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期007
-
2 # 蔚園小黃鴨
這就是別把幾點放到一個籃子裡面的道理。如果是相對獨立,小米公司如果出現問題,紅米所收到的波及沒有這麼嚴重,相同如果紅米出現問題,小米也可以獨善其身。當然這樣也有弊端,就是紅米無法充分的享受到小米的品牌效應,雖然他們之間有關係。所以這是公司高管權衡利弊之後所退出的措施。本質很有可能是想改變小米高性價比的市場定位。小米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人人買得起,這樣也就導致了價格方面的侷限。所以獨立紅米可以改變紅米的戰略,可以走高階品牌 。如果成功可以一改產品形象,不成功小米還可以繼續經營。也可以這麼說在紅米技術研發的時候,小米的成熟產品和一系列產業價值鏈可以為紅米的研發提供大量的經濟支援,權衡利弊之後做出的選擇。
-
3 # PM宋先生
正所謂天道好輪迴,蒼天繞過誰。雷軍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當年使得小米披荊斬棘的利劍,最終會成為小米品牌身上永遠揮之不去的痛。不僅僅成為小米進軍高階市場的絆腳石,還成為友商攻擊小米的武器。
意外的驚喜小米當年為什麼要做紅米系列?是未了打垮山寨機嗎?是為了衝擊銷量嗎?都不是。
小米做紅米的目的,要透過小米當年想走的商業模式來說,也就是脫離於傳統實體行業的網際網路模式。
傳統的實體行業怎麼做手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蘋果,提供高質量的產品,iPhone手機擁有全行業最出色的工業設計水準,硬體質量,軟體體驗,再加上蘋果本身品牌的形象。導致iPhone幫助蘋果成為全球第二賺錢的企業,僅次於沙特阿美石油公司。iPhone一家就拿走了整個手機行業接近70%的純利潤。
因此蘋果總是說自己的一家披著硬體外衣的軟體企業,但是從營收的角度來說,就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依靠硬體賺錢的企業。賣一臺手機就賺一臺的錢,而軟體等服務都是可以免費進行升級的,IOS系統至少確保了5年的老機型維護週期,同時App Store上的應用也並不存在強制性收費的現象。
小米怎麼做手機的呢?依靠的是網際網路企業的那一套,也就是前期依靠某些亮點快速圈攏使用者,佔領市場。後期再透過其它手段來進行盈利。比如說360安全衛士,前期透過免費的政策獲得大量的裝機量,然後開始推廣自己的付費業務,繫結自己的其它軟體,同時推出金融等收費賺錢的服務。小米前期選擇的,是把智慧手機價格從4000元的位置拉低到1999原來,直接腰斬。
不過小米背後的邏輯,還是希望使用者使用小米手機的數量龐大起來過後,可以透過廣告、內容、軟體等服務來獲得盈利,跟網際網路公司如出一轍。這樣一來,對於小米來說真正核心的東西不是小米手機本身,而是MIUI系統的使用者量,畢竟硬體不賺錢,就只是交個朋友。MIUI使用者數量越多,小米能夠賺錢的基數才越大。
於是乎小米除了1999元的小米手機之外,又推出了更加廉價799元的紅米手機,背後的邏輯就是讓MIUI的使用門檻變得更低。如果說1999元是工薪階層使用的,799元就可以打入廣大的學生群體,讓這些年輕人儘早接觸MIUI,培養潛在的消費群體。
不過意外的驚喜就在於,799元的紅米手機直接爆單,將小米一度推到了中國市場第一名,並且側面加速了山寨手機的滅亡,拉低了整個手機行業的價格,這些都不是做紅米的初衷,但是因為MIUI出色的體驗,紅米799元擊穿決策層面的定價,出現了很多有意思的意外驚喜。
沒有盾牌的武士上文說,紅米手機就如同小米手中的一把利劍,帶著MIUI出色的使用者體驗,以及紅米手機799元超低的價格,為小米帶來了大量的使用者。實際上從2013年紅米手機誕生以來,一直到現在,都承載著小米整個手機出貨量70%左右的份額。這也是為什麼小米上市的時候估值上不去的原因,雖然出貨量穩居全球前五名,但是賣出去的大多數都是售價千元左右的紅米手機,平均客單價只有幾百塊錢,很尷尬。
但是真正尷尬的,是手中的利劍反過來刺向自己的時候。
當其它廠商也開始學習小米做價效比的時候,危機也就慢慢到來了。
試問:小米做手機的核心壁壘是什麼?是技術嗎?是軟體嗎?是生態嗎?都不是吧。小米在硬體技術上,走的並不是“技工貿”的路線,而是“貿工技”的路線。到現在用著高通提供的晶片和基帶解決方案,螢幕使用的是三星的螢幕,相機用的是三星的CMOS,硬體來講,小米還是徹頭徹尾走的硬體整合路線。配置堆得很高,然後賣一個近乎於成本的價格。
那麼這樣的產品,核心壁壘在什麼地方?在於供應鏈的管理上,核心也就是有多少資金儲備。上游的廠商很現實,誰出錢最多,誰就可以最先拿到貨,就可以拿到最高質量的貨,沒有錢的廠商就排隊在後面等著。蘋果這樣的企業,就是砸錢砸到供應鏈叫爸爸的公司。但是小米不行,即便一臺1999元的小米手機,前期要備貨100萬臺,那也需要支付上百億的定金。因此對於小米來說只能夠做限時限量搶購的手段,一批一批出貨來賣,一方面維持產品熱度,一方面根據預售和搶購的情況預測需求來向工廠下訂單。
如果說有一個財大氣粗的對手進入跟小米正面競爭,可以不受現金流制約來做手機,那麼小米的日子就很難過。這個廠商最早就是華為旗下的榮耀。
