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保溫的保溫杯
-
2 # 懶洋洋社長
推薦幾部好看的:
《知行合一王陽明》度陰山
《朱元璋傳》吳晗
《武則天:從三歲到八十二歲》王曉磊《曾國藩》唐浩明
《康熙大帝》二月河(雍正王朝)
《李鴻章傳》梁啟超
《卑鄙的聖人:曹操》王曉
《慈禧全傳》高陽
-
3 # 水果武士
歷史人物傳記多不勝數,我推薦一本我個人非常喜歡的:《陳寅恪的最後20年》
本書為陳寅恪先生後半生(1949-1969年)的傳記。
陳寅恪是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史學家,其史學成就與研究方法無出其右者,傅斯年說:“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傅斯年能看上眼的學問家不多,況且用這樣的話來評價陳,足見陳學問之高深。1950年代中期全國評定教授級別,在中山大學,陳寅恪被評為一級教授,而岑仲勉、劉節、梁方仲這樣的學術大家只能屈居二級教授。
陳先生學貫中西,文史兼通,學術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一生潛心學問,不求顯達,深為國內外學人敬重。本書根據大量檔案文獻和第一手的採訪資料,詳盡描述了陳先生生命最後二十年的坎坷經歷,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
《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雖然寫的是陳寅恪,但卻反映的是新中國成立二十年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經歷了這二十年之後,中國的學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當下學術界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都可以視作這二十年之後遺症。
這也許是一部沉重的作品,卻能給我們許多思考與啟示。
-
4 # 笑侃歷史那些事
民國四大傳記:
吳晗著《朱元璋傳》
朱東潤著《張居正大傳》
梁啟超著《李鴻章傳》
林語堂著《蘇東坡傳》
吳晗著名明史專家,朱元璋明代開國君主(說實話,這本沒覺得多好看,也沒有啥思想,可能明朝那些事兒,萬曆十五年通俗讀物比這本好吧!其他明朝專著南明史,明史講義啥的比他有學術價值)
朱東潤古代文學專家(我考研教材就是他編寫的……)張居正萬曆首輔(張居正名字有意思字叔大號太嶽)這本我有,感覺考據的不錯,研究張居正真的應該好好看看。
這兩個人不用解釋了,但是總感覺梁啟超讚美李鴻章,有點別的意思,不夠客觀,其他感覺換角度看歷史人物也不差。
林語堂(作家,學者)說實話,總覺得林語堂接受教會教育太多,傳統文化和歷史水平跟同一時代的魯迅差一點,所以這本書不差,但是沒有特別推薦。
-
5 # 小智教育
唐太宗作為一個歷史人物,有功也有過,其赫赫功業已攜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其缺點過錯也永存於歷史的長河中,如何用一句話來評價他,那就是“功大於過”。唐太宗一生的功業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建立唐朝和統一全國過程中的武功,二是貞觀年間的文治。本文主要討論後者。貞觀之治的出現和唐太宗之所以能夠成為傑出的,進步的歷史人物,絕非偶然,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的時代因素。首先,唐太宗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隋末農民起義是針對隋煬帝的暴政而發生的,人民反對橫徵暴斂,要求輕徭薄賦;人民反對生殺任刑,要求賞善懲惡;人民反對窮兵黷武,要求偃武修文,休養生息。唐太宗李世民看到了這些,並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他時刻牢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古訓,居安思危,不敢懈怠。他的努力適應了歷史的潮流,這正是貞觀之治出現的重要因素。二是唐太宗君臣關係和諧,形成了良好的政治風氣。貞觀之初。唐太宗君臣懷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來正視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他們形成了一個榮辱與共的整體。君主的納諫如流;臣下直言相諫,君主選賢任能,臣下間竭盡職守;君主執法嚴明,臣下克已奉法。人人奮發,見賢思齊,這種良好的政治風氣和寬鬆的政治環境,極大地調動了各級官員的積極性,充分顯示了國家機器有序運作的活力,從而為貞觀治世的出現提供了保障。再次,唐太宗本人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各種政策的制定上,唐太宗能夠審時度勢,洞察全域性,儘量避免政策的失誤。在人才的任用上,唐太宗對臣下的品德優劣和才能高下乃至性格特徵,都瞭如指掌,所以能揚長避短,人盡其才。