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道論國學

    “敬人者,人恆敬之。”的意思是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

    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下》裡的一句話,“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意思是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

  • 2 # 韓老鄉

    這句話是講人人互相尊敬,愛別人的人,別人永遠愛他,敬別人人的人別人永遠敬他,做人做到互相關心互相關愛,就能讓社會正能量發揚光大,黑暗一面也會越來越少,願我們大家朋友共同努力,讓我們的社會發展也會越來越美好。

  • 3 # 久住青山Lee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下》。

    原文如下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

    這裡面有三個關鍵點幫助我們理解這句話。

    第一,君子存心以仁、存心以禮。怎麼算“敬”,敬人以仁,則知其所“欲”及“不忍”能夠換位思考,體諒別人的為難之處和想要達成的目的。在“成人之美”和“避人所嫌”上做的恰如其分,給人以尊重,成全其尊嚴。敬人以禮,則是“定乎內外之分”,尊重別人的習慣、愛好、規矩及底線,即便對方非良善之輩,我們也要給足最起碼的尊重,用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的話說: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第二,君子必自反也。敬必要出自於誠,不誠則是空仁虛禮。誠出於心,而心之所以“仁而好禮”在於“自返”。“自返”就是反躬自問,求解於自己,就是保持“自我反省”精神,經常自我修正,調整方向,逐漸律己寬人。人心換人心,你真我就真。發自內心的真誠尊重,即便一開始不被瞭解和認可,最後也會獲得尊敬。

    第三,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人之所以恆敬之”,在於“我”有常。一個人如果能夠長久、持續的考慮如何妥善處理事物及人際關係,自然能夠慢慢的贏得好感和尊重。人之所以“恆敬”,在於“我”有“恆性操守”。心能有常則足以應變。終身以自己不足夠自律寬人、竭誠奉公、友鄰睦眾為憂,故無眼下之侷促、責難。做善事和好人不難,難得是堅持,因為懷疑、攻擊和現實。

    無論想不想獲得別人的尊敬,我們都應該給予他人最起碼的足夠尊敬。孔子說過:為仁由己!

    個人的看法,未必成熟,請大家批評指正。

  • 4 # 說說職場那些事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是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下》的一句話,指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

    ——中華文明裡特有的文化基因,非常講究換位思考,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互愛互敬,有“投桃報李”的知恩圖報,還有“兩好嘎一好”的民俗俚語。非常淺顯的一句話來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她微笑,他就對你開心!

  • 5 # 進擊的小松

    “敬人者,人恆敬之"這句話前面還有一句為“愛人者,人恆愛之”是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下》的一句話,字面的意思是指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但如何深入的去理解這句話,就要從他的載體“人”來出發。

    一撇一捺謂之“人”。人能製造精緻的工具、並能熟練使用工具進行勞動,有豐富的思維能力,有判斷跟實際情況沒有衝突和跟實際情況有衝突的能力,有創造能力和控制修復能力,人與人之間應和睦相處,信任和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生存方式。

    世界上沒有獨立的個體,我們都是互相聯絡的,大家都是生活在一個大的“家庭”當中,不可避免的要進行交流溝通,而如何相處就是一個問題,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古代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禮儀而著稱於世:

    慎獨 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範的最高境界。(出自《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謙遜 意思是謙虛、不浮誇、低調、為人低調,不自滿。是一種自我的認識,良好的品德。(出自《列女傳·齊相御妻》:“於是其夫乃深自責,學道謙遜,常若不足。”)

    自愛 自己愛護自己;自重。(出自《老子》:“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在古代這三個詞基本概括了一個人的處事標準,現如今有豐富了許多:

    1.態度誠懇,表情自然、大方,語言和氣親切,表達得體。

    2.對長輩、師長、上級說話要尊重,對下級、晚輩、學生說話則注意平易近人。

    3.不可出言不遜、強詞奪理。不可談人隱私,揭人短處。不可背後議論他人,撥弄是非。不說荒誕離奇、聳人聽聞的事。遇有攻擊、侮辱性言辭,一定要表態,但要掌握尺度等。

    “敬人者,人恆敬之”。這句話在中國社會是最很重要的,“敬”解釋為尊敬,但是根據現有社會來說可以看成“看得起”。你看得起人家,人家就會看得起你;你看不起人家,人家照樣看不起你。華人講究面子,就怕別人看不起自己。

    如果引起糾紛,你來找別人麻煩,就是存心看不起別人所得到的後果就是矛盾激化。如果你能退一步,凡事好好商量,對方也會如此對待你。這就是“敬人者,人恆敬之”。同樣的道理,“敬天者,天恆敬之”,你敬重天,天就看中你這個人,就會照顧你,你也就會自有天佑之,無往不利。

    由此可見,這是處世之本,本著謙虛、慎獨的心理與人交往別人也會真心對待你,不要盛氣凌人,自認高人一等,那別人也不會“敬”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冒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