃葉爛根病以下幾種細菌引起,小麥紋枯病菌和小麥全蝕病菌。小麥連年種植,土壤中病菌連年積累,造成根腐病發生,農民施肥不合理重視氮肥,輕視磷鉀肥和有機肥,造成土壤有機物含量降低,土壤板結導致土壤結果發生惡化,小麥長勢弱,抗病性差。防治不當,小麥拌種只有殺蟲劑不用殺菌劑。

    ①小麥黃葉病和腐根病防治三唑酮+多菌靈可溼性水劑+氨基酸水溶液肥750倍液均勻噴施(晴天下午)也可灌根噴施,7_10天后在噴一次。

    ②精鉀霜猛辛水分三顆粒600倍液+80%戌唑醇可溼性粉劑3700倍液+18%復酸消粉鈉水劑4000倍噴施,10天后在防治一次。

    怎樣提前預防小麥爛根和葉片發黃:因地制宜選用優良品種,淘汰帶病的種子,播種前種子消毒用惡霸靈700-850倍液拌種,陰乾後播種。

    多施有機肥,農家肥和氮磷鉀肥,農民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加強田間管理,前茬收貨後及時深耕滅茬,使用發酵過的農家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抑制病菌生長。

  • 4 # 三農業態

    你好,發黃原因是播種密度過大,導致麥苗數量過多,麥苗營養不足,出現發黃現象。

    建議補肥,一般為缺乏氮、磷、鉀。

    1、小麥麥苗發黃的原因

    (1)小麥播種時播種密度過大,導致麥苗數量過多,麥苗營養不足,出現發黃現象。

    (2)田地地勢低或者排水受阻,導致麥苗泡在水裡,麥苗根部收到影響,會出現麥苗發黃現象。

    (3)田地肥力不足,小麥營養不足,一般為缺乏氮、磷、鉀。

    (4)小麥麥苗受凍嚴重,導致麥苗嚴重缺水,從而出現發黃現象。

    (5)秸稈還田量大,導致麥苗根部無法很好地深入*壤吸收養分,導致營養不良,出現發黃現象。

    (6)地雜草過多,與麥苗爭養分,使麥苗營養不良。

    (7)根腐病導致小麥根部腐爛,無法很好地吸收養分,使得麥苗營養不足。

    (8)除草劑濃度過大,對麥苗造成藥害。

    2、小麥麥苗發黃的防治措施

    (1)及時澆水、補充肥力,促使麥苗根部深入*壤,吸收養分。

    (2)秸稈還田時注意秸稈的量,不能超過20cm,注意壓平。

    (3)及時選用合適的除草劑除草,注意除草劑濃度,還有不能使用闊葉類除草劑。

    (4)如果是根腐病導致麥苗發黃,可以使用戊唑醇、丙環唑治理。

  • 5 # 大山世界說

    你好,看了你發的圖片和提到的問題,從圖片上來看田間小麥的栽培密度較大;小麥拔節已經達到約3-4節左右;發黃的部位為小麥的葉片,而不是秸稈部位;土壤較為乾旱;初步判斷可能是小麥鏽病、脫肥、乾旱,或者是早期種子播種數量較大、分櫱過多等原因引起的,建議按照下面三個途徑去解決問題。

    1、診斷和防治小麥鏽病

    小麥鏽病是種小麥的時候經常會發生的病害,我們這裡把這種病叫做黃疸病。2020年3月22日在農業部網站公佈的訊息中,提到了今年小麥條鏽病發生較多,已經發生的區域為西南、漢水流域和黃河南部,涉及到9個省份1000多萬畝小麥,這裡所說的條鏽病就是小麥鏽病中一種,這種病害的症狀特徵為:葉片長有鮮黃色成行排列的夏孢子堆,或者是黑色成行排列的冬孢子堆。

    對於非專業的農民朋友來說,對於病害的識別能力一般侷限於基本的病害症狀,但對於是否屬於某一種病害,病害發生的程度是否嚴重,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如何採取防治措施並不能具有很好的判斷能力,所以建議題主主動聯絡當地植保部門,請求專業人員到田間進行會診,便於自己得到更為專業和準確的答案,,如果確實屬於小麥鏽病,也能夠有效的聽取專業人員的建議採取防治措施。