對古今歷史上的成敗得失和經驗教訓,唐太宗都能很好地吸取和繼承,在處理軍國在事之時,常常引經據典,運用自如;對自己和國家政策中存在的弊端和疏漏,也都能及時糾正。所有這些,都決定了唐太宗在貞觀群體中地位和作用無人能取代的。他那高人一籌的思想見解,是貞觀治世不可缺少的營養素。但是唐太宗並非白壁無瑕。他雖然英明,也有其昏庸的一面。他的一生不乏光輝燦爛的閃光點,也有他黑暗的一面。特別是貞觀後期他驕傲了,他沉湎於成功的觀慶之中,沉醉於歌功頌德的喜悅之中。他由納諫如流變得聽不進不同意見,由寬大仁厚變得偏執猜忌,他身上的英明靈光漸漸被昏庸取代。一代明君變得老態龍鍾、毫無生機。這種變化的原因和教訓是深刻的。一方面,封建體制自身是唐太宗發生蛻化的溫床。在君主專制的封建制度下,皇權獨尊,至高無上。儘管唐太宗是一位明君,但他不是神,他自身也有這樣和那樣的不足,在君主專制體制下,這種不足是不可能得以完全糾正的,相反卻會日益增大,並最終成為國家機器有序運轉的障礙。另一方面,驕傲自滿是唐太宗蛻化的催化劑。貞觀前期,唐太宗經比較謙虛謹慎,隨著國家形勢的好轉和政權的鞏固,到貞觀中期,在他的思想裡滋長了驕傲自滿的因素,這種驕傲思想越到後來越嚴重,成為他蛻化的催化劑。再一方面,太子事件的打擊嚴重影響了唐太宗的情緒,使他日益變得猜疑和偏執。透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唐太宗前後變化,貞觀前後期的政治有明顯的不同,但不能說前期絕對地好,後期絕對壞。作為一個封建帝王,他的言行有一定的多面性,有時自身也就是一個矛盾體。雖然他晚年犯有一些錯誤,但仍不失為中國歷史上一位出的封建帝王,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人物之一。他執政的貞觀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的盛世,也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輝煌的一頁。
回覆列表
盤點中國十大最經典的歷史名人傳記,不得不看的經典之作。
1《曾國藩》
唐浩明
瞭解千古名臣曾國藩的唯一經典,讀懂華人處世智慧的殿堂之作,政商必讀。
共修訂了人民文學等老版訛誤106處,是唐浩明先生唯一作序版本,同時也是這部經典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2《知行合一王陽明》
度陰山
本書透過講述王陽明的輝煌傳奇,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無邊威力。
即使純粹作為王陽明傳奇一生的故事書來看,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書,難得的是,作者把心學體系形成的脈絡和精髓基本蘊含在王陽明的人生故事中了,對於讀者來說,閱讀快感是雙重的,這也是本書區別於其他王陽明傳記的最大特點。
3《朱元璋傳》
吳晗
在吳晗的筆下,一個歷經艱辛磨難、英勇睿智、氣度恢宏、勤政愛民、夙興夜寐又猜忌心極重,殺戮成性的矛盾複雜多面的帝王形象活靈活現。
大家小書,文理曉暢,對明初官僚體制、皇權膨脹的分析甚佳。
4《武則天:從三歲到八十二歲》
王曉磊
武則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捲入權鬥漩渦,為活命從宮女殺到了皇后的寶座;後51年,她掀起腥風血雨,用女皇的龍袍確保了自己的安全。
武則天的傳記不少,但不是抹黑,就是根本不懂歷史,真實還原武則天82年人生乃至盛唐歷史場景的,只有這一本,比起處女作《卑鄙的聖人:曹操》,王曉磊的這部《武則天:從三歲到八十二歲》寫得更醇熟,更“走心”。
5《康熙大帝》
二月河
“清帝小說鼻祖”二月河重磅之作!1本有關隱忍、鐵血、預見力的書,被譽為“二十世紀清帝歷史小說的里程碑”。
二月河“清帝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雖然從歷史感和文學造詣來看略遜於之後的《雍正皇帝》,但已經形成了自成一格的極具文化底蘊和歷史感的語言風格,並且對年輕一代的優秀歷史作者影響深刻。
6《雍正皇帝》
二月河
權威、鮮活、啟迪人智慧的雍正大帝小說。1本關於“少說話,多幹事”智慧與智力的經典博弈,總銷量已突破500萬冊的經典歷史鉅著。
這是真正奠定了二月河大家地位的歷史小說鉅作,也是被公認為“清帝三部曲”中藝術水準最高的一部。
7《紅頂商人胡雪巖》
高陽
他從店夥計到大清首富用了三十年,從首富到傾家蕩產只花了三天。講透中國傳統政商關係的至高經典。經商的看到生存的安全邊界;從政的看到權力的雷區。
8《李鴻章傳》
梁啟超(著)霧滿攔江(譯)
梁啟超筆下的晚清改革總設計師李鴻章,看他如何突破政治、經濟、外交的困局。
以梁任公筆力之雄、政論之精、立論之公,且為李中堂同時代之風雲人物,為其作序不僅是一時之選,更為後人樹立了一道太高的標杆。
9《卑鄙的聖人:曹操》
王曉磊
一件件講透,曹操收拾三國群雄的卑鄙、奸詐、狠毒計謀;一頁頁浸透,曹操體恤天下眾生的柔情、仁義、聖人情懷。
殿堂級的長篇歷史小說,封面上那句“曹操去世1791年來,曹操本人最服氣的曹操全傳”,其實並沒有太過誇張。
10《慈禧全傳》
高陽
高陽以小說形式全景式描繪晚清社會的一部皇皇鉅著。他將頭緒紛繁、變幻莫測的一段晚清歷史,寫得跌宕起伏,生動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東方的維多利亞女王”——慈禧!