榮耀本身,就是華為牽制小米的一步棋。如果你看榮耀往期的機型和營銷動作,不難發現幾乎就是跟小米貼著在打,營銷的話術一致,機型配置一致,主打賣點一致,連定價都差不多。但是榮耀本身優勢就在於有華為作為背後的支撐,能過獲得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援。
除了榮耀,之後小米又迎來了OPPO旗下Realme,vivo旗下iQOO兩個品牌的圍剿。廠商學會了小米的套路,開始學著小米主打價效比產品。而小米就像是一個沒有盾牌只有刀劍的武士,當敵人也開始進攻的時候,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小米的出貨量在2016年開始下降。
衝擊高階夢想小米模式的核心,就是供應鏈的控制,背後的決定因素在於有多少資金。有錢就可以拿到最好的零配件,拿到最新的技術,作出最有競爭力的產品。
榮耀這樣的品牌,背靠華為這棵大樹,享受著P系列和Mate系列下放的各種技術,尤其是在拍照方面,榮耀20Pro使用了P30 Pro的鏡頭模組,直接做到了全球拍照前五名;榮耀30Pro又使用了P40 Pro的鏡頭模組,直接做到了全球拍照第二名。再加上有麒麟處理器的加成,平穩的供貨,共享華為的線下渠道。
榮耀就像是一雙卡著小米脖子的手,只要小米做不出來比榮耀更好的機器,那就很難賣到超過榮耀手機的價格......也就是華為利用榮耀拖住小米,不讓其進入高階手機的市場。
不過只有衝擊到高階市場,賺取更多的資金流和利潤,才能夠反過來控制供應鏈,拿到最好的零配件,作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因此小米衝擊高階市場,是活下去必須要做的事情。
於是乎2019年,小米開始調整自己的產品線:
第一將紅米獨立成為Redmi品牌,目標是接過小米數字系列的定位,主打價效比手機,與榮耀形成競爭關係,保證小米手機的出貨量;
第二將小米數字系列進一步細化拆分,在未來至少會有小米數字系列,小米CC系列,小米MIX系列三個系列存在,分別主打高效能、拍照、旗艦的定位,衝擊高階市場;第三將小米背後的技術和供應鏈做露出,2019年小米開始對外秀肌肉,摺疊螢幕、屏下鏡頭、100W超級快充,包括最後釋出的MIX Alpha,側面說明小米的研發實力。2020年,小米10系列釋出,價格來到了接近6000元,算是小米打響衝擊高階市場的第一槍,後續小米CC系列和MIX系列,應該會推出更多4000元以上價位的旗艦機器。2019年Redmi品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就看2020年小米自家的系列能夠做成什麼樣子了。
-
4 # 認真的菜
你好,做為小米資深粉絲,我來回答下。小米創立之初,用高配置低價格,在oppo,htc,等各大品牌裡價效比高高的凸顯出來,一炮而紅,慢慢的掙的了一席之地。
一、站穩腳跟之後,想要發展,就要創新,就要研發,研發是很燒錢的,再走價效比的路子掙不了太多
二、前幾年小米手機覆蓋大概699元到1999元乃至2599元,這是中低端市場,想要搶佔高階市場,多次試水2999,銷量並不如意
三、或許紅米的誕生,就是為了這一步,獨立出來,繼續價效比之路,小米手機衝擊高階市場,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高階品牌
-
5 # 嘟嘟聊數碼
智慧手機市場發展到今天,曾經的增量市場已經逐漸變為存量市場,如果只是憑小米一個品牌很難獲得足夠的使用者覆蓋範圍,所以為了擴充套件整個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把小有成就的紅米品牌獨立出來可以有效擴充套件小米手機的使用者群,並且透過兩個品牌的定位區分,小米主打中高階,紅米主打價效比,無論你選哪一個,銷量和利潤都是小米總公司的。
從利潤的角度來看,其實拆分小米和紅米的目的也是非常明顯,透過小米的中高階路線,可以進一步提高小米品牌的溢價能力,把價效比的累活都扔給紅米去幹。這麼做的品牌已經很多了,比如榮耀和華為、魅藍和魅族、努比亞和中興。但是能成功的寥寥無幾,榮耀相對來說是成功的,也是小米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決定拆分紅米。
從這一年多的時間來看,紅米品牌做的確實不錯,紅米note系列和K20系列銷量很大,甚至蓋過了小米的風頭,不過2020年小米才算開始發力,小米10衝擊高階市場,基本沒有翻車,但是K30pro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總之,小米在雙品牌運作上還需要很長的磨合時間,內部品牌互毆畢竟也不是雷軍想要看到的。
回覆列表
作為小米深度粉絲,略知一二。
小米品牌誕生之初,品牌要點有二,一是發燒,二是價效比。可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價效比策略雖在早期為小米手機的推廣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也限制了產品定價的天花板。小米手機發展到今天,亟需在高階產品上取得突破,因此紅米獨立了,按照雷總的說法,今後紅米專注於極致價效比,小米品牌則力爭向高階突破,同時保持相對的價效比。
順便說下,現在叫Redmi而不叫紅米了,據說雷總在公司定了規矩,誰說一次紅米就罰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