    2、追肥和澆水為小麥補充營養

    小麥進入拔節期後生長速度加快,對於肥料和水分的需求加大,所以經常會發生因為水分供給不足,或者是田間肥料不足而出現脫肥水的情況,當肥料和水分不能滿足小麥生長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時,小麥的生長就會出現葉片發黃的情況。

    對於因肥水問題引起的小麥發黃,及時的澆水和施肥就能很好的解決問題,不過還需要結合田間小麥整體的生長情況來進行判斷,看題主發的圖片,主要是處於地頭位置的小麥出現了此類情況,這屬於較為正常的現象,因為地邊是我們澆水和施肥容易忽略的區域,相對來說營養物質貧乏。如果田間小麥整體出現此類情況的區域較大,則需要進行灌溉和施肥來及時的為小麥補充營養,避免小麥因肥料不足而影響到後期的產量。

    在當下施肥和澆水以後,等到想小麥進去楊花抽穗期,再觀察田間小麥的生長情況,若仍有生長較弱的情況,建議再進行施肥和澆水,以提高小麥的產量,從而減少前期肥水不足對產量造成的影響。

    3、改變播種觀念

    很多農民朋友在播種小麥的時候,總是擔心播種量小會影響小麥的產量,這屬於小麥播種的誤區。小麥跟玉米等農作物不同,小麥的分櫱能力很強,這種能力簡單來說就是一粒小麥的種子,可以透過分櫱長出2個或者多個可以成穗的秸稈。

    當田間基本苗數量稍低時,小麥可以透過多分櫱多成穗的方式,來提高田間整體的麥穗數量,因此在高產麥田可以透過促進小麥多分櫱來提高小麥的產量,在一般的麥田只要能保證基本苗的數量,小麥的產量就能得到保障,播種量過大反而會因為無效分櫱過多,與小麥的主莖稈爭奪營養而導致小麥產量降低。

  • 6 # 挖煤的小貓

    前幾天看見有一塊小麥苗黃化嚴重,還專門拍過一個影片。小麥秸稈發黃有很多原因。

    一、玉米秸稈太多加上去年雨水偏少,小麥紮根不良造成爛根出現小麥秸稈發黃。怎么辦可以打天達2116這是一種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壯苗靈)對苗黃、苗弱、老化苗、僵苗、藥害、肥害及病後復壯有顯著效果。促進作物根系生長,有利於吸收水分、養分,改善作物營養狀況使植株健壯,增強作物抗旱能力,可防凍緩解除草劑藥害。

    二、小麥缺微量元素時特別是鋅肥,容易造成黃苗。可以在種植小麥時灑施鋅肥,或單獨用適量的鋅肥進行噴霧。去年因乾旱的原因在種植小麥地時候用肥較少甚至沒施肥料這些都能造成麥苗發黃。利用下雨的時候每畝揚20斤左右的尿素也可用適量的尿素進行噴施,始花後每隔IO天左右噴一次磷酸二氫鉀可促進麥粒包滿。三、病蟲害也能造成麥苗發黃,紅蜘蛛繁殖快一不留神也能造成植物停止生長,麥秸、麥苗短時間內就會變黃,要及時噴灑防治紅蜘蛛的藥。

    為了保證小麥產量,應隨時檢視小麥生長壯況,發現病蟲害及時治療,缺肥、缺水及時補充,為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

  • 7 # 田園生活圈武哥

    如果發黃症狀如圖片所示,這個病是"黃花葉病毒病",與小麥播種量大、出苗多,有一定的關係。一、什麼是小麥黃花葉病毒病

    小麥黃花葉病毒病又稱梭條斑花葉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殘體、病田水流傳播,也可經汁液摩擦接種傳播,還可隨著機械耕作向周邊田塊擴充套件。不經種子、昆蟲傳播,傳播媒介是一種習居於土壤的禾穀多粘菌。

    二、發病時期

    冬麥播種後,禾穀多粘菌產生遊動孢子,侵染麥苗根部,在根細胞內發育成原質團,病毒隨之侵入根部進行增殖,並向上擴充套件。小麥越冬期病毒呈休眠狀態,翌春表現症狀。小麥收穫後隨禾穀多粘菌休眠孢子越夏。

    三、發病原因

    黃花葉病毒病由多種因素造成!從品種、土壤、墒情、耕作方式、茬口都有關係!

    1、品種因素

    我們煙、青地區這裡鑫麥296、菸農999、濟麥22感病,青豐1號和菸農5158不易感!這其中抗病情況最好的是菸農5158。

    2、環境因素

    對於小麥黃花葉病毒病來說,秋播后土壤溫度和溼度及翌年小麥返青期的溫度跟溼度與發病關係密切。禾穀多黏菌休眠孢子萌發侵染小麥的最適土壤溫度是15℃左右,土壤溼度大更有利於休眠孢子萌發和遊動孢子的侵染。

    3、小麥播種期偏早,播種量大

    小麥在山東青島、煙臺地區的最佳播種期最早為10月1日,但很多農戶為了搶墒情一般於花生收穫後,有合適的雨水就完成播種,每畝播量一般為15~20斤左右,遠大於畝最佳播量7~9斤。早播的土溫有利於土壤中禾穀多黏菌休眠孢子萌發侵染,故來年顯症狀時發病重;遲播則不利於休眠孢子萌發和遊動孢子的侵染,發病輕;同時,早播和播種過量容易造成冬前麥苗旺長早衰,降低小麥的抗病、耐病能力,更容易發生此病。

    4、管理粗放,措施不到位

    多數農戶對病蟲害的認識水平仍停留在“治”階段,沒有意識到“防”的重要性。在病蟲害發生到一定程度時,農戶才會開始噴藥防治,他們認為預防是“白花錢”。據調查,麥苗開始返青就進行麥田管理的地塊,小麥黃花葉病毒病發生較輕,相反,管理方式較粗放,等到麥苗顯症狀在進行管理的地塊發病較重。

    5、農事操作不規範

    由於農事機械的混合使用,小麥黃花葉病毒病呈現在多數鄉鎮交叉感染的佈局,加之農戶種植管理意識薄弱,自家地塊管理時不考慮土壤傳播的問題,使得近幾年小麥黃花葉病毒病蔓延迅速。

    6、發病初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黃花葉病毒病近幾年才在黃淮海冬麥區發現該病。現在,全國冬小麥主產區均有報道。小麥黃花葉病原在中國自西向北傳播並在多地發生,浸染面積逐年擴大,已經成為小麥生產中的一個新問題。據植保微信圈裡交流,膠東地區最早發現此病是在青島平度地區,據傳小麥矮花葉病和梭斑花葉病是從前年開始嚴重的!主要是以前發病很輕沒人在意,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四、應對措施

    1、選用抗病、耐病品種

    防治小麥黃花葉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是選用抗病品種。

    2、輪作倒茬

    輪作倒茬是防治土壤傳播病害的關鍵措施。透過與非寄主作物馬鈴薯等蔬菜輪作,能夠改變禾穀多黏菌的生活條件,達到減少病原菌、減輕病害的目的。

    3、加強田間管理

    前茬收穫後及時深耕滅茬,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可以增加農田土壤微生物種類和數量,抑制病菌的滋長;及時清除田內及周圍雜草;適時遲播,避開禾穀多黏菌的最適侵染時期;避免透過帶病殘體、病土、農事機具等途徑傳播;禾穀多黏菌侵染小麥根系需要有一定的水分,整治好內外溝系,降低田間溼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害發生;翌春早劃鋤,早追施肥料,增強植株個體的抗耐病能力。

    4、化學防治

    防治小麥黃花葉病,應以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為主,配合噴施葉面肥,促進苗情轉化,減輕病害損失:

    1、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另用5%氨基寡糖素75毫升或2%菌克毒克20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

    2、每畝用0.5-0.75公斤尿素+0.2公斤磷酸二氫鉀,兌水50公斤噴霧,或用蕓薹素內酯兌水噴霧,加速苗情轉化,減緩病情發展,降低危害損失。

    3、最常見的第一步減輕病害的方法:拌種。可用600-800倍液的惡黴靈或800-1000倍液的甲霜惡黴靈,進行拌種,晾乾後播種。

    4、呈現點片發生的地塊,要注意控制該病毒在田間的大量傳播,可以對發病的點塊進行藥劑處理,使用菌毒康王噴施。

    5、我們當地去年採用防治病毒藥結合澆水效果也很好!溫度升高過幾天就好了!而且只要防治得當及時,對產量幾乎無影響。

    總之,發現這樣的病株後,不可掉以輕心,要及時聯絡當地植保部分,讓專業人員確定病種,及時採取相應措施,防止病區越傳越大,越傳越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庚紀》冥族大元帥海闊天空的身亡,對各方影響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